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制天命而用之”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者载舟,水则覆舟。2.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
2、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3. 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个流派应是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4. 西汉中期的汉元帝初元二年,“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秋七月,诏日: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于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阴阳不和,其咎安在?公卿将何以优之?其悉意陈朕过,靡有所讳。”汉元帝下诏罪己的思想因素是A. 墨子兼爱 B. 孟子性善论 C. 孔子“仁”的思想 D. 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5. 一
3、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屩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识仁。这种把自然与人心结合加以论述的学问应是A汉代经学 B. 唐代佛学 C. 宋代理学 D. 清代考据学6. 开元十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二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金刚经。唐玄宗的这一做法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发展的体现C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 D违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7. 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宋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
4、句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请问老师判断的依据主要是A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B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C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D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8.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为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9. 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
5、,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10.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C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11. “疑是蝤蛴美容颜,蛾眉婉转天地间。高低上下隋唐始,举重若轻似等闲。”(蝤蛴:天牛的幼虫,身体弯曲细长。)这首诗所描述的生产工具是A耒耜 B耧车 C曲辕犁 D水排12. 假如你去参观刚刚出水的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文物展览,你一定不会
6、看到A. 青瓷羊 B. 邢窑白瓷 C. 秘色瓷 D. 珐琅瓷13. 明朝时松江的地方志中记载“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 生、送死之费,胥(都)从此出”。这种现象使A. 自然经济受到冲击 B. 国家税收大为减少C. 农业大国地位动摇 D. 农村土地大量荒芜14.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A井田制的瓦解 B精耕细作的必要性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15. 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
7、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C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 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16.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7. 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
8、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此往复,较高的农业水平维持了巨大的人口。明末和清朝的中国遭遇到了资源约束的瓶颈,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由此看出,该理论试图分析A中国小农经济的产生及其地位 B中国农业技术领先欧洲的原因C中国近代工业产生迟于西方的原因 D中国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18.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
9、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材料中“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指的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B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D科举制的诱惑19.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25亚士的罚金。”有一天某人的葡萄蔓(藤)被砍了,告到法官那里,法官因他告的不是树,就不予受理。上述材料反映了罗马法 A内容详实具体 B法律程序严格 C过于注重形式 D保留习惯旧俗20. 1618世
10、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大批美洲国家的独立 B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C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D新兴工业城市的大量出现21. 英国历史学家特里威廉说:“铁路是英国给世界的礼物。”仅1845年议会就通过了约2700英里的铁路议案,相当于此前所有年份的总结。1846年被认为是“铁路狂人”年代的顶峰,这一年有272个关于成立铁路公司的议案在国会被讨论。当时,英国规模修建铁路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拥有发明铁路的专利 B工业革命的开展C为资本输出提供便利条件 D便于运输军队进行海外殖民扩张22. 19291
1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A. “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 “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 “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 “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23. 世博会被称为“经济奥林匹克盛会”,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集中展示地。世博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编年史。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举办时间举办城市主要展品1851年英国伦敦1878年法国巴黎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A火车机车、留声机; 电话、汽车; 蒸汽引擎、飞机模型B火车机车、蒸汽引擎;电话、留声机; 汽车、飞机模型C蒸汽引擎、汽车; 留声机、电话; 火车机车、
12、飞机模型D蒸汽引擎、飞机模型;火车机车、电话;留声机、汽车24. 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25.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
13、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罗斯福已开始对苏冷战 B美苏同盟关系已完全破裂C杜鲁门主义正式出台 D美国企图在战后建立霸权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16分,第27题22分,第28题12分,共50分。)26. (1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
14、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二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这种生活本体的变化引发了作家创作意识变化,时代前进的要求也为时代前进的思想变化提供了基础。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
15、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材料三 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与此
16、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近来年,日本经济界与学术界构筑了“日本式经营”的学说,其中列举的许多因素都具有儒家文化的特征。 孙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6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学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是如何得以继承的。(4分)27. (22分)古往今来,贫困问题一直是世界面临的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三月
17、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白居易杜陵叟“富强者兼并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魏书食货志“今百姓贫困,冗官至多,授任既轻,政事不举”。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们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材料三全球贫困人口数及变化表地区每
18、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人口(百万)19871993东亚和太平洋464416拉丁美洲和加勒比91110南亚480515撒哈拉以南非洲180219欧洲和中亚215中东和北美1011全球12271316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贫困问题出现的因素。(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30年代中期前后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1分)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全球贫困人口数及变化在地区分布上有何明显的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解决贫困问题。(3分)28. (
19、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再治术以培养人才为本,经济以通达时务为先。湖北地处上游,南北要冲,汉口宜昌均为通商口岸,洋务日繁,动关大局,造就人才,似不可缓,亟应及时创设学堂。兹于湖北省城内铁政局之旁,购地鸠工造学堂一所,名曰自强学堂。分方言、格致、算学、商务4门。所需经费,暂就外筹之款凑拨济用。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月二十二日,张之洞向皇帝上奏设立自强学堂片材料二 1950年在武汉大学的抗美援朝参军参干动员大会上,武大副校长吴于廑教授以学大汉武立国(“国立武汉大学”牌楼本应从右到左读,但其按由左到右顺序来读)为题作精彩讲演,使师生员工深受鼓舞,从此“学大汉武立国”名满
20、天下。(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张之洞奏请清政府设立自强学堂的目的是什么?(6分)自强学堂设立与1911年武昌首义有无关系?(1分)为什么?(3分)(2)请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解读材料二中“学大汉武立国”的内涵。(2分)二、非选择题27(1)因素:自然灾害;土地兼并;冗官多,官俸开支大;战争破坏等。(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8(1)目的:培植人才,通达时务;以推动洋务运动发展;维护清朝统治。(6分)关系:与武昌首义有一定的关系。(1分)自强学堂的创办推动了武汉地区近代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为武昌首义准备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和人才条件。(3分)(2)可解读为“学大汉(朝),(以)武立国”或“学大汉武(帝)立国”两种解读都重在借用汉朝的豪迈气概鼓舞抗美援朝的国人气势。(2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