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流水地貌双基巩固学考突破某同学利用手中的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乡土地理观察,他乘车到某一村落,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水田分布,沟渠纵横。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由甲乙丙丁戊庚辛壬癸甲连线所围成的区域属于()A.三角洲B.冲积平原C.V形河谷D.冲积扇2.该同学所观察的村落最有可能是图中的()A.甲B.丙C.庚D.己答案:1.D2.C解析:第1题,图示中等高线密集处是山地,甲乙丙丁戊庚辛壬癸甲连线所围成的区域等高线稀疏,有河流流出,说明是河流冲积扇地貌。第2题,庚地处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适合水稻种植,而甲、乙、丙三地海拔较高,地形崎岖。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
2、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读某河流剖面图(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的堆积层),完成35题。3.该剖面图的剖面线最可能是下图中哪条线?()4.图中各部分,最适合聚落分布的是()A.B.C.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沉积物颗粒甲乙乙丙;三角洲位于河口位置,图中无法确定;从图中河流剖面来看,其河谷较宽,最可能位于河流下游。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图1为河流袭夺图,图2是图1中方框处的分水岭迁移图,该处分水岭从经演化到,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读图,完成67题。图1图26.图1
3、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A.aB.bC.cD.d7.图2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答案:6.A7.C解析:第6题,由图2可看出,东侧河流海拔低于西侧河流,发生河流袭夺后,方框区域的河流水最终流入dc河流中,而方框区域河流的水原来要流入a河流中,因此最终流量减少的河段是a。第7题,河流的下切侵蚀会使河床不断下降,从而出现河流袭夺现象。读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完成89题。图1史前某原始村落平面复原图图2史前某村落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8.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文D.生物
4、9.古代居民点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是因为()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雨热同期,气候优越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利于农耕便于搬迁和居住A.B.C.D.答案:8.A9.B解析:第8题,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从图中居民点位于河谷阶地上可以判断出A项正确。第9题,居民点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不易遭受洪水的威胁,同时河流沿岸地区的地形、土壤和水源条件有利于农业发展。10.读我国某假想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自然角度分析该地区聚落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2)河流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不适合为住宅用地,但现在我们发现像伦敦
5、、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请分析图中甲处形成港口城市的主要自然原因。答案:(1)分布特点:沿河、沿海分布;分布于河流凸岸。形成原因:沿河、沿海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河流凸岸是沉积岸,利于泥沙沉积,土壤肥沃,水流较缓,取水方便安全。(2)地处河流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深、淤积少。解析:第(1)题,由图可看出0米等高线,即海岸线,亦可看出图中有河流分布,且根据图形可知凹凸岸,由此知聚落分布特点及原因。第(2)题,港口要求水深、淤积少,河流凹岸符合要求。选考奠基素养提升图1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图2为该河心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图1图21.
