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发展前景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3、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第1课时:一、自主学习: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1我国的人口政策(1)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进了 工作。(2)1982年:将 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3)2001年:颁布了 。2人口现状(1)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与 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2)由于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间内 。3我国人口目标(1)
2、2005年,人口总数控制在 亿以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下同)(2)2010年,人口总数控制在 亿以内。(3)21世纪中叶,人口数量达到峰值(接近 亿),以后将开始 。二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1人的多种需求粮食、 、 、生存空间、 需求等。1、对环境的影响(1)对土地资源的压力: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1/3,而且还将继续减少。(2)对能源的压力。(3)对森林资源的压力。(4)对 的压力:我国的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是世界人均的1/4。(3)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5) 加剧。2、采取的措施(1)控制 。(2)加大保护 和 的力度。(3)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以及推进
3、 农业。二、合作探究、解惑答疑:1、资料分析: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曲线,完成讨论题(1) (2) 2、资料搜集与分析:结合当地情况讨论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三、变式训练:12005年1月8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已经确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6亿,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B晚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措施,提倡晚生C近亲结婚其后代必患遗传病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2我国曾预测20世纪90年代前期人口生育正处于高峰期顶峰,做出这个预测的依据是( )A
4、、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 B、出生率与死亡率比例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种群密度和性别比例四、总结升华:几百年来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流行的“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作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下列有关“桑基鱼塘”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B该生态系统是生态农业的雏形C该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D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需要人的干预五、当堂测试:1、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的数量越来越少,造成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所致 B、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而死亡
5、C、地球气温的逐渐升高而死亡 D、动物自身患病而死亡2、粘虫在麦田里的大量繁殖,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引起该农田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可能是( )A、青蛙大量被捕捉,破坏了食物链 B、大量捕杀田鼠 C、大量捕杀黄鼬 D、大量清除杂草3、(多选)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 )A、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 B、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C、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D、退耕还草,植树造林4、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 _。“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_ _,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_ _。近年来北京等地频繁出现“沙尘暴”和“泥雨”,其主要原因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的森林等植被被破坏。这说明森林等植被在_ _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荒漠化加速了西部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这是因为_ _。六、推荐作业:练习册相关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