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一个细胞周期中各时期发生的顺序是G1期(DNA复制前期)S期(DNA复制期)G2期(DNA复制后期)M期(分裂期),间期由Gl期、S期和G2期组成。CyclinE主要调控G1/S期转化,向细胞注射CyclinE的抗体时,细胞停滞在G1期;向细胞注射CyclinA的抗体时,DNA复制被抑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周期的有序进行离不开一系列的调控B. 细胞进入S期需要CyclinE的参与C. CyclinA是S期DNA复制所必需的D. 细胞周期的调控仅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
2、意可知,CyclinE主要调控G1/S期转化,向细胞注射CyclinE的抗体时,细胞停滞在G1期,说明细胞进入S期需要CyclinE的调节。向细胞注射CyclinA的抗体时,DNA复制被抑制,说明DNA复制需要CyclinA的调节,即CyclinA在S期发挥作用。【详解】A、分析题意,CyclinE和CyclinA分别在调控G1/S期转化和S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知细胞周期的有序进行离不开一系列的调控,A正确;B、分析题意,CyclinE调控G1/S期转化,向细胞注射CyclinE的抗体时,细胞停滞在G1期可以看出,细胞进入S期需要CyclinE的参与,B正确;C、分析题意,向细胞注射Cy
3、clinA的抗体时,DNA复制被抑制,说明CyclinA是S期DNA复制所必需的,C正确;D、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不仅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还发生在分裂期,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周期的知识点,熟知细胞周期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理解知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题目较难。2.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威廉凯林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他们研究发现,细胞正常供氧时,在脯氨酸羟化酶催化的脯氨酸羟化条件下,细胞内的低氧诱导因子(HIF)会被蛋白酶水解,而缺氧时,脯氨酸羟化酶就无法发挥作用,导致HIF的水解
4、失效,HIF能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适应缺氧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能抑制脯氨酸羟化酶活性的药物可能适用于治疗与缺氧相关的疾病B. 与正常供氧相比,缺氧时细胞内的HIF含量会明显减少C. 细胞内合成HIF的细胞器能够通过“出芽”形成囊泡D. 脯氨酸羟化酶通过为脯氨酸羟化提供能量来催化反应进行【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细胞缺氧状态下,HIF含量增加,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适应缺氧环境,而正常供氧条件下,HIF会被蛋白酶水解,HIF含量减少,与缺氧相关的基因表达减少。【详解】A、根据“在脯氨酸羟化酶催化的脯氨酸羟化条件下,细胞内的低氧诱导因子(HIF
5、)会被蛋白酶水解,而缺氧时,脯氨酸羟化酶就无法发挥作用,导致HIF的水解失效”可知,能抑制脯氨酸羟化酶活性的药物可抑制HIF的水解,使HIF的含量增加,进而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适应缺氧环境,所以能抑制脯氨酸羟化酶活性的药物可能适用于治疗与缺氧相关的疾病,A正确;B、由于“缺氧时,脯氨酸羟化酶就无法发挥作用,导致HIF的水解失效”,所以与正常供氧相比,缺氧时细胞内的HIF含量会增加,B错误;C、HIF能被蛋白酶分解,说明HIF本质为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不能通过“出芽”形成囊泡,C错误;D、脯氨酸羟化酶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为脯氨酸羟化提供能量,D错误
6、。故选A。3.某同学为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该同学又用另两组未知的不同浓度(Cx和Cy)的生长素溶液进行实验,测得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的弯曲角度分别为x、y,且大小关系为x=y,该同学为了进一步比较Cx和Cy的大小,用去根尖的燕麦胚根进行了图2所示的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所示的实验中,随着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的增大,逐渐变大B. 若图2中的胚根向左生长,则Cx大于CyC. 若图1中的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数值,胚芽鞘会向左弯曲生长D. Cx和Cy 一定不是生长素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答案】D【解析】【分析】因为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
7、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所以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记录的弯曲度应如图1所示。在最适浓度之前,随浓度增加,弯曲度越大,越大,但是超过最适浓度,促进作用越来越小,弯曲度越小,值越小。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的生长。【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最适生长素浓度之前,随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增加,胚芽鞘弯曲度增加,即增加,但是超过最适浓度,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越大,促进作用越来越小,故胚芽鞘弯曲度越小,值越小,A错误;B、由于根对生长素较敏感,促进胚芽鞘生长的较高浓度的生长素
8、可抑制根的生长,若图2中的胚根向左生长,说明Cx浓度的生长素为较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快,即Cx小于Cy,B错误;C、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二者都是和正常生长的情况比较,图1中胚芽鞘去掉了尖端,自身不产生生长素,不生长,所以图1中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无论多大,胚芽鞘都不会向左弯曲生长,可能是直立生长或向右弯曲生长,C错误;D、在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侧分别存在促进作用相同的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根据x=y,说明Cx和Cy浓度的生长素对胚芽鞘的促进作用相同,所以Cx和Cy一定不是生长素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D正确。故选D。4. 糖元沉积病贮积病是由于遗传性糖代谢障
