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十三 群文阅读&红色革命小说(二)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72846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十三 群文阅读&红色革命小说(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十三 群文阅读&红色革命小说(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十三 群文阅读&红色革命小说(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十三 群文阅读&红色革命小说(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十三 群文阅读&红色革命小说(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十三 群文阅读&红色革命小说(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十三 群文阅读&红色革命小说(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十三 群文阅读&红色革命小说(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十三 群文阅读&红色革命小说(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十三 群文阅读&红色革命小说(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十三 群文阅读&红色革命小说(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十三 群文阅读&红色革命小说(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十三 群文阅读&红色革命小说(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十三 群文阅读&红色革命小说(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十三 群文阅读&红色革命小说(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十三 群文阅读&红色革命小说(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十三 群文阅读&红色革命小说(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十三 群文阅读&红色革命小说(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十三 群文阅读&红色革命小说(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十三 群文阅读&红色革命小说(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十三群文阅读红色革命小说(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红岩(节选)罗广斌 杨益言在这暗无天日的集中营里,竟有个图书馆,真是想不到的事。“成岗,你知道么,这里有图书馆!”说完,刘思扬才看见成岗手里也拿着一本书。原来,成岗是从另一个人手中得到的。成岗微笑着,没有讲话。坐在旁边的一个人,这时低声插进来说:“这里的图书馆,书很多。”牢狱里一片静寂,鸦雀无声,刘思扬缓步走到牢门边,发现,几乎每个牢房,每个人,都在静静地看书。他立刻醒悟了:这里不仅有复杂的斗争,而

2、且有顽强的学习。在渣滓洞的时候,他就曾经想过,如果在集中营里能够读书,他一定要好好地把自己武装起来。失去自由,但不能失去思想,他深深地觉察到战友们专注的学习,正是一种顽强的战斗。为什么阴森恐怖的白公馆里,会有图书馆呢?刘思扬不解。但他也初步想到,这一定是战友们多年来斗争的收获。上午的放风时间终于到了,刘思扬和成岗一先一后地跟着胡浩,用最平静而缓慢的脚步,向图书馆走去。刘思扬发觉自己的心扑通通地直跳,如同去参加一项冒险活动似的,情绪紧张起来。图书馆设在一间普通的牢房里。光线微弱,仅有一个很小的窗户,这房间在楼房的背面,很不引人注目,门是锁着的,管理图书的人还没有来。“图书管理员是老袁。”胡浩介绍

3、说,“他马上会来。”刘思扬记得:老袁是从上饶集中营辗转押来的,但是连他的真实姓名,敌人也还不知道。在楼上,成岗就给他介绍过,但是不知道他是图书管理员。一会儿,老袁来了,开了门,先走进去,坐在借书登记的桌边,没有说话。一踏进房间,成岗和刘思扬都嗅到一股霉臭的味道。到处是灰尘、蜘蛛网,仿佛他们不是进入一间图书馆,而是进入一座荒废已久的古堡。满目破旧的书刊废纸,胡乱堆积在摇摇欲坠的书架上。书架大而且多,塞满了房间,叫人连气都喘不过来。书架之间,只留着勉强能过人的通道。通道的地板上,也堆满发黄的陈旧杂志。借书的人,只能置身在书架的挤压之下,站在废纸丛中,勉强寻找自己需要的书。偏偏这些书籍都没有编号和分

4、类,堆在一起,被尘埃盖着,一取书,那厚厚的灰尘就飞扬起来,变得满屋烟尘,灰雾蒙蒙。刘思扬一进屋,就连连打了几个喷嚏,站在门口不知所措。为什么大家让灰尘盖满书架,而不打扫一下?图书管理员为什么不把书籍整理出来,至少也该把乱堆在地下的破书废纸收拾干净呀。胡浩和成岗,已经挤进书架丛中去了。他们一走动,屋子里便灰尘四起。刘思扬迟疑了一下,但是多时未读书而产生的强烈欲望支持、怂恿着他,使他不顾一切地钻进尘埃中去刘思扬还想再找一找,可是灰尘使他呛咳得厉害,再也呆不下去,只好退到图书馆门口。他把书交给老袁,对方没有接,只把借书登记册推到他面前,让他自己签名登记,一句话也没有说。刘思扬翻开哲学辞典,愉快地读着

