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规范练42交通与社会变迁一、选择题1.国语记载,周定王时,单襄公途经陈国,看到道路不修,馆舍不整,于是预言陈国将要灭亡。左传记载,晋国道路、馆舍失修,也曾受到郑国政治家子产的批评。由此可知当时()A.交通设施建设体现行政能力B.道路馆舍普遍受到战争破坏C.诸侯重视交通建设加强集权D.争霸关键在于交通设施建设2.秦朝建立后,修建了三种道路交通网络:一是向东直通燕齐地区、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僰道(今四川宜宾)到达滇池地区的五尺道。这些道路的修建客观上()A.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武力控制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
2、国家的形成3.(2021湖南常德一模)下表反映出当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国有铁路发展概况表铁路线开通里程(千米)完成年份投资回报率(%)北京沈阳987189722.7北京汉口1 306190515.8上海南京32719086.2天津浦口1 10719126.2北京绥远49019155.6A.国有铁路发展“一枝独秀”B.清末新政推动了中国铁路快速发展C.民间资本遭遇“打入另册”D.列强的侵略阻碍了中国铁路的发展4.元朝政府在西藏地区设置了30多处驿站,将其周边藏民编为“站户”,驿站日常用度由“站户”供应,驿站官员专责税收和赈济贫困“站户”。藏区驿站的设置()A.扩大了元朝疆域面积B.强化了
3、西藏地方管理C.增加了藏民劳动收入D.限制了藏民人身自由5.1666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授权皮埃尔保罗德里凯建设后来被誉为17世纪最宏大的土木工程项目之一的运河,目的是通过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促进贸易的繁荣。这一“最宏大的土木工程”是()A.京杭大运河B.米迪运河C.苏伊士运河D.巴拿马运河6.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中国人不热衷于海外探险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
4、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强大的武装力量7.近代中国内河航运的中外轮船均由英国人控制的税务司管理,在纳税上,华商“照完厘金”,而洋商小轮“止完一正税,或再完半税,相去悬绝”。这可以用来说明()A.中国近代航运半殖民地色彩浓厚B.表明中国近代化努力取得一定成效C.清廷为增加税收鼓励华商发展D.近代华商轮船航运业发展十分迅速8.郑和下西洋在东南亚有着极大的声誉,关于郑和的祠堂、庙宇等当地纪念物,至今犹存。而美洲目前尚没有发现当地人为哥伦布修建的具有类似意义的纪念物。这反映出()A.两者航海的不同目的导致了不同结果B.郑和下西洋意义远大于美洲的发现C.东南亚人民的文明程度高
5、于美洲地区D.美洲人没有认识到欧洲文明的先进9.1889年,清廷发布上谕称建铁路为“自强要策”,正式宣布兴办铁路。截至1911年,初步建成以北京为枢纽的京奉、京汉、京张、津浦四条官办铁路干线,以及华北的正太等官商所办各线,总长约达9 292千米,其中自建铁路达5 574千米。这一时期中国铁路的发展()A.反映了列强倾销商品的要求B.是洋务派自强政策推动的结果C.瓦解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D.奠定了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10.下图反映的是19231934年中国普通汽车及公共汽车数量的增长情况。其主要说明了()A.汽车已成为主要交通工具B.广大民众的收入大幅提高C.交通近代化程度有所提高D.国民追逐时
6、尚成为新潮流11.下面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站名车到分秒车开分秒停车分秒三元里28分15秒六合路31分25秒31分55秒30秒华清街35分50秒36分55秒1分5秒青年会40分5秒40分50秒45秒怡园45分55秒46分35秒40秒六渡桥55分45秒56分15秒30秒居仁门1时01分20秒1时01分45秒25秒A.辛亥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B.时间观念成为日常生活的需要C.汽车是居民最主要的出行方式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的管理12.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1904年世博会在美国
7、举办,向观众展示的最新科技成果是()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B.富尔顿的汽船C.福特的汽车D.莱特兄弟的飞机13.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在报纸上打出这样的营业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由此可见,新式公共交通的兴起()A.适应了城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要求B.大大加快了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C.推动了报纸、广告等大众传媒的变迁D.宣告旧式交通工具彻底退出历史舞台14.下面是根据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编制的2017年北京公共交通数据表。下列说法正确
8、的是()项目运营线路运营车辆运营线路长度全年客运总量公共电汽车881条24 131辆19 299千米33.3亿人次轨道交通22条5 210辆609千米37.8亿人次A.公共电汽车是北京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B.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C.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方便D.轨道交通因价格低廉吸引了市民乘坐15.下表反映的是1500年至20世纪60年代不同交通工具运输速度的变化。据此可推知()时间15001840年18501930年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交通工具马车、人力船汽船、火车螺旋桨飞机喷气式飞机速度16千米/小时25100千米/小时480640千米/小时80