9、碍,致使糖元在组织内过多沉积而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低血糖等症状。下图为人体糖代谢的部分途径。糖元沉积病型是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E)突变所致。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抑制葡萄糖激酶会制约糖元的合成,并未制约体内的细胞呼吸B. 以葡萄糖为底物,细胞呼吸过程会合成ATP,不需要ATP供能C. 血糖浓度低时,正常人体分泌胰岛素增加,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D. 给糖元沉积病型患者注射胰高血糖素不能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抑制葡萄糖激酶会制约6-磷酸葡萄糖的生成,抑制糖元的合成,并制约体内的细胞呼吸,A错误;B、据图分析,葡萄糖需要先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
10、才能进一步转化为丙酮酸被呼吸作用利用,这一过程需要消耗ATP,B错误;C、血糖浓度高时,正常人体分泌胰岛素增加,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C错误;D、糖元沉积病型是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E)突变所致的肝糖原不能水解的低血糖,给糖元沉积病型患者注射胰高血糖素不能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D正确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点睛】据图分析:6-磷酸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可生成糖原、丙酮酸,其经过水解可以生成葡萄糖,细胞呼吸的启动需要ATP供能,同时糖原与非糖物质可以在没的作用下生成6-磷酸葡萄糖。5.玉米非糯性基因(A)对糯性基因(a)是显性,A-、a-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区段不包括A和a基
11、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为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现有AA,Aa、a、AA-、A-a、aa-共6种玉米植株,下列哪种实验方案最合适()A aa()A-a()、aa()A-a()B. aa-()Aa()、aa-()Aa()C. aa()AA-(),aa()AA-()D. A-a()A-a()【答案】A【解析】【分析】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需要选择正反交【详解】为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一亲本应是存在染色体缺失的杂合子A-a,根据实验目标,需让这一杂合子作父本,以研究染色体缺失的花粉是否不育;也应让其作母本
12、,以研究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是否可育,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因此需要设计正交、反交两组实验:aa()A-a()和 A-a()aa()。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裂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能力。特别注意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6.外来物种薇甘菊用自己的身体织成一张大网,罩住其他植物,被其覆盖的植物或者被绞杀、重压致死,或者因缺少阳光、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枯萎。而田野菟丝子的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茎上即可形成吸器吸收薇甘菊植株中的营养物质。 表为薇甘菊长期入侵某生态系统,随时间推移植物种类数及
13、碳储量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于薇甘菊是生产者,它的入侵会使该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逐渐增加B. 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之间存寄生关系,可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危害C. 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均下降,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也逐渐减弱D. 引入田野菟丝子之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逐渐降低【答案】B【解析】【分析】从表中数值可以看出,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加强,植被中碳储存量在减少,说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在减少;植物种类减少,说明丰富度在下降,但是种群密度无法说明是下降还是上升;凋落物增加,说明植物凋落程度有增大趋势,但是土壤中碳储存量减少,说明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增强。【详解】
14、A、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植物大量死亡,种类也迅速减少,因此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逐渐减少,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菟丝子的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茎上即可形成吸器吸收薇甘菊植株中的营养物质。故可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危害,B正确;C、比较从未入侵到重度入侵的三个阶段,植物种类减少,说明物种丰富度降低,但不能说明种群密度下降;从薇甘菊未入侵到重度入侵过程中,凋落物逐渐增加,但土壤中的碳储量在下降,说明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加强,C错误;D、薇甘菊入侵,导致植物种类数在减少,田野菟丝子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使得薇甘菊死亡,所以引入田野菟丝子之后物种种类将增加,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15、将逐渐升高,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稳定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与综合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等。7.叶绿体中的GAP脱氡酶(以下简称为G酶)是光合作用暗反应中唯一能利用NADPH还原C3的酶,因此可用NADPH的氧化速率表示G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为探究光照对叶绿体中G酶活性的影响,将正常生长的盆栽花生在暗处放置24h后,再给予光照和黑暗处理,并定时剪取叶片测定叶绿体中G酶活性,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叶肉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可采用_法。G酶在叶绿体中分布于_(填“基粒”或“基质” )中。(2)构建体外测定叶绿体
