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1. 据现有的考古资料可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区域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A. 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B. 呈现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姿态C. 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D. 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2.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国君争相网罗平民贤士,授予其治国权,并建立了明察才能之后再授予官职的官僚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A. 是社会发展的必
2、然选择B. 削弱了地方诸侯势力C. 推动了各国的变法运动D. 使君权得以高度集中3. 圣德太子时期(574-622年),以儒学运用于日本的政治改革,主要以五经等儒家思想为依据,制定了十七条宪法,其中许多条款的语言甚至是直接从五经和论语中搬过去的。圣德太子还派人到中学留学,一些学者在中国居留长达二三十年之久。这表明( )A. 东亚文化圈至此形成B. 儒家文化已经成为日本的主流文化C. 中国先进文化推动日本社会变革D. 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建立4.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
3、。违者科罪。”该诏令在当时( )A. 打破了原有交易规范B. 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C. 妨碍了商品经济发展D. 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5. 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北面官负责游牧民族事务,实行契丹族原有官制,南面官负责农耕民族事务,仿行唐朝官制;西夏的中央机构有两套官称,一套是汉式,一套是本民族称谓。这表明( )A. 汉族文明具有影响力B. 游牧民族开始建立政权C. 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建制D. 民族战争十分频繁6. 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 )
4、A. 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B. “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C. 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D. 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7. 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年表,它说明了这一时期( )1653年 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1690年 康熙帝亲征击溃噶尔丹叛军1727年 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1762年 乾隆帝设立伊犁将军1792年 乾隆帝设立“金瓶掣签”制度A. 清朝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 康乾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C. 抗击外国侵略战绩卓著D.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8. 他是中国这会刚刚开始其内发原生的近代化转型初期所出现的一位思想巨人,一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着最为孤绝的理性的先知觉者,是晚
5、明中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旗帜。下列属于其思想主张的是( )A. 天下为主,君为客B. 开下兴亡,匹夫有责C.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D. 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9. 许倬云在大国霸业的兴废中指出:士大夫一方面组织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另一方面又不敢取清政府而代之;一方面提出区别于中央的“东南互保”政策,另一方面没有组建新政权。这种“矛盾”的存在说明( )A. 清政府极力维护中央权威B. 清政府统治秩序已经瓦解C. 儒家意识形态影响较深远D. 科举制是封建统治的基础10. 1905年,孙中山和严复因“开民智”问题而发生了一场争论。严复坚持开民智为变政制的前提,认为中国民智未开,仓促变制将危害社会,“为今之
6、计,唯急从教育上着手!”孙中山回答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这场争论表明( )A. 严复的主张脱离国情B. 孙中山思想更符合实际C. 维新派思想趋向保守D. 分歧的实质是道路之争11. 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1924年,他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民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种变化( )A. 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B. 明确提出国家的根本是民族统一C.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D. 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12. 1922年
7、6月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指出:为了完成无产阶级在目前最迫切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主张同国民党等革命党派,以及其他革命团体,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 确立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B. 深化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C. 注重掌握国民革命领导权D. 系统地阐述革命动力问题13. 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A. 辛亥革命时期B. 国民革命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14. 1936年6月蒋介石和
8、英国人李滋罗斯谈话时说:“对日抗战是不能避免的。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击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当战争来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略者。”这说明( )A. 蒋介石已经预见七七事变的发生B. 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不抵抗政策C. 抗战前蒋介石已有持久抗战的设想D. 蒋介石决定消极抗战,等待英美援助15. 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为瓦解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投放了大量歪曲真像的宣传画。某种意义上,此类宣传画里也隐含着一些历史信息,是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材料。如图所示两幅宣
9、传画从侧面说明了()A.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成员B. 日本侵华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C. 蒋介石牺牲民众利益来换取英美援助D. 中国甘愿充当英国抗击日本的炮灰16. 周恩来曾指出: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了。两国之间有些问题推迟一个时期解决也无妨。公报将使我们的国家,使世界产生多大的变化,是无法估量的。这一公报的发表( )A. 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B. 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C. 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 表明中美两国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17. 刘少奇之子刘源说:“拿毛主席搞各种政治运动来说,他本人的动机未见得都不好,他还希望中国更快地富强,希望
10、我们党更纯洁、更统一有效。可能是判断错误,结果事与愿违。”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毛泽东( )A. 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B. 制定了“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总路线C. 发动了“文化大革命”D. 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8.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先进理论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梦想。这些重大理论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都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产物A. B. C. D
11、. 19. 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民,称之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政府又要求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这一变化( )A. 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B. 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C. 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D. 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20. 2019年3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将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三法合一”, 并增加了简化投资手续、保护投资者利益等新
