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603.50KB ,
资源ID:1271000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7100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 第6单元 第15讲 新文化运动、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 第6单元 第15讲 新文化运动、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15讲新文化运动、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1)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2)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在这股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奋起反击。2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1916年底由上海迁到北京。3代表人物及指导思想(1)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2)蔡元培与北京大学:1916年底,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逐渐成为新文化

2、运动的中心。4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影响(1)积极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消极影响: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开始传播(1)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2)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

3、义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2广泛传播(1)“工读互助团”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失败告终,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2)通过三次论战,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使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进一步扩大。(3)李大钊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趋势:从学术的介绍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2)途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扩大宣传。4影响(1)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新的理论指

4、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素养提升融会贯通1新文化运动2新文化运动的进程探究新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史料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

5、法”。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史料反映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延续,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但是,部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东西方文化也存在着绝对化的倾向。史料中“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既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也未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史料中“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为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合理的成分,不能全盘否定。认识: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但传统文化中也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原因:

6、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新”的表现(1)新文化运动的特点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的氛围。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以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为主流;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2)“新”的表现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新思想:前期以西方民主与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想;后期是以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与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传

7、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以家国情怀感悟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材料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摘编自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思考: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陈独秀的思想观点,并对其思想观点作出简要评价。【提示】观点:认为新旧思想文化完全不能相容;提倡新文化就要彻底批判和抛弃旧文化

8、。评价: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全面批判,有利于思想解放,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对待传统文化存在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对当今文化创新的启示(1)政权巩固和社会进步必须有先进文化作为有力支撑。(2)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将推动文化进一步创新和向纵深发展。(3)文化创新必须广泛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并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4)文化创新必须由掌握了先进文化的知识分子为先导。(5)必须切实发扬民主,完善法制,崇尚科学,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程俊英曾说:“新青年等刊物,成为我级必不可少的读物。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级文

9、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辞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据此,程俊英强调新青年()A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B激励了广大民众挑战封建文化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有利于唤醒青年接受新文学D材料中新青年只是改变了部分青年的文风,并非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故A项错误;材料中仅提及新青年改变部分青年的文风而非激励广大民众挑战封建文化,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新青年改变部分青年文风有利于推动新文学在青年中的推广,故D项正确。2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批评孔子、反对孔教、否定儒家纲常,其实并不是指向传统,而是针对现实。”材料中的“现实”是指()A宣扬科学知识的需要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C国人民主意

10、识的提高 D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D材料意在考查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家思想的现实背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掀起“尊孔复古”运动,意图复辟帝制,这种情况下,新文化运动批判作为封建统治基础的儒家思想,故D项正确。31920年1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4月又发通告,规定截至1922年止,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并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这一变化()A揭开了近代国人思想变革的序幕B表明五四文学革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C是近代中国民族观念兴起的产物D是当时政府维护民主共和的重要举措B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维新变法

11、,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和“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说明文学革命主张倡导白话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故B项正确;材料与民族观念兴起无关,故C项错误;民主共和是1912年辛亥革命后确立的,但是很快失败,故D项错误。4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认为,苏俄依据马克思主义建立的社会制度“合于我人所信仰之天国大同主义”。其意在说明()A中国文化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B马克思主义符合近代中国国情C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心理因素D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C近代中国先进分子认为马克思主义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有类似之处,反映出中

12、国具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因素,故C项正确。 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三民主义(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2)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3)1905年8月,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建立。2提出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解释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民权主义(核心)“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增涨的

13、地价归国家所有3.评价(1)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2)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3)成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4)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的作用。平均地权不同于平分土地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其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人民对土地的所有权要求。(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

14、景(1)多次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孙中山逐渐认识到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2)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毅然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2提出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民族主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3)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3意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

15、诞生(1)背景中华民族危机的加剧。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下,人民在苦难中挣扎。资产阶级改良及革命的办法都没能挽救中国的危亡。十月革命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线光明,“走俄国人的路”成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选择和追求。(2)过程:1921年7月,毛泽东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标志: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2成熟(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毛泽东撰写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