16、中G酶活性的反应体系,除了G酶、缓冲物质与酶保护剂外,下列哪些成分及相关条件也是必需的?_。(填序号)ATP NADPH C3 C5 适宜的光照 适宜的温度(3)将花生植株在暗处放置24h后给予光照,叶绿体中NADPH的生成量会增加,原因是_。(4)学习小组建议:在大棚栽培花生时,可适当延长光照时间以提高产量。请根据图中实验结果说明该建议的合理性。_。【答案】 (1). 差速离心 (2). 基质 (3). (4). 光照后,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水在光下分解生成H(即 NADPH) (5). 光照条件下,叶绿体中G酶活性较高,延长光照能够利用更多的 NADPH,将更多的C3还原成有机物。【解
17、析】【分析】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度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起始的离心速度较低,让较大的颗粒沉降到管底,小的颗粒仍然悬浮在上清液中。收集沉淀,改用较高的离心速度离心悬浮液,将较小的颗粒沉降,以此类推,达到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目的。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光反应的发生需要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酶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两大重要的代谢反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称为净光合作用。【详解】(
18、1)从叶肉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可采用差速离心法。G酶用于暗反应,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2)G酶是光合作用暗反应中唯一能利用NADPH还原C3酶,因此需要ATP、NADPH、C3和适宜的温度。(3)光照是光反应的必须条件,而NADPH是光反应的产物,光照后,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水在光下分解生成NADPH。(4)从曲线图可以看出,光照条件下,叶绿体中G酶活性较高,延长光照能够利用更多的 NADPH,将更多的C3还原成有机物。【点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两大重要代谢活动,对于光合作用的考查,通常结合图形、实验来考察,要注意对图形信息的处理能力的培养。8.褐色脂肪组织(BAT)是小型哺乳动
19、物适应性产热的主要部位,研究工作者以长爪沙鼠为实验材料,研究动物在寒冷条件下BAT含量及相关激素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组别环境温度实验结果BAT含量(g100g体重)下丘脑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的含量(ng/mL)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含量(pgimg)甲24C0338673055乙4C0276362076(1)长爪沙鼠的温度感受器受寒冷刺激产生兴奋时,经相应结构传至下丘脑后,通过 _调节(填“神经”或“神经一体液”或“体液”)发出信息,从而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增多。(2)请写出在寒冷刺激时骨骼肌战栗相关的反射弧:_。(3)表2中BAT含量变化表明,长爪沙鼠
20、在寒冷条件下能通过增加脂肪消耗量来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根据实验结果推测,乙组长爪沙鼠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甲组 _。乙组长爪沙鼠下丘脑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甲组低,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 。(4)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来初步判断甲状腺相关疾病,原因是 _(5)下丘脑除了可以调节体温外,在_、_(写出两个方面)调节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答案】 (1). 神经一体液 (2). 寒冷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 (3). 高 (4).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将TRH释放到血液中的速度加快 (5).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 (6). 血糖 (7). 渗透压【解析
21、】【分析】1、根据表格分析,寒冷时,血浆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则BAT重量减轻,抑制下丘脑合成TRH。2、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详解】(1)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支配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可促
22、进物质的氧化分解,增加产热,所以长爪沙鼠在寒冷条件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体温维持稳定。(2)寒冷条件下骨骼肌战栗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弧为:寒冷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3)据题表分析,环境温度较低,机体需要产生更多的热量来维持体温,乙组比甲组的甲状腺激素含量高,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以乙组长爪沙鼠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甲组高。由于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后会负反馈影响下丘脑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使其将TRH释放到血液中的速度加快,所以乙组长爪沙鼠下丘脑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甲组低。(4)由于激素需要通过体液运输,所以临床上可以通过
