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陕西省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76474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语 文 试 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思想,要求各种审美形式,都以温柔折衷为主调,必须要“中和”,不走极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不喜欢“怪力乱神”。从诗经到古诗十九首的一脉传统,集中体现了这种美学需求。而在宋、元以后勃发起来的戏曲艺术中,这种美学追求就体现得更为显著了。元代戏曲批评家钟嗣成,把“中和美”阐释为“和顺积中”。“和顺积中”,就是要如同孔子评关雎所言:“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在结构上要把握“务使一折之中,七情俱备”(李渔闲情偶寄)。要通过悲喜交集的手法和大团圆的

2、结局,来使人们的情感得以“中和”,求得欣慰。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思想,要求各种审美形式。如窦娥冤的伸冤昭雪,赵氏孤儿的报仇雪恨,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琵琶记的“玉烛调和”,长生殿的“蟾宫相见”,祝英台的蝴蝶双飞,等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即使是石头记里的林黛玉不能与贾宝玉团圆,但后来还是有了后石头记红楼圆梦等书,把林黛玉从棺材里掘出来同贾宝玉团圆。再比如像桃花扇,结局本是侯朝宗没能与李香君团圆,可顾天石却为其翻案“补恨”,在南桃花扇里让侯朝宗与李香君当场团圆。可见,由悲转喜,由缺转圆,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了一种弥撒性的文化审美理想的规范,“大团圆”既是审

3、美主体对规范的崇尚和屈从,也是审美主体对传统规范的迎合和妥协。德国美学家费里德兰德有一句名言:“艺术是一种心理产物,因此可以说,任何艺术都是心理的。”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神境、禅境。不论是周易中解读宇宙人生奥秘的太极,还是儒家的不偏不倚的中庸,或是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甚至是佛家的因果报应的轮回观,都存在于同一个圆的图示之中,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我国古典戏曲多以结局团圆为尚,在悲剧中如此,喜剧中更是如此。如大家所熟知的西厢记,从佛殿奇遇到长亭送别,喜剧情节此起彼伏,环环相扣,并从心理与行动的相悖造成了喜剧效果。虽在长亭送别一折中充满了生离死别、激泪滂沱的离愁别怨,但这丝毫不减喜剧的色

4、彩,反倒更增添了西厢记故事的“团圆之趣”。又如在奇谲瑰丽的牡丹亭中,杜丽娘“因情而死,因情而生”,缠绵起伏,催人泪下,然而最终经皇上准婚,阖家团圆。更重要的是,这种“团圆之趣”蕴涵着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从正面表现新生事物的坚忍不拔,这样的结局寄寓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和对理想实现的希望。总之,无论是中国古典悲剧还是中国古典喜剧都一样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特色,体现了民族大众的审美心理与审美理想,充分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的审美特征。摘选自师阳中和美与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从宋、元以后的戏曲艺术,更为显著地体现了以温柔折衷为主调,必须要“中和”,不走极

5、端的美学追求。B. 孔子评关雎所言:“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他要求戏剧在结构上要把握“务使一折之中,七情俱备”。C. 窦娥冤的伸冤昭雪等充分表明讲究“团圆之趣”是我国戏剧家最为推崇实践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D. 作者列举后石头记旨在说明由悲转喜,由缺转圆,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了中国传统戏剧创作的审美理想规范。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元代戏曲批评家钟嗣成所说的“和顺积中”,就是要通过多种手段,来使人们的情感得到调和,摆脱极端的喜怒哀乐。B.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儒、释、道三家的核心思想都可以通过一个圆的图示阐释,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周易同样如此。C. 无论是西厢记还是桃花扇,都

6、通过悲喜交集的手法和大团圆的结局,来使人们的情感得以“中和”,求得欣慰。D. “中和之美”体现了民族大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理想,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特色。中国的古典悲剧和古典喜剧都有充分体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古典戏曲作品之所以崇尚大团圆结局,最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弥补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缺憾,从而在艺术中实现美好的愿望。B. 中国古代传统思想讲究“哀而不伤”,所以琵琶记中赵五娘历尽人生种种悲剧的痛苦终在和丈夫蔡伯喈团圆后消解中和。C. 我国古典戏曲以结局团圆为尚,在悲剧中如此,喜剧中更是如此。因此可以判定在我国古典戏剧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D. “团圆之趣”从正面表现