9、01 120千米/小时A.科技革命缩短了人们的空间距离B.科技发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变革C.科技逐步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D.科学技术与生产逐渐实现了结合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交通工具变迁情况:年代主要交通工具20世纪50年代主要靠步行、独轮车或牛马车;人力、畜力是主力。1950年,中国民用航空正式开航。它是十足的“新鲜事物”,当时坐飞机前,乘客都要先过秤,体重合格才能坐飞机因为飞机小,载重能力有限,如果乘客太胖,飞机就可能出现安全事故20世纪60年代公交车并不普及,由于国内石油资源紧张,公交车顶有一个大的煤气包。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建成通车,全长2
10、3.6千米,属于战备工程,不对公众开放20世纪70年代中国有“自行车王国”的称号。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省吃俭用才买得起,而且当时购买自行车得凭票。20世纪70年代末期,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开始风靡中国20世纪80年代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公交车开始普及全国;北京出租车黄色“面的”流行;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20世纪90年代公交车已经成为城市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飞机还是个新鲜事物,线路和航班次数都很少21世纪初叶私家车普遍,品牌众多,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出租车更新换代,混合动力、无障碍出租车上路;建设更
11、加绿色、环保、人性化的新型交通体系;火车、高铁、地铁、轮船、飞机成为国人常见的出行方式;新能源车辆加快推广上表能够反映我国交通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传统交通工具靠人力、畜力等自然力,效能低下并具有等级制色彩。19世纪中叶开口通商后,西方近代机械交通工具开始传入,中国的交通近代化也由此起步。新交通工具出现,在给人们带来出行方式的变化的同时也给他们心灵带来巨大震撼,使他们逐渐消除了对外来器物的抵触心理而乐于接受实用又实惠的新器物,并随之对外来新技术、新制造增进了了解和认识。直到清末民初,像
12、上海、天津等大商业城市已经基本完成了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在北京、汉口及各地省会等大中城市,则形成以新式工具为主、以传统工具为辅的并行结构。大城市周边以至边远城镇及广大乡村,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呈阶梯性递减,边远乡村则仍然以传统交通工具为主。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的生活影响材料二在1949年前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对交通工作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新中国成立之初,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破坏严重,修复和改善交通成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首先着手解决的问题。到1952年底,恢复、整顿、修建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成对私营运输业的改造,实现国有化,这些为交通现代化的发展打下了良好
13、的基础。1953年我国进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阶段,在苏联的帮助下,“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交通先行”等都得到落实。为了实现交通战略的发展目标,交通行业逐步形成了一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随着“一五”计划的完成,交通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效果,初步改善了我国交通业的结构与布局,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并留下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摘编自肜新春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发展战略的演进与绩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新变化及其原因。课时规范练42交通与社会变迁1.A解析根据材料“看到道路不修,馆舍不整
14、,于是预言陈国将要灭亡晋国道路、馆舍失修,也曾受到郑国政治家子产的批评”可知,当时把交通设施建设与国家治理和政权稳固联系起来,交通设施建设的情况反映国家治理的水平,故选A项。2.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所修建的通向各个方向的交通网络,客观上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故选C项。3.D解析表格中的数据显示从1897年到1915年,中国的国有铁路投资回报率呈现递减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的侵略逐步加剧,故选D项;表格仅提供了国有铁路,没有与其他类型的铁路进行比较,没法得出“一枝独秀”的结论,排除A项;表格提供的是国有铁路投资回报率的问题,
15、不是铁路发展的速度问题,而且1912年清政府就被推翻了,排除B项;题干提到的是国有铁路,而不是民间资本,排除C项。4.B解析材料中元朝政府在西藏地区设置了30多处驿站并将周边藏民编为“站户”,设立专门的官员征发税收和赈济贫困“站户”,由此可见藏区驿站的设置强化了西藏地方管理,故选B项。5.B解析由材料法国、“避开直布罗陀海峡”可得出这一工程是米迪运河,故B项正确。京杭大运河在中国;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和地中海;巴拿马运河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航行距离,排除A、C、D三项。6.B解析首先要理解梁启超的困惑,西方新航路的开辟为何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远航事业蒸蒸日上,而中国郑和下西洋之后远洋航行
