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一节第一课时.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8087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一节第一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一节第一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一节第一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一节第一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一节第一课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作品版权归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任何机构或个人均不得擅自复制、传播。本公司热沈欢迎广大一线教师加入我们的作者队伍。有意者请登录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盗用必究!高二政治上册教案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一节第一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高考资源网政治编辑部 陆国苑编撰【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识记:联系的概念(2)理解:事物的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是人们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联系的客观性是指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但是,并不是说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联系就无法改变,而是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

2、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3)运用:用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原理,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等。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积极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教学重点】为什么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教学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活动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四号宋体,加粗)导入新课(全部五号宋体,标题加粗) 用“中美关系”录像引出课题,导入新课,中美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同时美国国内各方面对美国政府的对外政

3、策也产生很大影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高一地理课上学过的知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庄稼蝗虫青蛙蛇鹰”之间的食物链,说明动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一事物的变化必然对另一事物发生影响,某种动植物的兴衰往往会使其他动植物呈现出相应的兴衰变化。讲授新课(全部五号宋体,标题加粗) 以上的事例告诉我们,每个生态系统内部的各个部分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每个因素都受周围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反过来影响其它因素。而自然界又是由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可见,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呈现着极其复杂的关系。所以,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既包括事物内部互相联系

4、、互相制约的关系(内部联系),也包括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外部联系)。(一)联系的含义 强调联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它包括两个方面:即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随着认识范围的扩大,事物之间又可变成事物内部。 (请同学们根据生活中事例,说明哪些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并阅读教材第47页,理解联系的概念)教师总结:从人类的产生和发展,从社会到思维,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当中;从宇宙的运行规律中,各个星体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生物界的各类动植物之间,无不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进而我们还是看到社会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正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结果。甚至我们今天学习的各个科目之间都存在着相同的原理、概念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可见,联系就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板书)如何理解联系概念:首先,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其次这种关系既存在事物之间,也就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又是存在于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即事物的内部联系。如何界定事物的外部、内部联系,让学生举例说明(二)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怎样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然后进行讨论教师总结:我们看到教材对于联系的普遍性是从三个方面两个角度来进行论证的。

6、三个方面:事物内部、外部、整个世界;两个角度:正面论证、反面论证(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板书)(请同学运用正反两面举例说明:每一事物都是由内部各个要素联结而成的有机整体,如果没有内部联系,事物就不能构成有机整体。)(2)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板书)(请同学们运用正反两面举例说明:每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具体联系有横向联系、纵向联系;一旦失去了周围事物的联系,该事物就失去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板书)(请同学们运用正反两面举例说明:这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世界三个方面无不相互联系;如果没有联系,这三个方面将会怎样

7、的后果,也说明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同学讨论,教师提出要求:必须引用实例进行分析论证,引用一些古诗、成语、歌谣、谚语进行分析也可以。)(教师最后归纳。) 通过同学们的分析,使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联系的普遍性有了清楚的认识,即: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互相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联系的普遍性内部联系:任何事物的各个部分、要素是互相联系的外部联系: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横向联系)(纵向联系)世界总体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8、(以上做法,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理论的信服程度和理解深度。) 总之,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教师提问:那么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不是人们随心所欲强加给事物的呢?人想有怎样的联系就会有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不是的。因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三)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提示:对学生强调,我们的任务是站在人的角度去认识事物。现在,我们要寻找事物自身的联系,这就是所谓联系的客观性。)讨论:有人把“8”视为“吉利”的数字,而把“4”视为“不祥”的数字。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这是一种用虚构的主观联系代替事物真实联系的做

9、法,利用8和4的谐音与“发”和“死”联系起来,主观确定8是“吉祥”4是“恶兆”。发财与“8”这个数字之间本来没有必然联系,是人们主观臆造了这种联系,所以,尽管人们到处使用这个数字,也不能保证人们一定发财。中央电视台播放的“918”大案侦破纪实说,1992年9月18日,一个盗窃团伙盗窃了开封市博物馆69件国家珍贵文物,当这些案犯被捕后,审讯人员询问他们为什么选择9月18日这天作案?他们回答说:因为“918”的谐音是“就要发”,他们是想借这个吉祥的日子发财。可悲的是他们不仅没能发,反而被正法,恰恰是1993年的9月18日他们被依法处决。 联系的客观性可以表现在,当人们无视事物的客观联系时或者破坏事

10、物的客观联系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比如人为的破坏环境来发展经济,最终恶劣的环境反过来惩罚人类,因此今天我们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尊重了联系的客观性。在此再让学生针对当前我国的哪些政策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举例说明。教师总结:总之,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凭空创造一种联系强加给客观事物,也不能任意消灭事物之间本来就已经存在的联系,这是否意味着人们不可以改变事物的联系呢?(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板书)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人们可以利用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改

11、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例如我们国家这些年以来的发展政策以及重大举措:长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我们人类为了使我国合理利用资源,促进东西部、南北经济协调发展而创造条件建立的新联系,它会为我国社会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巨大作用。人们利用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新的具体联系,正是体现了我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决不是要否认事物的客观联系。这样会使得事物的客观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化了课堂小结(全部五号宋体,标题加粗)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了深刻的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一事物,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12、它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因此我们要学会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以及生产等。巩固新课(全部五号宋体,标题加粗)(l)下列观点、作法中错误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有 (B) A. 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B地震预示国家兴衰,八月将有灾难C.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 D.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在祖国大陆的SARS得到有效控制呈不断趋势之时,由于台湾中华医院,仁济医院怕影响医院的声誉、故意隐瞒SARS疫情,导致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SARS病人发病人数不断上升。材料说明( D ) A.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B.承认矛盾,揭露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D.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课后作业(全部五号宋体,标题加粗)请学生以周围环境进行调查,并提出改善环境的建议。(设计这个问题一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为下一课时作准备。)如:预习第一课,列出知识结构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