5、那些许久未曾读到的东西,他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之感,就像和多年不见的朋友,在患难中重逢似的。他匆匆地翻阅着,心里很自然地想到,要是渣滓洞的战友们也有这样的书读,那才好咧!刘思扬放下了书,端坐着。牢房里很安静,大家都在读书。过了一阵,刘思扬又拿起那本罗亭。这本书是土纸印的,灰褐色的封面已经破旧,被补过的。扉页上,有一行楷书的毛笔字:文优纸劣,特请珍惜是谁的题字?刘思扬诧异起来。他好奇地翻着翻着,瞥见书页的土纸中夹杂着几页白纸,赶快把白纸翻出来,原来,有人把书上的破损、缺页,全部用蝇头小楷在白纸上补写出来。刘思扬把扉页的字迹和蝇头小楷比较了一下,是同一个人写的。谁这样耐心,这样认真,这样严肃地叮

6、咛别人,又这样以身作则地爱惜书籍?过了一会儿,刘思扬又从成岗手里得到了一本书,他飞快地翻阅起来,看见这本生活书店战前发行的书籍里,有着好些插图,其中并有一幅精美的马克思的画像。忽然,一个念头涌上心来,刘思扬回头低声说道:“胡浩,可以找到笔和纸吗?”胡浩点了点头。下午放风以后,刘思扬偷偷接过胡浩递给他的一支切去了大半截笔杆的毛笔,和一小块墨,还有一张折小了的白纸。刘思扬躲在房角里,用背掩蔽着自己的动作,牙齿轻轻咬湿笔尖,唾液拌合着墨,在白纸上临摹着那张马克思的像。他慢慢地画着,画得相当像。然后,用留下的饭粒,把画像贴在已经破旧的书的封面上。刘思扬十分愉快、兴奋,一种使人陶醉的火热的激情,不断在他

7、心头冲动。因为他几乎从每一件事,都得到启示,这里多年斗争的传统,成了给予他无穷力量的泉源。夜里,刘思扬失眠了。兴奋使他久久地不能睡去,他静静地躺着,合上眼,心里却翻开了无穷的回忆、联想、希望快到半夜,同牢房的人,打着鼾,深深地睡熟了,刘思扬的脑子还十分清醒。下楼来不到两天,他已经看见了、知道了那么多新的事情,真的,就像个才上战场的新战士,他被周围的事物吸引得眼花缭乱,心潮激荡,不能控制自己了。(节选自红岩第二十三章,有删改)【注】哲学辞典:伏尔泰著。该书旁征博引,论述范围极其广泛,从宗教、历史到文化的各个方面均有涉及。罗亭:屠格涅夫著。他在创作此书时正值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俄国

8、在此次战争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下的俄国在军事和经济上落后,也迫使人们去思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寻求能够改造社会的力量并探索强国富民之路。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牢房中几乎所有人“都在静静地看书”,这一情景让刘思扬“立刻醒悟”,表明在此之前,他完全没想到这里会有如此“顽强的学习”。B.图书馆的环境十分恶劣,这一方面是因为图书馆管理员无暇顾及,另一方面是因为恶劣的环境能够保护图书馆不被敌人发现。C.文章善用细节描写,如描写刘思扬临摹马克思像时用“躲在房角里”“用背掩蔽着自己的动作”这些细节暗示了斗争形势的严峻。D.当刘思扬失眠时,其他战友都已经睡

