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检测(七)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某文学作品在描述三国时期战争情形时说:“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B该文学作品成书于火药发明之后C火药因战争需要而发明D火药是造成战争伤亡的主要原因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药应用于军事最早是在唐朝末年,故A项错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该文学作品应成书于火药发明之后,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的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有关,故C项错误;火药只是工具,材料中
2、并未提到伤亡,故D项错误。2(德)利普斯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认为:“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中国造纸术的西传()A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B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C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D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复兴解析:选A材料中的“知识普及”“书籍的开端”等字眼意在强调中国造纸术的西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阅读方式的问题,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对宗教的迷信消除的问题,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强调知识普及而未涉及科学复兴,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3某中学书法艺术展有以下几副对联,其中与柳公权玄秘塔碑的书体最相似的是()A
3、 BC D解析:选B柳公权玄秘塔碑的书体是楷书,而属于楷书,所以B项符合题意;属于小篆,排除;属于行书,排除;属于草书,排除。4(2019浙江宁波“十校联考”期末)如图是宋代画家文同的墨竹图,该图()A讲究布局,气势雄壮B对比强烈,富有个性C技法上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文化特色D反映了中国传统绘画注重诗意的特点解析:选D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墨竹图是文人山水画,反映出中国绘画注重写意的特点,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气势雄壮,富有个性,故A、B项排除;墨竹图属于中国传统的绘画,没有吸收西方绘画的特色,故C项错误。5(2019浙江余姚4月模拟)这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品,充满了天马行空的臆想、神秘
4、莫测的情节、缥缈离奇的幻境。但在浪漫主义之中又沉潜着现实主义的情怀。书中所写的天庭、地狱带有官府衙门的影子,所写的神、佛、鬼、怪都具有人的性格特征。此作品是()A红楼梦 B神曲C西游记 D离骚解析:选C从材料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作品是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而且书中所写的天庭、地狱带有官府衙门的影子,所写的神、佛、鬼、怪都具有人的性格特征,在选项中只有西游记符合这一特点,故C项正确;红楼梦是以现实主义为主的作品,并未描写神、佛、鬼、怪的内容,A项错误;神曲并未描写神、佛、鬼、怪的内容,B项错误;离骚并未描写神、佛、鬼、怪的内容,D项错误。6中国古代一位文学家,出身书香门第,早年生活优裕,后来
5、经历过南渡悲苦,对山河破碎有切身感受,作品中蕴涵着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这位文学家是()A柳永 B苏轼C李清照 D辛弃疾解析:选C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小时候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这种生活经历在作品上有明确的体现,所以材料中所说的这位文学家是李清照而非柳永、苏轼、辛弃疾,C项正确。7后人用“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来形容唐代某一书法作品。该作品最有可能是()A王羲之丧乱帖 B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C张旭古诗四帖 D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解析:选B“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
6、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说明这幅作品属于楷书字体,所以选B项;A项属于行草,C项属于草书,D项属于行书,均排除。8(2019浙江温州2月选考测试)南宋词人刘克庄在辛稼轩集序里说:“公所作,大声鞺鞳(鼓声),小声铿鍧(声音洪亮状),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晏几道,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秦郎(秦观)之下。”刘克庄意在说明辛弃疾词作()A题材宽泛,艺术风格多样B慷慨悲壮,反映时代特征C豪气纵横,洋溢爱国之情D个性鲜明,集豪放词之大成解析:选A材料信息“大声鞺鞳秦郎(秦观)之下”说明辛弃疾的作品风格既豪放又婉约,即艺术风格多样,故A项正确
7、;慷慨悲壮、豪气纵横、集豪放词之大成等只反映材料部分信息,故B、C、D三项错误。9清道光年间,两种地方戏曲的艺人在北京搭班演出,以二黄、西皮唱腔为主,互相融合,并吸收其他戏曲声腔的长处,对京剧形成产生重大影响。这两种地方戏曲是()A徽调、秦腔 B昆曲、徽调C昆曲、汉调 D徽调、汉调解析:选D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5分)10有学者认为:明代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已经显露某些民主的、人文的、近代社会的熹微晨光,其在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某些表现就是它的背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
8、,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凡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三(一)中国古代乃至明清时期的城镇基本不存在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相关基因,那种主要将当时的手工作坊或手工工场雇佣劳动力的数量和规模状况作为萌芽单一标志的认
9、定方法,其萌芽认定概念本身就是极为片面的。杨师群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实属伪问题(二)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江南地区的某些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中以江南丝织业和棉纺织业最为明显。在苏州出现了机工寻求雇佣机会的固定劳动力市场。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列举两部明朝短篇白话小说的代表作品。根据材料一,说明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并指出其原因。(3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说明其在当时被视为异端的原因。你怎样认识他以死抗争的行为?(6分)(3)概括材料三对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看法。并指出两者观点的主要分歧。(6分)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列举文学作品,根
10、据材料一“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概括特点;从经济发展和社会阶层变化的角度分析原因。第(2)问,从李贽的思想上分析原因;根据材料二“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可看出他视死如归的精神。第(3)问,根据材料三“不存在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相关基因”“其萌芽认定概念本身就是极为片面的”可知,第一段材料认为中国不存在资本主义萌芽;根据材料三“在苏州出现了机工寻求雇佣机会的固定劳动力市场”可知第二段材料认为明清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一带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据两则材料可以看出,雇佣关系有否是衡量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答案:(1)作品:
11、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凌濛初所编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任意两部即可)。特点:通俗化(世俗化、平民化、大众化)。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2)原因:李贽主张“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反对盲从孔子;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官府认为李贽“惑世诬民”。认识:李贽的自杀行为说明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3)看法一:中国不存在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因此不能仅凭雇佣关系判定中国古代出现过资本主义萌芽。看法二:明朝中后期,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出现了雇佣关系,由此判断当时开始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分歧:雇佣关系的有否是判断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