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某同学暑假去阿尔卑斯山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图为该山地的局部南北坡植被的垂直变化图。最有可能在下图中地采集到的植物标本是()解析图中显示,地下面为山地针叶林,而地上面为高寒荒漠,即该地位于森林与荒漠之间,最可能是草原或荒漠草原,D正确。答案D我国广西引进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的几种高大桉树作为造纸原料。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因为其生长快,35年即可成才,被称为“速生桉”。下图示意广西某地种植桉树前后的变化。读图,完成23题。2.广西的主要地带性植被为()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
2、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3.广西大量引种桉树,可能导致()A.生物多样性减少B.湿地面积变大C.地下水位下降D.降水量增大解析第2题,广西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A正确。第3题,由“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和图示可推知广西大量引种桉树,可能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答案2.A3.C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读图,完成45题。4.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A.喜光、喜湿B.喜阴、喜湿C.耐寒、喜旱D.喜热、耐旱5.调查发现,近年来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其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B.光照更加充足C.降水逐渐变少D.水土流失加
3、重解析第4题,根据不同坡向森林植被所占的百分比可知,该森林植被在阴坡、迎风坡时,各海拔阶段所占比重均最大,说明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喜阴、喜湿,B对;与阴坡相比,阳坡所占比重小,说明该森林植被不喜光,A错;海拔超过18001900米后,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说明该森林植被不耐寒,C错;与迎风坡相比,背风坡所占比重小,说明该森林植被不耐旱,D错。第5题,近年来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说明高海拔处气温升高,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A对;该森林植被喜湿,增长趋势明显,说明降水增加,C错;该森林植被喜阴,故光照充足不是其增长趋势明显的主要原因,B错;水土流失加重不利于森林植被的生长,D错。答案4.B5.A花色
4、素是使秋季枫叶变红的主要因素,其含量越高,枫叶颜色越浓艳。糖分含量与花色素含量呈正相关。气温日较差较大时,枫叶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分消耗量减少,合成的花色素含量增加。入秋降水过少时,枫叶颜色较淡,叶红持续时间短,且干瘪、落叶早。据此完成67题。6.入秋后,与枫叶浓艳程度呈正相关的是()A.风力B.光照C.地形D.日均温7.一般情况下,辽宁东部山区的枫叶变红现象可能是()A.西北坡变红较早,持续时间较长B.东北坡颜色更加鲜艳C.东南坡颜色鲜艳,持续时间较长D.西南坡枫叶最晚干瘪解析第6题,结合材料分析,入秋后,天气晴朗,光照条件好,加上气温日较差较大,枫叶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分消耗量减少,合成的花色素含
5、量增加,枫叶颜色更浓艳,B正确。风力越大,枫叶蒸腾量越大,加速枫叶枯萎干瘪,A错误。不同的地形对枫叶浓艳程度的影响不同,C错误。日均温过高,枫树生长旺盛,枫叶不会变红,日均温过低会导致枫叶枯萎,D错误。第7题,辽宁东部山区西北坡和东北坡皆为阴坡,光照条件差,枫叶变红晚,加上气温较低,枫叶枯萎较早,枫叶变红现象持续时间较短,A、B错误。东南坡和西南坡皆为阳坡,光照条件好,积累的糖分多,合成的花色素含量高,枫叶变红早,持续时间较长,C正确。东南坡受海洋气流影响较西南坡大,气候更湿润,东南坡枫叶最晚干瘪,D错误。答案6.B7.C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房后多种四季常绿的松柏
6、等针叶树。据此完成89题。8.华北地区主要植被类型为()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9.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主要是因为()A.华北地处温带,不能种植常绿树B.夏季树叶茂盛,能增加空气湿度C.冬季落叶后,可获得较多光照D.阔叶树成熟以后,可提供木材解析第8题,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第9题,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种植落叶阔叶树,主要是因为夏季太阳辐射强,阔叶树枝繁叶茂,可以达到较强遮阴效果;冬季落叶后,可获得较多光照。答案8.C9.C读某植被景观图,完成1011题。10.该植被树叶呈针状的原因是()A.气候寒冷B.气候
7、干旱C.土壤贫瘠D.地形平坦11.此类植被广泛分布的国家是()A.中国B.美国C.加拿大D.澳大利亚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图示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它分布于较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树叶为针状有利于抗寒。第11题,图示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答案10.A11.C右图示意美国本土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图中数值表示各区域平均每0.4公顷2.5厘米土层中有机质的吨数。读图,完成1213题。12.图中、四地相比()A.地灌木草类,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B.地草类旺盛,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C.地降水充沛,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D.地热量充足,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13.美国东北部和沿
