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40KB ,
资源ID:1277950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7795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无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无答案).doc

1、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无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人格化

2、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已是人尽皆知的常识。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方官去拜访他,问他一个人在这儿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我这儿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何寂寞之有。又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谓“梅妻鹤子”,都是典型的例证。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晋以降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

3、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故古人主张养“浩然之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的精神源头。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这种现代意义上的风骨,往往与人的主体性有关,就个体而言,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就群体而言,则多为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即通

4、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如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再如歌曲红梅赞,现代京剧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名曲。传统文化的表达意象,需要给予新的阐释,才能对今天的社会人群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也才能使这种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选自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松、竹、梅作为一种被中国人所推崇的人格精神象征,它既能体现中国的

5、文化精神,也能表达中国文化。B.“物我同一”的中国哲学思想和以物喻人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修辞手法对松、竹、梅的人格化产生了影响。C.欣赏松的岁寒后凋、竹的宁折不弯、梅的玉洁冰清等内在品格,有利于中国古人养成一股“浩然之气”D.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所体现的风骨既能表现个体的人格或个性,也能表现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围绕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的关系,由古及今,论证了松、竹、梅古今不同的文化风骨的内涵。B.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分析中国文人喜爱松竹梅的原因,然后分析其蕴含的文化风骨,接着阐释现代社会对风骨的继承与发展。C.文章引用

6、苏诗和林逋的典故,旨在论证古人既欣赏松、竹、梅的外在形象,更欣赏其内在的品格。D.文章用陈毅的诗、陶铸的散文、歌曲红梅赞等例子,论证松、竹、梅被赋予了现代新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古代,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评论文章的文化风骨,一旦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就能推动诗文革新。B.古人概括提炼的松、竹、梅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传达的人生态度是一脉相承的。C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所具有的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和现代文明的创新性,是由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所决定的。D.为使传统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在今天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7、有必要对意象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总结当代生态文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范例。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深远。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

8、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长篇小说周建新写人与海的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银狐等,都可圈可点。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陈启文穿越共和盆地真实记录与反映新中国治沙成就,李云峰汾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等。这些作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通过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

9、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选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盎然,2020年4月3日人民日报)材料二: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传统的文学,长时间来被人们理解为是人的文学,是以个性的语言故事、人物探析表达人的社会环境存在感受和命

10、运的文学,是围绕着人的价值利害情景展开的语言叙述。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其包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界地的。生态文学有新的展开领域与活动舞台。因此,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自古老的诗歌开始,文学就在以各种方式努力表达着人的社会感受和理想追求。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和文学表达过程之后,如今人们渐渐地发现,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在人类痴迷地实现着自己的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价值目标,甚至以近似疯狂的力量和速度呈现

11、影响结果的时候,却对自身赖以生存生长的摇篮地球的破坏严重地忽略了,对于与人类一起生长于地球上的各种具有生命的动植物的被毁坏严重忽略了,以至发生了地球生态家园的严重危机。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的根源。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意义价值。因此,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最先要清楚地意识和理解,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政治、文化、民族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

12、同。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方能够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瑰丽的身姿。(选自李炳银生态文学:文学的变革与革命2020年4月2日文学报)材料三: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

13、续发展提供镜鉴。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可以丰富和充实世界生态文学宝库。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示。今后,中国生态文学应继续沿袭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创作出更多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反映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就,赞美绿水青山,讴歌美好生活的作品。同时,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14、(选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2020年3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在中国发展时间虽不长,但已经蔚为大观。B. 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明显不同,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而是对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C. 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D. 生态文学作品既要赞美绿水青山,呈现人与自然新的关系,也要鞭挞那些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行。5.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以及

15、植被保护成效明显,这引发了生态文学作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B. 生态文学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关注人类精神生态,是因为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C. 中国生态文学只有立足于中国化的表达,才能反应中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相应责任。D. 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是更容易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6. 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大 隐马宝山酒一醒,孟浩然就后悔了,他知道又一次失去了求仕的机会。几天前,襄州刺史韩朝宗约孟