6、该河可能位于我国的()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南地区D.西南地区2.下列关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河段的流向为自东北流向西南B.若上游修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速减慢C.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答案:1.A2.B解析:第1题,图2中河心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反映该河水位高低的变化,面积大,水位低;面积小,水位高。由图2可知,该河出现了春、夏两个高水位时期(分别为春汛、夏汛),该河在东北地区。第2题,图示河段较平直,河水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较大,若P为主航道,说明水深,地转偏向力向P河道(向右偏),河流自东向西流;若该河段自西向东流,则
7、河水主要偏向Q河道,Q河道侵蚀强,将变深;上游修筑水坝,图示河段泥沙量减少,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河心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形成在河流流速较慢的河段。下图中甲为常年有河水的河床,乙为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露出的河漫滩,丙为高度高于洪水期河流水位的阶地。读图,完成34题。3.阶地一般是由河漫滩发育而来,当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时便形成阶地。那么河漫滩发育成阶地的原因可能是()A.河流流量变大B.地壳抬升C.地壳下降D.植被破坏4.在图中,河谷的右侧较为陡峭,河谷的左侧较为和缓,这种河谷称为不对称河谷。不对称河谷一般分布在河流的()A.上游河源处B.山口冲积扇处C.中游的河流弯曲处D.河
8、流入海口处答案:3.B4.C解析:第3题,从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露出的河漫滩变为高出洪水期水位的阶地,要么是地壳抬升,要么是河流流量减少。故选B项。第4题,河谷的不对称主要是由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造成的。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与地转偏向力和河道的弯曲有关。若河道平直,考虑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岸侵蚀,右岸陡,南半球左岸侵蚀,左岸陡。若河道弯曲,考虑凹凸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岸的不对称与河道上中下游位置无关。故选C项。读地貌模式图,完成56题。5.由图可知()A.沉积物主要是风力作用形成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
9、6.该地貌主要分布于()A.河流入海口B.山间河谷出口C.大江大河中下游D.盆地中心答案:5.C6.B解析:第5题,结合绿洲、各种沉积物的分布,应是流水沉积而成,风力沉积一般不会携带较重的砾石,且风力沉积作用中沉积物分布多呈水平层状分布,据此排除A项;仔细阅读图例,自上而下沉积物是砾石、细沙、沙土、黏土,其颗粒逐渐变小,排除B项;扇形的中下部为沙土和黏土,相对上部较肥沃,相对扇缘排水又好,适合农耕,故C项正确;扇缘地带根据地下水位线显示,地下水接近出露,埋藏较浅,故D项错误。第6题,结合图示及上题分析,此地貌应是流水沉积形成,且图示扇形上部与扇形扇缘地带高差较大,为较陡的山坡,故可排除平坦的A
10、、C两项;盆地中心的地貌,一般也较平坦(盆地边缘高差较大),D项排除;此地貌应是山前冲积形成的洪积扇,B项正确。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完成78题。7.上图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A.年降水量少B.夏季降水多C.冬季降水少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8.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概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A.流速减小B.流速增大C.水位涨落D.水位稳定答案:7.B8.C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对应月降水量的关系,可知降水量多的夏季,滑坡次数也多,所以图中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夏季降水多。年降水量少,降
11、水季节分配均匀,不易引发滑坡。第8题,三峡水库蓄水后,流速减慢了,水位稳定了,可避免引起滑坡。库岸滑坡概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水位涨落,导致沿岸地区土质疏松。9.河流的中下游侧蚀作用明显,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扩展河床,致使河道不断弯曲,以致河道变迁。读某河段曲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数码代表曲流发育过程中废弃的某些古河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河道甲侧比乙侧流速快,相同的河曲在南半球则相反B.河道甲侧比乙侧流速慢,相同的河曲在南半球则相反C.形成的时间可能相同,形成时间较早;形成的时间可能相同,形成时间较晚D.形成的时间可能相同,形成时间较早;形成的时间可能相同,形成时间
12、较晚(2)研究小组认为A湖是一段旧河道,你认为他们的观点对吗?请解释湖泊的形成原因。(3)此种河道往往给沿岸带来什么灾害?原因是什么?治理的措施通常有哪些?(4)此种河道可能位于()A.黄河下游B.长江中游C.珠江上游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答案:(1)C(2)对。弯曲河段两岸不断接受侵蚀或堆积,河道将继续弯曲,最后弯曲段两端有可能连接在一起,河道自然取直,原弯曲河段被废弃成湖。(3)洪涝。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排水不畅。加固河堤,人工裁弯取直。(4)B解析:第(1)题,弯曲河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惯性超过地转偏向力,南北半球差别不大。根据河曲形成过程(侧蚀,导致越来越弯),画出不同时期的河道,可得答案。第(2)题,A为牛轭湖,是河道弯曲而后裁弯取直后形成的。第(3)题,由于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每到雨季,排水不畅,易形成洪涝灾害,解决措施为加固河堤,人工裁弯取直。第(4)题,河道弯曲,形如蛇行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当河床坡度减小以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而侵蚀作用明显,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扩展河床,致使河道发生弯曲。长江中游地势低平,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