8、五大湖各州不适宜种植谷物,主要是因为()气候冷湿气候暖干土壤较肥沃土壤较贫瘠A.B.C.D.解析第12题,图中、四地相比,地为温带森林;地草类旺盛,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B正确;地深居内陆,降水少;地热量充足,微生物分解速度快,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第13题,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因纬度高,距海近,气候冷湿,土壤较贫瘠,不适宜种植谷物,C正确。答案12.B13.C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14.图中至分别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A.B.C.D.15.图示区域()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
9、切相关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解析第14题,地质、地形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大气、生物和水文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较为活跃的要素。C正确。第15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A正确。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B错误。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植被主要提供有机质,C错误。草地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土壤有机质含量较森林高,D错误。答案14.C15.A地上生物量是植被生长状况的直接反映,土壤水分是反映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主要指标。下表为我国某流域实验区测定出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
10、分和植被群落状况的关系表。据此完成1617题。土地利用方式样地冠层高度cm地上鲜生物量(gm-2)地上干生物量(gm-2)土壤储水量(mm/0100cm)农田坡地谷子851125.0337.5256.96坝地玉米2188285.02785.5319.82人工草地苜蓿73892.9483.9185.60天然草地铁杆蒿50539.0310.0228.02灌木用地沙棘1705682.42575.2233.79林果用地苹果园2205765.02933.8226.3716.该实验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A.塔里木盆地B.黄土高原C.三江平原D.江南丘陵17.该实验区最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是()A.玉米地
11、B.苹果园C.铁杆蒿地D.沙棘地解析第16题,从表中数据分析,该实验区土壤储水量较小,墒情差,说明气候较为干旱;该实验区经济林木为苹果树,可知其位于我国温带地区;从地形分析,农田多位于坡地及坝地上,地势崎岖,可知其平地面积小。综上所述,符合以上特征的是黄土高原,故B正确。第17题,从表中数据分析,铁杆蒿的地上生物量少,土壤有机质消耗少,因此最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故C正确。答案16.B17.C草地总生物量包括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其中地下生物量分为活根和死根生物量。活根生物量比例可作为草地退化与否的敏感性指标。下图为三江源地区某草地生物量分配构成图,、代表退化程度不同的三种草地,其中极度退化的天然
12、草地被称为黑土滩。读图,完成1820题。18.导致三种草地地上生物量低于地下生物量的主要原因是()A.强风B.低温C.干旱D.过度放牧19.黑土滩、退化的人工草地、未退化的天然草地分别对应图中的()A.、B.、C.、D.、20.针对黑土滩的治理,下列措施合理的有()设置围栏禁牧禁捕食草动物设置草方格沙障补播草种A.B.C.D.解析第18题,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冻土广布,生物死亡后在地上被微生物分解的速度比地下快,所以地上生物量比地下生物量少,故B正确。第19题,据材料可知,活根生物量比例可作为草地退化与否的敏感性指标。极度退化的天然草地被称为黑土滩,图中活根生物量最少,
13、所以应为黑土滩;因为人工草地退化前比天然草地植株密度大,所以退化的人工草地死根生物量比未退化的天然草地多,活根生物量比未退化的天然草地少,则为退化的人工草地,为未退化的天然草地。第20题,根据材料可知,黑土滩为极度退化的天然草地,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治理黑土滩应合理放牧,实行圈养,种植牧草,正确;禁捕食草动物,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泛滥成灾,引发生态失衡,错误;草方格沙障主要是为了减小风力,截留水分,错误。故选D。答案18.B19.C20.D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的形成受地球表面风化物、气候、生物、地貌、时间等多种
14、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如赤红壤主要分布于我国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燥红土主要分布在热带干热地区。下图示意海南岛土壤分布。据此完成2123题。21.关于海南岛的土壤分布,说法正确的是()A.深受热带雨林气候影响B.受人类活动干扰强烈C.呈明显的环状分布D.与气候类型对应明显22.推测海南岛水稻土分布区()A.地形平坦,人口密集B.河流落差大,蜿蜒曲折C.雨热同期,温差较大D.隧道比重大,公路较少23.海南岛燥红土分布区的植被是()A.热带雨林B.常绿硬叶林C.稀树草原D.常绿阔叶林解析第2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海南岛的土壤呈明显的环状分布;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土壤的形成受地球表面风化物、气候
