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51.50KB ,
资源ID:1274675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7467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测试:专题三 第7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测试:专题三 第7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

1、限时规范训练(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准备宪法起草工作,然而当时大陆未全部解放,反革命势力还很猖獗,长期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尚待恢复,群众组织和觉悟程度尚未达到应有水平。以上表述是为了说明()A政府事实上没有掌握政权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必要性C“一五”计划召开的背景D宪法制定的条件尚不够成熟解析:选D。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政府已掌握实权,故A项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在1949年9月召开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是在1953年开始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2、;材料关键信息“大陆未全部解放,反革命势力还很猖獗,长期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尚待恢复,群众组织和觉悟程度尚未达到应有水平”说明当时制定宪法的条件还不成熟,故D项正确。2(2018湖北八校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政务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C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 D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解析:选A。对社会组织实行分级登记办法,有利于对本辖区社会组织的管理,从而确保政策、执法的统一性,这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政权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故A项正确;对社

3、会组织实行分级登记办法,目的在于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不是为了取缔非法组织,故排除B项;题干主要论述对国内社会组织的管理,没有谈及境外敌对势力,故排除C项;D项所述并非政治目的,故排除D项。3(2018河南名校联考)1954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得、其、凡”等字,全部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规定之”中的“之”也都去掉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力求表述更加准确 B更好地体现人民性C强化宪法的权威性 D尽量体现社会转型解析:选B。本题考查1954年宪法在文字表述上将文言改成白话的主要目的。1954年宪法中的助词由文言到白话的变化

4、不影响宪法表述的准确性,故A项错误;新表述方法便于人民理解,故B项正确;新表述方法更加平实,与强化宪法的权威性无关,故C项错误;从材料内容无法得知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故D项错误。4(2018山东济宁期末)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或无党派民主人士”。其记述在客观上体现出()A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具有鲜明的民主性B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政党共同执政C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D民主人士拥有政治特权解析:选A。材料中讲述了成立之初有许多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被吸纳进新政权,而且担任了部长级的职位

5、,这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代表了更广大人民的利益,因而具有鲜明的民主性,故A项正确;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只说明了民主党派被吸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不能说明人民政协就代行了全国人大的职权,故C项错误;材料讲述的是民主人士被吸纳进新政权,并不意味着他们有任何政治特权,故D项错误。5(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如果说1954年宪法开启了一个新制度,那么这个制度的契机和雏形早已在“共同纲领”中孕育了。这说明1954年宪法()A缺乏变革性和创新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D推动了制度的转型解析:选B。本题考查“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

6、的关系。材料反映的是1954年宪法的内容在“共同纲领”中就已经孕育了,说明1954年宪法沿袭了“共同纲领”的内容,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6(2018湖南衡阳联考)有学者认为:“中国某部法律文件规定国家机构存在一个集中权力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下面设立各个职能机构,政务院和法院都是其职能机构。”这一文件()A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奠定基础B规划了社会主义建设蓝图C推动政协制度职能转变D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解析:选A。本题考查“共同纲领”的历史作用。依据所学可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是在1949年9月召开的政协会议上选出的,在“共同纲领”中规定的,由

7、此可知此文件是“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确立了新型国家架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奠定基础,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建设从1956年开始,故B项错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推动了政协职能的转变,故C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开始的,故D项错误。7对于现代中国的某项政治制度,有人说它“是中共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有人担心它会成为一种“政治浪漫主义”,而人民日报某记者则认为它有望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据此推断,该项制度是()A政治协商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选B。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共领导的其他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

8、政的政治制度,与材料中“它有望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不符,故A项错误;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己选举基层领导的群众自治制度,体现了中共群众路线和民众真正成为国家主人,故B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选举代表,代表代替民众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特殊制度,故D项错误。8(2018陕西榆林一模)下表为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基本历程,其反映出()时间内容1979年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7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95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1999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2017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A.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

9、新时期B改革开放后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C民法典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制定、不断完善D单行法的颁行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析:选C。材料体现了民法典发展历程,尤其是担保法和合同法的颁行,反映出民法典的完善过程是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故C项正确。9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说:“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这里“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意为()A英国彻底结束殖民统治是顺应世界潮流之举B中国在香港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必须收回C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权收回香港D中国具备了收回香港的实

