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历史史书精读 难以谢幕的帝国素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76843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史书精读 难以谢幕的帝国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史书精读 难以谢幕的帝国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史书精读 难以谢幕的帝国素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史书精读 难以谢幕的帝国素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难以谢幕的帝国 初读尼尔弗格森帝国(本文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年第11期)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 鲁东海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说他写作帝国一书,想回答两个问题,即“这个远眺欧洲大陆西北沿岸的多雨的群岛国家何以在全球称霸?”“这个帝国的存在究竟是人类的一大幸事,还是不幸?”同时他又一再声明无意于为大英帝国立传和为那些不光彩的事情翻案,史学家不想客观地写史,究竟意欲何为呢?弗格森的写作动机深深地吸引着我阅读他的帝国。弗格森的内心世界本书英文版成书于2003年,那一年美国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动了第二次海湾战争。针对这一情况,弗格森说:“近期的美国外交政策也让人想起大英帝国在

2、其维多利亚鼎盛时期的炮舰外交,当时,边缘地带的一些小麻烦也会被大英帝国以闪电式的、猛烈的外科手术式打击解决。唯一不同的是,如今的炮舰已经会飞了。”弗格森强调本书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不仅英国历史关注”,“甚至世界历史也需要对此获得答案”。是啊,如今大英帝国虽然灰飞烟灭了,但是人类还要继续生存和发展,谁来维持秩序呢?地球上那些受苦受难的黎民百姓谁来救赎?如果是美国,是不是要从大英帝国称霸全球的历史中汲取些经验教训呢?弗格森的表达富有技巧,他的的寓意是明显的美国需要进行历史学习,才能像当年大英国帝国那样扛起“拯救天下苍生”的伟大抱负。第二个问题“这个帝国的存在究竟是人类的一大幸事,还是不幸?”弗可森

3、说:“或许很难回答”,读完全书后,我觉得他回答得很清楚。从对其个人生活影响来看,弗格森带着幸运的口吻说:“多亏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才让我的亲戚现在遍布世界各地”,“(儿童时代)我们简直生活在一个小型的后殖民地博物馆中我至今还珍藏着一些河马、疣猪、大象和狮子的木雕,它们曾经都是我的宝贝。”从大英帝国推动全球化的过程来看,弗格森又骄傲地说:“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或组织在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方面比19-20世纪的大英帝国做得更出色,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组织比大英帝国更热衷于向全世界强行推广西方的法律、秩序和统治模式。”就是大英帝国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弗格森也认为它是悲壮而伟大的,他向那些对曾经

4、的大英帝国不满的人质问道:“为了阻止德国人、日本人和意大利人建立它们的(法西斯)帝国,英国人不惜放弃了自己的帝国。难道这样的牺牲,还不足以清洗大英帝国的其他罪恶吗?”如今英国昔日的版图已经所剩无几,弗格森仍然以自豪的语气告诉人们:“我的家族却依旧笃信帝国的理想,毫不怀疑它的重要性。确实,英国的帝国传奇无处不在,无人不知,我们已经将其视为人类历史的一部分了。”弗格森起初说不知道大英帝国的存在是人类的幸事还是不幸,我以为他只是因为要回避什么,所以才谨慎地称难以回答。“帝国”情结九一一事件发生后不久,美国人快速地准备着对恐怖主义的战争,而英国人的反应也不慢。先是首相布莱尔发表了一番布道式的演讲:“(

5、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不仅仅是惩治犯罪的正义,还有为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民主和自由的正义,这种正义同等宝贵:它们同样是我们的事业。”几个月后,外交官罗伯特库珀也发表文章说:“帝国主义存在的条件仍然具备弱势国家仍需要强势国家,而强势国家则需要一个有序的世界,需要一个支持高效、有序的出口稳定和自由的世界,一个鼓励投资和增长的世界。”库珀对首相布莱尔所说的“事业”进行有效的注解和补充。九一一事件撞倒了美国的世贸双子塔,恐怖分子的手掌打在了美国人的脸上,却好像打在了英国人的心上,因为他们曾经大英帝国的子民,他们曾经是秩序的制订者,他们曾经是正义的化身。读到布莱尔和库珀的言论,我的眼前不期然地浮现起15年前