7、新生事物的坚忍不拔,虽历经磨难终获美好结局,蕴涵着一种强大的生命力,更受群众欢迎。【答案】1. B 2. C 3. C【解析】【分析】完成论述类文本要通读原文,先仔细阅读所给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事,或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到什么人,什么观点等。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概括,我们都必须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的词、句,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

8、干所问是否一致,B项,“务使一折之中,七情俱备”是李渔闲情偶寄中的观点。根据原文内容来看,提出“务使一折之中,七情俱备”的是李渔的闲情偶寄。故选B。【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C项,“都通过悲喜交集的手法和大团圆的结局”错误,桃花扇并不是团圆结局,让主人公团圆的是南桃花扇。故选C。【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

9、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C项,“我国古典戏曲以结局团圆为尚”,“因此可以判定在我国古典戏剧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说法错误,原文是“多以结局团圆为尚”,桃花扇就是反例。表明在戏剧中还是有悲剧的。所以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故选C。【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

10、文字,完成小题房子是囚人的贾平凹人活在世上需要房子,人死了也需要房子,乡下的要做棺、拱墓,城里的有骨灰盒。其实,人是从泥土里来的,最后又化为泥土,任何形式的房子,生前死后,装什么呢?有一个字,囚,是人被四周围住了。房子是囚人的,人寻房子,自己把自己囚起来,这有点投案自首。过去的地主富农,买房买地,现在一般的农民省吃俭用,第一个建设就是盖房,活着没有盖所房子,好像一个总统没有治理好国家一样,很丢人的。时下的房地产很热,大款们也是广置房产,都要囚,囚了自己,还要给子子孙孙都有囚的地方。人为什么都要自个儿寻囚呢?没有个房子,哪里都是你的,哪里又岂能是你的?雁过长空无痕,春梦醒来没影,这个世界什么都不

11、属于你,就是这房子里的空间归你。砰地推开,砰地关上,可以在里边四脚拉叉地躺着抽烟,可以伏在沙发上喘息;沏一壶荼品品清寂,没有书记和警察,叱斥老婆和孩子。和尚没有家,也还有个庙。人就是有这么个坏毛病,自由的时候想着囚,囚了又想到自由。现在的官们款们房子有几幢数套,一套里有多厨多厕,却向往没墙没顶的大自然,十天半月就去山地野外游览,穿宽鞋,过草地,吃大锅,放响屁,放浪一下形骸。没房于的,走到公共厕所都在暗暗设计:这房子若归我了,床放哪儿好,灶安在哪儿好。人都被上帝分配在地球上,地球又有引力,否则,在某个早晨,人都会突然飞掉。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点房子的,是一室的或者两室三室的人什么都不怕,人是怕人,所

12、以用房子隔开,家是一人或数人被房子囚起来。一个村寨有村寨墙,一个城有城墙。人生的日子整齐分割为四季一年,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天,每人每家的居住就如同将一把草药塞进药铺药柜的一个格屉一个格屉里,有门牌号码,以数字固定了易经就是这么研究人的,产生了定数之说。人逃不出为自己规定的数字的。有了房子,如鸟停在了枝头,即使四处漂泊,即使心还去流浪,那口锅有地方,床有地方,心里吃了秤锤般的实在。因此不论是乡下还是闹市,没有人走错过家门,最要看重的是他家的钥匙。有家就有了私产和私心,以前有些农民出门在外,要拉屎都要憋着跑回去,拉在他家的茅坑里,憋不住的,拉下来也用石头溅飞,不能让别人捡拾去。而工厂的工人,也有

13、人有了每天要带些厂里的小零碎回家的瘾,如钳子呀,铁丝呀,钉子呀,实在想不出拿什么了,吃过饭的饭盒里也要装些水泥灰。房间里,随心所欲地布置了,在外做什么职业,在内就表现什么风格,或者在外得不到的,在内就要补上。官人们的坐椅大,躺椅长,桌上有两副眼镜,看报纸一副,看人一副,墙上要有大的地图,书架里有领袖的装帧豪华的文集。款人们的房间里英文字母最多,以钱币叠成的菠萝挂在墙上,有一个壁橱是供了财神的,通有电光,遥感能发“财源茂盛”之声。想做艺术家的布置出了比艺术家还艺术家的氛围,有完整的盘羊头骨,有偌大的插画轴瓷缸,书不上架堆在桌上,纸烟拆开用烟斗来吸。那些自己做苦工偏要培养儿女做音乐家的,钢琴摆在窗