10、力并提出了适宜的方针解析:选D。结合题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初步成果、综合国力有所提升及“一国两制”方针提出,D项与此对应,正确。10(2018广东广州一模)有学者说:“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在兼顾各方利益基础上提出的实现国家统一的最包容、最民主的模式。”此“模式”()A最早反映了和平统一的思想B开创了多体共存的先河C反映了实事求是的精神D是首先针对香港问题提出的解析:选C。根据题干材料“兼顾各方利益”“最包容、最民主的模式”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实事求是精神,故C项正确。A、B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这一模式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D项错误。1

11、1(2018河北邢台联考)1972年8月,周恩来在谈到台湾问题时说,过去23年,我们只是向金门、马祖打炮、广播,号召官兵起义,实际上我们对台湾的工作做得很差。1973年6月,他指示新华社:参考资料每天要登一篇有关台湾的消息和言论,骂街的不要。这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初()A海峡两岸的沟通主要在民间B中国外交手段呈多样化特征C中国处理台湾问题的方式有所调整D中美关系改善推动了两岸关系缓和解析:选C。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总理强调“向金门、马祖打炮、广播,号召官兵起义”的做法不好,他指示参考资料每天登一篇有关台湾的言论,这体现了中国处理台湾问题的方式有所调整,故C项正确。A项与题意关系不大

12、,排除;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B项错误,排除;材料并未涉及中美关系,排除D项。12(2018江苏苏北四市一模)2018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A“和平统一”方针 B“一个中国”原则C“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解析:选B。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的原则,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9河北唐山摸底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因俗

13、而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务实精神,作为中国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成功解决了从古至今的诸多历史与现实问题。材料一辽太宗为了统治属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生产类型的各族人民,建立了北面官(官署设在皇帝牙帐之北)和南面官(以其官署设在皇帝牙帐之南)“蕃汉分治”的双轨制官僚机构。南面官依据“汉制”统治汉人及渤海人,杂用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契丹贵族;北面官以“国制”(辽朝制度)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机构比较简单,是根据契丹部落的传统建立起来的,一律任用契丹贵族。军政决策权主要在北枢密院:“北枢密视兵部,南枢密视吏部。”即元好问所说的: “北衙不理民,南衙不理兵。”摘编自刘本年试论辽朝“因俗而治”的国

14、策及意义材料二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中提出了著名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其中,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在特区政府区域内实行普选的彻底的民主制度”:将“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等,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承认南京政府的领导地位。“八一三事变”爆发,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蒋介石为急于使红军出师作战,才同意红军改编和设总指挥部,并答应不派参谋长。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联合政府在延安正式建立,通过议会选举成立了边区抗日民主政权。从此,中国两个政权由尖锐对立转变为并存合作的局

15、面。摘编自李荣武、范丽梅第二次国共合作与“一国两制”材料三“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来的,由于香港问题的提前到来,使这一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付诸实践,并获得成功。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伟大构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摘自卢培琪从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看“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蕃汉分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突出特点,并说明这一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37年9月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合作局面的原因。(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6、“一国两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4分)解析:(1)第一小问内容,由材料一“南面官依据汉制统治汉人及渤海人,杂用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契丹贵族;北面官以国制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得出采用不同的制度管理契丹与汉族地区的事务,统治权掌握在契丹人手中;第二小问特点,由材料一“蕃汉分治的双轨制官僚机构”“试论辽朝“因俗而治”的国策及意义”得出因俗而治;第三小问积极作用,由材料一“为了统治属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生产类型的各族人民”得出有利于巩固统治,社会稳定;结合因俗而治的影响得出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文化融合。(2)由材料二“八一三事变爆发,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