16、浩然吃酒吟诗,谈得甚欢。刺史十分欣赏孟浩然的才学,决定把他举荐给皇上,为朝廷效力。说好两天后一起赴长安去见皇上。第三天,当韩朝宗派人前来孟家,唤他一同进京时,和朋友喝得醉醺醺的孟浩然说:已经喝酒了,哪有时间管他。来人见劝不走孟浩然,回去禀告刺史。韩朝宗很生气,一人独自进京去了。说来,这已经不是头一回了。六年前,孟浩然正在王维处谈诗论文,唐玄宗李隆基忽然来了,王维以孟浩然是布衣不能面圣为由,叫他躲在床底下。皇上与王维谈了一些政务之后,看到桌上有诗笺,便随手拿起来看。这诗正是孟浩然所写的岁暮归南山,诗云:“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

17、虚。”玄宗看了“不才明主弃”一句不大高兴,悻悻然对王维说:“这人岂有此理,他自己不来找我,怎么可以说我弃他呢!”皇上走后,王维很是埋怨了几句孟浩然。仕不成还受一顿奚落。那一次的求仕之路也就这样断了。这两件事,使原本一心报国的孟浩然心寒。加上孟浩然读些史书,发现自己的性格根本无法适应尔虞我诈的官场,决定不再求官,进山隐居起来了。孟浩然隐于鹿门山的鹿门寺。寺院里有殿堂僧房数十楹。除了一二十个僧人外,没有闲杂人来,十分清静。鹿门山东南三十里外是襄阳城,有一位叫姚邺宸的长史。这是一个为襄州刺史做文案的七品官。姚长史雅爱诗书,特别是喜欢孟浩然风神散朗、清淡自然的山水田园诗。姚长史听说孟浩然在鹿门山就跑来

18、,想与诗人切磋,向他请教。头一回进山,孟浩然醉酒,没有见到。第二回进山,说是孟浩然病了,也没有相见。姚长史真是个执着的文人,没过一个月,再次进山。寺里住持告诉姚长史,说孟浩然游山去了。姚长史在寺里等了半天,游山的孟浩然还不见回来。长史告别住持下山去了。走到半路,他看到一个樵夫坐在一块石头上歇息。见到自己就热情地打招呼:“官家,下马歇歇脚吧。”姚长史就下马,刚坐下,樵夫就问:“是来见孟山人的吧?”姚长史奇道:“你怎知道?”樵夫笑了笑:“时常有读书人来见孟山人,可是,这个孟山人却有些怪异,来人十之八九是见不到他的您也是来与山人说诗论文的吧?”姚长史说:“孟浩然是与王维并称王孟的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

19、文名扬天下,我是来向先生讨教的。”樵夫从腰带上解下两个装酒的葫芦,一个递给姚长史说:“秋天里山风硬,喝两口酒驱驱寒吧。”说着自己先饮了一口,“孟浩然应试不第,仕途困顿,纵情山水,对自然景致、田园风光感慨几句,哪有多少好诗呀。”“世人说孟山人的诗句句尽堪传,此话不虚啊。”姚长史呷一口酒说。他们坐在路边石上,好一阵谈论孟浩然的诗文,姚长史才上马走了。他很是奇怪,自己怎么和一个砍柴的人议论诗文这么长时间呢?说着冬天就到了,姚长吏就要随刺史大人进京赴任,他想走前再去拜见孟浩然。姚长史就踏雪进山,进鹿门寺院,在住持僧房里喝茶暖身。住持问:“又访孟山人来啦?”姚长史说:“年底就要进京了,想见一下孟先生啊。

20、”“去吧,刚才还见先生往屋子里抱柴,想是暖屋子迎长史的吧。”姚长史推开孟浩然的屋子,里面暖暖的,却不见主人。长史就翻看先生散放在桌子上的诗笺。许久也不见主人影子,他便走出屋子在院子里一边寻人,一边游览这座始建于东汉的寺院,一直到晌午也没有找见孟浩然。姚长史心中索然,与住持告别。住持送姚长史出山门,住持问:“可与孟先生畅谈?”姚长史悻然道:“哪里畅谈,影子都没见一个,满院子寻,只见一个头戴幞头的扫雪人。”“带紫色幞头的人?哈哈,那便是孟大山人啊。”住持仰头大笑。姚长史愕然:“失之交臂,看来我与山人真是无缘啊。”住持笑了:“你们是见过面的,就在路边一块石头上,还说了好大一阵子话嘛。”此时,他们的脚