15、、生物、地形、时间等多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小;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而燥红土主要分布在热带干热地区,说明海南岛的土壤分布与气候类型不对应。第22题,海南岛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北部和东部的边缘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人口密集;河流落差小,雨热同期,温差较小;沿海多公路。第23题,海南岛燥红土主要分布于海南岛的西南部,降水相对较少,气温较高,主要植被类型是稀树草原。答案21.C22.A23.C下图为我国某地的蔬菜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该农业面向国内外市场,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据此完成2425题。24.连作八年时,
16、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A.土壤有机质减少B.土壤酸化C.土壤沙化D.土壤盐碱化25.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A.增施速效肥料B.及时深耕土壤C.适量掺沙改造D.采用滴灌技术解析第24题,左图纵坐标表示土壤有机质含量,右图纵坐标表示土壤pH。从图中可看出连作八年时,020厘米土层有机质含量没有大的变化,土壤pH下降明显,主要表现为土壤酸化,B正确。第25题,从图中看出,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020厘米土层土壤pH下降明显,但2060厘米土层土壤pH变化不大,因此可采取及时深耕土壤来减缓土壤退化速度,B正确;有机质含量没有大的变化,无须增施速效肥料;掺沙和滴灌不会减缓
17、土壤退化速度。答案24.B25.B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0分)26.(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为山西北部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等高线示意图,M、N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自东向西流的河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地开展植树造林工作。(1)山西主要植被类型是。(2分)(2)内蒙古主要植被类型是。(2分)(3)在相同的养护条件下,M线附近和N线北侧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对比分析其原因。(4分)(4)N线部分林木东南一侧的树冠较为茂盛,另一侧非常稀疏,呈现旗形树冠的景观,分析其自然原因。(2分)(5)从提高造林成效的角度,分析当地选择树种的基本要求。(2分)解析第(1)题,山西主要植被类
18、型是落叶阔叶林。第(2)题,内蒙古主要植被类型是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第(3)题,据材料可知,M、N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自东向西流的河流。据图中等高线弯曲状况及文字信息可推知,M线为山谷,坡面径流汇集,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好;N线代表山脊,北侧山坡为阴坡,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好,利于树木生长。因此M线附近和N线北侧的植被覆盖率较高。第(4)题,树冠特点可以指示盛行风向。N线代表山脊,地势较高的位置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显著,不利于迎风一侧的树冠生长,形成旗形树冠。第(5)题,山西相对降水少,且多风沙天气,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应选择耐旱、水土保持、防风防沙效益好的树种。答案(1)落叶阔叶林(2)温带草
19、原和温带荒漠(3)M线为山谷,坡面径流汇集,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好;N线为山脊,北侧山坡为阴坡,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好,利于植被生长。(4)N线代表山脊,地势较高的位置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显著,强烈的西北季风不利于迎风一侧的树冠生长,形成旗形树冠。(5)选择耐旱、水土保持(防风防沙)效益好的树种。27.(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3737N,10119E),简称海北站,地处祁连山东段北支南麓,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一年仅有冷暖两季,冷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为-1.7,年降水量小于600毫米,暖季草类植被茂盛。土壤中二氧化碳的释放是大气温室气体的
20、重要来源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作用的结果。图1为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二氧化碳释放速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土壤中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的日变化图,图2为海北站牧草不同物候期(56月为返青期、78月为草盛期、9月为枯黄期)高山灌丛草甸土二氧化碳释放速率的日变化图。图1图2(1)分析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土壤肥沃的自然原因。(4分)(2)结合图1,说出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二氧化碳释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6分)(3)结合图2,推测过度放牧对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二氧化碳释放速率的影响。(4分)答案(1)该地区暖季草类茂盛,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多;海拔高,食草动物较少,对草原破坏小;冷季漫长,气温低
