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差异 测评(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81973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差异 测评(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差异 测评(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差异 测评(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差异 测评(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差异 测评(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差异 测评(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差异 测评(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差异 测评(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差异 测评(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差异 测评(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差异 测评(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差异 测评(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差异 测评(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差异 测评(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差异 测评(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界线所划分的区域属于()A.自然区域B.行政区域C.经济区域D.军事区域2.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A.河流、明确的B.湖泊、模糊的C.交通线、模糊的D.山脉、明确的解析第1题,图例表明,图中界线为县界,图中界线所划分的区域应属于行政区域。第2题,图中显示,图中县界两侧河流向两边分流,应为分水岭,在地形上应为山脊或山脉,县界为行政区界线,行政区界线一般是明确的。答案1.B2.D下图为世界两区域图。读图,完成34题。3.对图示甲、乙两

2、区域自然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区域因流水作用,地形以盆地和丘陵为主B.甲区域河流无结冰期,乙区域河流有结冰期C.两区域夏半年主要受偏南风影响D.两区域均以常绿阔叶林为主4.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社会经济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甲区域人口老龄化严重,为人口净迁入区乙区域产业结构合理,为人口的净迁出区甲区域乳畜业发达,商品率高甲区域城市化速度快于乙区域两区域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两区域水运交通便利,航运发达A.B.C.D.解析第3题,甲区域是西欧平原,乙区域是长三角地区,两区域均以平原为主。西欧平原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植被类型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长三角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以亚热

3、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甲、乙两区域的河流无结冰期。西欧平原常年受盛行西风(西南风)的影响,长三角地区夏季吹东南季风,故C项正确。第4题,甲区域(西欧平原)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为人口净迁入区;乙区域(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为人口的净迁入区;甲区域的气候、市场等条件适合乳畜业的发展,乳畜业商品率高;甲区域的城市化速度慢于乙区域;乙区域的矿产资源不丰富;两区域都位于沿海地区,河网稠密,航运发达。C项正确。答案3.C4.C读我国两幅农业景观图,完成56题。5.可以作为甲、乙两图所反映的农业景观界线的是()A.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B.1月份0 等温线C.太行山脉D.大兴安岭6.影响甲、乙两地农业景观

4、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土壤D.市场解析第5题,甲图反映的是种植业景观,乙图反映的是畜牧业景观,这两种农业生产界线大致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位于该线附近。第6题,种植业主要处在湿润、半湿润区,畜牧业主要处在干旱、半干旱区,形成两者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的差异,因此影响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气候。答案5.D6.B由于地域广阔,我国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图。读图,完成79题。7.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地形土壤植被气候水文A.B.C.D.8.下列属于东部季风区特征的是()A.四周多山地,多风蚀地貌景观B.气候湿润,气温年较差大C.

5、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D.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多为咸水湖9.下列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东部季风区海拔较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 1 000米以下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部分地区为草原,部分地区为森林C.青藏高寒区海拔高,空气稀薄,人口少D.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是决定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特征的主导因素解析第7题,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第8题,四周多山地,多风蚀地貌景观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特点;气候湿润是东部季风区的特点,气温年较差大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特点;东部季风区的原有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东部季风区河流多为

6、外流河,湖泊多为淡水湖。第9题,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除山地中分布有森林、草甸等植被外,大部分地区为荒漠,部分地区为荒漠草原或草原。答案7.C8.C9.B合掌造是某地的一种木造建筑物(见下面左图),该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据此完成1011题。10.该建筑物的最大特点与下列哪项地理现象相适应?()A.多洪涝灾害B.地震、火山活动频繁C.台风频发D.冬季多暴雪11.合掌造最有可能位于上面右图中的()A.a地B.b地C.c地D.d地解析第10题,图片显示该建筑物屋顶厚且陡,冬季暴雪不易在屋顶堆积,D项正确。屋顶设计与洪涝灾害、地震和火山活动无关,A、B两项错误。图中建筑物凸出

7、的檐角太多,不适合建在台风频发地区,C项错误。故选D项。第11题,日本的西部沿海地区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多暴雪天气,最可能有合掌造,a地符合。b、c、d三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降雪少,故B、C、D三项错误。故选A项。答案10.D11.A读某年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完成1213题。12.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C.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D.乙地区耕地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13.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

8、的是()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B.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C.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D.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解析第12题,从水资源总量就可以推断出,甲代表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比北方多,南方地区降水量大,蒸发量也大;乙代表北方地区,人口总数比南方少,主要原因是南方经济发达;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耕地比重大。第13题,甲地区(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北方煤炭、石油资源比南方丰富;南方地区能源供应不足;南水北调是为了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的紧张状况。答案12.D13.D下图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416题。14

