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与地坛(节选)课后训练提升一、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春天一到,各种时令野菜争先上市了。其中备受人们青睐的就有苜蓿。苜蓿有两种,一是紫花苜蓿,一是黄花苜蓿,。通常紫花苜蓿只是做牧草,是牲畜饲料;黄花苜蓿供人食用。为了简洁、方便、顺口,生活中人们都把黄花苜蓿直接叫作苜蓿。,河滩、野地、街心花园,到处可见其勃勃的英姿。苜蓿的模样很好看,它的叶子嫩绿嫩绿的,小巧秀气,文静雅致;细细的茎,高高挑挑的,跟模特似的。苜蓿的天性,张扬撒泼,要长便是大片大片的,像是铺就的地毯,又像是飘落的云彩。它只是一个劲地生长,简直是疯长,它能把脚下的土地遮得严严实实,不留丁点儿的空隙。苜蓿之间也毫不谦让,
2、毫不客气,毫不留情,就像运动员,你比我赛,争金夺银。它的活力与激情,简直让四周的花草羞愧得毫无颜色。苜蓿不仅装点着大地,还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上海人喜欢把苜蓿叫作草头,生煸草头是沪上菜馆颇具特色的菜肴。前不久,我去探望在上海工作的女儿,女儿为我接风,领我去了一家专做上海本帮菜的餐馆,席间还特意点了一道生煸草头。此菜色泽碧绿,柔软细嫩,鲜爽无比,在上海很受欢迎。1.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有()A.拟人对偶夸张B.排比对偶夸张C.对比借代排比D.拟人比喻排比答案:D解析:文中“小巧秀气,文静雅致”“苜蓿之间也毫不谦让,毫不客气,毫不留情,就像运动员,你比我赛,争金夺银”“它的活力与激情,简直让四周
3、的花草羞愧得毫无颜色”等,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要长便是大片大片的,像是铺就的地毯,又像是飘落的云彩”等,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毫不谦让,毫不客气,毫不留情”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文段并没有使用对偶、夸张、对比、借代的手法。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苜蓿是大片大片生长着的,像是铺就的地毯和飘落的云彩”,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参考答案:原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苜蓿疯狂生长、生命力旺盛的特点。原句是短句,句式活泼,节奏感强,更能生动形象地突出苜蓿生长的特点。原句与上下文的句式结构、语言风格一致。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
4、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参考答案:均以花朵色彩来命名苜蓿的生命力非常旺盛4.根据提供的句子,以“母亲”为话题,仿写两个句子。(不能再用乐器来写)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志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答案示例: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助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母亲是黑暗中的一颗明珠,当你迷失方向时,一束柔光会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5.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概括史铁生散文的4个特点。翻开史铁生的散文,你会不知不觉地被他那平实的文字吸引,更会情不自禁地被作品中的真情打动。哲理一词似乎是神秘的、深奥的,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史铁生
