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192.88KB ,
资源ID:1280411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8041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章末2 (新版)粤教沪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章末2 (新版)粤教沪版.docx

1、第一章章末 2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甲、乙两个同学做了两个不同的单摆,测量摆的周期,结果恰巧摆的周期相同,这是因为这两个单摆有相同的()A摆长B摆幅C摆球质量D摆球质量、摆幅和摆长【考点】物理常识【分析】周期等于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根据周期相同,做出判断。【解答】解:根据T=2lg,因为,g相同,故当l相同时周期相同,故摆长相同,故选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并能灵活运用。2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 如图,小明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将几只乒乓球从某高度处放手,观察反弹的高度

2、,从中挑选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小明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A发现并提出问题B作出猜想和假设C观察实验、收集证据D交流合作、评价证据【考点】物理常识【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通过小明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可知,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故选:C。【点评】分析此类问题时,首先要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及其内涵,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加以识别或运用。3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 关于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书写一个数字所用的时间约1 sB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 sC升旗唱国歌用时约3 minD普通中学生跑100 m用时约10 s【考点】时间的估测【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时间过程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时间过程及时间单位的认识,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认真书写一个数字的时间约1s。故A正确;B、课桌的高度在0.8m左右,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1s。故B错误;C、升旗唱国歌用时约50 s,故C错误;D、男子百米世界记录略小于10s,中学生跑100m的时间在16s左右。故D错误。故选:A。【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

4、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4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 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精确测量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下面读数正确的是()A20sB3.2minC200sD180s【考点】时间的测量【分析】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3”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0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s,指针在20s处,所以秒针指示

5、的时间为20s,即停表的读数为3min20s=200s。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停表的读数方法,注意把内、外盘的示数相加即所测得的时间。5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 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物理课本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A181.2mmB1.812dmC0.01812kmD0.1812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同一把刻度尺准确程度一定,分别分析每个测量结果对应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A、181.2mm中,“1”对应的单位是mm,即分度值为1mm。故A正确;B、1.812dm=181.2mm,“1”对应的单位是m

6、m,即分度值为1mm。故B正确;C、0.01812km=181.2dm,“1”对应的单位是dm,即分度值为1dm。故C错误;D、0.1812m=181.2mm中,“1”对应的单位是mm,即分度值为1mm,故D正确。故选:C。【点评】判断长度测量结果是否错误,可从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进行比较分析。6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ABCD【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读数时

7、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数据要写单位。【解答】解:A、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故A错误;B、铅笔没有与刻度尺水平对齐,故B错误;C、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故C正确;D、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故D错误。故选:C。【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刻度尺要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7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 学校组织体检,需要测量同学的身高,下列测量工具合适的是()A同学们常用的20 cm刻度尺B老师上课用的50 cm三角板C教务处老师用的2.5

8、 m钢卷尺D体育老师用的30 m皮尺【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最小分度值的意义及刻度尺量程的了解与运用能力: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最小分度值代表着刻度尺的精确度,不同的测量精度要求应选用不同分度值的刻度尺;由于测量中存在误差,为了尽量减小误差,在测量时应尽量使用一次性测量,为此要求刻度尺的量程应大于被测物体的长度。【解答】解:A、同学们常用的20cm刻度尺,不能满足测量人体身高的量程需要,故A不符合题意;B、老师常用的50cm三角板,不能满足测量人体身高的量程需要,故B不符合题意;C、教务处老师常用的2.5m钢卷尺,能满足量程需要,又能满足精确度的要求,故C符合题意;D、体育老师

9、常用的30m皮尺,能满足量程需要,不能满足精确度要求,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了解选取刻度尺的基本要求是本题的解题关键8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 下列关于测量误差和测量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错误就是测量误差B误差可以减小C测量错误不可避免D误差可以避免也可以减小【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不同于错误,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解答】解: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人为疏忽所造成可以避免,但误差是由于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等因素所造成,它

10、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对错误和误差进行考查,而区分两者可从产生原因下手,让学生知道错误是由于主观因素造成,因此可以避免;而误差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故无法避免,只能尽量减小。9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 在物理实验中,往往要对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有的是为了减小误差,有的是为了寻找规律。下列四个实验中,通过多次测量减小误差的是()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时,测量多次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流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时,测量多组质量与体积ABCD【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解决

11、此题要知道初中物理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目的是什么,一是为了求平均值,提高准确度,减小误差;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根据题意探究多次测量提高精度的,就需要将多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解答】解:伏安法测量小灯泡阻值时,在不同电压下测量多组电压与电流值,是为了得到普遍规律,防止结论的偶然性;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其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其目的是总结规律,防止结论的偶然性;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时,测量多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值,用分别求出密度取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提高准确度。故选:C。【点评】物理实验中,以“探究”二字开头的课题,多次测量

