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545KB ,
资源ID:1275815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7581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二十三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二十三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二十三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课题备考攻略中国古代及近代的民族关系、民族政策与对外交往复习时把握一个“趋势”,两个“重点”(1)一个“趋势”:通过交往加强了民族交融的趋势(2)两个“重点”: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史实。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及影响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把握一个“过程”,两个“重点”(1)一个“过程”: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两个“重点”: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和国际法的发展一、民族关系(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1.秦朝的民族关系:(1)管理机构:中央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管理民族事务。(2)方式。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

2、,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2.汉朝的民族关系:(1)机构: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2)措施。方向措施北面汉初,朝廷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派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北匈奴数败之后,西迁远方西面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东北设护乌桓校尉边疆推行屯戍政策,向北方移民屯田(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1.管理机构:(1)机构: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2)分工:礼部的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

3、仪。2.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1)隋朝统一,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2)隋朝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589年册封百越首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为隋朝治理岭南起到了重要作用。(3)在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4)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3.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1)关系:唐朝与周边突厥、回纥等地方政权保持良好的关系。(2)机构: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3)表现。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数次会盟。南诏

4、有10个王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派遣子弟入唐学习。4.宋朝的民族关系:(1)特点:宋朝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2)民族交融: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即使在局部政权割据、争战状态下,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从没有中断过。(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1.元朝时期的民族关系:(1)背景: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多个政权长期并存和对峙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元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2)政策:统治者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政策。(3)措施。对西藏地方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元世祖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

5、佛教和藏族事务。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2.明朝时期的民族关系:(1)机构:管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有礼部、鸿胪寺和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提督四夷馆。(2)措施。修筑长城防范蒙古骑兵,布置一系列军镇,号“九边”。在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设置都司、卫、所、土司等,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属,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接受朝廷征调军兵。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3.清朝时期的民族关系:(1)机构: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2)方式和影响。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通

6、过军事斗争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巩固了西北边疆。分别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在西南进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1.汉朝对外交往:(1)开通商路:汉朝打通陆海两个通道。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海路最远可航行到印度南部。(2)出使大秦:97年,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但仅抵达波斯湾一带。(3)与日本关系: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赐给倭国国王“汉委(倭)奴国王”金印一枚。2.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1)条件。隋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文化交流活跃。隋唐时期与西域商

7、路畅通。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2)表现。造纸术经阿拉伯人西传。常骏出航到赤土国(马来半岛南部),国王派遣其子来到中国。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将唐朝的文化带到日本。3.宋朝的对外交往:因北方陆路交通阻隔,海路转趋发达;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4.元朝: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通畅。13世纪,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17年,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5.明清: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也屡禁不绝。6.清朝前期对外交往的表现:(1)康熙时期,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2)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朝皇帝拒绝英国使团的请求,关上了对英交

8、往的大门。通过对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古代中国尤其是汉、唐、宋、元政府实行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对古代中国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三、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1.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表现:(1)专制王权的发展: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2)民族语言地位上升: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16世纪,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3)国家象征产生: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2.国际

9、法形成:(1)背景。主权国家的出现和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2)形成。1625年荷兰人格劳秀斯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3)发展。20世纪初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

10、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1928年,签订了非战公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5年签署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确立“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国际法院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在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人权、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公约或宣言四、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时间事件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这是全国第一个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相继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

11、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健康发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以基本法律的形式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固定下来,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纳入法制轨道中共十八大以来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时期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1)新中国成立初,与苏联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和印度等国建交(2)1954年,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3)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4)1956年,中国与挪威等国家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

12、关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1)与一批非洲国家建交(2)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3)自1970年起,中国同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4)中英、中荷关系升格为大使级(5)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6)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时期成就改革开放后(1)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3)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正式建立“10+1”领导人会议机制(4)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5)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6)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和博鳌

13、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政治治理主要平台;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起创立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共十八大以来(1)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2)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3)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5)为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1.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分析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践发展的全过程,认识其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意义重大。2.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把握新中国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外交成就,明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就是要为中国争取良好的国际环

14、境,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掌握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为坚持和平发展而做出的重大外交举措,领悟中国就世界和平发展所提出的诸多方案,认识和平发展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必然要求。1.通过对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产生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2.通过对国际法形成和发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际法是国家之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的需要,是形成新的国际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需要。探究点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1.古代对外交往的目的史料一宋太祖自开国以来就

15、意识到广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同时也有贸易富国的意识。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置市舶司于广州,后又于杭州、明州置司”。史料二唐太宗派使者到天竺学习熬糖法,天竺的医学、天文、历法、音乐、舞蹈、绘画和建筑艺术传入中国。玄奘带回佛经600多部,译出1 300多卷。译本成为研究印度半岛古代文化的重要史料。史料三“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计算)。”明史【思维交互】:根据史料一、二、三归纳古代对外交往的目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微点拨】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关键信息根据史料画线部分“贸易富国的意识”“天竺学习熬糖法”“耀兵异域

