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语文 文摘(异域)阎守诚:我的父亲与罗曼 罗兰.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74984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文摘(异域)阎守诚:我的父亲与罗曼 罗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 文摘(异域)阎守诚:我的父亲与罗曼 罗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 文摘(异域)阎守诚:我的父亲与罗曼 罗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阎守诚:我的父亲与罗曼罗兰今年5月23日至26日,我和姐姐守和一起访问了伟大作家罗曼罗兰的故乡法国中部的克拉姆西(CLAMECY)市。克拉姆西是一座风景秀丽、宁静而舒适的小市镇,位于连接塞纳河与卢瓦河的运河边上。这次访问的缘起,是因为我们的父亲阎宗临青年时代与罗曼罗兰有过一段特殊的际遇。父亲1904年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一个山村的普通农民家庭,1924年中学毕业后来到北京,由于爱好文学,加入了文学社团“狂飙社”,在高长虹的带领下多次拜访鲁迅,这些情况,鲁迅日记中都有记载。1925年,父亲赴法勤工俭学,也是受鲁迅思想的影响。父亲在法国做了五年工后,稍有积蓄,从1929年至1937年在瑞士伏利堡大学

2、学习,获得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此期间,父亲曾与罗兰有过长达7年的断断续续的接触,受到罗兰的帮助和关爱。父亲曾经在罗兰的指导下,翻译过他的米开朗琪罗传,罗兰为这个译本写了序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父亲与母亲梁佩云一道匆匆回国,共赴国难。行前将书籍资料装成五大箱,寄往上海。由于“813”日军炮击闸北一带,对上海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运往上海的图书资料也全部毁于战火,其中包括米开朗琪罗传的译稿和序言。回国后,父亲先后在广西大学、桂林师范学院、无锡国专、中山大学等高校教授世界史。解放后,回到山西大学任教,直至1978年10月逝世。“文革”前,我只知道父亲见过鲁迅,并不知道他在鲁迅和

3、罗兰这两位东西方的文化巨人之间起过一点桥梁作用。1964年8月,鲁迅夫人许广平以人大代表身份到太原视察工作,父亲到宾馆看望她,他们当年在北京就认识。父亲谈及在瑞士留学期间与罗曼罗兰的交往,以及罗兰对鲁迅先生著作的评论,许广平希望父亲写点这方面的文章,并且,签名赠送给父亲她写的鲁迅回忆录。父亲去世后,我在他的笔记本上发现了题为回忆罗曼罗兰谈鲁迅的草稿,写得很简略,大概一千字左右。其中写到见罗兰的情况,以及罗兰曾对父亲说:“前几年,敬隐渔先生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译为法文,我才开始接触到现代的中国。鲁迅的阿Q是生动感人的形象。阿Q苦痛的脸,深刻的留在我心上。可惜许多欧洲人是不会理解阿Q的,当然,更不

4、会理解鲁迅创造阿Q的心。我很想念中国,但恐怕我也不会去中国了。”这些话,表达了罗兰对鲁迅的敬重和对中国的向往。父亲与罗兰交往的详情,我并不清楚,所幸父亲曾和姐姐守和谈起过这方面的情况。二姐姐在1971年因胸部大手术后,回到父母身边养病。母亲要她多陪父亲散步,多聊一些愉快的往事,这是让父亲从不愉快的现实中解脱出来的好方法。在许多往事中,父亲和罗曼罗兰的际遇给姐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姐姐在比利时新鲁汶大学做生物化学研究工作。退休后,她撰写了自己的回忆录,其中记述了父亲讲的这一段珍贵的经历。据父亲说,罗兰1922年至1940年住在瑞士西南部“西劳故宫”附近的新村,离伏利堡市不远,坐火车只有一个小时的路

5、程。所以,罗兰委托伏利堡大学推荐一位能为他讲阿Q正传并回答提问的人,父亲很幸运地被大学推荐去做这一工作。父亲是1929年11月下旬,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六早上到罗兰那里的。罗兰仔细询问了父亲的经历,当他知道父亲认识鲁迅,感到非常惊喜,他不敢想象竟然会有如此好的运气,找到一个来自鲁迅身边的年轻人,于是当即决定录用父亲,并讲了工作要求和报酬。第一次工作,仅阿Q正传这个题目,罗兰就提了许多问题。例如:为什么鲁迅给他的小说主人取名阿Q?中国人取名的原则与西方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题目要用“正传”?阿Q表达了中国社会什么样的伦理道德?父亲都照自己的理解做了细致的回答。以后,罗兰还对这篇小说的内容和父亲讨论多