5、用他的笔在平实的叙述中向人们阐述了人生的哲理。画家会用浓重的色彩和奇特的视觉构图抒发悲怆情感,而史铁生却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来描述他的特殊经历,其作品在看似平实的语言中充满悲怆,这悲怆弥漫在整篇作品中。参考答案:文字平实(平实的叙述、语言朴实、平实的语言);感情真挚(蕴含真情);富有哲理(哲理性强);充满悲怆。解析:从所给文段中找出最能体现其散文特点的词语即可。第一句中的“平实的文字”和“作品中的真情”,第三句中的“人生的哲理”,最后一句中的“悲怆”是答题的关键。可以用字数相等的短语来概括其散文的特点。6.为下面这幅图片拟写解说词,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揭示图片的内涵。(50字左右)参考答案
6、:这是一幅坐在轮椅上的残疾运动员奋力击球的感人画面。她挥动球拍,展开青春的翅膀;驰骋球场,追逐人生的梦想。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瓦浪如海肖复兴老北京四合院的房顶铺的都是鱼鳞瓦。灰色,一片灰色的瓦,紧挨着一片灰色的瓦,连接着一片浩瀚的灰色,铺铺展展,犹如云雾天里翻涌的海浪一样,一波又一波,直涌到天边。这种由鱼鳞瓦组成的灰色,和故宫里那一片碧瓦琉璃,作着色彩鲜明的对比。虽不如碧瓦琉璃那般炫目,那般高高在上,但满城沉沉的灰色,低矮着,沉默着,无语沧桑,力量沉稳。它似秤砣一般压住了北京城,铁锚一样将整座城市稳定在蓝天白云之下。在北京胡同长大的建筑师张永和先生,对这样的鱼鳞瓦太熟悉
7、不过,他说:“我成长于一个拥有低矮地平线的城市中。从空中俯瞰,你只能看到单层砖屋顶上灰色的瓦浪向天际展开,打破这波浪的是院中洋溢着绿色的树木以及城中辉煌的金色。”而只有向天际展开的灰色瓦浪才会让那些绿色的树木和城中辉煌的金色拥有力量;只有在这样一片灰色的瓦浪中,那些绿色的树木和城中辉煌的金色才会显示出自己的力量。20世纪50年代,北京的天际线很低,不用站在景山上面,就是站在我家的房顶上,从脚下到天边,一览无余,基本上是被这些起伏的鱼鳞瓦顶勾勒。那时候成片成片的四合院占据了北京城的空间。这一片如海的瓦浪,它所显示出的色彩和力量,是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没有的。那时候,四合院平房没有如今楼房的阳台或
8、露台,鱼鳞状的灰瓦顶,就是各家的阳台和露台,晒的萝卜干、茄子干或白薯干,都会扔在那上面;五月端午节,艾蒿和蒲剑插在门上之后,也要扔到房顶,图个吉利;谁家刚生小孩子,老人讲究要用葱打小孩子的屁股,取“葱”的谐音,说是打打聪明,打完之后,还要把葱扔到房顶,这到底是什么讲究,我就弄不明白了。那时候对于我们许多孩子而言,鱼鳞瓦的灰色房顶,就是我们的乐园。老北京有句俗话,叫作“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说的就是我们这样的小孩子,淘得要命,动不动就跑到房顶上揭瓦玩儿,那是司空见惯的儿童游戏。鱼鳞瓦,真的很结实,任我们成天踩在上面那么疯跑,就是一点儿也不坏。单个儿看,每片瓦都不厚,一踩会裂,甚至碎,但一片片的瓦
9、铺在一起,铺成一面坡的房顶,就那么结实。它们是一片瓦压在一片瓦的上面,中间并没有什么泥粘连,像一只小手和另一只小手握在一起,可以有那么大的力量,也真是怪事,常让那时的我好奇而百思不解。十几年前,听说老院要拆,我特意回去看看,路过长巷上头条,看见那里已经拆光大半条胡同了。一辆外地来的汽车车厢里,装满从房顶上卸下来的鱼鳞瓦。那些鱼鳞瓦,一层层,整整齐齐地码在车上,和铺铺展展在屋顶上的景象完全不一样了,尽管也呈鱼鳞状,却像是案板上待宰的一条条鱼,没有了生气,更没有瓦浪如海,翻涌向天际展开的气势了。我望着这满满一车的鱼鳞瓦,它们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雨雪风霜,还是那样结实,那样好看。又有谁知道,那些鱼鳞瓦上
10、,曾经上演过童年那么多的游戏,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欢乐,还曾经上演过比我们的游戏和欢乐更多更沧桑的故事呢?要说带给我们最大快乐的,一是秋天摘枣,一是国庆节看礼花。那时,院子里是三棵清朝就有的枣树,我们可以轻松地从房顶攀上枣树的树梢,摘到顶端最红的枣儿吃,也可以站在树梢儿上,拼命地摇树枝,让那枣纷纷如红雨落下,噼噼啪啪砸在房顶的瓦上,溅落在院子里。比我们小的小不点儿,爬不上树,就在地上头碰头地捡枣,大呼小叫,可真的成了我们孩子的节日。打完了枣,下一个节目就是迎接国庆。国庆节的傍晚,扒拉完两口饭,我们会溜出家门,早早地爬上房顶,占领有利地形,等待礼花腾空。由于那时没有那么多的高楼,一眼就能看到晚霞中的