21、步已经走到那块路石边。姚长史一下子想起秋天坐在石上与樵夫谈诗论文的情景来了,他“啊”了一声,“那个樵夫就是孟浩然,孟大山人哪?!”住持长笑不止。人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可谁见过孟浩然这样隐居的呢?姚长史不胜慨叹:“孟浩然乃真正大隐啊!”(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小说主体部分以姚长史的经历、见闻和感受来写孟浩然,与林黛玉进贾府中通过林黛玉的眼睛、行动和心理来写贾府有相似之处。B.小说语言自然流畅,“吃酒吟诗”“谈诗论文”“仕途困顿”“失之交臂”等四字词语的加入,又让语言显得典雅厚重。C.文中两次写到孟浩然醉酒不见人,

22、意在说明孟浩然出仕不成不能全怪别人,他自己醉酒误事也是原因。D.孟浩然与姚长史坐石谈诗论文的情节在文中两次出现,前后照应,一设迷,一解谜,给文章添了曲折,也增了趣味。8.文末姚长史慨叹“孟浩然乃真正大隐”,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姚长史这样评价孟浩然的原因。(6 分)9.小说前几段写孟浩然错过出仕机会的两次经历,在文中起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杨察字隐甫。其先晋人从唐僖宗入蜀家于成都至其祖钧始从孟昶归朝钧生居简仕真宗时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官庐州遂为合肥人居简生察,景祐元年,察举进士甲科

23、,迁秘书省著作郎,出知颍、寿二州,入为开封府推官,历江南东路转运使。属吏以察年少,易之。及行部,数擿奸隐,众始畏伏。察在部,专以举官为急务。后召为右正言、知制诰,权判礼部贡院。时上封者请罢有司糊名考士,及变文格,使为放轶以袭唐体。察以谓:“防禁一溃,则奔竞复起。且文无今昔,惟以体要为宗,若肆其澶漫,亦非唐氏科选之法。”前议遂寝。母忧去职,服除,拜翰林学士,擢右谏议大夫。论事无所避。会诏举御史,建言:“台属供奉殿中,巡纠不法,必得通古今治乱良直之臣。今举格太密,公坐细故,皆置不取,恐英伟之士,或有所遗。”御史何郯以论事不得实,中书问状。察又言:“御史,故事许风闻;纵所言不当,自系朝廷采择。若所言

24、不当遽被诘问,窃恐台谏官畏罪缄默,非所以广言路也。”又数以言事忤宰相陈执中。未几,察坐前在府失出笞罪,徙扬州,后复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内侍杨永德毁察于帝,察由是乞罢三司。逾年,病痈卒。赠礼部尚书,谥宣懿。察美风仪。幼孤,七岁始能言,母颇知书,尝自教之。年长,敏于属文。其为制诰,初若不用意,及稿成,皆雅致有体,当世称之。遇事明决,勤于吏职,虽多益喜不厌。痈方作,犹入对,商画财利,归而大顿,人以为用神太竭云。有文集二十卷。(节选自宋史杨察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其先晋人/从唐僖宗/入蜀家于成都/至其祖钧/始从孟昶归朝/钧生居简/仕真宗时/至尚书都官员

25、外郎/尝官庐州/遂为合肥人/B.其先晋人/从唐僖宗入蜀/家于成都/至其祖钧/始从孟昶归朝/钧生居简/仕真宗时/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官庐州/遂为合肥人/C.其先晋人/从唐僖宗/入蜀家于成都/至其祖钧/始从孟昶归朝/钧生居简/仕真宗时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官庐州/遂为合肥人D.其先晋人/从唐僖宗入蜀/家于成都/至其祖钧/始从孟昶归朝/钧生居简/仕真宗时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官庐州/遂为合肥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元年,文中指帝王改元的第一年,现也可指某个事物或事件开始发生的时间。B.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土。C.

26、服除,指守丧期满。据礼记,父母去世,应守丧一年,其间一般不得为官,D.翰林学士,古代官名,主要职责是起草诏书,地位重要,曾有“内相之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杨察进士出身,历经宦海沉浮。他于景祐元年考中进士甲科,步人仕途;曾因冒犯宰相陈执中被贬扬州,后又因杨永德的诋毁,请辞三司。B.杨察恪守吏职,处理政务不倦。他在官署时,专以检举官员为急迫之事;即使政务繁多,也不心生厌倦;曾带病入朝商议财物货利之事。C.杨察直抒己见,言事不同他人。有人提出变革取士的方法,他上言反对;诏举御史时,他认为举荐标准不能太苛细,否则将有遗漏英伟之士的可能。D.杨察善于属