9、.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水源、土壤B.劳动力、技术C.气候、地形D.市场、交通15.与区相比,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机械化水平高B.土壤肥力高C.水热资源丰富D.人均耕地面积大16.下列地区中,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A.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B.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C.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D.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解析第14题,农业生产受气候和地形因素影响最大。第15题,与区相比,区纬度低,降水多,水热资源丰富。区人均耕地面积、机械化水平、土壤肥力均不如区。第16题,黄淮海平原多

10、旱涝、盐碱,故应进行盐碱地改良,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长江中游地区冬季气温较高,不必发展大棚农业。华南地区应保护热带森林,发展特色林果和旅游业。西部地区增加牲畜数量会造成草场超载,破坏生态环境。答案14.C15.C16.A中国古代将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融入传统民居建筑设计中。读图,完成1718题。17.北方四合院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的()A.北面B.南面C.东面D.西面18.客家先人来自中原地区,经数代迁移至福建等地繁衍。客家土楼墙体厚实坚固,与当地原有民居形成鲜明对比,对客家土楼建筑理解不正确的是()A.土楼采用独特的建筑材料是受自然环境因素

11、的影响B.圆形土楼的防卫功能极强C.体现了客家人和原住民的和谐共处D.土楼建筑风格是对中原文化的传承解析第17题,四合院为我国典型的北方民居,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正午太阳在正南方。正房位于庭院的正北方,一方面可以获得充足的光照,另一方面还受当地文化的影响。第18题,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的汉族人,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较多,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故选C项。答案17.A18.C我国许多古诗词中描述了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请根据图甲、图乙及其中的古诗,完成1920

12、题。19.图甲、图乙反映出的地理环境分别是()A.甲:山高水阔,常绿阔叶林茂密乙:河口地带,鱼米之乡B.甲:北雁南飞,叶落草枯乙:一种喀斯特地貌C.甲:春寒料峭,野渡无人乙: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D.甲:丘陵春深,溪水奔流乙:水乡江南,丘陵广布20.形成图甲、图乙两地区域特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A.海陆位置不同B.人类活动不同C.海拔不同D.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解析第19题,图甲中的“叶正稀”反映的是落叶景观,“不作一行归”指的是北雁南飞,反映的是秋天叶落时节的景象;图乙是桂林山水,为喀斯特地貌景观。故选B项。第20题,图甲区域特征反映的是季节变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因素,温带地区,秋季来临

13、,叶落草枯,候鸟南迁。图乙景观是桂林山水,为我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质作用,喀斯特地区以石灰岩为主,在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受流水溶蚀,形成独特的山水景观。海陆位置、海拔、人类活动都可能影响到区域的自然特征,但不是形成图甲、图乙两地区域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故选D项。答案19.B20.D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图,完成2123题。21.下列不属于区的地形区是()A.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C.内蒙古高原D.云贵高原22.下列关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夏季受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地表植被从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具有明显的干湿度变化特征水系特征是流程短,水量小,多为内流

14、河农业多为绿洲农业、灌溉农业A.B.C.D.23.下列关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高、气温低是其主要自然特征B.全部位于非季风区C.区内尚无铁路,陆上交通依靠公路D.是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河的发源地解析第21题,东部季风区以平原、丘陵、山地为主,内蒙古高原主要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第22题,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降水较少;农业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多为内流河;自东向西随降水量减少,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荒漠草原。第23题,青藏高寒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地势高、气温低;青藏高寒区东南部属于季风区;青藏高寒区建有青藏铁路;青藏高寒区是长江、黄河等大河发源地。答案21.C22.B

15、23.A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完成2425题。24.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荒漠化严重25.对甲所在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B.主要从事旱地耕作C.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D.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大豆和油菜为主解析从图中信息来看,甲所在地形区为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乙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该地区地处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地震活动较少;

16、丙地处我国的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丁沿线以北主要位于内蒙古高原,该地区降水较少,荒漠化严重。答案24.D25.A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下图为蒙古包(蒙古族牧民传统民居),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等,是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特点是易于建造与搬迁。材料二蒙古族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下图是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某条河流景观图。(1)内蒙古自治区地形以为主,地势平坦开阔,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陆地自然带主要是温带草原带、。图中河道蜿蜒的地形原因是。(6分)(2)传统民居的样式常常反映了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17、蒙古包身呈圆柱形,包顶呈拱形的好处是,。(4分)(3)蒙古包选址原则是春洼、夏岗、秋平、冬阳。“秋平”指的是秋季水热条件较好的山腰、山麓、河流两岸的平地上利于蒙古包搭建,且水草丰富。“冬阳”指的是冬季选择阳坡,温暖避风。“春洼”:春季降水较少、多风沙,地势低洼处可避风沙;洼地可能有地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地下水源,水草比较丰富。请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夏岗”的原因。(4分)解析第(1)题,内蒙古自治区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陆地自然带主要是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图中河道蜿蜒的地形原因是地势平坦,流速缓慢,河流以侧蚀为主,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第(2)题,传统民