17、中心地区”得出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材料二“蒋介石为急于使红军出师作战,才同意红军改编和设总指挥部,并答应不派参谋长”得出国民党统治及利益受到日本侵略的直接威胁,同意合作抗日;由材料二“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承认南京政府的领导地位”“陕甘宁边区联合政府在延安正式建立,通过议会选举成立了边区抗日民主政权”得出中共积极倡导合作,并做出了让步。(3)第一小问理论意义,由材料三“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伟大构想”得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二小问现实意义,由材料三“这一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付诸实践,并获得成功”得出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18、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答案:(1)主要内容:采用不同的制度管理契丹与汉族地区的事务,统治权掌握在契丹人手中。突出特点:因俗而治。积极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文化融合。(2)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国民党统治及利益受到日本侵略的直接威胁,同意合作抗日;中共积极倡导合作,并做出了让步。(3)理论意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现实意义: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任答一点即可)14(2018贵州贵阳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材料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

19、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西学东渐”给了近代先进分子接触西方宪政思想的历史机遇。由生存危机所引发的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思考,是近代先进分子能够超越传统政治思想,实用地接受西方宪政思想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近代先进分子以自己理解和体悟的西方宪政思想和体制为借鉴,并结合自己传统文化中有利于融合西方宪政思想的资源,为建立超越传统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努力。从民族的存亡出发思考中国的出路,是近世以来中国宪政思想生成演变的基调,建立真正的民主宪政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老主题,

20、也是一代代中国人永不放弃的价值追求。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实用性地接受了西方的宪政体制,却无法使之与中国文化传统融会贯通,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的宪政之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关于中国宪政之路的观点,然后对这一观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述,说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问题,要结合史实,逻辑清楚,观点明确。注意题目对中国史的限定。阅读材料,我们可以根据宪政在中国的发展提炼出一个观点:近代中

21、国宪政之路的曲折。评述这一观点分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列举史实指出道路的曲折。可以从戊戌变法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方面说明;其次,指出为什么宪政道路在中国这么曲折,找出原因,可以从中国的国情、历史传统、资产阶级自身的力量等方面分析;最后总结出制约宪政的因素,为解决问题提供借鉴,即解决了哪些问题才能使宪政之路畅通。阅读材料我们还可以提出以下观点:近代中国对宪政的不懈追求,结合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史实进行评述;现代中国宪政梦的实现,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史实进行评述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答案:示例一:近代中国宪政之路的曲折。1898

22、年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掀起戊戌变法运动,旨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结果被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镇压。1901年后,清政府实行新政,预备立宪,从目的看,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皇位永固”;从内容看,以保障皇权为核心;从结果看,最终成立了“皇族内阁”,证明这是场骗局,立宪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运动,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政权被袁世凯所窃取。在当时内忧外患的中国,在民众普遍缺乏民主精神的情况下,该宪法难以贯彻实施。中国近代立宪失败的最根本原因还在于制度,并不在文化上。对宪政采用了一种急功近利的状态。宪政毕竟是舶来品,我们首先考虑的当然是

23、民族救亡。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国情、历史传统(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的不同;建立宪政的途径不同;资产阶级力量强弱不同;思想启蒙的程度不一;群众基础不一。分析制约宪政的因素:封建势力的阻碍;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示例二:近代中国对宪政的不懈追求。1901年后,在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清政府实行了新政和预备立宪,并在世界民主宪政潮流的冲击下,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从内容看,钦定宪法大纲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开始推进了法制建设;从影响看,预备立

24、宪传播了宪政知识,培养了一批具有初步宪政素养的知识分子;在中国法律史上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臣民的权利和义务,给予人民一定的民主自由的权利,为我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发展和后来的临时约法提供了一些启示,推动了我国政治体制的变革。1911年,在清政府统治风雨飘摇,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该约法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伟大意义,开创了中国宪政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最终为中国实现宪政理想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能性。英美宪政的确立,为他国提供了一种政治体制模式。宪

25、政要结合各国国情,追求宪政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从民族的存亡出发思考中国的出路,是近代以来中国宪政思想生成演变的基调,建立真正的民主宪政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的不朽主题。示例三:现代中国宪政梦的实现。1949年9月召开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颁布共同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临时宪法性质。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宪法依据。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与推动;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国力增强,各种保障条件逐渐具备,于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保障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