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型期地理新课程实施的调查与思考一、调查目的和方法目前,基础教育整体仍处于转型期,包括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旧教材向新教材的转变,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向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具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转变,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转变,学生由消极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转变。教师是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及时了解地理教师及教学的情况,发现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有的放矢地把地理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2004年8月,河南省郑州市地理新课程教师培训在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进行,笔者借此机会,对前来接受地理新课程培训的郑州市六区(中原区、金水区
2、、管城区、二七区、惠济区、上街区)、五市一县(新密市、巩义市、荥阳市、登封市、新郑市、中牟县)共112所中学的216名初中地理教师的有关情况作了调查。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调查问卷和座谈。在发放问卷之前,首先对全体地理教师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只是了解目前的地理教师及地理教学的真实情况,作为教学研究之用,请老师如实填写。共发放问卷216份,全部收回,其中有4份无效,有效回收率为982,调查对象基本上概括了郑州市初中地理教师的总体,调查是真实、有效、可信的,在我国中部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二、调查结果与分析1教师基本素质(1)性别和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男教师女教师30岁以下30岁40岁41岁50岁50
3、岁以上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8238.713061.38238.78037.72411.32612.3从表中可以看出,郑州市地理教师女性多于男性,40岁以下地理教师占764,年龄结构基本合理;教师平均年龄为342岁,说明中青年已成为地理教师的主体。因此,加强中青年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非常重要。(2)职称结构、学历情况中高中一中二中三及以下小教系列职称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115.28640.67133.52210.42210.4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只有11人,所占比例小;中级和初级职称的教师比重大,小教系列职称占到1/10以上,可见,地理
4、教师职称总体较低。教育硕士本科大专中师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008540.112458.531.4(注:表中学历情况仅为本次调查结果。)如果按初中教师学历以大专为达标计算,中学学历达标率为986,但与东部城市初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相比,教师中本科学历比例仍有待提高,特别是针对中学教师的教育硕士从1997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7年,但郑州中学地理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毕业生尚少,可见地理教师的进一步学习提高的积极性不高。(3)教师任教情况所学专业与所教专业是否对口专职还是兼职对口不对口专职兼职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13362.77937.317080.24219.8结果发现,有13的教师
5、专业不对口,教非所学,学非所用;兼职教师近15。作为省会所在城市如此,可以想象其他地区这种状况应该更甚,即地理教师的非专业化问题严重,同时也反映出学校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不够,使教师素质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2.教学情况(1)教具情况地理教具情况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情况较完备不完备常用偶尔用没有用过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703314267199.014568.44822.6统计结果可见,有2/3的学校地理教具不完备,存在挂图等资料落后或不完备问题,甚至有的学校“连一个地球仪都没有”,这既是学校不重视地理教学的一个表现,同时也反映出地方教育投入的情况。通过对现代教学手段使用状况的调查
6、发现,多数教师使用过计算机,但只有9的教师能熟练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制作较高水准的课件;有23的教师只是偶尔使用;而有15的教师从未用过。使用过计算机的教师只是制作简单的文本和展示一些画面,在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方面仍较欠缺。这说明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中部很多地方还没有真正走向地理课堂,仅仅停留在尝试层面。(2)教学方法及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情况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常用探究式二者兼用常用讲授法经常进行尝试过没有进行过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3215.112056.66028.3209.414970.34320.3探究学习是和接受学习相对的
7、,鼓励学生采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也是地理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但就调查的结果看,虽然素质教育已实施许多年了,地理教育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接受式教学方法的影响,地理研究性学习也只是处在尝试阶段,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3科研情况是否订有地理杂志是否写过地理文章有无写过写过中发表或获奖没有写过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占写过比例人数比例12860.38439.713061.34131.58238.7调查统计发现,60的教师对地理教育科研有主动意识,但教研能力相对薄弱,特别是农村教师,大多没有参加过课题研究,教
8、育教学论文的发表与获奖篇目也极少。在调查的212名教师中,有近25的教师既没有订阅地理杂志也没有进行过教学研究;有近25的地理教师没有写过地理教学方面的文章;在写过文章的教师中发表或获奖的还不足1/3,说明地理教育科研的质量相对较低,科研水平有待提高。进一步分析发现:有48位没写过地理文章的教师同时也没有订地理杂志,有11人订有杂志但没有写过文章,只有4人没有订杂志但写过地理文章。由此可得出,订阅地理杂志与进行教学研究之间成正相关,经常阅读地理杂志能有效促进教师的教学研究。应以科研促课改,以课改促提高。4教师本人对地理的兴趣教师个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很有兴趣一般没有兴趣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1
9、1755.29042.452.4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地理教师本人对地理学科是否有兴趣或兴趣的强弱,从某些方面说决定着其在地理教学方面的付出和提高,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从结果来看,有一半以上地理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地理学科非常有兴趣,但也有近一半的地理教师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一般,甚至有个别教师没有兴趣。可以推测:如果教师本人并不真正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那么怎么能“让学生把你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同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们教的这门学科里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5.开放性问题:“你认为目前地理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的调
