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一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岳麓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72872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一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一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一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岳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一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岳麓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一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岳麓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一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岳麓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一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岳麓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一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岳麓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一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岳麓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一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青岛模拟)二里头文化遗址(公元前18001600年前后)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这说明二里头文化()A.属于文明时代B.实行分封制度C.形成早期国家D.属于部落联盟【解析】选A。据材料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有制陶、铸铜作坊,出土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这说明二里头文化属于文明时代(由于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这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

2、工的时期),故选A;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材料不涉及这一方面,排除B;氏族制度向政权制度(军队、监狱等)的过渡,以及阶级的划分和对立,构成了早期国家的时代特色,材料不体现这一方面,排除C;部落联盟是指原始社会末期几个亲近部落由于某种需要(主要是战争)结成暂时或永久性的联盟的社会组织,二里头文化相当于夏、商时期,不是部落联盟,排除D。2.考工记记载“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等手工业品闻名于世。这一现象说明()A.特色手工业生产出现B.地区间经济差距拉大C.私营手工业发展较快D.区域性经济竞争激烈【解析】选A。根据材料“郑之刀

3、,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等手工业品闻名于世”可知手工业地域特色明显,故选A。3.(2019濮阳模拟) 下表为考古出土汉代铁器的地区统计,据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地区 出土铁器地区 黄河流域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 长江流域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 珠江流域广西、广东、贵州 边远地区辽宁、福建 A.中国经济发展仍不均衡 B.秦汉农业工具出现革命性突破C.汉代铁器冶炼技术提高 D.北方经济明显领先于南方【解析】选C。根据题目中出土铁器的地区覆盖面广得出:汉代铁器冶炼技术提高,故C正确。仅根据题目中汉代铁器出土地区的分布,无法得出经济发展不均衡,

4、故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铁器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在秦汉时期推广,隋唐时期定型,故B错误;铁器出土地区的分布不足以证明南北经济的差距,故D错误。4.唐六典载,“凡营军器,皆镌题年月及工人姓名,辨其名物,而阅其虚实”;司马光曰,“其百工在官者,亦当择人而监之。以功致为上,华靡为下,物勒工名,谨考其良苦而诛赏之”。唐宋推行的“物勒工名”,是为了()A.加强对私营手工业的监管 B.面向市场,获取垄断利润C.提高官营手工业产品的质量 D.提倡实用,反对奢靡浪费【解析】选C。唐宋推行的“物勒工名”,记录下工人姓名,以“阅其虚实”“监之”“诛赏之”,促使工匠提高官营手工业产品的质量,故C正确。材料中“其百工

5、在官者”,反映出官营手工业的状况,与私营手工业无关,故排除A;官营手工业产品不投入市场,与面向市场无关,故排除B;“功致为上,华靡为下”,提倡产品实用,与“物勒工名”无关,故排除D。【加固训练】元朝匠户子孙世袭,被长期“鸠集”在官营手工作坊内工作,而到明朝初年,匠户除在规定时间服役外,其余时间都可以“自由趁作”。这种变化()A.表明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说明匠户地位和身份的根本改变 D.促进了手工工场的兴起【解析】选D。材料中并没有提及私营手工业在全国手工业中所占的比重,故A错误;明朝初年还没有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故B错误;匠户的身份地位在明朝前期没有发生根本

6、性的改变,故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封建政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逐渐松弛,这有利于手工工场的兴起,故D正确。5.西汉惠帝“复弛商贾之律”,鼓励盐铁民间生产。东汉和帝下诏“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 终东汉之世,一直允许私人生产和销售盐铁。这反映出汉代()A.逐步放弃抑商政策B.通过行政手段促进工商业发展C.盐铁专卖制度解体D.工商业者地位得到根本性转变【解析】选B。“西汉惠帝复弛商贾之律,鼓励盐铁民间生产”可见政府推动手工业的发展,故选B;“东汉和帝下诏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 终东汉之世,一直允许私人生产和销售盐铁”,其目的也是增加税收,维护封建统治,没有说明对抑商政策的

7、放弃,排除A;“终东汉之世,一直允许私人生产和销售盐铁”不代表政府放弃盐铁专卖,排除C;“复弛商贾之律”对工商业者地位的改变作用是有限的,排除D。6.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反映了()A.官营手工业已经衰落B.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C.私营手工业开始发展D.小农经济已经破产【解析】选B。从材料中信息“尽逐绫绸之利”“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可看出,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的农户为追求利润积极发展家庭手工业,体现了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已经投入市场,故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间手工业发展,而非官营手工业,故A错误;私营手工业在春秋时期开始出

8、现,故C错误;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并未破产,故D错误。【深化点拨】家庭手工业基本不与市场联系,最能反映封建经济形态的特征,私营手工业与市场联系密切,更能够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代表着古代中国手工业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7.(2019黄山模拟)汉赋蓝赋记载:“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织物染料作物)为业,蓝田弥望,黍稷不植。”据此可推断汉代()A.农业地位的下降B.民间纺织业渐成规模C.商品经济的发达D.农业专业化现象开始出现【解析】选B。据材料“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织物染料作物)为业”,说明汉代民间纺织业有一定规模,故选B;中国古代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