12、内容。此过程反映出中国( ) A. 对外开放从“引进来”变为“走出去”B. 按现代企业制度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C. 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作准备D. 通过完善法律文件引领和保障对外开放21. 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下列史实能够为“深刻影响了世界”这一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全球将近40%的网上交易发生在中国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变为推动者A. B. C. D. 22. 1946年11-12月,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并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当时部分国民大会代表担忧:
13、“各党皆为会议中主体。必须主体完全存在, 始终遵守, 由此会议产生之宪法, 方能有效。今共产党及民盟皆不来参加制宪,是政治协商会议之主体,已不完全存在,由此产生之宪法,安能期其有效。”这反映了( ) A. 国民党坚持独裁,中华民国宪法不合程序B. 国民党力求实现三民主义C. 通过宪法结束了国民党一党专政D. 国民党为发动内战做准备23.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
14、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24. 宋人评论道:“澶渊之盟,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议和之后,武备皆废。以边臣用心者,谓之引惹生事;以搢(缙)绅虑患者,谓之迂阔背时。大率忌人谈兵,幸时无事,谓虏不敢背约,谓边不必预防,谓世常安,谓兵永息,恬然自处,都不为忧。”该评论旨在( )A. 赞扬宋辽和议英明B. 担忧朝廷武备松弛C. 批判缙绅迂阔背时D. 指责边臣引惹生事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雍正帝接受了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建议,废土司为府、州、县。1731年,这项工作初步完成。改流的实行,清军驻防地扩大,雍正为加强对新设
15、府县的控制,增添营汛(戍防军队)。在改流地区,废除原来土司的征收制度,与内地一样,实行按田亩征税的原则,但征收多少,又根据当地的情况来确定,一般少于内地。很多土民有了土地,大有重见天日的感觉。杜诗瑀清世宗雍正传材料二清朝前期大事年表(部分)1653年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尊号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1713年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1757年彻底击败准噶尔部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材料三清朝的所谓“开疆拓土”,就是国家对边疆地区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
16、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1)根据材料一概括雍正时期改土归流的举措(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开疆拓土”的方式,分析清朝“开疆拓土”的意义。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的变化,超出了旧的经济制度所能够承载的范围;随着社会变革的推进,新式学堂纷纷建立,新式出版机构与介绍西方知识的图书增多。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仅靠教化的作用和世道人心的固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洋务派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所
17、采取的解决之道,客观上越来越背离儒家的治国之道,虽说洋务派非有意为之,但它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传统的一元文化模式逐渐解体。摘编自齐艳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文化基础研究材料二 “西化”的基本要义是向西方学习,即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制度、文化,以使自己达到如西方一样的先进的社会状态。从“西化”到“全盘西化”到“与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中国从文明迷失再次走上了文化自信。正是通过这种互相之间取长补短的借鉴和对话,中国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开放和包容态度走向世界。摘编自浅析中西方文化融合与全盘西化的认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一元文化解体的时代背景及其带来的影响。根据材料
18、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近现代中国主流价值从文化迷失到再次走上文化自信的探索历程。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学者提出,采取“一边倒”是中共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西方经济封锁、迅速医治战争创伤、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增强国力、寻找能够提供安全保障和经济援助的伙伴等方面的现实需要。有些学者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美国和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认同,以及对国际政治形势的估计是建立在帝国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必然胜利的思想理论之上的。这就决定了中共的国际政治立场就是加入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摘自董振瑞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一边倒”外交方针研究述评材料二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一边倒”的总
19、特征下,新中国外交经历了一系列调整,贯穿着独立自主原则和国际统一战线思想。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前,新中国坚定地实践着“一边倒”外交战略。这一外交政策使新中国获得发展机会,但也造成外交上的不平衡。这限制了新中国外交的主动性、开放性和自主性。朝鲜战争结束后,多种因素促成“一边倒”外交战略不断弱化,为新中国执行新的外交政策提供了契机。摘自陈少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1)概括上述两个观点的分歧。你赞同哪一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上的不平衡”的原因。指出为打破这种不平衡,新中国在20世
20、纪50年代中后期进行的外交努力。高一历史答案1. B2. A3. C4. C5. A6. B7. D8. D9. A10. D11. D12. B13. B14. C15. A16. D17. C18. C19. A20. D21. D22. A23. A24. B25. (1)举措:废除土司;改派流官;派兵驻扎;改革赋税制度(2)方式:武力平叛;捍卫主权;笼络上层;设置机构。意义: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辖(或: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26. 背景: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儒学治国理念受到挑战和质疑;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洋务运动的推动。
21、影响:为中国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一定程度上活跃了人们的思想;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27. 历程:鸦片战争后,面临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传统儒家文化无力解决现实问题,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掀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20世纪初,面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文化的正统地位,但是对东西方文化带有形式主义的偏向。(全盘西化)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经
22、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理论)的曲折过程。27. (1)分歧:前者认为“一边倒”政策主要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后者认为是基于意识形态。示例一:赞同前者观点。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经济恢复以及工业化目标的实现,需要外部的经济和技术的援助。与此同时,人民政权实行独立自主,西方列强在华侵略权益丧失,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新生的人民政权在安全问题上需要外部的保障。在当时世界两大阵营激烈对抗的背景下,只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因此“一边倒”政策主要是基于国家利益的被迫之举。示例二:赞同后者观点。中国共产党始终以
23、建立社会主义为目标,苏联和中共都把中国革命视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长期保持密切联系,中苏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具备一致性。中国革命本身就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加之美国在解放战争中扶蒋反共,战后继续敌视社会主义中国,从中国革命自身的性质和前途来看,西方列强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手。由于当时两大阵营之间意识形态斗争的异常激烈,很难撇开意识形态来单纯地发展外交关系。因此意识形态问题是“一边倒”政策的基础。(2)原因: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朝鲜战争的冲击;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外交努力: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以大国身份步入国际舞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积极建立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同挪威、英国等西方国家建立不同等级的外交关系;从50年代末开始,多方面的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