14、下。病恹恹的,常年卧床的,挂龙泉剑在床头。而实在的人,过平常日子,家具是逐步添办的,色调不一,米袋子同浴盆、凉鞋、舍不得丢的吃过饼干的盒子塞在床下,醋瓶子、蒜瓣和新华字典共放于缝纫机面板上,墙上是全家照片镜框和孩子的三好学生奖状,他们今天把桌子移靠窗,明天床又东西向变为南北向,常变要出新,再折腾还是拥挤。书上写着的是:家是避风港,家是安乐窝。有房子当然不能算家,有妻子儿女却没有房,也不算有家。家是在广大的空间里把自己囚住的一根桩。有趣的是,越是贪恋,越是经营,心灵的空间越小,其对社会的逃避性越大。家真是船能避风吗?有窝就有安与乐吗?人生是烦恼的人生,没做官的有想做、做不上的烦恼,做了官有不想做

15、、不做不行的烦恼。有牙往往没有锅盔(一种硬饼),有了锅盔又往往没了牙齿。所以,房间如何布置,家庭如何经营都不重要,睡草铺如果能起鼾声,绝对比睡在席梦思沙发床上辗转不眠为好。生命的快活并不在于穷与富、贵与贱。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摘自贾平凹说舍得:中国人的文化与生活)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房子”为主线,开篇就提出了房子用来“装什么”的问题,巧妙设置悬念,能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 文章描写不同身份的人

16、房子里的陈设,旨在说明房子的风格因职业、需求和获得感而异,表达了作者鲜明的褒贬态度。C. 文章最后写到,“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这是作者在对鲜活的生活体验后才形成的理性感悟。D. 文章运用鲜活而生动的对比,将生活中的一种怪圈展现出来,语言诙谐有趣,以“囚”喻房,形象又有一定的警诫作用。5. 本文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简析。6. “人就是有这么个坏毛病,自由的时候想着囚,囚了又想到自由”这句话和钱锺书围城中“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反映了人生活中一种怎样的心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案】4. B 5. 语言生活化、口语化,融入方言土语,

17、自然亲切。如第四段中“砰地推开,砰地关上,可以在里边四脚拉叉地躺着抽烟,可以伏在沙发上喘息”。语言幽默、朴拙率真,浑然天成。如第七段“而工厂的工人,也有人有了每天要带些厂里的小么零碎回家的瘾,如钳子呀,铁丝呀,钉子呀,实在想不出拿些什么了,吃过饭的饭盒里也要装些水泥灰”。以短句为主,像拉家常,简洁明了,句句入心。如最后一段“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 6. 这两句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普遍心态:在矛盾中挣扎,自寻囚禁,作茧自缚,甚至茫茫然、惘惘然而不知终日,表面上

18、写人们面对“房子”时的围困与逃离,而在更深的层次上,则是表现一部分人被“意识”左右,为“精神”所束缚难以摆脱困境的矛盾心理。要想摆脱这种矛盾的心态,拥有自由和一份坦然与快乐,就要“平平常常,自自然然”,不要为外物役使,不陷入欲望的“围城”中。【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B项,“表达了作者鲜明的褒贬态度”错误,从文章来看,作者只是陈述客观现象,并没有流露出具体态度,尤其是“褒”没有事实依据。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

19、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语言可以从五方面考虑:语句的含意和作用。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方面思考。语言的风格。有幽默、辛辣、自然和谐、含蓄、深刻等。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角度思考。 语言的作用。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题干中“语言充满生活气息”将语言特点与“生活”联系起来,答题指向非常明确。纵观全文,本文语言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生活化、口语化。答题时,要结合文本举例说明,如第四段“砰地推开,砰地关上,可以在里边四脚拉叉地躺着抽烟,可以伏在沙发上喘息”的描写等,无论是对人物行为的描写还是内心的呈现都是这样闲谈式的生活语言。本文

