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常德市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302=60)1.山区的公路一般修成 “之”字形,主要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A. 气候B. 河流C. 地形D. 植被【答案】C【解析】【详解】山区的道路尽量避开陡坡,沿等高线延伸可减少道路的坡度,一般修成与等高线近似平行的“之”字形,主要是受山地地形的影响,行车比较安全。故选C。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2. 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A. 避开河谷B. 避开山脊C. 联系居民点D. 避开断层3. 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沿河分布 沿交通线分布 沿断层线分布 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A. B. C. D
2、. 【答案】2. C 3. A【解析】【2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弯曲是为了联系更多的居民点。【3题详解】居民点多是沿河和交通线分布 。下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村落分布示意图及该村落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下面小题。4. 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A. 地形B. 气候C. 水文D. 生物5.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M区域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A. 团块状B. 带状C. 网状D. 棋盘状【答案】4. A 5. B【解析】试题考查聚落的区位因素。【4题详解】从图中看居民区位于海拔较高且地势平坦的地区,考虑最主要因素是地形,A
3、正确;图示区域内气候差别不大;距河流相对较远,水文不是最主要因素;从图中看不出生物的信息。故选A。【5题详解】从图中看该居民区西部是山地,北部是壕沟,南部是河流,随人口增加,只能向东沿河发展成带状,B正确。通常情况下,灰熊主要分布在北极圈以南,北极熊主要分布于北极圈以北。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的“混血熊”在北极圈出现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 “混血熊”出现的地理原因可能是()A. 全球变暖B. 板块活动C. 洋流运动D. 太阳活动7. 若干年后,北极地区也许再也找不到一头纯白色的北极熊了。从根本上防止这种情况 出现的措施是( )A. 适当猎杀公灰熊B. 建立北极熊保护区C. 禁止热带雨林的
4、开发D.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答案】6. A 7. D【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全球变暖产生的影响以及对策,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分析关键信息,结合到基础知识答题。【6题详解】灰熊主要分布在北极圈以南,北极熊主要分布于北极圈以北,而出现在北极圈的“混血熊”是灰熊和北极熊交配的后代,这说明全球变暖使灰熊活动范围向较高纬度扩展。故选A。【7题详解】由上题可知,“混血熊”出现的原因是全球变暖,而缓解全球变暖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选D。【点睛】本题组需要重视的是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大量砍伐森林,森林吸收
5、的二氧化碳减少。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主要是:导致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灾害事件增加;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据报道,随着地球高山上的温度变得越来越高,植物种群踏上了漫长的“搬家”之路平均每10年向上转移1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下列现象中,与植物种群“搬家”相似的是A. 许多海洋鱼类选择游向更深更冷的水域B. 我国有组织地向西北移民C. 青藏高原的冻土层厚度增加D. 巴西的房屋建在巴西高原上9. 为抑制类似现象的发生,人类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科学的是A. 大力植树造林B. 禁止使用化石能源C. 采用固碳技术D. 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答案】8. A 9
6、. B【解析】【8题详解】由题中信息可判断,随着地球高山上的温度变得越来越高,该现象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与植物种群“搬家”相似的是许多海洋鱼类选择游向更深更冷的水域,也是因温度变暖引起的,A对。我国有组织地向西北移民与温度变化无关,是政策因素,B错。全球变暖,青藏高原的冻土变化加剧,冻土层温度上升,厚度减小,C错。巴西的房屋建在巴西高原上是因为纬度低,位于热带,D错。故选A。【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它可造成海水温度升高等一系列后果,但禁止使用是化石能源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示,是不科学的,B对。大力植树造林、采用固碳技术、推广使用可再生
7、能源等措施是科学的,A、C、D错。故选B。【点睛】植被生长必须满足一定的气候条件,全球变暖的影响,改变了植物的分布范围。海洋鱼类适宜在一定的水温条件下生存,水温升高,鱼类向更深处水温适宜区迁移。结合全球变暖的原因,社会发展的技术水平,分析治理全球变暖的措施。10.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详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海平面上升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被淹没甚
8、至消失;北美中高纬地区热量增加小麦可能增产;全球大气环境紊乱,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增加。所以选A。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1. 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B. 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C. 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D. 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12. 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A. 秋季、春季B. 冬季、夏季C. 冬季、春季D. 夏季、秋季【答案】11. A 12. B【解析】【11题详解】风能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由于地面
9、各处受太阳辐照后气温变化不同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气压的差异,在水平方向高压空气向低压地区流动,即形成风,故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风能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撒哈拉沙漠是太阳辐射能开发最好的地区;风速不稳定,产生的能量大小不稳定,风能利用受地理位置限制严重,风能的转换效率低,风能是新型能源,相应的使用设备也不是很成熟,故选A。【12题详解】我国内蒙古高原主要受冬季风的影响,冬季是利用风能的最佳季节,东部沿海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利用风能的最佳季节是夏季。故选B。2012年8月中旬,四川暴雨不断,导致山谷中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致使道路损毁中断,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回答
10、问题。13. 此次地质灾害是A. 洪水B. 地震C. 泥石流D. 暴雨14. 四川此次发生灾害的相关因素不包括A. 暴雨B. 植被破坏C. 山高谷深D. 火山喷发15. 灾害发生后为减少损失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A. 预警、预报B. 抢修道路C. 植树造林D. 修护坡工程【答案】13. C 14. D 15. B【解析】试题分析:【13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暴雨在山谷地区容易引发泥石流灾害。而洪水和暴雨不属于地质灾害,地震发生与暴雨无关。【14题详解】泥石流的发生与火山喷发无关。【15题详解】灾害发生后为减少损失应迅速开展灾害自救,以减少损失。故结合选项只有B项属于灾害自救措施,而ACD项都属于灾