6、次。在结束了阿Q正传的工作后,父亲在罗兰的指导下,用两年多的时间,翻译了他的米开朗琪罗传。罗兰还赠送给父亲一张他和甘地会面的照片。父亲在这张照片的背面记下得到照片的时间是1932年,还有一行法文记录“甘地与史拉德小姐在罗曼罗兰的沙龙”。这张照片一直被父亲珍藏,至今犹存。罗兰之所以送父亲这张照片,我想,是因为罗兰对父亲说过:在亚洲人里,他最敬重的就是甘地和鲁迅。这也表达了他对鲁迅和中国的向往吧!关于父亲与罗兰交往的情况,姐姐还写了一篇回忆文章一位罗曼罗兰教导过的中国留学生记我父亲1929-1937留学瑞士伏利堡天主教大学。当法国罗曼罗兰学会主席马丁娜看到这篇文章的法文文稿后,很快给姐姐回信说:“

7、雅克李奥梅先生来了,你请他转给罗兰学会的那篇非常感人的文章,我会负责转给那些有可能知道你父亲和罗兰友谊的专家教授。”马丁娜将姐姐的文章转给了巴塞尔大学教授梅兰博士。梅兰博士是专门研究罗兰在瑞士期间的专家,他读了姐姐的文章后,认为“这是一段极其动人的历史”。他到伏利堡大学查阅了父亲的档案材料,并进行了调查了解,写了一篇题为阎宗临,作家鲁迅和罗曼罗兰的文章,发表在2010年7月25日出版的罗曼罗兰学会会刊上。在这篇文章中,梅兰分析了罗兰想了解鲁迅的原因,他写道:“相当长的时间以来,罗兰感到自己已进入研究亚洲的恰当时机,这自然是研究印度和中国。鲁迅已经是作家和教授,是拥护孙逸仙革命的年青人发起五四运

8、动的协同创始者,因此,他反帝反封建的行动引起了罗兰的注意。”正是出于对鲁迅的尊重和认同以及了解中国的需要,罗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罗兰想知道更多含有这些谜底的中国哲学,他向伏利堡大学要求为他派出一位尽可能好的行家。”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父亲有了认识罗兰的机遇。梅兰认为:“罗兰很友善地接待了这位来做中文著作翻译的年轻人。在那里建立了这个学生和罗兰间相互信任的关系,罗兰成了一种类型的学生家长和导师。”和梅兰博士一样,在瑞士伏利堡大学历史系有位博士生柯莱特,她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在伏利堡天主教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自然也对父亲与罗兰的关系感兴趣。她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查阅了罗兰遗留的档案,档案中保存了父亲写给

9、罗兰的三封信,罗兰的日记中有不少关于父亲的记载。柯莱特曾在中国留学,有很好的中文水平。她把罗兰档案中有关父亲的内容翻译成中文。我看到了她的译稿,由于她尚未取得发表的授权,这里只能讲大概的意思。罗兰日记里,多次写到父亲,详细记载了父亲的出身和经历,按照西方人的习惯,说明罗兰录用过父亲并和父亲很熟悉。日记也提到父亲曾带一位中国同学,去向罗兰咨询:怎样面对他们的祖国,怎样面对他们自己的命运和生活,希望在罗兰的指导下得到对生活新的看法。罗兰感到他们都极其善良、单纯和严肃。日记还记载了父亲翻译米开朗琪罗传的事。经过两年多,当罗兰看到翻译的第三稿时,赞扬父亲书写的非常精美仔细。当父亲提出还想翻译圣路易时,

10、罗兰却鼓励他选择约翰克里斯朵夫片断来翻译,罗兰认为克里斯朵夫这样一位英雄,他的精神很可能会成为给中国同胞的滋补品。从日记看,罗兰对父亲的印象很好,他写道:阎宗临这样的年轻人让我和我的妹妹都很感动。我爱这样的年轻人,他们虽不说任何话,却敢于触及社会底部残酷的现实,面对这样的现实,他们不诉苦也不怕命运的嘲弄。他们能保持镇静,继续他们的前进旅程,没有丝毫的动摇。罗兰日记关于父亲的记载,使父亲与罗兰际遇的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得到证实。三据姐姐回忆,父亲晚年对罗兰的指导与关爱,深深感念。最近,我准备为父亲写本传记。姐姐很支持,邀请我到欧洲去看看父亲当年学习、工作的地方,还有,就是去为罗兰扫墓,代替父亲表达