9、熟了,这一对比既肯定了刘思扬的革命斗争热情,也委婉地指出其在新的斗争中仍需成长。【解析】选D。D项,曲解文意,“也委婉地指出其在新的斗争中仍需成长”错,刘思扬的失眠仅仅只是歌颂了他革命斗争热情。所以选D项。2.当成岗和刘思扬进入图书馆以后,作者是如何描写图书馆的恶劣环境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本文对图书馆的恶劣的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可以说使用了各种技巧,主要包括嗅觉、视觉的角度,修辞手法的使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比如首先一踏进房间,就嗅到一股霉臭的味道,属于感官的角度; “满目破旧的书刊废纸,胡乱堆积在摇摇欲坠的书架上。书架大而且多,塞满了房间”“书架之间,

10、只留着勉强能过人的通道”“通道的地板上,也堆满发黄的陈旧杂志”“一取书,那厚厚的灰尘就飞扬起来,变得满屋烟尘,灰雾蒙蒙”都属于视觉描写,同时也可叫做正面描写;“刘思扬还想再找一找,可是灰尘使他呛咳得厉害”可知,“呛咳得厉害”属于环境太恶劣导致人本能的发出反应,这是侧面描写。总之,手法加分析,也就是列举实例,条理清晰即可。答案:调动感官,从嗅觉、视觉的角度来描写图书馆的恶劣环境,如一踏进图书馆,成岗和刘思扬便闻到“一股霉臭的味道”,看到图书馆里“到处是灰尘、蜘蛛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图书馆比作“一座荒废已久的古堡”,突出图书馆环境的恶劣。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图书馆中的书“胡乱堆积在摇摇欲坠的

11、书架上”,书架塞满了房间,书籍上堆着厚厚的灰尘,表现出图书馆环境的恶劣。侧面描写,通过刘思扬进入图书馆后“连连打了几个喷嚏”“不知所措”等反应和感受来衬托图书馆环境的恶劣。3.从刘思扬丰富的内心世界中,可以看出他具有坚定的革命信仰,请结合文本对此进行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小说中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能力。刻画人物的手法很多,其中正面描写主要包括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其中心理描写是通过人物在一定场景下的内心复杂的活动来表现人物的某些特征。答此类题型,要注意找好答题区间,准确分析。文中多处描写了刘思扬的心理活动,人物的心理也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

12、要方法之一。首先文中“他立刻醒悟了:这里不仅有复杂的斗争,而且有顽强的学习。在渣滓洞的时候,他就曾经想过,如果在集中营里能够读书,他一定要好好地把自己武装起来。失去自由,但不能失去思想,他深深地觉察到战友们专注的学习,正是一种顽强的战斗”“刘思扬迟疑了一下,但是多时未读书而产生的强烈欲望支持、怂恿着他,使他不顾一切地钻进尘埃中去”“他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之感,就像和多年不见的朋友,在患难中重逢似的”等这样的句子,直接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他渴望读书,渴望从书中寻求知识来武装自己;“过了一阵,刘思扬又拿起那本罗亭。这本书是土纸印的,灰褐色的封面已经破旧,被补过的。扉页上,有一行楷书的毛笔字”这

13、一举动,结合当时的社会,罗亭是一部描写革命斗争的著作,是指引革命者前行道路的书籍,所以他的这个举动,也是他丰富内心世界的反应,他渴望革命;“有着好些插图,其中并有一幅精美的马克思的画像。忽然,一个念头涌上心来,下午放风以后,刘思扬偷偷接过胡浩递给他的一支切去了大半截笔杆的毛笔,和一小块墨,还有一张折小了的白纸。刘思扬躲在房角里,用背掩蔽着自己的动作,牙齿轻轻咬湿笔尖,唾液拌合着墨,在白纸上临摹着那张马克思的像”,文中的这个举动,也展示了刘思扬丰富的内心世界,他追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追求革命的进步,向往自己能够投身到火热的战争中去。根据以上体现,分条梳理即可形成答案。答案:刘思扬得知有图书馆