11、害的预防措施。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自然灾害的主要形成原因和分类,并结合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和灾后措施的差异即可判断。读四种人口死亡率与出生率示意图,回答问题。16. 图中表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是()A. B. C. D. 17. 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的是()A. B. C. D. 【答案】16. C 17. A【解析】【16题详解】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为原始型;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为现代型;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较高,符合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图中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的阶段是。故选C。【17题详解】
12、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人口增长率较低,老龄化较严重,排除CD。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故选A。18.下列纬度地带中,人口数量占世界人口总量比例最高的是( )A. 020SB. 020NC. 20S40SD. 20N40N【答案】D【解析】【详解】人口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历史有着密切关系。在2040N之间,气候多为比较适宜的温带、亚热带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平原广布,经济发达,是全世界开发比较早的地区。故选D。19. 某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承载人口为40万,耕地的承载人口为67万,森林的承载人口为42万,矿产资源的承载人口为115万,则该
13、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为A. 40万B. 42万C. 67万D. 115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而资源中影响主要的是资源的短板。选A正确。【考点定位】考查环境人口容量。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完成下列各题。20. 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A. 社会因素B. 自然因素C. 经济因素D. 技术因素21. 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A. 亚热带季风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 热带雨林气候【答案】20. B 21. D【解析】【20题详解】表中所列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
14、测算主要考虑的是自然因素,水热条件好的地区,生物量大,人口合理容量、合理密度大,B对。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与气候类型没有必然联系,A、C、D错。故选B。【21题详解】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热带雨林气候,目前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人口密度很小,D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人口密度大,A、B、C错。故选D。22.一定区域内环境人口容量大小,与该区域A. 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B. 资源数量呈负相关C. 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D. 自然环境条件无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环境人口合理容量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资源数量越多
15、、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环境人口合理容量就越大;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越高,一定数量的财富可供消费的人口数量就越少。考点:主要考查了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因素。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环境人口容量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与资源、科技水平等要素呈正相关。读下图,完成问题。23. 图中比较符合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的是A. B. C. D. 24. 下列国家中,与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相似的是A. 印度B. 德国C. 瑞典D. 肯尼亚【答案】23. B 24. A【解析】【23题详解】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但人口自然增长率仍为正数,故选B项。【24题详解】国的人口增长模式符合“高低高”模式
16、,故与印度相似。德国、瑞典是现代型。肯尼亚是图模式。故选A。25.深圳市统计局发布的深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的人口增长率为09远低于近l 0多年来的平均值。常住深圳的人数达到l04674万人,其中非户籍人口7788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744。比2010年非户籍人口有所减少,这是深圳特区建市以来,首次出现非户籍人口减少。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深圳非户籍人口减少,说明( ) A.深圳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B.深圳城市化问题严重政府采取措施限制人口迁入C.深圳处于产业升级阶段,对廉价劳动力吸引力减弱D深圳历史悠久,当地居民“排外”严重(2
17、)相应于深圳人口的变化,其产业应( ) A.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B.大力发展电子装配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中西部转移D.观光农业面积迅速增加【答案】(1)C(2)C【解析】试题分析:【25题详解】非户籍人口是主要是由于外地人口迁入,2010年以前,由于深圳主要发展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部门,所以吸引大量的外地人口迁入,非户籍人口数量多,2010年以后,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衰弱,导致向外转移,产业处于升级阶段,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减少,所以外来人口减少;而深圳政府并没有限制人口的迁入,计划生育政策对非户籍人口影响很小。故选C。【26题详解】深圳产业的升级,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
18、,电子装配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城市地价较高,观光农业面积不会迅速发展;由于深圳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中西部地区转移。故选C。考点:该题考查人口迁移、产业转移3月1日,为期40天的2019年铁路春运圆满结束,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1亿人次,首次突破4亿人次,同比增加2539.2万人次,增长6.7%。由于春节前务工流、学生流、探亲流出现重叠,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地区,客流压力最大。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6. 春运期间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地区的客流压力,反映出A. 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出区B. 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入区C. 春运客流方向主要在城市之间D. 当地已