6、中国收回香港主权时,两位英国人悲凉、落寞的言行。1997年6月30日晚,中英交接仪式结束的午夜时分,查尔斯王子登上了返程的“大不列颠”号游艇,当他回眸香港的阑珊夜色时,忍不住掏出了小手帕。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离开香港时说:“我很感伤,并不是为香港感伤,而是因为要离开香港。”是啊,他们离开的不仅仅是一个地方,而更是一个时代大英帝国对世界殖民统治的时代。一个动作、一句话凝聚着大英帝国的后代一份浓浓的乡愁。从查尔斯王子、彭定康,到布莱尔、库珀,再到弗格森,他们有着共同的情结,大英帝国辉煌的历史是它的每一个子孙后代的光荣遗产,这种遗产又被转化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帝国”思维。走向历史上的帝国自古以来,世界历

7、史上好像就不乏帝国,古代的如波斯帝国、罗马帝国、唐帝国,近代的如法兰西帝国、大东亚共荣圈、苏联,把自称的和他称的帝国加到一起,屈指肯定难数。什么是帝国呢?不同的辞书解释有些不同,归纳起来看大概有三点意思:(1)帝王专制;(2)扩张征服;(3)版图辽阔。帝制帝国,都有一个“帝”字,之间有无关联呢?拿破仑本来就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而戴上皇冠后,野心更是无限地膨胀,军事上的连续胜利像酒精一样在他的血液中漫延,使他情不能已,想入非非:一定要打败英国和俄罗斯,将整个欧洲踩在脚下,做欧洲大帝。英国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一世被称为“海盗女王”,有传记作家这样描述她:“这只凶狠的老母鸡一动不动地蹲着,孵育着英吉利民

8、族,这个民族初生的力量,在她的羽翼下,快速地变成熟,变统一了。她一动不动地蹲着,但每根羽毛都竖了起来。”在强大王权的支持下,海盗们通过各种无耻的手段,劫掠财富,霸占殖民地,奠定了“日不落帝国”最初的基础。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的王权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是对国家仍然能发挥巨大的影响。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她在位所跨的19-20世纪的几十年正是大英帝国最强盛时期。虽已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但是她还能对国策和大臣发挥其影响。她在议会上发表演说,呼吁“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向中国发动战争;她坚决反对外交大臣帕默斯顿的对外政策,逼使其辞职。上述史实似乎说明帝制与帝国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然

9、而,情况好像并非完全如此。德意志第三帝国和苏联帝国的灵魂人物希特勒和斯大林,一个叫元首,一个叫总书记,他们同样践踏了许多民族,侵占了辽阔的版图。其实,帝制有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对权力和利益的无限贪恋才是对外扩张征服的本质原因。俗话说“捆绑不成夫妻”,为什么要把不愿情的人拉进自己的怀抱中而建立帝国呢?原因很简单,古代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物质和财富相对匮乏,打一次就能掳掠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建立了稳固的帝国就可以有稳定的财富供应。蒙古人曾经说得直截了当,“人类最大的幸福在胜利之中:征服你的敌人,追逐他们,夺取他们的财产,使他们的爱人流泪,骑他们的马,拥抱他们的妻子和女儿。”征服和掠夺成了这个野蛮的

10、游牧民族对外战争和建立辽阔帝国的原动力。到底有没有真正属于“利他主义”而建立帝国的情况呢?弗格森在书中提供了这样的材料,国王的御厨制定“帝国圣诞节布丁”的配方有来自于世界各地的17样美味,而如果没有大英帝国,英国就只有面包屑、面粉和老啤酒了,他引用别人的话说,“没有了大英帝国的英国只是一座冰冷的、无足轻重的小岛,我们都只能拼命劳作,而且主要靠鲱鱼和土豆为生”。弗格森一边在享受着大英帝国,而另一边又在不停地唠叨:“大英帝国是在不经意间建立起来的”。他在研究了英国人的生活习惯后,得出结论:“大英帝国的崛起与其说与新教道德伦理或者英国个人主义思想的传播有关,还不如说与英国人嗜甜的口味有关。”随后他在