20、还善于将方言融人其中,比如第七段中的“那口锅有地方,床有地方,心里吃了秤锤般的实在”等,让人感到自然面亲切。幽默风趣是本文语言生活化的第二个特点,如第七段“而工厂的工人,也有人有了每天要带些厂“里的小么零碎回家的瘾,如钳子呀,铁丝呀,钉子呀,实在想不出拿什么了,吃过板的饭盒里也要装些水泥灰”。这不是故作幽默,而必来自对生活深人细致的观察。全文以短句为主是不义语言生活化的第三个特点,从句式上来看,基本都是短句,像是面对面拉家常,说长论短,讲述人生百态和各种困境,简洁明了,但却句句人心。【6题详解】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探究重点语句意蕴的能力。首先要理解表层意义,即语句的字面意义;其次要

21、理解句内意义,即语境意义;最后理解句外之意,即言外之意。在探究其意蕴时,要整体感知小说,深入理解作品;还要用自己的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读出自我。理解本文中的重点语句与钱钟书的名句,要着眼于文本整体,从写作背景、 创作意图、文章主旨等方面思考,切忌断章取义。“寻求自囚,又寻求自由”以及“城内与城外人的奋斗”,这两句反映了人们“在矛盾中挣扎,茫茫然”的一种普遍心态,表面上写人们面对“房子”时的围困与逃离,而在更深的层次上,则是表现一部分人被“意识”左右,为“精神”所束缚难以摆脱困境的矛盾心理。只有拥有 “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的心态,才能摆脱这种矛盾,不为外物役使,不陷入欲望的“围城”中。【点

22、睛】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解题策略: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具有多义性,包括情感意义、审美意义、形式意义等,这就决定了文学作品解读的多元性。当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更依赖于读者的文学素养、感受能力和体悟水平。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民族心理个性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个精神面貌。具体包括民族能力、民族气质以及民族心理倾向性,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它受一定历史时代、生产力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华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是:富于凝聚力。富于同化力。爱好自然,追求光明。主静

23、,爱好和平。中庸、稳重。一统性。知足。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人的价值、人性的内涵与道德的修养、人格尊严与社会责任心、人的生死,以及人的理想等方面,其核心是关于人的价值观念。可从 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进行一定探究思考。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实质上就是第1点的延伸,“不同角度”就是“有创意的解读”,更是一种“个性化阅读”。特别强调考生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 “自己的观点”。所谓的“自己的理解” “自己的观点”不是“为所欲为”、“信口开河”,是依据文本而合理推断。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商君者,卫之诸

24、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25、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26、)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 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 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 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8.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 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

27、强,称霸西戎。B. 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C. 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D. 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B. 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C. 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

28、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D. 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痤的劝告。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答案】7. B 8. B 9. C 10. (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制。(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查

29、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适遇公叔座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说:“您的病倘若有三长两短,国家将怎么办?”公叔痤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轻,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大王如果不起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出国境。”句中“年虽少”与“有奇才”是公叔痤推荐商鞅的话,“有”的宾语是“奇才”,不能断开。排除A项。“愿举国而听之”意思是“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此句语意连

30、贯,中间不需要断开。排除D项。“听用鞅”即“任用商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分析可知,B项断句正确。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B项解说错误,“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故选B。【9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说法错误,文中“太子犯法,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

31、孙贾。”并未对其本人施以刑罚。故选C。【10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1)苟,如果;法,效法;固,陈规;循,遵守。“可以(之)强国”“可以(之)利民”都是省略句。(2)期年,满一年;之,到。“令行于民”是介词短语后置句。【点睛】参考译文:商君是卫国公室的庶出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原本姓姬。商鞅年少时喜好刑名之学,事奉魏国相国公叔座。公叔痤知道他有才干,还没有来得及向魏王进

32、荐。适遇公叔痤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说:“您的病倘若有三长两短,国家将怎么办?”公叔痤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轻,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大王如果不起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出国境。”公叔痤已死,公孙鞅听说秦孝公在国中下令寻求贤才,准备重建秦缪公的霸业,东方要收复被魏国侵占的土地,于是就西行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求见孝公。孝公与他交谈,好几天还不满足。景监对卫鞅说:“你用什么说中我国君的心意?我的国君高兴得很啊。”卫鞅说:“我就用强国之术向国君陈述,国君大为高兴。” 秦孝公立即任用卫鞅,卫鞅准备变法,但秦孝公担心天下非议自己。卫鞅说:“行动迟疑不