27、文,文学才能突出。他擅长写文章,承命拟写诏令,好像没有用心思,写成却典雅得体,受到当时之人的称赞;著有文集二十卷。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属吏以察年少,易之。及行部,数擿奸隐,众始畏伏。(2)若所言不当遽被诘问,窃恐台谏官畏罪缄默,非所以广言路也。(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14-15题。感 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横。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注】王令:短暂的一生是在贫困交加中度过的。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蜺

28、:古同“霓”,虹的一种。玉蜺,指白虹。却:此处指“返回”。浑:简直。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联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二十男儿“面似冰”,此为“抑”;“嘘气玉蜺横”则表现出诗人内心慷慨,气贯长虹,此为“扬”。B颔联感叹自己不甘身世贫贱,但可惜年华已老,委婉地表达渴望得到明主召唤,建功立业,实现天下太平的愿望。C诗人曾经谦虚地说“狂搜得无奇,猛吐复自吮”。颈联“狂”字和此处的“狂”字都是诗人兴酣落笔情状的自我写照。D尾联用典抒情,借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记功的故事,抒发自己的情感。15诗歌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

29、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 滕王阁序中写登上滕王阁放眼远望,山川景象是:“ , 。”(2) 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 , 。”(3)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 )。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等已有新的迅猛增加。与其说语言贫乏,

30、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语言嬗变的风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走向。互联网时代争分夺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简洁的表达。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 ,随手复制粘贴称得上高效。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被网络语言所创造,语言在简化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在一个新词汇 的时代,准确说出所思所想,比_套用流行词汇更有价值。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的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只有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生机勃勃、 ,造就语言的经典。17.下列在文

31、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表现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不会用,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B.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 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C.主要表现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不会用,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D.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唾手可得 层出不穷 不假思索 经久不衰B.信手拈来 络绎不绝 不假思索 经久不息C.唾手可得 络绎不绝 毫不犹豫 经久不息D.信手拈来 层出不穷 毫不犹豫 经久不衰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

32、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语言在简化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B.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被网络语言创造,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C.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语言在被简化的同时也为其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D.网络语言创造了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20.下面是某媒体编者按的初稿,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题目。(6分)回首新中国的70年,奋斗的果实丰硕喜人, ,奋斗的史诗恢弘壮丽。为展现奋斗者的精神风貌,凝聚老百姓的民心,砥砺后继者

33、的斗志,市媒体中心打算推出“壮丽70年最美奋斗者”栏目,生动展示我市各行各业涌现出的30例最美奋斗者的感人事迹,要求全市人民以最美奋斗者为榜样,立足工作岗位,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福民强市”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1) 请仿照横线前的句子写一句话,使之与横线前后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2)为使表达简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必须删去的词语是: 和。(3)文中使用不得体的两个词语是: 和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简称民法典)。民法典自20

34、21年1月1日起施行。很多人很疑惑,为啥民法典要叫“法典”?因为它很牛,只有高度集中化、系统化,组合搭配成体系的法律,才配叫“典”。从前维权打官司,靠的都是一部部“散装”的民法,而民法典自1954 年开始起草,到2020年通过,花了整整66年的时间,把我们之前一部部“散装”民法强势整合成一部完整的法律。民法典几乎可以说指导了我们人生的每一步,从胎儿出生,到物业费收缴、遗体捐赠、离婚纠纷,再到签合同、开公司、借贷负债等等,每个行为都能在里面找到相应措施,360无死角罩着百姓的生活。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总有一些时刻,有一些人和事、景和物,会让我们由衷自豪地说一句:“这很中

35、国!”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飞檐翼角,雕梁画栋,这样的建筑很中国;兵马俑惟妙惟肖,“铜奔马”飘逸俊美,司母戊鼎形制雄伟,这样的艺术很中国;一道白色闪电穿山而过,向晨光问好,与晚霞拥抱,这样的速度很中国;小巧玲珑的小笼汤包,皮白肉嫩的盐水鸭,鲜香麻辣的辣子鸡,这样的美食很中国;若有战,召必回,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样的守护很中国在你心里,什么最能代表中国?什么样的人物或场景,会让你觉得“这很中国”?国庆期间,恰逢你所在的学校迎来一批前来游学的外国学生,请以中学生李明的身份,写篇发言稿,和他们谈谈你所理解的“这很中国”。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