10、查排在第一位的是:地理教具不完备,缺电脑,缺乏教学素材等(有48的教师提到);排在第二位的是:评价方式问题,包括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仍以分数论英雄,教师对学生没有自主评价权(有46的教师提到)。总体上说,教师急切盼望出台新的评价举措;排在第三位的是:中考不考地理,学校对地理科不重视,学生对地理学习不重视,(有38的教师提到);排在第四位的是:教师发展问题,如制作课件有困难,渴望了解新理论、新信息,渴望交流,想知道如何写作等(有32的教师提到);排在第五位的是:所教班级多、人数多,活动不宜开展(有28的教师提到);其他还有:讲公开课加重教师负担、学生地理兴趣培养等问题。三、思考和建议1.为教师的专业
11、发展搭建平台,全面提高地理教师的素质从调查结果可见,处于转型期的地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市区教师整体素质较高,郊县地理教师的学科素养较低,而新课程的实施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知识结构,地理教师不但应具有地理专业知识结构,还应该了解学科前沿,不断扩大与地理相关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是能力结构,不但表现为一般的教学能力,还要具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地理新课程的整合能力,组织地理研究性学习以及地理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等等。调查发现,多数教师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渴望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农村教师的要求则更迫切。这体现了地理教师主动参与课程改
12、革的要求,非常有利于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对于教师的这种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采取具体的措施,如提供一个城乡学校教师交流的平台,由市、区教育局牵头,建立城区重点学校与农村学校联谊制度。联谊学校双方每年选派教师,定时到对方学校进行教学交流,不断提高组织能力;事先确定时间和地点,确定要讨论解决的地理教学问题,这样使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使新的教育思想得到传递,先进教学经验得到交流,地理教学资源得到共享。搭建这样的平台,不仅使学校建立了一种新的学习机制,更重要的是可以督促教师去学习、去反思、去发展自己。这无论对于地理教师个人的地理专业成长,还是对农村学校的未来发展都是重要的。这种交流应是长期的而不是
13、短暂的,是实质性的而非形式化的。只有当农村学校地理课改成功了,整个地理课程改革才会成功。2重视地理教学,全面提升地理学科的地位专业不对口、兼职教师多、教具缺乏、职称层次低、评定职称难等问题比较普遍,其实质是地理学科不受重视的表现。地理学科地位低应该说有多方面原因,如原来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地理学科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地理教师的素质低、教法落后、学生缺乏兴趣等等。而中考、高考制度的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曾极大削弱地理学科的地位。地理学科曾不被重视,产生的连锁反应是打击了地理教师的积极性,影响了整个地理教育的质量。所以,一方面我们呼吁全社会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不断反思自身,从自身做起,
14、改变这种状况,努力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地理教师要有危机感,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实现由“教书匠”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转变,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勇立潮头,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3出台教学评价新方案,确保地理新课程的真正落实评价问题名列教师提出问题的第二位。处于旧课程向新课程的转型期,虽然教学理念、教材、教学方式等正在转变,但教学评价体系的变革,已经成为新课程实施的瓶颈。如果继续以传统的教学评估标准衡量教师的教学,将使教师无所适从。在座谈中,很多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教师”的说法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是评价制度,包括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两个方面。许多教
15、师在座谈时谈到,他们内心是拥护改革的,希望改革的,他们也反对灌输和机械训练,但目前的现实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仍以分数论英雄,教师对学生没有自主评价权,一切为了“分数”的教学现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如有教师提到,曾有一节地理课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学生积极地参与、激烈地争论,精彩处学生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恰好此时校长经过,便不由分说走进教室,认为课堂秩序混乱给予训斥。可见,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特别是学校管理者的观念,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和新课改真正的落实。所以评价制度不改,必然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结果。一线教师需要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比如平时成绩占多少、课堂表现占多少比重等可量化的标准。4开发地
16、理课程资源,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只有拥有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才会在地理课堂上游刃有余。否则,他的教学就是刻板的、缺少个性的、缺乏活力的。调查可见,有些学校连一台微机也没有,更谈不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的运用;更有些学校缺少挂图,甚至有的学校连一个地球仪都没有,教师无法进行演示实验,更不用说探究教学了;农村学校缺少图书资料,有限的资料也不能及时更新,教师上课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和一本书的传
17、统教学条件上;很多学校没有订地理杂志,教师想搞研究苦于没有资料可查,如果不改变这种状态,整个地理新课程改革只能是“空中楼阁”,教学就会是“死水一潭”。课程资源可分为有形的课程资源和无形的课程资源。老师们座谈时大多提到的是有形的课程资源,如电脑、各种地图、地理模型、标本、音像资料、地理课件、相关的书籍等,这需要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地理教师要善于利用无形的地理教学资源,即非实物的教学资源,是指学生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等等。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已有一定的人生经历,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关心现实,对自己亲身体验过的地理事物最易产生兴趣,这是一个宝贵的资源,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掘、使用。另外还有教师之间的合作、经验的交流、信息的传播,也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源。如开展地理活动需要请专家开讲座,教师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去哪里找需要的人。地理教师拥有了相应的教学资源,通过参与课程开发,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地理课程的创造者、生成者和主体,最终达到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