21、,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全年降水较少,土壤的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2)二氧化碳释放速率从6:00开始逐渐增大,14:00后逐渐减小;最大值出现在14:00,最小值出现在6:00。(3)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地表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减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也减少;导致土壤中二氧化碳释放速率降低。28.(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植被覆盖度反映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以及植被生长的茂盛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植被的生长状态和生长趋势。我国华北平原光热资源丰富,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
22、差异明显。下图示意华北平原植被生长期内林地和耕地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1)说明该地区林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4分)(2)试推测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的原因。(2分)(3)分析该地区耕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出现双峰值的原因。(4分)答案(1)趋势:林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8月份(春季开始上升,夏季达到最高,此后开始下降)。原因:华北平原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春季气温回升,林地植物开始生长;8月份,水热充足,植物生长旺盛,植被覆盖度达到最大;此后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植被覆盖度随之下降。(2)(同
23、一农业耕作区)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密度(植株密度)、叶片大小、植物茎的高度均不同,因此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3)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45月份正值冬小麦生长后期,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6月份是冬小麦的收获期,植被覆盖度下降;8月份正值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生长期,植被覆盖度再次达到峰值。2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有“世界最纯净岛屿”之称,是著名的“苹果之岛”。塔斯马尼亚岛上植被茂密,土壤肥沃,果蝇少,苹果生长环境绝佳,苹果园和农场多分布于谷地排水较好地带。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研究显示,近几年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层厚度不断变薄,对苹果的生长开始产生不利
24、的影响。下图示意塔斯马尼亚岛位置。(1)比较M、N两地土层厚度及土壤肥力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原因。(4分)(2)从土壤的角度,说明塔斯马尼亚岛苹果质优的原因。(4分)(3)分析该岛土层变薄对苹果生长的不利影响。(3分)(4)为减缓岛屿上土层变薄的趋势,简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3分)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土层厚度大,土壤肥力较高;M地纬度及海拔比N地低,且M地位于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优越,植被生长茂盛,有机质来源丰富,因此M地土壤肥力高于N地。第(2)题,主要从土壤有机质含量、排水、土壤污染等方面分析。第(3)题,土层逐渐变薄,导致土壤肥力不断下降,使苹果产
25、量减少;再加上土壤中有利于苹果生长的养分不断流失,因此可能导致苹果品质下降。第(4)题,为了减缓岛屿上土层变薄的趋势,应针对土层变薄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是加强植被保护,控制苹果种植的规模和密度,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对土层进行人工修复,加强相关的宣传和教育等。答案(1)差异:M地土层厚度大于N地;M地土壤肥力高于N地。原因: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土层厚度大,土壤肥力高;M地纬度及海拔比N地低,且M地位于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更优越,植被生长更为茂盛,有机质来源更加丰富,土壤更肥沃。(2)土壤有机质丰富,施用的化肥少;谷地排水较好,适宜苹果生长;水源和空气洁净,病虫害少,施加农药少,对土壤的污染小,苹果品质高。(3)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使苹果产量减少;土壤中有利于苹果生长的养分流失,可能导致苹果品质下降。(4)保护岛上植被,减轻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控制苹果种植的规模和密度,保持土壤肥力;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减少游客对土层的踩踏和剥蚀;对已破坏的土层,进行人工修复;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保护土壤生态的意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