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纲扫描课程标准辛亥革命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第 11 讲辛亥革命一、背景1经济:清末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天赋人权自由平等2思想:章炳麟、_、陈天华等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_、_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武器,大力进行宣传。邹容3组织(1)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_。(2)1905 年,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在东京成立。(3)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_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4军事: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广州_起义最为壮烈。5时机:
2、1911 年,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湖北防务空虚,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武汉黄花岗二、爆发: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革命党人率先起义,占领武汉三镇。三、高潮中华民国1中华民国成立:1912 年元旦,_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_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颁布时间:1912 年春(2)目的:维护共和政体,限制袁世凯的独裁。孙中山(3)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_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责任内阁制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_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_,内阁总理由
3、议会多数党产生(4)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_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_制度的进步意义。资产阶级封建专制国民全体三权分立四、结局袁世凯攫取革命胜利果实1过程(1)帝制的终结:1912 年 2 月 12 日,_宣布退位,清朝灭亡。(2)1912 年 2 月 13 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_提出辞职。(3)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_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宣统帝孙中山北京2原因袁世凯军事威胁外交孤立(1)_玩弄两面手法,势力强大。(2)列强以_、_、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3)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4)孙中山被迫妥协
4、退让。五、功绩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共和国1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_民主革命。2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 2 000 多年的_制度,建立起_,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_的观念深入人心。资产阶级民主共和3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_的发展创造了条件。4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功绩和中华民国政权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2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
5、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民主共和制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政体形式。共和范围形式上包括全体公民在内(与贵族共和制的区别),最高国家权力由多人执掌和行使,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任期限定。按照不同职能机关和职位的地位以及权限,特别是主要按照议会、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的关系,可以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从不同角度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从政治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长达 2 000 多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2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的观
6、念深入人心,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南京临时政府采取移风易俗的措施,使人们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很大变化。3从经济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动摇了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上迅速掀起了兴办实业的热潮,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典例】(2010 年全国卷文综)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天赋人权C君民共主B主权在民D民贵君轻【解析】选 B。陈天华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由材料信息可知,陈天华认为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皇帝和官员分别是为东家服务的舵工
7、、水手;东家可以解雇舵工和水手,即百姓可以解雇皇帝和官员。由此可知陈天华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故 B 项符合题意。A 项不正确,尽管天赋人权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但材料并未涉及;C 项不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皇帝”与“人民”的共主关系;D 项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从命题角度看,三民主义、中华民国的成立及辛亥革命的影响是命题的重点,要注意与西方启蒙思想、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等内容联系起来。1(2010 年广东广州模拟)“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与改变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建立B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C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
8、时政府诞生D中国同盟会成立【解析】选 D。20 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但各自行动,给革命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孙中山的推动下,中国同盟会成立,从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2(2011 届广东珠海高三考试)1851 年和 1911 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模式改造中国B参加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D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解析】选 D。A、C 两项符合辛亥革命,B 项符合太平天国运动,只有 D 项是两次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1(2011
9、届广东广州海珠区高三综合测试)辛亥革命期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法规。其中能体现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是()A大总统令禁烟文B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C慎重农事令D大总统令内务部禁止买卖人口文【解析】选 B。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目的是推翻清王朝对汉族的压迫,B 项最能体现这一思想。2(2010 年全国卷文综)1913 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辛
10、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解析】选 C。本题旨在考查考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论证历史事实的能力。材料信息表明,当时辛亥革命已经发生、中华民国已成立一年有余,但国内的农民却不知中华民国为何物,这说明辛亥革命脱离群众,对农村的影响有限,故应选 C 项。A 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从材料中的“1913 年”可判断此时的革命党人已处于合法状态,因此 B 项有误;材料中的“老农茫然惶然”只能说明老农对辛亥革命缺乏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因此 D 项有误。3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
11、,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并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按照这一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对18401911 年间的重要事件评价较高的应是()太平天国运动国民大革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ABCD【解析】选 C。解题关键是抓住时间限定词“18401911年”。项发生在 18511864 年;项发生在 19241927 年;项发生在 1911 年;项发生在 1915 年。4.(2011 届广东东莞五校第二次联考)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正确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ABCD【解析】选 B。首先提出“断发”主张的是康有为,排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