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62KB ,
资源ID:1274770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7477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A. 分封制度被废除B. 新社会制度确立C. 等级制度被破坏D. 贵族特权被废除【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姜齐遂变为田齐”,诸侯国发生的变化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夺权斗争, 反映西周时期的等级制受到破坏,故C正确;A中分封制被废除太绝对,排除;新的社会制度确立是通过各国变法,排除B;D在题干中无从体现,排除。2. 易中天在

2、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 统一度量衡B. 开创皇帝制度C. 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虽然二世而亡,但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政权,它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一度量衡是秦朝建立统一国家的具体体现,故A选项错误;开创皇帝制度也是秦朝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的具体体现,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

3、制政体,材料“秦,虽死犹存”指的是秦朝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而不是具体指建立三公九卿制度,故C选项错误。3. 西汉初年,全国仅有54个郡,诸侯国竟占据39个;汉武帝以后,侯者隶属于郡,地位大致与县相当。这一变化反映了汉代A. 郡县制度开始确立B. 官僚政治占据主导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 宗法制度逐渐瓦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西汉初年,全国仅有54个郡,诸侯国竟占据39个”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汉初中央集权面临威胁;材料中“汉武帝以后,侯者隶属于郡,地位大致与县相当”反映了诸侯国地位削弱。根据所学可知,地方势力弱化的同时必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故答案为C项。A

4、项,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发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再经过秦始皇的改革,正式成为了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排除;B项,官僚政治侧重强调皇帝对官员的任免,强调官员对皇帝的绝对服从,而材料主旨是地方与中央权力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时空错位,宗法制度在春秋战国走向瓦解,排除。4. 史学家钱穆指出:“军机处不过是皇帝御用的秘书,实实在在只是皇帝的一个南书房。”其意是指A. 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B. 军机处处理一般文书C.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D. 军机处决策重大事务【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对军机处和南书房进行了比较,指出军机处“是皇帝御用的秘书”,起上传

5、下达的作用,完全秉承皇帝的旨意,军机处的设置直接加强了君主专制。故答案为C项。A项,军机处是在中央帮助皇帝处理事务的“御用的秘书”,不管理地方事务,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强弱不能由此得出,排除;B项,军机处帮助皇帝处理机要文书,但不直接参与行政;内阁处理一般文书,排除;D项,军机处参与机要事务,但并不具有最终决策权,最终决策权在皇帝手上,排除。5. 在雅典,公民大会一年召开40次例会,旨在解决一般政策问题,并为政府在外交、军事和财政等领域的活动作出详细的决定。这表明公民大会A. 是国家最高权力中心B. 保护了平民的合法权益C. 易导致公民权利滥用D. 仅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答案】A【解析】公民大会

6、负责外交、军事和财政等大事,体现出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中心,故A正确;公民大会属于国家机构,不涉及保护平民的利益,故B错误;该制度无法保证公民权力滥用,故C错误;D属于直接民主的特点。6.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 习惯法的形成B.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C. 公民法的形成D.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6世纪,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D正确;习惯法时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概念不清,A错误;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而不是最终形成,B错误;公民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调整

7、罗马公民关系的法律,此时尚未形成完整的罗马法体系,C错误。故选D。7. 2017年6月,保守党人特雷莎梅(TheresaMay)成为英国首相,并对内阁进行改组。特蕾莎梅作为英国首相A. 任职与国王毫无瓜葛B. 由议会上院议长兼任C. 尊崇议会下院选举结果D. 由两院联合选举产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内阁首相由下议院选举产生,其有权对内阁进行改组,故选C;首相要由国王任命,并非毫无瓜葛,排除A;首相由下议院的多数党领袖担任,排除B;首相由下议院选举产生,其不是两院联合选举的结果,排除D。8. 1787年美国拟定宪法草案期间,为了使大州与小州之间达成共识,康涅狄格州代表罗

8、杰舍曼提出一项折衷方案:议会分成上下两院,众议院中每个州的代表数目由州内自由民加上五分之三的奴隶的数目决定;参议院中每个州都有两个代表,由州议会选举。这一方案的目的是A. 制约总统的权力B. 实现各州相对平衡C. 确保国会的立法权D. 确立中央集权原则【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C、D与材料无关;“为了使大州与小州之间达成共识”“议会分成上下两院,众议院中每个州的代表数目由州内自由民加上五分之三的奴隶的数目决定;参议院中每个州都有两个代表,由州议会选举”兼顾了大州与小州的利益,实现各州相对平衡,故B正确。9. 一位伟人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里所说的