14、后,内心充满了喜悦和好奇,这表现出革命者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也是他拥有坚定的革命信仰的体现。罗亭是屠格涅夫对当时俄国存在的社会问题的回答,刘思扬借阅了这本书,体现了他对中国的命运和前途的思考,体现了他坚定的革命信仰。刘思扬看到书中有马克思像,便借来纸、墨、笔,认真的将其临摹下来,并将画像贴在书的封面上,自觉的革命意识体现了他坚定的革命信仰。二、(2020大庆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小铁盒里的秘密朱士元(一)雪停了,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路面被一层薄冰覆盖着,车子行驶在上面发出“咔咔”的响声。真是不巧啊,刚到淮阴就一连下了几天雪,今天终于可以出门啦。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显得很兴

15、奋。爷爷,我们还得等一等,路面现在有点滑,车子不能开。孙子华振不打算急于现在就开车走。孙子啊,我真的有点等不及了。您别急,我们到了这里不就是等于到了卫爷爷的家了吗?不是还有20里的行程吗?20里转眼间就到了。好,好,那就再等一会儿吧。这个雪,和我们那年在战场上一样,一下就是好几天啦,雪停了以后,地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二)华伟是1949年2月参军的,那年他刚满20岁。到了部队,他认识的第一个人就是班长卫国。解放家乡的战斗打得很激烈,捷报也频频传来。华伟跟在比自己大两岁的卫国身后,学会了很多打仗的本领。战斗休息期间,卫国教华伟识字,还教他打枪扔手榴弹,还为他补衣服。很快,华伟视卫国为亲哥哥,卫

16、国也视华伟为亲弟弟。要去海南了。部队离开家乡的前一天晚上,华伟的母亲煮了20个鸡蛋送了过来,她要儿子不要饿着。华伟无法面对母亲,劝她连夜回去了。华伟把20个鸡蛋分给了全班人,班长让他留着自己吃,华伟一个也没留。那么多的战斗,华伟经历了。他看着好多战友离开了他,心里想起来就会难受。(三)华伟,我们马上要去朝鲜参加抗美援朝的战斗了。你怎么想?卫国问。保家卫国,这是七尺男儿的担当,我一定去!华伟毫不犹豫地回答道。高望山战斗是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进行的。战士们已经断粮两天了,粮食还是送不上来,雪是他们唯一充饥的来源。敌人再一次反扑过来,战士们怒目圆睁,等待敌人靠近些,再靠近些。打!首长一声令下,敌人倒下

17、了一片,余下的缩着头拼命往回逃窜。轰!一颗炮弹落在华伟身旁炸响。班长卫国掸了掸身上的泥土和雪花,睁眼看了看,只剩下他一个人能够站起来了。他看了看华伟正在向他招手,已不能说话。班长卫国走到华伟身边一看,伤情十分严重。他立即叫来担架,要他们立即将华伟送到战地医院。雪还在下着。雪花打得人眼睛睁不开。华伟对卫国说,你也负伤了,要去,你去,我在这里守着。你在这里已无意义了,得赶快走,有我在,敌人就别想上来。卫国坚定地说。哥哥,我是舍不得你啊!华伟流泪了。弟弟,有军人在战场上流泪的吗?我委托你一件事,把我这枚军功章送到我淮阴老家,也好让爹娘高兴一回。卫国说。接了卫国的军功章,华伟便被担架队抬走了。(四)卫

18、国在那场战斗中牺牲的消息是连长告诉华伟的。这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的那一年。华伟离休以后,写了无数封信去查询卫国的家乡,可一个回音也没有。66年过去了,老人的心愿一直没有了却,这早已成了他心头的一块病。华伟的叹息声,唤起了孙子的一种想法。孙子对爷爷说,爷爷,我上网给您查询,再请志愿者们帮忙,一定能带来希望的。孙子,这有可能吗?华伟用疑惑的目光看着孙子。试试吧!好!3个月过去了,华伟老人的孙子收到一条信息,上面显示的与老人要找的卫国的家乡和家人完全吻合。(五)路面上的冰雪融化了。老人坐的车启动了。卫国的侄儿已是年近80的老人了,见到华伟老人后泣不成声,说,叔叔有下落了,叔叔有下落了。华伟