16、却逐渐衰落。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基础的根本区别,一个是封建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对外贸易基本上都是一种贡赐贸易;一个是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故答案为B项。7.A解析从材料中管理内河航运轮船的是英国人控制的税务司,并且在纳税上洋商有着明显的特权和优惠可知,近代中国的航运业是由外国垄断的,体现出近代中国遭受外国侵略,外商在华享有特权,中国近代航运半殖民地色彩浓厚,故选A项。8.A解析郑和和平友好的交往促进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而哥伦布之后的殖民掠夺给美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导致两地出现不同的态度,故选A项。9.D解析由材料“截至1911年,初步建成以北京为枢纽的京奉、京汉、
17、京张、津浦四条官办铁路干线,以及华北的正太等官商所办各线,总长约达9292千米”可知,当时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干线,奠定了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故选D项。10.C解析19231934年中国普通汽车及公共汽车数量的增长说明近代化交通工具的改善和发展,故选C项。材料中19231934年中国普通汽车及公共汽车数量的增长情况,无法说明汽车已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广大民众的收入大幅提高、国民对时尚的追求成为潮流,A、B、D三项错误。11.B解析通过阅读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在规范服务的同时,也要求乘客配合运营,事先了解相关的站点、汽车到站、驶离和停站时间,合理安排个人出行,表明时
18、间观念成为日常生活的需要,B项正确;公共汽车运营时间的规范并非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A项错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汽车还不是最主要的出行方式,C项错误;汉口公共汽车运营时间统一、具体和国家的管理无关,D项错误。12.D解析1904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故D项正确。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故A项错误;富尔顿的汽船也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故B项错误;1908年,美国的福特T型汽车诞生,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1904年还未出现福特的汽车,故C项错误。13.A解析据材料可知,
19、该广告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这适应了城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要求,故选A项;材料体现不出科学转化为生产力,B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大众传媒的变迁,C项错误;旧式交通工具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D项错误。14.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主要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了方便,故选C项。15.A解析根据表格可知,近代以来世界交通工具不断更新,运输速度加快,有利于缩短人们交流的空间距离,推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故选A项。16.参考答案示例趋势:交通工具技术不断改进,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说明: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时间,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民生
20、活水平较低,交通工具种类(或技术、或体系)单一(或技术落后、或体系不完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行需求增加;科技不断进步,制造业、筑路技术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人员流动性不断增强,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政府更加重视民生,不断提高管理职能,服务于民;经济全球化,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等。17.参考答案(1)主要特点发展阶段:近代交通建设起步晚,发展缓慢;发展动力:受西方近代工业革命影响;发展趋势:新式交通方式由沿海向内陆扩展;发展状态:新旧交替,并行结构;发展特征:近代交通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影响积极影响:改善了交通落后的状况;加速了区域间的商品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便利了人口的流动;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人们平等意识增长;有利于新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消极影响:加剧了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不可避免地带来城市阻塞、空气污染等负面影响。(2)新变化:国家组织,统筹规划;发展较快,成果显著;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交通结构布局更趋合理。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一边倒”政策和苏联的帮助;“一五”计划政策的指导(或者答计划经济逐步建立,国家政策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的恢复和“一五”计划的推动;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