9、“方式”和“进步事业”是指( )A. 资产阶级革命、国家统一B. 王朝战争、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C. 议会选举、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D. 王朝战争、国家统一【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近代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俾斯麦完成的事业是德国的统一,采用的方式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的方式,故选D;俾斯麦的方式是王朝战争而不是资产阶级革命,A错误;德国通过王朝战争是为了完成国家的统一而不是为了颁布宪法,B错误;德国的统一是通过王朝战争来完成的,不是议会选举,伟大事业应该是指德国的统一而不是颁布宪法,C错误。10. 英国议员威廉格拉斯顿说:“这场战争从根本上就是非正义的,将让这个国家蒙上永久的耻辱,我们的

10、国旗成了海盗的旗帜,她所保护的是可耻的鸦片贸易。”他所说的“这场战争”的根本起因是( )A. 打开中国市场B. 打败天朝上国C. 输入大量鸦片D. 扭转贸易逆差【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理解分析能力,解题时注意紧扣“根本目的”。英国在完成工业革命后,为了获得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对中国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故答案选A。BCD不是根本原因。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的原因11.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A. 成立中

11、国同盟会B. 宣传民主革命思想C. 发动黄花岗起义D. 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革命党人为改变革命派各自为战,不利于革命发展和国家统一的现象,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成立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A项正确;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不是改变“不相联络”现象的最有力行动,B项错误;发动黄花岗起义不能解决“各自号召”的问题,C项错误;成立南京临时政府说明材料提到的现象已基本解决,D项错误。12. 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 义和团运动B. 五四运动

12、C. 武昌起义D. 北伐战争【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统治,因此根据材料信息“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可知D正确;义和团运动的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当时还没有北洋军阀,A排除;五四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B排除;武昌起义的目标是清政府,C排除。故选D。13. 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A. 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府B. 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C. 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D. 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

1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故B项正确;A项是在江西瑞金,排除;C项是指南昌起义,排除;D项是指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排除。14. 以下是四位同学对“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的看法。( )甲同学:正面战场,奋力杀敌 乙同学:敌后抗战,分割包围丙同学:统一战线,凝聚力量 丁同学:美苏援助,致命一击其中,看法正确的同学是A. 甲同学B. 乙同学C. 丙同学D. 丁同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中国人民的团结抗

14、战,故本题选C项,ABD说法都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的。考点: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15. 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文中的“先生”是A. 孙中山B. 斯大林C. 毛泽东D. 周恩来【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指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谈,故C项正确;孙中山、斯大林、周恩来都不符合史实和材料信息,故ABD错误。16. 1917年美国记

15、者约翰里德走在俄国彼得格勒市涅瓦大街上,看到几个士兵兴高采烈地从身边走过。他问士兵:“你们属于哪一方面的?是属于临时政府的吗?”其中一士兵答道:“临时政府?不!临时政府已完蛋了。”这一对话发生在A. 俄国二月革命爆发前夕B. “四月提纲”发表以前C. 俄国决定参加一战以后D.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临时政府早已经完蛋了”可知这次革命的对象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的革命目标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选项符合题意。俄国二月革命之前是沙皇专制统治,A选项排除。“四月提纲”发表以前俄国是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B选项排除。俄国在1914年参加一战,

16、当时俄国是沙皇统治,C选项排除。17. “这是总结了中国人民在近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经验,而制定出来的一部人民革命建国纲领。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刘少奇评价的这一文献是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人民在近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经验,而制定出来的一部人民革命建国纲领”结合所学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为筹备新中国成立,召开了第一届政协会议,

17、颁布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和施政纲领作用,故B项正确。A项为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故排除。C项于1954年颁布,此时新中国已成立,故排除。D项,为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规定国家政府组织形式,与题意无关,故排除。18. 1992年10月,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其主要内容是A.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 两岸实行通商、通邮、通航C. 和平统一台湾D. 停止对金门等地方的炮击【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或

18、核心内容就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所以答案选A,B项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 C项是“一国两制”方针确定的内容,D项在1979年即已经实现。19. 1953年,中国驻缅甸第一任大使姚仲明回国述职,周恩来对他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 )A. 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B. 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 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D.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1953年.周