18、居的样式常常反映了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蒙古包的包身呈圆柱形,对风的阻力小,不易被吹倒。包顶呈拱形,有利于排水,不易被积雪压塌。第(3)题,蒙古包选址原则是春洼、夏岗、秋平、冬阳。“夏岗”说明夏季位于地势较高处,因此可以从气候凉爽、不易积水等方面分析原因。答案(1)高原温带荒漠带地势平坦,流速缓慢,凹岸侵蚀,凸岸堆积(6分)(2)包身呈圆柱形,对风的阻力小,不易被吹倒;包顶呈拱形,有利于排水(雨雪)(4分)(3)“夏岗”:夏季雨水较多,高岗地区不易积水;夏季比较炎热,岗地地势较高,凉爽通风,蚊蝇较少。(4分)27.(13分)读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填出图中数码代表的省级

19、行政区简称。(6分),。(2)区域有多种类型,一般分为均质区和功能区。图示三个经济地带属于,其判断理由是。(3分)(3)三个经济地带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体现了区域的特征;三个经济地带的内部都有其相对,但三个经济地带之间普遍存在着;三个经济地带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体现了区域的特征。(4分)解析第(1)题,读图容易得出图中数码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然后写出其简称。第(2)题,考查区域的划分类型,区域一般可以分为均质区和功能区,三个经济地带是根据其地理要素的相似性划分的,所以属于均质区。第(3)题,根据题中三个区域的关系进行判断即可。答案(1)辽皖内蒙古桂黔(

20、贵)甘(陇)(6分)(2)均质区三个经济地带是地理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3分)(3)整体性一致性差异性开放性(4分)28.(11分)我国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战略通道浮出水面。2019年8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明确到2025年将基本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通道建设将涉及一大批铁路、物流枢纽等重大项目,辐射西部12个省(区、市)和海南洋浦港、广东湛江港等地。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三大自然区看,地和地位于,地位于,地位于。(3分)(2)从三个经济地带看,数字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位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是,位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是,位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是。(3分)(3)和所

21、在的自治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各有什么特点?(2分)(4)所在自治区气候南北差异显著,形成这种巨大差异的因素是什么?(3分)解析第(1)题,为内蒙古,为新疆,都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为西藏,位于青藏高寒区;为广西,位于东部季风区。第(2)题,位于东部经济地带;位于中部经济地带;和位于西部经济地带。第(3)题,内蒙古自治区受距海远近的影响,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西藏自治区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第(4)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南北纬度差异大,热量条件差异大;区内受高大山脉、盆地的影响,气候差异大;深居内陆,降水少,大气环流条件差异大,气候差异大。答案(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

22、高寒区东部季风区(3分)(2)和(3分)(3)所在的自治区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所在的自治区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2分)(4)纬度位置、地形、大气环流等。(3分)29.(12分)(探究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新疆气象台2020年3月7日17时30分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预计今天傍晚到明天白天,阿克苏地区东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部有6级左右西北风、阵风8级,南疆塔里木盆地东部有6级左右偏东风,盆地大部将出现较强沙尘天气,其中和田地区东部、阿克苏地区东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南部等地的部分区域有沙尘暴。请加强防范。“怎么会有这么多沙尘?它们从哪里来?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爱动脑筋的小林

23、决定通过查找、分析资料探究这些问题。材料二我国沙尘暴源头和移动路径示意图。(1)从小林查得的“我国沙尘暴源头和移动路径示意图”中可知,受沙尘天气影响的省级行政区有等(填简称,至少四个)。图中还可判读出影响我国的沙尘暴有境外和境内两大源区。境外源区主要是蒙古和(填国家名);境内源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填省级行政区)。(6分)(2)经查找与分析资料,小林了解到形成沙尘天气的主要条件除了沙源之外还有。从图中分析得出沙尘移动的方向是向移。(2分)(3)研究中小林归纳出荒漠化的形成除自然原因外,还有人为原因。当前促使全球土地荒漠化加速发展的人为因素,除毁林外,还有等。(2分)(4)在探究过程中,小林又发现一个现象:随着人们对沙漠的日益关注,沙漠探险正成为新的旅游热点。作为一个沙漠探险的游客,你认为应该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写两点)(2分)答案(1)新、甘、青、宁、内蒙古、陕、晋、冀、京、津、鲁(至少填四个)哈萨克斯坦新疆(6分)(2)大风东南(2分)(3)过度放牧(2分)(4)游客身体状况良好、生活必需品准备充足等(2分)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