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2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D A地主阶级进行变法,封建制度确立 B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地主斗争激烈 C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思想冲撞激烈 D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学在官府的局面的改变科技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DA都正确 B都不正确C正确,不正确 D正确,不正确3墨子的思想主张有“仁政”“兼爱”“非攻”选贤任能希望人们互助互爱BA B C D4韩非子的主张是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实行法治减轻赋税A B
2、C D5在治理人民的方法上,下面两位思想家主张、观点相反的是A A老子和韩非子 B孟子和韩非子 C老子和孔子 D墨子和庄子6法律问题是诸子百家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下面符合儒家思想的是A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 B “德刑并用,以德去刑”C “以法治国”、“法不阿贵” D “以天为法”、“循法而行”7战国最为显赫一时的墨家,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C A墨子的主张得到人民拥护 B墨子主张选贤与能,深得天下支持 C封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的壮大 D要求建立小国寡民的社会8韩非子的“法治”思想的实质是B A用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动 B用法律来确立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C以法律作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D
3、将法律奉为至高无上的准则9墨子、商鞅、韩非思想的相似之处是CA反对兼并战争 B主张互爱互利C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D主张中央集权10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C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思想倍受统治者推崇 D阴阳家最受欢迎二材料解析题11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白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引自论语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予而政,焉用杀?予欲善而民善矣。 引自论语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
4、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一一引自韩非子 请回答:(1)材料一中孔子所谓“礼”的实质是什么?(2)据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3)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在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对此你有何认识?答:(1)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或适应和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道德规范)。(2)维护奴隶制度。(3)相同: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或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不同:孔子重“德”,反对苛刻和任意刑杀;韩非子重刑,强调用重刑镇压人民反抗。认识:无论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都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镇压人民反抗的工具,两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三问答题12. 战国时期儒、法
5、两家的政治主张有何区别?各自的着眼点是什么?当时各国为什么没有采用儒家思想,而纷纷采用法家思想进行改革,并获得成功?答: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和劳动时间,宽刑薄税;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以法为本”治国,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孟子思想着眼于他的民本思想,即“民贵君轻”思想,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可忽视。而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统治方法。应根据时代的需要推行“法治”,实现富国强兵。战国时期奴隶制进一步崩溃,封建制逐步建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大国长期争霸,实力与强有力的政权决定国家的存亡。孟子的主张虽然有利于统治,但难以解决社会变革、国家统一的问题。而法家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要求。所以都采用法家思想进行改革,富国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