33、决就不会成名,做事犹豫不定就不会成功。圣人如果可以强国,就不袭用成法;如果可以利民,就不遵循旧礼。”秦孝公说:“好。” “治理社会不只一条道路,有利国家不必效法古代。所以商汤、周武不循古道而缔造王业,夏桀、商纣不改礼制而亡国。违反古道的不可以否定,而因循旧礼的不值得赞美。”秦孝公说:“好。”用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决定变法的命令。 法令在百姓中实行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来说新法不适宜的人数以千计。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卫鞅说:“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法令。”准备依法惩处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傅公子虔行刑,并对太子师公孙贾处以黥刑。第二天,秦国百姓都服从法令了。实行

34、新法十年,秦国百姓皆大欢喜,路上不捡拾他人遗物,山中没有蟊贼强盗,家家富裕,人人满足。于是秦孝公任用卫鞅为大良造。经过五年,秦人国富兵强,秦孝公派遣卫鞅领兵攻伐魏国。卫鞅事先埋伏穿戴盔甲的武士而袭击俘虏了魏公子印,乘势攻击他的军队,全部打垮魏军而返回秦国。魏惠王因军队屡次败于齐国、秦国,国内十分空虚,日益衰落,非常恐慌,于是派遣使者割让河西之地奉送给秦国以求和解。而后魏惠王就离开安邑,迁都到大梁。魏惠王说:“我悔恨当初不听公叔痤的话啊。”卫鞅击败魏军归来,秦孝公封给他於、商之间的十五个邑,从此号称商君。(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还陕述怀李世民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星旂纷电举

35、,日羽肃天行。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注这首五言短排是唐朝创建初期,李世民率师平定关东割据势力后,回师关中时所作。旂(qi):古代的一种旗帜.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写诗人手抚腰间长剑不禁慨然长叹,直抒胸臆,有力地表明自己出兵平乱的原因。B. 中间六句分别描述行军、驻营、出击三个场面,恢宏大气,令人震撼,是全诗的核心部分。C. 最后两句诗人回忆过去“戎戈动”,而今“宇宙平”,与首联呼应,语气显得刚毅果绝。D. 此诗在艺术表现上,将议论、叙事、抒情巧妙熔为一炉;全诗构思精缜,且语言优美。12. 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

36、情感?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11. D 12. 诗人平定战乱后的志得意满之情。诗人刚刚经历了激烈的战斗,结束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如今凯旋,充满自信。诗人胸怀天下,治国安邦,有造福百姓的浩然正气。前线将士的流血牺牲,赢得统一中原局面,使百姓过上安定生活,这一切都是为了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时事的感慨。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必然会有流血牺牲,但从前的牺牲是为了换来今天的统一。诗人心中不无感慨。【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

37、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解答此题,一要注意对诗句内容正确理解,二要注意准确把握诗人通过全诗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三要注意正确分析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D项,“全诗构思精缜,且语言优美”分析错误,本诗语言慷慨激昂,算不得优美。故选D。12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答题时要从多个角度分析,注

38、意题目、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诗人平定战乱后的志得意满之情。诗人刚刚经历了激烈的战斗,结束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如今凯旋,充满自信。“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诗人胸怀天下,治国安邦,有造福百姓的浩然正气。前线将士的流血牺牲,赢得统一中原局面,使百姓过上安定生活,这一切都是为了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一联写战斗场面。中间短短三联六句,再现一次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时事的感慨。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必然会有流血牺牲,但从前的牺牲是为了换来今天的统一。诗人心中不无感慨。【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

39、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诗歌赏析:还陕述怀列队行军到扎营驻兵、再到临阵战斗,都写得凝炼而又具体形象。全诗分三层。首联一层:“慨然抚长