9、这一地区手工业发展,不种植粮食,不能说汉代农业地位下降,排除A;“发达”说法不准确,可以说商品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排除C;“开始”说法错误,排除D。8. 记述出处“布成持以易花,或即以棉纱易,辗转相乘”金泽小志“棉纱卷之成饼,列肆卖之,名布经团”清代褚华木棉谱“城中女红悉力纺纱,售之乡民”上海碑刻资料选辑上表是不同文献对明清时期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有关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当时 ()A.耕与织走向了分离B.纺纱生产呈现专业化C.商人进入生产领域D.棉纺织业出现区域分工【解析】选B。由材料中的“以棉纱易”“列肆卖之”“女红悉力纺纱,售之乡民”可知,当时纺纱者纺纱是为了销售,这说明纺纱生产

10、呈现专业化,故选B。材料并未涉及“耕”的信息,无法说明耕与织的分离,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商人的活动,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棉纺织业出现区域分工,故D错误。9.唐代铜镜质量上乘,厚重大气,纹饰富贵端庄;宋代铜镜的纹饰除素镜外,图纹题材趋于以缠枝窜绕花卉、花鸟、连钱、神仙人物故事、八卦、商标名号为主。这反映了()A.宋代铜镜铸造业走向了衰落B.宋代市民阶层队伍壮大C.“官民竞市”有利于经济发展D.唐代繁荣盛行奢靡风气【解析】选B。“图纹题材趋于以缠枝窜绕花卉、花鸟、连钱、神仙人物故事、八卦、商标名号为主”体现了装饰的个性化,与市民阶层价值取向有关,故选B;材料中比较了唐宋镜子的装饰图,没有发展情况

11、的描述,不能体现其盛衰,排除A;“宋代铜镜的纹饰除素镜外,图纹题材趋于以缠枝窜绕花卉、花鸟、连钱、神仙人物故事、八卦、商标名号为主”无法体现其生产来源是官营还是民营,排除C;“唐代铜镜质量上乘,厚重大气,纹饰富贵端庄”是一种装饰手法,不能与奢靡风气直接关联,排除D。10.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A.地域性商人活动比较活跃B.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C.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解析】选D。由材料“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可知江南地区依靠纺

12、织业生活,农业生产不再受重视,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故D正确。地域性商人是指商帮,材料强调的是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动而非商帮,故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而非对外丝绸贸易,故B错误;材料并未对其他地区丝织业的发展进行比较,故C错误。【拓展延伸】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特性(1)进步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2)革命性:资本主义萌芽冲击并瓦解着传统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对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3)弱小性:资本主义萌芽只在部分地区的少数行业中出现,稀疏而微弱。(4)缓慢性:发展非常缓慢,始

13、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11.景德镇瓷窑性质统计表(单位:座)元代明初明末清初 官窑4758346 官搭民烧(窑)26941 民窑220285356 上表可以用来说明,元至清初() A.制瓷业利润日趋下降B.官营作坊垄断地位被打破C.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D.政府丧失了对经济的控制【解析】选C。材料反映出从元代到清初民窑的数量越来越多,体现出私营制瓷业发展迅速,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元代到清初官窑和民窑的数量变化,不能体现出制瓷业的利润,排除A;材料能体现民窑数量上占主导,但不能表明官窑在制瓷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排除B;虽然民窑数量增加

14、,但不能表明政府无法控制经济,排除D。12.据检索,“绵”字在汉代以来的典籍中是常见字,意为丝绵。南宋始见“棉”字,与“绵”混用,明清时期“棉”取代“绵”成为广泛认同的流通用词。据此可知()A.汉字简化是必然的趋势B.丝织业地位在不断下降C.民众衣被原料发生改变D.经济发展推动文化认同【解析】选C。材料的主旨是古代纺织业发展变迁,故A错误;棉纺织业的进步,不能表明丝织业的地位下降,故B错误;材料“绵字在汉代以来的典籍中是常见字南宋始见棉字明清时期棉取代绵成为广泛认同的流通用词”,表明棉纺织业进步,棉布被大众接受,可推知民众衣料发生变化,故C正确;材料所述为个例,不能推知普遍结论,故D错误。二、

15、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后期起,古老的骆驼商道有了一条对等的海路。瓷器成为新途径的首选,方便、大宗、价值又高,能提高船主的利润。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宋瓷则追求纹饰低调、比例均衡、形态流动、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出一种文化孤芳的排外心理。元朝青花瓷的诞生是泉州穆斯林商贾和景德镇窑主共同推动的,接纳了西南亚地区(中东)的传统审美价值。明朝青花瓷工艺改进并流行。清初,珐琅彩进入中国,使瓷器用色逐渐涵盖彩虹的所有缤纷。 17-18世纪欧洲传教士和商人频繁往来于欧洲与中国,世

