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土壤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受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据此完成12题。1.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是()A.黑土B.红壤C.水稻土D.寒漠土2.在适宜的日照和湿度条件下,岩石表面发育为“年幼”土壤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的堆积作用B.风力的侵蚀作用C.苔藓类生物活动D.高等植物的生长解析第1题,黑土分布区年平均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速度慢,土壤中有机质积累多。红壤分布区水热充分,淋溶作用强,土壤有机质流失严重,土壤肥力较低。水稻土属于耕作土壤,非自然发育而成。寒漠土主要分布在高寒地区,高寒地区植被稀少,土壤发育程度较低,有机质含
2、量少。第2题,岩石发育为土壤需要经过风化作用形成成土母质,并有生物提供有机质。高等植物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难以在成土母质上直接生长并提供有机质,而苔藓类低等生物生命力较强,可以在成土母质上生长并提供有机质,岩石表面易发育为“年幼”土壤。答案1.A2.C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因素的关系图,完成34题。3.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因素是()A.风化基岩B.气候C.地形D.生物4.图示区域()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土壤中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A.B.C.D.解析第3题,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故选D。第4题,
3、植被覆盖率越高,地表水下渗越多,地表径流量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正确;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迁移较快,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正确;土壤中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成土母质,错误;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植被的影响大,错误。因此正确,故选A。答案3.D4.A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貌、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此完成56题。5.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关联密切D.树木根系很
4、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6.关于地貌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C.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D.地貌是土壤发育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解析第5题,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第6题,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阳坡的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差;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答案5.C6.C7.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填写图中数码代表的含义:表示绿色植物的作用,表示绿色
5、植物从土壤中吸收。(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和来实现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3)简述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直接得出正确结论。第(2)题,气候是通过气温和降水对土壤的形成产生作用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主要是纬度高,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机质积累多。第(3)题,成土母质的作用可从物质基础和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等方面分析;生物作用可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等方面分析。答案(1)光合矿物质(2)气温降水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机质积累较多(3)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
6、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等级考提升练读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腐殖质层B.为淋溶层C.为母质层D.为淀积层2.下列关于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并读图可知,为有机层,为腐殖质层,为淋溶层,为淀积层,为母质层,为母岩层。第2题,为腐殖质层,其特点是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答案1.D2.B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
7、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1是不同气候(湿润、半干旱、干旱)作用下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2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A.生物B.地貌C.降水D.成土母质4.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A.甲与B.甲与C.乙与D.丙与解析第3题,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A正确。第4题,由材料可知,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因此湿润地区的淋溶层最厚,半干旱地区次之,干旱地区最薄。图1中甲的淋溶层最厚,丙的淋溶层次之,乙的淋溶层最薄,因
8、此图1中丙位于半干旱地区,对应的植被应为草原。D正确。答案3.A4.D入渗率指单位时间内地表单位面积土壤的渗入水量,以每小时若干毫米表示。在某种情况下,降水渗入土壤时的最大入渗率,叫入渗容量。读图,完成56题。不同土壤中的水分入渗曲线5.若图中曲线表示干湿状况不同的砂壤土和黏壤土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的入渗率变化情况,则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干砂壤土B.干黏壤土C.湿黏壤土D.湿砂壤土6.关于入渗率和入渗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降水量满足时,入渗容量出现在入渗初期B.若其他条件相同,降水量越大,入渗率越大C.若其他条件相同,降水时间越长,入渗率越大D.在降水量满足时,入渗容量出现在降水后期解
9、析第5题,四条曲线代表四种土壤,而这四种土壤又可以分为干和湿、黏和砂,就入渗率而言应该是干湿,砂黏,所以干砂壤土、湿砂壤土、干黏壤土、湿黏壤土。第6题,在刚开始下雨时土壤相对较干,雨水下渗更快,入渗率更大。答案5.A6.A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某考察队到新疆素有“湿岛”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了野外调查,通过对不同植被下土壤剖面的采样,分析发现了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研究还表明,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会影响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土壤有机碳
10、的含量。图1伊犁河谷研究区位置示意图图2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变化(1)比较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的异同点。(2)推测伊犁河谷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变化的总体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3)考察队还发现,与同纬度的内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偏高,试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图2中图例及坐标信息可知,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点是典型草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大,而落叶阔叶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幅度较小。第(2)题,根据图2中横轴的植被类型判断海拔,纵轴表示有机碳含量,图中土壤有
11、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进而分析气候、生物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第(3)题,与内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受地形影响显著,从而影响降水与植物量。答案(1)相同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点:典型草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大,而落叶阔叶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幅度较小。(2)土壤有机碳含量大致随海拔升高而波动增加。原因: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的速度变缓,使土壤中有机碳积累量较高。(3)与内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受地形影响显著,降水丰富,土地生产力高,草场、森林等植被茂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量多;伊犁河谷海拔较高,人类活动干预少,植被破坏少,土壤有机碳的流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