19、老人从小包中取出一个小铁盒递到卫国侄儿的手中,说,这是一枚军功章。卫国的侄儿用手轻轻地打开小铁盒一看,只见那枚军功章熠熠生辉。爷爷,这么多年,您一直不让我们看这个小铁盒,原来藏的是这么大的秘密啊。华伟老人的孙子既惊讶又感慨地说。是的,这个秘密可以洗清我叔叔那些传说中的不白之冤啦。卫国的侄儿用颤抖的手抚摸着那枚军功章。这么多年了,真的难为你们啦。华伟老人把卫国侄儿的手紧紧地握在自己的手中。谢谢您啊,华叔!您的小铁盒藏了我叔叔的一生啊。卫国的侄儿忍不住流下泪来。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郑重地说,我的任务完成了。卫国的侄儿向华伟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2期)4.下列对小说相

20、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小铁盒里的秘密”为标题,既设置了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推动情节发展,到最后真相大白,更升华了小说的主旨。B.班长卫国教华伟打仗、识字,华伟把母亲煮的20个鸡蛋分给全班的人吃,突出表现了在战争年代战士们所结下的浓厚战友情与兄弟情。C.小说采用明暗两条线索行文,其实卫国的家人也一直在寻找华伟老人,他们要用军功章洗清卫国在生活中所遭受的不白之冤。D.小说站在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中间插叙回忆内容,娓娓道来,质朴的语言中透露着对革命友谊和华伟一生信守承诺的举动的赞美。【解析】选C。“采用明暗两条线索行文”说法错误,本文没有采用明暗两

21、条线索,只采用了一条线索,还有“卫国的家人其实也一直在寻找华伟”于文无据。5.小说中华伟老人在送军功章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1)寻找卫国的家人一直没有结果时:心里惦记,成了心病;(2)快见到卫国的家人时:兴奋和迫不及待的心理;(3)见到卫国的家人时:激动和如释重负的心理。(每点2分,共6分)6.文中有三处对雪的描写,请结合小说内容分别分析其作用。(6分)答:_答案:第一处“雪停了,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烘托人物兴奋的心情,引出华伟老人对往事的回忆;第二处“雪还在下着。雪花打得人眼睛睁不开”,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烘托战斗的激烈。第三处“路面上

22、的冰雪融化了”,交代场景,暗示华伟老人将完成心愿。(每点2分,共6分)【加固训练】(2020佛山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战俘(节选)韩少功一九三四年,我们独立师在沙寨一仗,一番激战,最终吃掉了老蒋的一个旅,敌旅长赵汉生来不及自杀,被我师生俘。亏了红军的不杀俘虏政策,他被交给我们连收押。他很怪。戴着一副眼镜,天不亮就起床,一个人在牢房里出操,原地跑步,俯卧撑接下来,盘腿闭目,叽里咕噜念念有词。我以为他癫了,忙去告诉师长罗东。师长就跟着我到牢房外听了一阵。“没什么,他在背总理遗训。”“好多之乎者也呢。”“那是背唐诗。”“唐诗?”师长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唐诗,师长也哼了几句。我知道,

23、师长读过不少书,行李里一大半是书,大家都说他有孔明之才。我有了主意,“我们连正少个文书,留了他也好。”“文书?大材小用了。他洋墨水都喝过的。你晓得什么!”师长因为有事,匆匆走了。我身后传来怯生生的声音:“长官请问,刚才是谁在此吟诗? ”“我们师长。”“罗东?”“你也叫他的大名?大胆!”他摇摇头,“可惜呀。当年在广州,我拜读过他的文章。北伐时攻打岳州,他率部为我解过围。他可是个文武双全的将才”几天后, 发生了所谓“抢粮事件”。其实,说抢真冤枉。我们在一些寨子里筹粮,都是给了大洋的。只是个别人动作语气粗鲁一些我是后来听说的。师长闻讯赶来,脸色铁青,一到就命令集合。全连排好了队列。一看师长脸色,就知