19、进入逆城市化发展阶段27. 北京等地的务工流和学生流,说明影响当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A. 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B. 政治因素、环境因素C.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D. 社会文化因素、其他因素【答案】26. B 27. A【解析】【26题详解】北京、广州、上海和杭州地区,由于经济发达,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区,A错、B对;春运客流方向主要在城市与农村之间,C错;四个城市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但还没有进入逆城市化发展阶段。答案选B。【27题详解】影响北京等地的务工流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影响学生流的主要因素为社会文化因素。答案选A。其余选项可排除。28.我国由4位老人、1对夫妻和1个孩子构成的“421
20、”家庭数量激增。对“421”家庭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B. 受传统文化观念和婚姻习俗的影响C. 受宗教的影响D. 受婚姻不够稳定的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分析,“421”家庭的形成是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导致的,故A正确。传统文化观念和婚姻习俗鼓励生育,孩子数量一般较多,故B错误。世界上的宗教一般不反对人口增殖,故C错误。婚姻不够稳定难以形成题目中提到的稳定的家庭结构,故D错误。29.我国传统文化对历史上的人口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虽然社会发展使生育观念发生变化,但传统文化的影响仍然
21、很大。形成“多育多子”传统生育观的根源是( )A.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B. 劳动力的增殖能增加家庭财富C 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D.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我国有“多育多子”的传统观念,主要是因为传统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对劳动力需求量大,C正确。“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和“多育多子”传统生育观都是传统观念,没有因果关系,A错误。劳动力的增殖不一定能增加家庭财富,B错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传统观念会改变,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30.下图是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分布特点是
22、_,其目的是为避开_。(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_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_。(3)一般来说,在山地地区修建铁路或公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建_,在线路选址时,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_。【答案】 (1). 呈“之”字形分布 (2). 陡坡 (3). 等高线 (4). 坡度小,工程量小 (5). 公路 (6). 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解析】【详解】(1)根据山坡上修建交通运输线应沿等高线修建原则。图示山坡为避开陡坡,路线呈“之”字形分布,降低坡度小,减少工程量小,保障行驶安全。(2)根据图示AQB段线大体沿着等高线修建,坡度较小,修建难度低,工程量小,安全性高。APB方
23、案路线距离最短,但跨越山脊,工程量大,修建难度高,投资大,安全性低。(3)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条件较复杂,优先考虑修建公路,且公路运输灵活性强,能满足山区聚落分散的特征;山区公路选线多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31.读中国风电场分布图及上海风电站规划建设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中国风电场分布的特点。(2)简要分析造成甲地区风能资源短缺的主要因素以及乙地区风电场少的原因。(3)简述上海风电场分布的特点,并说明原因。(4)简述上海开发风能资源的意义。【答案】(1)主要分布于北部地区(新疆、内蒙古)及东部沿海地区。(2)地形人口稀少,经济落后,需求量小;开发难度大,替代能源丰富。
24、(3)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地价低。(4)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改善环境质量。【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风电场的分布特点及原因,不同区域风能资源差异及原因,风能开发的意义。【详解】(1)读图,根据图例,中国风电场主要分布于北部地区,如新疆、内蒙古,及东部沿海地区。(2) 甲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受地形的阻挡,风力较小,风能资源短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乙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风能资源丰富而风电场少,主要原因是人口稀少,经济落后,需求量少。高寒的环境,开发难度大,且区域的地热、太阳能等替代能源丰富。(3)读图,上海风电场主要分布于沿海
25、及近海地区。因为沿海有夏季风、海陆风等影响,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场占地面积大,近海地价低廉。(4) 上海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应不足,开发风能资源,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状况,风能为清洁能源,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改善环境质量。风电场的建设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32.根据表中数据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最可能的原是。(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3)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影响人口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4)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
26、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答案】(1)高外来人口增加(2)低人口迁出(3)增长经济因素(4)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掌握影响人口总数变化的两方面原因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分析。(1)直接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高于自然增长率,根据人口总增长率受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的影响分析,可能是由于人口迁入影响。(2)同理分析,河南省的总增长率低于自然增长率,可判断为人口迁出。(3)人口总增长率为正数,反映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主要是由于人口迁入,而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4)从城乡结构看,目前我国的人口迁出主要为乡村,而迁入主要为城市,即反映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