19、恩来说.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即可选出D项;A项召开于1955年,晚于题目中时间“1953年”,故排除;B项签订于1950年、C项发生于1949年,均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53年”,故排除。20. 有学者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真正起决定性、直接作用的是中国政府和国际环境。对“国际环境”理解正确的是A. 两极格局的瓦解B. 中国推行一国两制政策C. 美国调整了对华关系D. 世界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答案】C【解析】两极格局的瓦解在1991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在1972年,故A错误;中国推行一国两制政策在20世纪80年代,故B错误;1972年尼克松访华,美国调整了对

20、华关系,故中日邦交正常化,故C正确;世界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与中日邦交正常化没有直接联系,故D错误。故选C。21. 全球通史称:“当美国在撤离欧洲时,苏联却正在使自己在其东欧保护区处于稳固地位。由于苏联努力追求这些目标,便与西方列强发生了直接的愈来愈尖锐的冲突。”这种“冲突”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B.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C. 两极格局逐渐形成D.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的形成,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的二战后期,苏联稳固扩大其在东欧的势力,与西方列强产生了直接的冲突,这种冲突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21、,由于这种矛盾,最终导致美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立,国际格局形成美苏两级格局,C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时间;B、D两项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出现,同材料关系不大,排除。故选C。22.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材料表明当时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是A.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 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C. 日本崛起,成为政治大国D. 欧洲重新成为世界的中心【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体现的是西

22、欧和日本的崛起对美国形成冲击,说明的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A正确;B与材料无关,排除;日本受到历史因素影响,政治地位较低,C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23. 唐代前期,漕粮主要以关东地区为主,“发漕山东粟四百万石入关”;唐中后期,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江淮地区每年向北方运粮30万石左右。材料主要说明A. 关东地区经济发展呈现滞后性B. 重农政策在唐后期全面贯彻C. 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D. 先进农业工具对经济的推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淮地区每年向北方运粮30万石左右”可知,先进的农业工具推动了

23、江淮地区的经济发展,故选D。“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江淮地区每年向北方运粮30万石左右”并不能说明关东地区经济发展滞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北方人口较多,粮食需求大,排除A;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一直被得以重视和贯彻,且材料并未提及政府对农业的态度,排除B;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是在南宋时期,排除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显示的因果关系,即“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淮地区每年向北方运粮30万石左右”。24. 日本学者加藤繁说:“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以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到了北宋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这一变化有助于A.

24、江南地区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B.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C. 商业从农业、手工业中的分离D. 城市商业空间的拓展【答案】D【解析】坊的制度的崩溃是有助于城市商业发展的,因为坊的制度的崩溃为城市商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和农业无关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城市商业空间的拓展而非商业从农业、手工业中的分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本题考查的是宋代城市里商业空间的拓展。25. 据研究,自明初到清末的500余年间,尽管全国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城市人口数量几乎没有变化

25、,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其根源在于A. 君主专制的强化B.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 闭关锁国的政策D. 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经济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下,城市及其(手)工业、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市场、商品、自由劳动力等受到束缚;ACD三项对城市化进程有影响,但非根源。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化二、非选择题26. 重农抑商的政策和理念对古代中国产生极大影响,也是当今经济史研究的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趣(趋)本务而寡末作。韩非子五蠹

26、(1)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对“商”的认识。材料二唐宋以来,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统治者曾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保护商人利益的政策措施,但这只是在“重农抑商”大背景下的局部性变动与调整。部分学者将这些政策措施称之为“恤商”政策,很显然,如果没有“抑商”,何来“恤商”。刘颜东抑商还是重商:中国古代商业政策再认识(2)据材料二,概括唐宋以来统治者的商业政策。并指出出现这种复杂情况的原因。材料三当然,不能否认重农抑末思想在宋以后至清代的长期存在。在一般士大夫甚至皇帝的议论中都有其地盘。但应当加以强调的是这样一个事实:所有议论都不曾改变经济上官、商分利的政策原则。人们喜欢举雍正五年发布的一份诏书