23、检测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来初步判断甲状腺相关疾病。(5)下丘脑既有体温调节中枢,又有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中枢,所以下丘脑除了可以调节体温外,在血糖、渗透压调节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9.紫花苜蓿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主要的优质栽培牧草,玉米是禾本科一年生作物。紫花苜蓿和玉米间作种植体系既能提高农牧交错区粮食产量、满足家畜营养需求,又能减轻该地区的风沙危害、维持农田生态环境,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
24、1)在紫花苜蓿和玉米间作种植体系中,二者株高不同,间作能提高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体现了群落的_(“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流入植物体内的能量,除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另一部分用于_。(2)真菌AMF能与紫花苜蓿的根系建立生活体系。AMF从紫花苜蓿获取光合产物,同时能为紫花苜蓿提供无机盐。据此分析,AMF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其与紫花苜蓿的种间关系是_。(3)与单独种植紫花苜蓿或玉米的体系相比,该体系的_能力较强,虫灾发生率低。(4)为实现天然草场的可持续利用,国家提倡划区轮牧,即将草原划分出若干牧区,按照一定次序逐区放牧,轮回利用。相比于自由放牧,划区轮牧具有以下哪些优点:_。减少
25、牲畜自身能量的消耗 有利于牧草的恢复有利于年年增加载畜量 有利于充分均匀地采食牧草【答案】 (1). 垂直结构 (2). 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3). 消费者 (4). (互利)共生 (5). 自我调节 (6). 【解析】【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分层分布,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在水平方向上镶嵌分布。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散失,其余部分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详解】(1)在紫花苜蓿和玉米间作种植体系中,紫花苜蓿和玉米在垂直方向上表现为分层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流入植物体内的能量,部分能量在呼吸作用中以
26、热能形式散失,其余能量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2)真菌AMF与紫花苜蓿的根系建立生活体系,形成密切关系,AMF从紫花苜蓿获取光合产物,同时能为紫花苜蓿提供无机盐,二者相互有利,构成(互利)共生关系,真菌AMF从紫花苜蓿获取光合产物,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3)与单独种植紫花苜蓿或玉米的体系相比,该体系的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所以虫灾发生率低。(4)自由放牧时,部分牧区牧草破坏严重,牲畜可能需要移动较远的距离才能获得充足的牧草,相比于自由放牧,划区轮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有利于充分均匀地采食牧草,减少牲畜觅食时自身能量的消耗,但不能年年增加载畜量。故正
27、确。【点睛】分解者和消费者的区别:分解者从植物的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中获得能量,消费者从活的生物体中获得能量。10.某种鼠的种群中体色有灰色、黑色和褐色三种,由两对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的等位基因Mm和Tt控制。与体色形成有关物质的代谢过程如图,其中基因M控制合成酶1,基因T控制合成酶2,基因t控制合成酶3。物质甲对细胞有害,在体内积累过多会导致小鼠过早死亡,约有半数不能活到成年。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型为mm的个体呈灰色的原因是不能合成中间产物乙,可能的原因是:m基因不能表达,无法合成酶1。写出种群中灰色鼠的基因型_。(2)让两只基因型为MmTt的黑色鼠多次杂交。若Mm和Tt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
28、自由组合定律,则后代成年后表现型及比例为_若后代只有灰色鼠和黑色鼠,且成年后两者的比例为1:6,则Mm和Tt两对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_。请在图中画出此种情况下两个亲本鼠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竖线表示染色体,用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并标明基因),并用遗传图解表示子代成年鼠产生的过程。_【答案】 (1). mmTt、mmTT、mmtt (2). 黑色:褐色:灰色=9:3:2 (3). 不符合 (4).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基因M控制合成酶1,基因T控制合成酶2,基因t控制合成酶3,则黑色基因型为M_T_,褐色基因型为M_tt,灰色基因型为mm_。由于甲物质
29、对细胞有害,在体内积累过多会导致小鼠过早死亡,约有半数不能活到成年,因此灰色基因型为mm_活到成年的比例不超过50%。【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灰色基因型为mm_,即灰色基因型为mmTt、mmTT和mmtt。(2)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只基因型为MmTt的黑色鼠多次杂交,后代M_T_:M_tt:mmT_:mmtt=9:3:3:1,由于mm_活到成年的比例不超过50%,因此后代成年后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褐色:灰色=9:3:2。若后代只有灰色鼠和黑色鼠,说明M和t基因没有发生重组,所以可判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M、T连锁,m、t连锁,如图:,理论
30、上子代基因型和比例为MMTT:MmTt:mmtt=1:2:1,由于mmtt一半不能活到成年,所以后代MMTT:MmTt:mmtt=2:4:1。遗传图解如下:。【点睛】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生物一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研究发现沙棘提取物具有抑菌和降解亚硝酸盐的效果。沙棘提取物制备过程如下:沙棘果(叶)粉碎加有机溶剂搅拌收集滤液浓缩加溶剂萃取过滤浓缩成品。回答下列问题。(1)提取沙棘果(叶)的有效成分时,对沙棘果(叶)进行粉碎处理的目的是_。粉碎后添加的有机溶剂不宜选用_(填“甲醇”或“乙