24、道大事不妙,一个个都屏声敛气的。师长两手一叉腰:“抢了粮的,给我站出来!”没有人动。师长盯住我的脸,“你这个连长不错啊。”我急急地分辩:“报告师长,我们给了钱的,没有抢!”“胡说!明火执仗,不由分说,这不是抢?”我委屈地大喊:“揭不开锅了,你要我这个连长怎么当?”“当不了就说当不了。要当,就给我正正派派地当。我要的是红军连长,不是山大王!”结果是,我被推进禁闭室。更气人的是,我与赵汉生关在一起。赵汉生很奇怪,扶扶眼镜问是怎么回事。见我懒得理,又缩回墙角不再言语。大概三更了,月光飘流在山谷中,照得房门口两块破瓷片发亮。我被摇醒了,睁眼一看,只见一张长脸,还有眼镜片被月光映出的光点。“兄弟,醒醒”

25、是赵汉生。我翻了个身,不想理他。他做了个示意轻声的动作,轻声说起来:“你是堂堂红军长官,为了弟兄们吃饭,竟然横遭禁罚,大祸临头,我看着都愤愤不平。你也是七尺汉子一条,难道就这样逆来顺受?”“什么意思?”“只要你同意,我们今晚就”他比比画画起来:“这墙我看过了,是土砖墙,尿湿就可以挖穿。你知道哨位、口令,熟悉地形和情况。引个路,怎么样?汉生不才,但重情重义,决不会亏待你。”我明白了。他把头凑得更近:“你仔细想想吧”我一耳光把他打得飞了出去,大概眼镜也不知去了哪里。“狗杂种,主意打到你爷爷头上来了?我能往哪里去?我一家八口被你们杀了七口,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我不跟着红军,有什么活路?”我不记得还骂了

26、些什么,只记得我扑过去,两只拳头擂鼓一般,把他一顿痛打猛捶,一边打还一边骂:“看你跑,看你跑,看你不老实”直打得哨兵慌慌地跑来拉动枪栓。师长来了。他让哨兵开了门。“赵先生这些天委屈了,我们吃糠菜,没法给你白米饭。等条件好了,我请你下馆子。”被我打得缩在墙角的赵汉生受宠若惊:“不敢不敢。”“今天想不想走盘棋?”“你知道我会下棋?”“你公文包里不是有棋么?”师长与赵汉生说到棋,似乎是老朋友,越说气氛越轻松了。 看着他们在地坪里坐下,叭叭叭摆开棋局,我忍不住插进去嘟哝:“师长”师长懒得看我。我结结巴巴地说:“师长,我想通了,我错了。都怪我野性子没改。”赵汉生笑着看了我一眼,“这位兄弟虽是个粗人,对贵

27、军倒是忠心耿耿。罗先生治军有方啊。”师长冲着他一笑,“他昨天打了你一顿,你不生气?”“各为其主么,不打倒是不义了。就凭他这顿拳脚,要是在我的手下,我会给他记功的。”“好,”师长盯了我一眼,“看来你们不打不相识。今天呢,我给赵先生一个面子,处罚暂免,责令你戴罪立功,怎么样?”见我眉开眼笑跳了起来,又大声喝住:“你把人家眼镜打坏了,不想个办法?”我费了好大的劲,给赵汉生找来一副眼镜。我去送眼镜的时候,师长正与他一边下棋一边聊天,不过话题似乎与象棋没什么关系。师长说:“你们口口声声奉行三民主义,口口声声剿匪安民,事实不是很清楚吗?谁在安民?谁在祸民? ”赵汉生脸色微红地分辩:“国军中确有害群之马。鄙

28、人对国军的腐朽无能和风纪败坏,也一直痛心疾首。”师长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军人自当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国家前途为重,不然就是军阀,就是盲人瞎马。志士仁人从来都胸怀天下,仁义之师从来是顺从民意,除奸革弊。你既为总理信徒,岂能不明是非,不从真理? ”赵汉生这一回没有言语。师长一个沉底炮,赢了最后一盘,三打两胜,然后休战。临走前,他叫来警卫员,取来一包卤水豆干和两块肥皂给赵汉生。我看得出,这时,赵汉生眼里隐隐透出慌乱和感动。 (节选自韩少功小说集同志时代)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开篇一段寥寥数笔,简洁明了,清晰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