16、界开始聚焦中国。耶稣会人士的中国报告和以拉丁文翻译的儒家经典,陆续在法国出版,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中国瓷器的造型风格、优良质地及瓷器上的图案花式和绘画深受欧洲人喜爱,欧洲各国作坊加以仿造。1769年,英国威治伍德建立陶厂,此后引进机器生产,并采用新式转印技术。他不仅采用景德镇的精密分工制度,还推出创新的管理方式和现代商业经营事项,如市场调查、报纸广告等。18世纪中期后,熟悉中国的欧洲商人开始反驳耶稣会人士描述的理想化形象,指出中国的官吏腐败衰弱的一面。西方知识分子很快转而反对中国,觉得不该把它视为西方社会的榜样;同样,欧洲人也停止把中国瓷当成典范。18世纪末,欧洲瓷业将中国瓷器逐出国际市

17、场,这与中国在世界事务上划时代的衰退同步进行,也与西方势力上升、前进成为全球重心的时序相互对应。摘编自罗伯特芬雷青花瓷的故事中国瓷的时代、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从唐朝至清朝中国瓷器业发展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中国瓷器在欧洲命运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该变化的原因。(15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关键语句“瓷器成为新途径的首选”“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接纳了西南亚地区(中东)的传统审美价值”“图案花式和绘画深受欧洲人喜爱,欧洲各国作坊加以仿造”“将中国瓷器逐出国际市场,这与中国在世界事务上划时代的衰退同步进行”归纳回答即可。第(2)题

18、第一问根据材料中关键语句“转而反对中国,觉得不该把它视为西方社会的榜样”“停止把中国瓷当成典范”“欧洲瓷业将中国瓷器逐出国际市场”等分析归纳,第二问要抓住“17-18世纪”的时代信息去分析,西方开展工业革命,国力蒸蒸日上,而中国不改进技术、政治腐朽,瓷器随中国国力的衰弱退出世界舞台。答案:(1)特点:瓷器是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具有时代特色;瓷器工艺演进与中外文化技术交流密切关联;影响了欧洲瓷业发展和欧洲文化;后来衰落,其发展变化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国运的兴衰。(10分)(2)变化:由被欧洲仰赖到被逐出欧洲市场;由被欧洲追捧到被冷落等。(4分)原因:欧洲作坊大量仿造瓷器;工业革命后欧洲制瓷业的生产技

19、术、组织管理和商业运行均有革新;欧洲对中国的认识发生变化;明清以后,中国瓷器业虽有工艺发展,但没有出现革命性变化等。(11分)14.(2020保定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出现于1990-1991年发掘的河南三门峡虢季墓,断代为西周末至春秋初。中国最早的关于使用铁制工具的文字记载,是左传中的晋国铸铁刑鼎。我国一些学者甚至历史书籍就曾据此认为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2008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史对整个秦代铁兵器作了统计,结果如下表: 陕西临潼下刘村秦始皇陵西刑徒墓秦始皇陵园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江西遂川铁戟2件铁剑1把铁匕首1件铁矛1件、铁镞

20、1件,铁铤铜镞2件铁铤铜镞80件在汉墓发掘中,山东临淄齐王刘襄墓铁兵器141件,但青铜器高达6 751件,其中兵器1 904件。一直要等到西汉中期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铁兵器所占比例才首次超过了青铜兵器。摘编自碾压世界的秦代“上古神兵”真的存在吗据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铁器时代的上限”,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实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解析】从材料“我国一些学者甚至历史书籍就曾据此认为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和“一直要等到西汉中期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铁兵器所占比例才首次超过了青铜兵器”,可总结“中国铁器时代的上限”的观点为“春秋战国

21、时期,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和“西汉中期,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运用相关史实进行阐释即可。答案:示例一观点: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2分)论证: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西周末至春秋初的河南三门峡虢季墓,出现了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左传中记载的晋国铸铁刑鼎,是中国最早的关于使用铁制工具的文字记载。(8分)总结: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在冶铁技术、铁器的使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开始进入铁器时代。(2分)示例二观点:西汉中期,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2分)论证:春秋战国时期,左传中记载的晋国铸铁刑鼎、河南三门峡虢季墓中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只表明了中国开始使用铁器以及冶铁术的发明年代。秦代铁兵器在秦军兵器中所占比例小,汉初山东临淄齐王刘襄墓中的铁兵器占墓葬总兵器比例不足10%,西汉中期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铁兵器所占比例才首次超过了青铜兵器。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使用犁壁,西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表明西汉中期我国铁器使用范围和冶铁技术有了显著进步。(8分)总结:铁器开始使用的年代、冶铁术的发明年代和进入铁器时代的年代,这三者是有区别的。西汉中期,我国铁农具、铁兵器日益增多,冶铁技术也明显进步,开始进入铁器时代。(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