31、醇”),原因是_。为了提升萃取效率需要加热,采用水浴加热而不是直接明火加热,原因是_。(2)研究者利用滤纸片法初步测定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将灭菌后的滤纸片分别放入准备好的提取物溶液及_(对照)中浸泡后,取出滤纸片并将其贴在涂布好菌液的平板上,培养一定时间后,通过比较_判断抑菌效果。(3)若要验证沙棘提取物的浓度与降解亚硝酸盐的效果有关,请写出简要实验思路_。【答案】 (1). 使原料与有机溶剂充分接触,提高提取率 (2). 甲醇 (3). 甲醇毒性较大 (4). 避免引起有机溶剂燃烧、爆炸 (5). 溶解提取液的溶剂(无菌水) (6). 透明圈大小(抑菌圈大小,其他合理表述亦可) (7). 取等
32、量一定浓度的亚硝酸盐溶液置于标记好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沙棘提取液,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各试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解析】【分析】萃取法是将粉碎、干燥的植物原料用有机溶剂浸泡,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方法。芳香油溶解于有机溶剂后,需要蒸发出有机溶剂。萃取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同时还受到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蒸馏装置。【详解】(1)由于萃取的效果与原料颗粒的大小有关,所以对沙棘果(叶)进行粉碎处理的目的是为了使原料和有机物充分接触,以提高萃取率;甲醇比乙醇毒性更大,所以萃取时应尽量避
33、免使用;水浴加热能避免直接接触,防止有机溶剂遇明火燃烧甚至爆炸。(2)实验需要进行对照,才能比较出抑菌效果,所以对照组应将滤纸片在溶解提取液的溶剂(无菌水)中浸泡。若提取液中含抑菌物质,则滤纸片周围会出现抑菌圈,抑菌效果越好,抑菌圈越大,所以可通过抑菌圈的大小观察抑菌效果。(3)若要验证沙棘提取物的浓度与降解亚硝酸盐的效果有关,则实验中沙棘提取物的浓度为自变量,培养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为因变量,故实验思路为:取等量一定浓度的亚硝酸盐溶液置于标记好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沙棘提取物,置于相同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各试管中亚硝酸盐含量。【点睛】本题以用溶剂法萃取沙棘果(叶)的有
34、效成分为载体考查与萃取相关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用萃取法提取植物芳香油的原理、过程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生物一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为了提高菊花抗冻能力,研究者从其他生物中克隆出抗冻基因C(左图),拟将其与质粒(右图)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回答下列问题:(1)构建重组质粒时需要用到的工具酶为_。为使抗冻基因C在菊花细胞中高效表达,需要把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的_之间。(2)若获得的转基因植株(抗冻基因C已经整合到菊花的基因组中)抗冻能力没有提高,根据中心法则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_。(3)若要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需要通过质粒载体而不能直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35、,原因是_、_(答出两点即可)。(4)抗冻基因C的遗传特性能在菊花体内维持和表达的关键是_。(5)科研工作者可以利用PCR技术获得更多的抗冻基因C,那么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_。(6)菊花与提供抗冻基因的生物差异很大,但却通过基因重组后,菊花能够合成抗冻蛋 白,这是因为_。【答案】 (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或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2). 启动子、终止子(没写全不得分) (3). 目的基因的转录(或翻译异常) (4). 目的基因无复制原点 (5). 目的基因无表达所需启动子 (6). 目的基因插入到了菊花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7). 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
36、酸序列 (8). 菊花和该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解析】【分析】1、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有四步: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3、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启动子在基因的首段,它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能控制着转录的开始;终止子在基因的尾端,它控制着转录的结束;标记基因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详解】(1)构建重组质粒时需要用限制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然后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质粒连接在一起。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端,它是RNA聚合酶结合
37、和识别的部位,有了它才能启动基因转录,终止子是转录终止的位点,所以为使抗冻基因C在菊花细胞中高效表达,需要把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的启动子、终止子之间。(2)若获得的转基因植株(抗冻基因C已经整合到菊花的基因组中)抗冻能力没有提高,说明目的基因没有正常表达,则其可能的原因是目的基因的转录或翻译异常。(3)由于目的基因无复制原点,无表达所需启动子,所以若要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需要通过质粒载体而不能直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4)抗冻基因C的遗传特性能在菊花体内维持和表达的关键是目的基因插入到了菊花细胞的染色体DNA上。(5)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6)因为菊花和提供抗冻基因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所以抗冻基因能在菊花中合成抗冻蛋白。【点睛】本题以提高菊花抗冻能力为材料背景,考查基因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