12、的目的一般是发现规律;以“测量”二字开头的课题一般是减小误差。10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 小明指着厨房桌面上的一小块白色固体,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说“可能是蜡烛,也可能是小石子。”爸爸说:“把他放到水中,如果沉下去就是小石子,如果漂浮着就是蜡块”。小明的妈妈和爸爸的说法分别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A猜想与设计实验B设计实验和获得结论C假设与设计实验D猜想与进行实验【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妈妈说:“可能是蜡烛,也可能是小石

13、子”,在猜想、设计实验、反思与评价、获得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于猜想的环节。爸爸说:“把它放到水中,若沉下去就是小石子,若漂浮着就是蜡块”,在猜想、设计实验、反思与评价、获得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于设计实验的环节,故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科学探究的猜想和实验设计,掌握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11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 2018年2月22日,在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武大靖为中国赢得平昌冬奥会首枚金牌。以滑行中的运动员作为参照物,坐在看台上的观众是的。以冰面为参照物,坐在看台上观众是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要判断物体的动

14、与静,就要比较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以滑行中的运动员作为参照物,坐在看台上的观众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以冰面为参照物,坐在看台上观众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答案为:运动;静止。【点评】此题结合实际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难度不大,认真分析即可。12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 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1)如图所示是同学们用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在读数时视线应。(2)木块的长度是cm

15、。(3)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可以通过的方法来减小测量的误差。【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首先要明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尺垂直,并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解答】解:(1)3cm和4cm之间均分成了10份,每份是1mm,因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2)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数值估读到0.1m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7.30cm,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3.00cm,所以物体长度为7.30cm-3.00cm=4.30cm;(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减小测量的误差。故答案为:(1)1mm;与

16、尺面垂直;(2)4.30;(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点评】在使用刻度尺对物体长度进行精确测量时,都要有估读值,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13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 小明参加1000m体育测试成绩是3min20s,他运动的平均速度是m/s,合km/h,以操场上的单杠为参照物,他是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已知路程s,运动时间t,由平均速度公式v=s/t可求出小明的平均速度;(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改变,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

17、。【解答】解:小明的路程s=1000m,时间t=3min20s=200s,小明的平均速度,v=s/t=1000m/200s=5m/s=53.6km/h=18km/h;以操场上的单杠为参照物,小明和单杠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以操场上的单杠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故答案为:5;18;运动。【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变速运动平均速度的求法;在处理变速运动的题时,无论中间的速度如何变化,只需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可求出平均速度。14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 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如图1),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他从家到学校的s-t图象如图2所示,则小华家到学校m,

18、她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有图象得出小华行驶的路程及时间,利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小华在0至3min运动了150m,3至5min,静止,继续运动到1350m,1200m到1500m之间有两个格,图线指在1200m和1500m中间,所以整个路程s=1350m,时间t=10min=600s,整个过程平均速度:v=S/t=1350m/600s=2.25m/s。故答案为:1350;2.2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本题解题关键是能够读懂S-t图象,从图形中得到信息。15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 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

19、据,可以形象直观的反映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如图是小洛在研究物物体运动时做出的几个图象,请分析图象,甲图表示物体做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填物理量名称);丙图中A、B两车从同一地点同向行驶,经过10s,两车行驶的路程(选填“A”、“B”或“一样”)长。【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1)根据甲图s-t图象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2)根据甲图v-t图象确定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物理量;(3)根据甲图v-t图象求出AB两车的速度大小,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路程,判断路程关系。【解答】解:(1)由甲图知,图象为s-t图象,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标明其速度大小不变,为匀

20、速直线运动;(2)由乙图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所以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路程;(3)由丙图知,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路程,由几何知识看出,经过10s,则B车移动的路程sB=5m/s10s=50m,因为A车移动的路程为三角形的面积sA=1/25m10=25m,由于两车同向行驶,所以,经过10s,两车行驶的路程长的是B。故答案为:匀速;路程;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图象获取信息的能力,确定图象反应内容是解题的关键。16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

21、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AB=cm。(2)测得AC段的时间tAC=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m/s。(3)在测量小车到达B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填“偏小”、“不变”、“偏大”)。【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根据图象读出AB段的距离;(2)根据图象读出AC段的时间和路程,运用公式v=s/t求出AC段的平均速度;(3)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根据公式v=s/t判断平均速度的大小。【解答】解:(1)图中AB段的路程sAB=80.0cm-40.0cm=40.0cm;(2)从图中可以读出AC段的路程sAC=80