40、剑,济世岂邀名!”诗人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结束了群雄割据、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如今凯旋班师,面对着刚刚得到统一的大好河山,想起此前战争的艰辛,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由于前线将士的流血牺牲,赢得统一局面,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这一切都是为了“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中间三联为第二层,分别描述行军、驻营、出击三个场面,是全诗核心部分。“星旌纷电举,日羽肃天行”一联写行军场面,“星旌”、“日羽”,渲染队伍浩荡、旌旗簇拥,军情火急、战报不绝;“纷电举”、“肃天行”,表现行动迅猛,纪律严明。短短两句十字,把一支军风严明、行动迅速、声势威严的正义之师的雄姿展现在读者眼前。“遍

41、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一联写驻扎场面,千军万马,漫山遍野。“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一联则写战斗场面,“登山”、“背水”写地形复杂;“麾武节”、“纵神兵”谓指挥灵活。“背水纵神兵”用典,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这里作者是以大军事家韩信自比。中间短短三联六句,再现一次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从列队行军到扎营驻兵、再到临阵战斗,都写得凝炼而又具体形象。还陕述怀优秀的五言短排,其遒健的风格与浮靡的六朝遗风大异其趣。末联为第三层,以抒发豪情壮志作结:“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与首联遥相呼应,语义刚毅果绝。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必然会有流血牺牲,但从前的牺牲是为了换来今

42、天的统一。诗人心中不无感慨。这首诗是李世民诗歌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全诗充满浩然正气。此诗在艺术表现上,议论、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全诗五联十句,一气呵成,构思精缜、语言凝炼;中间三联六句,对仗工整,音韵铿锵,是一首优秀的五言短排。其遒健的风格与浮靡的六朝遗风大异其趣。(三)名篇名句默写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_,_。”赤壁赋中,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_,_”两句。离骚中,诗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渝的句子是“_,_”。【答案】 (1). 水击三千里 (2). 抟扶摇而上者九

43、万里 (3). 诵明月之诗 (4). 歌窈窕之章 (5). 亦余心之所善兮 (6). 虽九死其犹未悔【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能力。该题型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中需要注意的词语有“抟”“扶摇”“诵”“窈窕”等。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

44、断对中国化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

45、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14.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B. 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C. 面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D. 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15. 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 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B. 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C. 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

46、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D. 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16. 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B. 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C. 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D. 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

47、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类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答案】14. B 15. B 16. A【解析】【14题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语境中,上文“画家们既要又要”,这就需要画家对中国文化把握好尺度。这尺度如何把握体现了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据此分析,CD两项因果倒置。排除CD两项。A项与下文“也造就了”语意不连贯。排除A项。B项“体现了”与下文“也造

48、就了”语句衔接最恰当。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文中“长跪不起”并非实指,而是虚指,指一些画家对绘画准则的虔诚遵守,这里的引号,有表述特殊含义、需要强调的作用。A项,“之”的引号,有突出强调火把的形状的作用。B项,“厚障壁”并非实指厚厚的墙壁,而是虚指父子之间存在厚厚的隔阂。引号的作用是表述特定含义。C项,“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引号是引用话语的作用。D项“文明”,引号是

49、表示讽刺或嘲笑的作用。分析可知,B项引号的作用符合要求。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划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能否”在句子是两面对一面,不合逻辑。排除BD两项。“并行不悖”用词不当,此词一般用在有两项以上内容的句子中,“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只是一条准则。排除C项。A项修改的最恰当。故选A。【点睛】引号的作用:1. 表示引用。2. 表

50、示特定称谓。3. 表示特殊含义。4.表示讽刺和嘲笑。5.突出强调。17.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馆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种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答案】中英联合研究表明,中欧贸易时间不晚于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已延伸至西欧。【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压缩能力。解答语

51、句压缩题,首先通读题目所给的语段,找出陈述对象。然后看发生了什么事,利用其中关键词句进行概话。最后压缩概括成一个完整意思。答案要点采用“一句话”的形式,即可以用单句、复句、对句的形式答题。本题要求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50个字。通读语段,可知陈述对象是中国和英国,所做的事情时一起研究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种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这一研究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推进到了唐代,证明“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然后用一句话对以上分析的内容进行概括回答问题即可。此类题概括时还要注意字数要求,比如本题“不超过50个字”。四、写作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