11、西山脚下。前门楼子和天安门广场都是看得真真的,仿佛就在眼前,连放礼花的大炮都看得很清楚。我们坐在鱼鳞瓦上,心里充满期待,也有些焦急。随着礼花腾空,会有好多白色的小降落伞。降落伞飘来的那一刻,我们会立刻大叫着,一下子都跳了起来,伸出早已经准备好的妈妈晾衣服的竹竿,争先恐后去够那些小小的降落伞。有一次,就让我够着了一个,还挺大的个儿,成为我拿到学校显摆的战利品。一直到十几年前,重返我们的老院,又看到童年时爬过的房顶、踩过的鱼鳞瓦,才忽然发现和它们这么久没有相见了,也才发现瓦间长着一簇簇的狗尾巴草,稀疏零落,枯黄枯黄的,像是年纪衰老的鱼鳞瓦长出苍老的胡须,心里不禁一动,有些感喟。其实,这种狗尾巴草一
12、直都是这样长在瓦缝之间,一年又一年,它们的生命力和鱼鳞瓦一样顽强而持久。去年的秋天,我路过草厂胡同一带,那里的几条胡同已经被打理一新,地面重新铺设青砖,四合院重新改造。有老房子的房顶被改造成露台。顺着山墙新搭建的梯子,爬到房顶,楼房遮挡得远处看不到了,但附近胡同四合院房顶的鱼鳞瓦,还能看得很清楚,尽管已经没有了张永和先生说的“灰色的瓦浪向天际展开”的景象,却还是让我感到亲切,仿佛又见到童年时候的伙伴。真的,这和看惯各式各样的楼顶,哪怕是青岛那样漂亮的红色楼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这种灰色的鱼鳞瓦,才能带给我老北京实实在在的感觉,是一种家的感觉。我还看见眼前不远处屋顶上鱼鳞瓦之间长出的狗尾巴草
13、,迎着瑟瑟秋风,摇曳着枯黄的颜色,和鱼鳞瓦的灰色,吟唱着二重唱。(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三段,描写老北京四合院房顶的灰色鱼鳞瓦连片成海、气势浩大、朴素低调、力量沉稳等特质,为下文作铺垫。B.从房顶攀上枣树摘枣的片段,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摘枣情景,表达出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深切怀念与眷恋。C.文章结尾,描写了灰色的鱼鳞瓦上黄色的狗尾巴草在秋风中摇曳的情景,画面感强,含蓄隽永,深化了文章主题。D.本文表达的感情丰富,既有对家乡的怀念,对“瓦浪如海”消失的伤感,也有对传统建筑遭到破坏的批判。答案:D解析:“也有对传统建筑遭到破坏的批判”错误,对“瓦浪如海”
14、的消失,作者的感情主要是伤感、无奈,没有批判之意。8.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将四合院鱼鳞瓦与故宫琉璃瓦的色彩进行对比,主要目的在于突出灰色瓦浪的色彩和力量。B.文章第段引用张永和先生的话,目的是印证作者的观点,突出张先生对鱼鳞瓦的热爱。C.文章以瓦为线索,贯串全文:主要回忆了老北京四合院屋顶的鱼鳞瓦的特点,瓦下百姓的生活。D.本文融描写、记叙、议论于一体,语言生动形象;文笔细腻,蕴含浓郁的生活气息,令人回味无穷。答案:B解析:B项,“突出张先生对鱼鳞瓦的热爱”错误,由下文“而只有向天际展开的灰色瓦浪才会让那些绿色的树木和城中辉煌的金色拥有力量;只有在这样一
15、片灰色的瓦浪中,那些绿色的树木和城中辉煌的金色才会显示出自己的力量”可知,文章是想说鱼鳞瓦的重要性,而并非“突出张先生对鱼鳞瓦的热爱”。故选B项。9.本文在讲述平常而隽永的生活时,主要的语言风格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赏析这一语言风格。参考答案:质朴、平实。例如作者写老人用葱打小孩屁股取谐音“聪明”这件小事,语言通俗、口语化,富有生活气息,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既表现了四合院人们满足、自在、质朴的生活情味,又蕴含着作者对四合院生活的无限怀念。10.文章以瓦浪如海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分析。参考答案:手法上,运用比喻,突出老北京四合院屋顶的鱼鳞瓦的特点:连片成海,气势磅礴、朴素低调,沉稳有力量。结构上,是全文的线索,老北京四合院屋顶的鱼鳞瓦的遭遇及瓦下老北京人的生活都由瓦串联,使文章结构紧凑。内容上,通过回忆瓦浪下四合院里普通人简单质朴、自在随意、快乐自足的生活,体现作者对当时生活的无限眷恋;“瓦浪如海”的消失,表达作者的伤感、无奈之情。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