11、研究英国对印度殖民历史后,又发现“直到19世纪的头10年,英国人都没有丝毫想将印度英国化的观念,更别提将其基督教化了”,“吊车、蒸汽船和火车是维多利亚权力的真正引擎”。引证了这么多材料,弗格森无非是想说,英国人并非有意要建立帝国,只是因为一些偶然的原因,英国人走向了广阔的世界,然后由于工业革命所创造的科技成果促成了英国与世界各地的紧密联系,大英帝国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不知弗格森的思维有没有毛病,但是我相信,下面两件事之于“大东亚共荣圈”和“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关系应该是不言而喻的:日本人诡称中国东北军炸毁了南满铁路,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德国人化装成波兰军人袭击了德国的边防哨所,并进行反

12、德广播宣传,由此开始了攻击波兰和世界的战争。强盗也有强盗的逻辑!“帝国”这出大戏从古至今一直连绵不断地上演着,为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利益,相互征战和杀伐,无论血腥如何,无论精彩与否,好像人类都得看下去。今天怎样做“帝国”?人类历史的篇章翻到了21世纪。早在1899年大英帝国的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曾写诗呼吁美国承担起帝国的职责:承担起白人的责任/派出你最优秀的人/约束你离乡的儿子/为你的俘虏效劳/整装待命/为那些焦虑的人民和野蛮人今天的美国人确实在践行着英国人吉卜林当年的期望,它不厌其烦地以自由、民主、人权、和平等名义,不断地向所谓的恐怖主义和流氓国家发动了战争。弗格森在分析了当今世界形势后说:“现实

13、的情况是,美国人承担起了我们以前的角色不管我们喜欢与否,也不管我们是否承认这一点,总之帝国的存在是既有事实,就如同在英国统治并塑造着现代世界的300年间一样。”尽管口头上不愿意承认,美国人的作派着实具备帝国的范儿。美国是个宗教的国度,自建国开始美国人就一直认为自己的国家是“山巅之城”,作为灯塔理当照耀世界。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依靠自己无与伦比的超强实力,从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出发,裁决谁是恐怖主义,完全是一付“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主形象。弗格森一方面强调,美国具有成为世界帝国的经济基础和军事实力,但另一方面又对其操作方法表示了不满,他说:“(美利坚帝国)并不愿意统治其

14、他国家的人民往往是打一步、前进一步,举行选举、迅速撤退直到下一次危机来临。”“但是这个帝国缺乏向落后地区输出资金、人口和文化的动力,尽管这些地区迫切需要这些(这些地区)将成为危及该帝国安全的最大威胁。”直截了当地说,也就是弗格森批评今天的美利坚帝国不像大英帝国那样愿意负责任,“帝国”的程度还不够。翻开帝国的扉页,介绍弗格森是当今世界著名的金融历史学家,能够跨越学术和媒体,甚至能够引导舆论方向。在前言里弗格森说无意于为大英帝国作传,更无意为大英帝国做错的事和被误解的事鸣冤叫屈,初读时还颇有些费解。不能不承认弗格森在叙史方面的技巧,其写作意图随着大英帝国的编年而逐步呈现出来,“无论是好是坏,是圣洁还是污秽,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世界,从很大程度上说就是大英帝国时代殖民统治的产物。问题是,我们是否应该另辟蹊径,找到一条不这么血腥的现代化之路?”“帝国并不可爱,但所有的替代方案现在看来都更糟。”从古到今,帝国一直在承担着维持人类社会的秩序、繁荣和发展的重任。大英帝国虽然死去了,但是它仍然活在大英帝国后人的心中,今天的美国必须继续扮演大英帝国的角色,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如果说这一段话就是弗格森的思维,那么,帝国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真是难以谢幕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