29、,说明了小说中相关人物的身份及其相互关系。B.赵汉生战败后被生俘收押,一方面与红军不杀战俘政策有关,同时也表明了师长罗东与赵汉生素有交情,不忍将其杀害。C.为解决连队士兵吃饭问题,“我”带领士兵到一些寨子通过购买的形式筹粮,这反映了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D.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述故事,同时“我”也是故事的参与者,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串联起小说的基本情节。【解析】选B。B项无中生有,“表明了师长罗东与赵汉生素有交情”错误,依据文中相关内容,尽管师长罗东和赵汉生之前互相有所了解,但说“素有交情”没有依据。且根据红军不杀俘虏政策,罗师长的不杀也不是因为“不忍”。2.本文善于设置悬念

30、,请找出三例并作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1)赵汉生兵败被俘后的行为“很怪”,“叽里咕噜念念有词我以为他癫了”,他念的是什么,到底癫了没有,使人好奇,产生了阅读兴趣;后文写明他念的是总理遗训,他并没有癫。(2)师长对赵汉生有所了解,了解有多少,但师长因事走开并未详细谈及,让读者顿生好奇;后文写明师长连赵汉生会下棋等事情都知道。(3)赵汉生被“我”痛打一顿,哨兵拉响了枪栓,师长来了会怎么处理,设置了悬念,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后文写了师长巧妙的处理办法,请赵“下馆子”,邀赵下棋,顺势进行批驳和劝说。(每点2分。指出悬念1分;简要分析效果或指出后面的照应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31、3.优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多面的,而非简单地以好坏来论断。请选取小说中的一个人物,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答:_【解析】选取一个人物,概括特点,结合文本分析,大意对即可。答案:示例1:赵汉生优点:(1)有军人风范/硬气自律:战败欲自杀,硬气;虽被俘但不忘军人身份;不忘锻炼,自律。(2)有学识修养:喝过洋墨水,被俘后还在吟诵唐诗,语言谈吐有文化修养。(3)胸怀开阔:虽被“我”痛打一顿,但肯定、赏识我的忠义行为。(4)有正义感:对国民党的腐朽无能和风纪败坏,也痛心疾首。(5)有理想追求:狱中也在背诵总理遗训。缺点:(1)不明大是大非:对国民党的腐败本质认识不清,他率军与红军作战,站在了人民的

32、对立面。(2)有心机:被俘后仍打算策反“我”,准备逃跑。示例2:“我”优点:(1)忠于革命/意志坚决:面对赵汉生的策反,毫不动摇。(2)体恤士兵:为解决士兵的吃饭问题,设法筹粮。(3)性格直率:对师长的责问回答直爽,对自己被牵连表示不满。(4)承认错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错误。缺点:(1)行事鲁莽:面对赵汉生的策反,冲动之下,挥拳将赵汉生打了一顿。(2)治军不严:身为连长,部下在筹粮时出现不当言行。(3)文化不高:不懂何为“唐诗”。(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答对三点给6分。人物形象分析内容必须体现“好的”“坏的”两面,如果答案(分析“赵汉生”“我”)只是从“一面”分析,最多给4分。如果学生答案未能结合文本,扣3分。)示例3:师长罗东(1)能文能武:会写文章,会带兵。(2)治军严明:抢粮事件,严惩不贷。(3)晓之以理:对赵汉生的糊涂严厉指出。(4)动之以情:对赵汉生的吃、用给予关怀;用下棋、找眼镜拉近与赵汉生的距离。(本例给分与“赵汉生”“我”不同,答对任两点(每点必须有概括有分析)给1分,答对任三点给2分。本例最高分2分。分析言之有理,可斟酌给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