52、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

53、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亲爱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复兴中学高三(1)班的学生。暖意融融,春风拂面。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五一劳动节。劳动是光荣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的文明,创造了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劳动,建成了今天的高楼大厦;是劳动,使浩翰的荒原变成了万亩良田。是劳动,让我们的校园整洁、干净。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班斓的世界。 劳动虽然辛苦,但劳动者却是幸福的,因为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劳动首先可以造就一个人,造就一个能吃苦、不畏艰难的、有自信、有志气的人。其次,劳动对于培养每个人的健

54、康人格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专家们分析说:孩子的劳动时间越长,独立性越强。让孩子从小干家务,可以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可见,家务劳动与孩子健康成长与成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可是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发现,有些同学根本不爱劳动。个别同学当值日生不负责任,下课了黑板也懒得檫,扫地也是敷衍了事;有的同学大扫除时耍滑头,别人忙的满头大汗,他却躲在一旁;有的同学甚至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洗衣服,懒得洗脸洗脚。回到家更是以小皇帝自称,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生活。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从小就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最光荣,不爱劳动的人是可耻的。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55、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表明:中国家庭的孩子每日平均劳动时间约为12分钟,还不及美国孩子的六分之一,仅为韩国孩子的四分之一,英国孩子的三分之一左右。确实,我们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太少了,这对于我们的健康成长都是很不利的。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前辈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勤奋劳动。在校做好学校的所有值日工作,回家主动帮父母做好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一定能从中获得许多快乐!更为我们将来走上社会,成为社会栋梁之才,做好准备。最后,我代表全班同学提前祝老师和同学们五一节快乐!我发言结束,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材料作文的能力。写材料作文

56、,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审题】材料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是幸福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现实生活中存在不热爱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3)写作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这则作文材料既着眼于劳动思想的历史溯源,也关注问题的现实呈现,以中国传

57、统文化中关于劳动的箴言、警句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深刻阐释作为总领,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错误态度进行对比,引导青少年学生对这一现象及劳动本身进行深入思考,自觉弘扬劳动精神,以期在全国青少年乃至全社会中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良好风气,充分发挥高考作文在推动劳动正信方面的导向功能。立意角度:(1) 劳动是幸福的源泉;(2) 尊重劳动,体现现代人的良好素质;(3) 爱劳动,要有实际行动。素材准备:1.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是胡锦涛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重要论述之一。劳动最光荣是我们小学就学会了的一首歌曲,那句“幸

58、福的生活在哪里?要靠劳动来创造”早已根植我们的脑海中。2. 劳动是汗水,是欢笑:是苦涩,是甜蜜:是给予,更是幸福。有一分劳动,就有一份收获。你给生活付出了多少耕耘,生活就会回报你多少果实,你就会拥有多少快乐与幸福。 3. 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这是高尔基对劳动的诠释,也是劳动的真谛。的确,我们吃的粮食,住的房子,穿的衣服,坐的车,今天我们能过上吃穿不愁的日子,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哪一样不是用辛勤的劳动创造出来的?是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创造了幸福,劳动创造了社会的和谐美,更是劳动创造了人类,所以说,劳动最光荣!4. 热爱劳动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共和国成

59、立到现在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劳动的楷模,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辛勤的劳动着,为我们创造了今天幸福生活:“铁人”王进喜不顾身体的虚弱,以“铁人”的精神奋斗在大庆油田几十年,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建功立业;上海平凡的房屋修理水电工徐虎,21年来“辛苦我一个,方便千万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及时雨”;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一辈子爱和群众一起劳动,被群众称为“草帽书记”。退休以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5.

60、马克思曾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了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世界上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毛泽东有句名言:“一切坏事都是从不劳而获开始的。”的确,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美好事情的源泉,劳动是最可靠的财富。因为劳动,人类社会才不断进步发展。结构设想:本题是一篇演讲稿,比较适合写出议论文。主旨是倡导全校同学“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按照演讲稿的格式,开头要有称呼,之后要有结束语。在开头之后,尽快地进入主题,从多角度论述劳动的意思。可以设置几个分论点,如:劳动是光荣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劳动虽然辛苦,但劳动者却是幸福的;不爱劳动的思想是危险的;爱劳动要落实到行动上。中间要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热爱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批评。最终回到主题上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