27、作为清代抑商的证据。的确,他说了“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之类的话,但是,他对于农民“群趋为工”的现象并不主张强行抑制,而是训谕地方官“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郑韶重农抑商是“固定国策”吗?(3)据材料三,指出宋以后对“商”的思想和政策的看法。作者认为雍正五年发布的诏书能否作为清政府实行抑商政策的证据?为什么?(4)综上材料,研究者应如何全面认识古代中国商业政策的复杂性?【答案】(1)认识:减少从事工商业人数;压低工商业者社会政治地位(抑商)。(2)政策:总体抑商,局部恤商。原

28、因:抑商是保护小农经济维护统治的需要,恤商是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3)看法:重农抑商思想;官、商分利政策。证据:不能。原因:因为雍正不主张强行抑制私人工商业而主张劝导百姓重农。(4)方法:要多角度认识。【解析】(1)认识:根据“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趣(趋)本务而寡末作”可知,韩非子认,应该减少从事工商业人数,压低工商业者社会政治地位。(2)政策:根据“这只是在重农抑商大背景下的局部性变动与调整。部分学者将这些政策措施称之为恤商政策”得出总体抑商,局部恤商。原因:分别说明抑商和恤商的原因,抑商,根据“以趣(趋)本务而寡末作”分析得出保护小农经济维护统治的需要,恤商,根据“

29、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得出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3)看法:根据“不能否认重农抑末思想在宋以后至清代长期存在”得出重农抑商思想;根据“但应当加以强调的是这样一个事实:所有议论都不曾改变经济上官、商分利的政策原则”得出官、商分利政策。证据:根据“但是,他对于农民群趋为工的现象并不主张强行抑制”得出作者认为雍正五年发布的诏书不能作为清政府实行抑商政策的证据。原因:根据“他对于农民群趋为工的现象并不主张强行抑制”“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概括得出因为雍正不主张强行抑制私人工商业而主张劝导百姓重农。(4)方法:综合上述材料,得出研究者要多角度、全面认识古代中国商业政策。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30、求。材料一 1947年3月,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提出,“如果没有美国紧急大量的援助,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崩溃将席卷整个欧洲。除了对世界未来的和平与安全有破坏外,这对我们国内经济也是巨大的打击。”欧洲复兴与美国的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的,美国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必须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帮助欧洲。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吸取了克莱顿备忘录的建议,正式提出马歇尔计划。赵平安、张仲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材料二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同美国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

31、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摘编自王绳祖、何春超国际关系史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为契机,短短10年间为世界格局的演变注入一股突如其来的力量。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后,新体制的确立缺少硬性的仲裁力量。此外,由于多极化趋势的长期酝酿和发展,当旧格局最终被打破后,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力量和地区性的力量亦趁势峰起,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无论在世界事务层面还是在地区事务层面,各种国际关系都在调整,处于各层次的国家都在审时度势,重新定位。王斯德大学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计划出台的背景和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

32、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与美国政治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的主要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答案】(1)背景: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开始。目的:帮助欧洲恢复、发展经济,稳定资本主义阵营;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对抗苏联。(2)原因:西欧、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美国的实力的削弱。影响: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使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3)积极影响:新兴民族国家和地区力量的兴起,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3、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解析】(1)背景:根据“如果没有美国紧急大量的援助,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崩溃将席卷整个欧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背景是: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开始。目的:根据所学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回答即可。(2)原因:根据“进入20世纪70年代”结合所学可知,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美国的实力的削弱。影响:根据“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得出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使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3)积极影响:根据“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力量和地区性的力

34、量亦趁势峰起,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各种国际关系都在调整,处于各层次的国家都在审时度势,重新定位”,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政治格局多极化的积极影响即可:新兴民族国家和地区力量的兴起,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之。清康熙帝材料二: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材料三:第一条:中华

35、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其弊端。(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3)依据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答案】(1)特点:皇权至上。 弊端:容易产生腐败;阻碍社会进步。(2)革命性和民主性: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民主共和制。(3)原则

36、: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根本目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4)认识:从专制到民主;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完善;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们才能当家作主。【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今民主政治建设,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1)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政治制度,材料一反映的是皇权至上的政治制度,第二问学生答出该制度弊端即可;(2)本题考查的是临时约法,第一问从材料中“革命性、民主性。”概况;第二问学生答出该法律意义即可;(3)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问学生从材料中“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概况,第二问学生答出本质目的是维护人民当家作主;(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围绕着从专制到民主、符合国情等进行论述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