16、,示中国富强”等信息分别归纳即可从巩固统治的角度分析对外交往的根本目的提示:目的:贸易富国;学习外国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的进步;宣扬中国的国威,扩大中国政治影响。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2.古代对外交往的条件史料一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对外交通(陆路、海路)发达,在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支持下,唐和亚洲、欧洲各国之间的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史料二但是到了唐朝,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当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航海技术的改进其中包括指南针、带有可调中心垂直升降板的平底船,以及代替竹帆的布帆的使用也

17、很重要。【思维交互】:根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对外交往的条件。【微点拨】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关键能力解读和分析能力关键信息根据画线部分分析从政局、经济、国家政策、科技等方面归纳提示:国家强盛,经济、文化各方面居世界先进地位;多数王朝的统治者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海陆交通发达;科技发达;杰出人物的作用。一、两汉对外关系的特点1.从范围上:以周边国家为主,开始同欧洲往来。2.从交往形式上:既有政治,也有经济。3.从途径来看:有官方、民间两条途径,其中官方是主要的。4.从交往道路上:以陆路为主。二、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形式1.主要特点:(1)广泛对外开放,与各国交流。(2)同亚洲国家交往

18、最为密切。(3)兼容并蓄,吸收和容纳外国先进事物。(4)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2.主要形式:使节往来、留学生、技术交流、宗教往来、艺术交流等。三、明清对外关系的特点1.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2.西方殖民者开始对中国殖民扩张和掠夺。3.明清政府和人民面临维护国家主权和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并进行了英勇的斗争。4.对外政策从开放转向闭关锁国。探究点二 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 1.国际法的产生史料一第123条中规定:“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第124条“同本协议有关的每一方都必须站在受害者的一方,向他提供意见和武力,协助他还击侵害者”。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9、思维交互】:(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什么原则?对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微点拨】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关键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关键信息根据画线部分可以看出体现了共同遵守条约的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影响提示:原则: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影响: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它使这些规则真正以“法”的形式出现,并以此影响、规范着国际社会,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史料二大会发出响亮的口号“重建社会秩序”“恢复欧洲政治制度”,在“公平的力量配备”的基础上建立“持

20、久和平”等,都是为了安抚各国人民1815年2月维也纳会议秘书长的报告【思维交互】:(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维也纳会议有怎样的原则和积极影响。【微点拨】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关键能力运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信息根据画线部分“重建社会秩序”“恢复欧洲政治制度”“持久和平”等信息归纳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积极影响提示:原则: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维护和平。积极影响:表面上是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确立了开会和平商讨的方法,为近代和平如国联的成立奠定了基础。2.国际法的发展史料一国际联盟的首要目的是维护和平。它的成员应互相承担起共同防御侵略、仲裁或调查争端和在裁定后的三个月以前避免战争的义务。但是,我

21、们将看到,国联未能维持和平,正由于维持和平是它存在的理由,所以这一失败便意味着整个组织的结束。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思维交互】:(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国际联盟的目的及这种目的没能实现的原因。【微点拨】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关键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关键信息根据画线部分“国际联盟的首要目的是维护和平”归纳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原因提示:目的:维护和平。原因:国联被英国和法国控制;没有美国的加入;苏联加入很晚;“全体一致”的原则等。史料二安理会拥有解决国际争端的广泛权力。它可以采用诸如调解或仲裁之类的和平方式,也可以强行实施经济或政治制裁。如果这些措施解决不了问题,

22、安理会还有权“通过海、陆、空部队来采取维护或恢复国际和平所必需的行动”。为此,宪章规定成立一支由各会员国提供人员和装备的“国际治安部队”。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思维交互】:(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取得比国际联盟更大成就的主要原因。【微点拨】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关键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关键信息从安理会的职责、成员构成、权力及执行等方面分析提示:由安理会专门负责维护和平;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包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最主要的大国;安理会拥有解决国际争端的广泛权力(政治、经济和军事);联合国拥有各会员国组成的专门维和部队。一、维也纳体系的评价1.消极影响:(1

23、)维也纳会议的主宰国逆历史潮流而动,扶助法、葡、西等封建国家复辟,竭力维护封建统治秩序,镇压革命运动,是历史的倒退。(2)四大国坐地分赃,践踏弱小民族国家利益是历史的反动。2.积极影响:该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使近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二、影响近代国际法的原因1.近代资产阶级运动对近代国际法的发展有重大影响。2.近代局部战争不断使国际法承认国家有战争权。3.学者研究对国际法有巨大推动。4.国家间关系的矛盾影响国际法内容。三、现代国际法发展的表现1.禁止侵略战争和非法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2.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3.国际

24、法的适用范围显著扩大。4.国际组织的国际法主体地位已经确立。5.国际法新的分支和部门一个接一个出现。6.各国合作的领域日益扩展。【拓展延伸】关于民族主义的概念有人认为,民族主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对自己国家和民族合理权益的维护。有人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原则,它坚持政治与民族单位必须一致。有人认为,民族主义是在长期的民族与民族之间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是人们对本民族和异民族的一种情感、态度,是对本民族的一种体认、爱护和对异民族的一种疏远、排斥,是一种把本民族的利益放在一个至上的位置,愿为本民族利益奋斗、牺牲的精神。这种情感态度或精神往往是通过人们的言论、思想或者一些社会行动等形式表现出来。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