11、感激之意。我们到克拉姆西是由罗曼罗兰学会主席马丁娜接待的。马丁娜先带我们去参观罗兰父亲的住宅,罗兰于1866年1月29日出生在这里。罗兰的父亲是一位公证人,是当地颇受尊重的人士之一。罗兰父亲祖先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是激进的革命分子,他深受父亲思想的影响。母亲庄重而富有文化修养,是虔诚的天主教徒,罗兰从童年时代起,母亲就教他弹钢琴。在母亲的教育熏陶下,罗兰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演奏钢琴的高超水平。为了使罗兰受到更好的教育,在他15岁时,罗兰父亲决定举家迁往巴黎。罗兰父亲的故居现在已改为罗曼罗兰历史和艺术博物馆,其中陈列的内容包括当地出土的高卢罗马时期的文物,这一地区的瓷器、各种艺术品及名画,名画中有一部

12、分是由法国前总统密特朗赠送的。只有罗兰出生的房间是有关罗兰的专题展室,展题是“罗兰,故乡的骄子”。展室内外,陈列着罗兰家族的谱系,书橱中有罗兰各个时期的著作,有1916年罗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奖章和证书。展室中央放着那张罗兰和甘地会见时的书桌,桌上还有那台旧的打字机,这些都是从瑞士运回来的原物。展室的墙边,放着一张红丝绒的长沙发,沙发上有三副耳机,参观的人可以通过按键,选择听到罗兰讲话的声音或用钢琴演奏的音乐,仿佛罗兰依然在这间屋里。紧靠博物馆的一条街,就被命名为“罗曼罗兰街”,表达了故乡人民对他的敬重和怀念。在克拉姆西的三天,马丁娜还带我们去参观了罗兰1940年至1944年居住的小市镇维内热

13、(WEZELAY)。罗兰故居一楼是客厅、餐厅和厨房,二楼是罗兰的工作室和罗兰夫妇的卧室,三楼是罗兰夫人的母亲和保姆的卧室。罗兰在这里逝世后,罗兰夫人将这幢房子和房内的东西全部捐赠给巴黎大学。后来巴黎大学管理处与维内热市共同决定在罗兰故居建立了泽乌(ZERVOS)博物馆,主要陈列现代绘画作品,其中还有三幅毕加索的画。罗兰的卧室和工作室还大致保持了原状。在和马丁娜的接触过程中,深感她的干练与热情。她原来在巴黎工作,退休后回到柏赫威村居住。她从小就生活在这个村里,这个村庄也是罗兰祖父居住的地方。由于她热心公益,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因此,被推举为学会主席。参加学会的有专家、学者,也有热爱罗兰的人,马丁娜

14、说,柏赫威就有不少参加学会的村民。这一点和我们国内学会大概有所不同。国内的学会是纯粹的学术团体,而罗曼罗兰学会既是学术团体,也是热爱罗兰的群众团体,她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学会每年要开一次年会,每两月出一期会刊,会刊的名称就叫柏赫威。我们此行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为罗兰扫墓。罗兰去世后就葬在柏赫威村的公用墓园,后来,罗兰夫人也与罗兰合葬在这里。罗兰夫妇的墓在公用墓园的一个靠墙的角落里,和墓园里其他墓地相比,显得格外简朴,没有任何装饰,就是平躺着的一块大理石的墓碑,碑上刻着罗兰夫妇的姓名。墓碑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已经很陈旧,落满了尘土。我们在墓前献上了两盆花,姐姐用法语致悼词。她回顾了罗兰对父亲的关爱

15、和教导,也告诉罗兰父亲晚年的遭遇和对他的感激,以及对米开朗琪罗传未能出版的遗憾。姐姐最后说:“我和弟弟来到您的墓前,代表我们的父母和全家向您献花,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这白色的菊花,代表着我们的哀悼和思念,这红色的西竹花代表着我们的感谢与祝愿,祝愿您和夫人在天堂里生活得幸福、快乐!”在罗兰的墓地,我也很感动。我在大学时,就读过约翰克里斯朵夫,在我心目中,罗兰是一位光芒四射的文学巨匠。当时,想不到父亲和他还有这样一段温暖的际遇;更想不到半个世纪后,我会来为他扫墓献花。罗兰墓地的简朴、平凡,也出乎我的意料。如果不是马丁娜带我们来,我们很难找到偏处一隅的罗兰墓地。罗兰安安静静地躺在故乡的怀抱,躺在乡亲们的身旁,倾听着他熟悉的运河的涛声。我想,这简朴里有他高尚的品格,平凡里有他伟大的精神,这大概就是罗曼罗兰的魅力所在吧!(博览群书2011年第10期阎守诚)链接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其作品约翰克里斯朵夫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阎宗临(1904-1978),1925年赴法勤工俭学,1929年入瑞士读书,1936年获博士学位,1937年回国在大学任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