22、.0=0.8m,AC段的运动时间tAC=4s,小车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vAC=sAC/tAC=0.8m/4s=0.2m/s;(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s/t知,平均速度会偏小。故答案为:(1)40.0;(2)4;0.2;偏小。【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正确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s/t求出平均速度。三探究题(17、18、19每题9分,20题7分,共34分)17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 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1)实验依据的原理是。(2)要完成该探究实验,

23、需用的测量工具有和。(3)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4)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小车做运动。(5)若图中停表的每格为1s,那么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m/s,小车通过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2)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是v=s/t,据此可知,要想测量速度,必须用刻度尺测量距离、用秒表测量出时间;(3)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下滑速度越大,运动时间越短,时间不容易记录,由此选择合适的坡度;(4)小车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不同,据此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5)从图中读出小车通过前半段以及全程的

24、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小车前半段路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s/t;(2)需用的测量工具有:测量路程的工具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时间的秒表(或停表);(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4)由图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通过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路程相同,但前半段所用时间多余后半程所用时间,所以,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做加速运动。(5)由图可知:s=60cm=0.6m,s1=30cm=0.3m,t=5s,t1=3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s/t=0.6m/5s=0

25、.12m/s。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s1/t1=0.3m/3s=0.1m/s;v2=s2/t2=0.3m/2s=0.15m/s。故答案为:(1)v=s/t;(2)刻度尺;停表;(3)小;(4)加速;(5)0.12;0.1;0.15。【点评】公式v=s/t适用于变速运动中求平均速度,一定注意用一段时间内的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才能准确的求出平均速度。18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 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量出铅笔杆上细铜丝线圈的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

26、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错误的步骤是,还缺少的步骤是F。(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3)铜丝直径表达式:。【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在测量中,遇到比较小的物理量无法直接测量的话,就要积少成多法。【解答】解: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正确测量方法是: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拉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2,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2/N;由以上可知,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错误的步骤是C,还缺少的步骤F:用细铜丝的线圈总长度L2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

27、即得细铜丝直径D。正确的实验步骤是:DEBF;故答案为:(1)A; C; 用细铜丝的线圈总长度L2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直径D;(2)DEBF;(3)L2/N。【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积少成多法的应用,我们在遇到我们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时,就要认真思考,寻求间接的测量方法。19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 常用的卷筒纸是紧密地绕成筒状的,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想在不把纸放开的前提下,测量整卷纸的长度。他设计的方案如下:(1)将同类纸折叠n层,用刻度尺测得总厚度为d,则单层纸的厚度为。设纸的宽度为s,整卷纸的长为L,则纸筒的体积可表示为V=。(2)用刻度尺测得纸筒的外半径为R,内半径为r,

28、则纸筒的体积可表示为V=。(3)由以上两式可整理得纸卷纸的长度可表示为L=。【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因为纸很薄且卷绕得很紧,所以从紧密地卷成筒状纸的横截面积的形成来分析,应是由纸的厚度和长度叠加而成的。【解答】解:(1)同类纸折叠n层,用刻度尺测得总厚度为d,则单层纸的厚度是d/n;纸的宽度为s,整卷纸的长为L,则纸筒的体积可表示为V=Ls;(2)不可能把纸拉直再测量长度,但卷成筒状的纸的横截面积是由纸的厚度和长度叠加而成的;则测出横截面积的大小为:(R2 -r2);故纸筒的体积是V=s(R2 -r2);(3)而纸的厚度为d;所以纸的总长度(L)的计算表达式L=ns(R2 -r2)d。故答案

29、为:(1)d/n;Ls;(2)s(R2 -r2);(3)ns(R2 -r2)d。【点评】本题考查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注意合理利用累积法测量20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 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后,小明想测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小花看了地图想测量我们泉州地区海岸线的长度,应该如何测量?请你帮他们把测量方法写下来。【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特殊的测量方法的了解:(1)测多算少法:由于测量工具精确度的限制,某些微小量,无法直接测量,在测量时,可以把若干个相同的微小量,集中起来,做为一个整体进行测量,将测出的总量除以微小量的个数,就可以得出被测量的值,如测量纸的厚度。(2)变曲为直法:长度的测量时,要求刻度尺应紧靠被测物体,在实际测量中,有些长度并非直线,可以借助于易弯曲但弹性不大的细棉线等,与被测物体紧密接触,然后量出细棉线的长度即可,如测量地图上铁路或河流的长度等。【解答】答:(1)小明先测测200页同样的纸,实际上是100张纸,因此一张纸的厚度等于200页纸的厚度除以100;(2)小花测量海岸线的长度,先用一根无弹性的棉线和海岸线重合,在棉线的两端做记号,再把棉线拉直,测出棉线长度,再应用比例尺求出海岸线长度。【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如何将不便于测量的物理量转化成便于直接测量的长度。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