16、论等著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2)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义:既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体现,也是中国革命的必然。它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3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创造性地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理论和正确处理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理论等。(2)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取得的重大

17、理论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数字法记忆毛泽东思想(1)一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2)三个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三大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理论。(4)三项实践: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导社会主义革命、指导社会主义建设。(5)四个阶段:酝酿、形成、成熟、发展。素养提升融会贯通1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探究1三民主义的特点及发展史料一20世纪初,民族主义引进中国之时一直隐然深埋在汉族士人心中的对满族贵族统治合理性的质疑。在甲午对日海战失败之后开始全面爆发,一场擎着种族革命大旗的资产阶级

18、革命,已在知识界和思想界之外的政治领域迅速地展开这种民族主义的革命宣传和策略即是一把双刃剑:在鼓动起民族革命激情的同时,也大大伤及中华民族的整体统一。陈永霞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潮史料二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史料三国民党一大宣言通过后,孙中山作了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指出通过这个宣言“是本党成立以来破天荒的举动”,“表明以后革命与从前不同。前几次革命,均因路上与军阀官僚相妥协,相调和,以致革命成功之后,仍不免于失败”。对内“要把军阀来推倒

19、,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对外“要反抗帝国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李时岳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1)史料一中的“民族主义”指的是什么?它对中国近代革命有何影响?史料二中的民族主义相对于史料一中的民族主义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宣言的通过“是本党成立以来破天荒的举动”的原因。(1)史料一中“民族主义”有一定的民族狭隘性。其虽调动了人们的革命热情,但不利于中华民族的统一。(2)史料二反映出孙中山发展了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帝主张。(3)史料三反映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主张及其特点。

20、注意史料中省略号的分层作用。对内“要把军阀来推倒人民都来解放”说明孙中山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影响:有利于掀起辛亥革命高潮(鼓动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但不利于民族统一。新内容: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宣言中首次体现了国民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说明国民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宣言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思想,体现了国民党吸收了新的思想,顺利实现了改组。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不同点内容民族主义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增加了反帝、主张民族平等的内容民权主义以建立资产阶

21、级共和政府为目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府民生主义只提出平均地权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等影响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辛亥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指导国民革命的理论体系,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相同点目的挽救民族危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内容民族主义都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都规定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民生主义都主张平均地权作用都成功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探究2中国式革命道路的探索毛泽东思想史料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

22、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由于共产党的领导,新式的农民战争不同于旧式的农民起义;由于农民参加了革命,土地革命战争又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强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社会基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根据史料,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成功的原因。史料反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式革命道路。在这一道路的指导下,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史料分三个层次分别从国情、领导力量、民众支持方面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正确性。原因: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对内没有民主制度,受封建主义压迫,对外没有民族独立;中国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其力

23、量在城市异常强大,而农村则相对薄弱,故只有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能取得革命胜利。毛泽东思想的特点(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以唯物史观看待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材料孙中山的反满民族主义有六点“革新”:一是“把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统一民族国家

24、的思想灌注到原有的华夏民族意识中去,从而改造了适合地主阶级需要的内中国而外四夷的传统观念”;二是“主张改君主政体为共和政体,从而扬弃了尊周攘夷和反清复明这类有浓厚的宗法色彩和帝制思想的传统观念”;三是“主张师夷,从而否定了盲目排外和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四是“对内主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从而基本上排除了贵华夏而贱夷狄的传统观念”;五是“寓联满于排满之中”,“这就破除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传统观念”;六是“主张在革命胜利后实行民族同化”“从而扫荡了明夷夏之辨和严夷夏之防这类传统观念”。史学家张正明思考:传统观点认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就是反满兴汉,分析材料,论证作者观点的合理性。【提示】作者认为孙中

25、山的民族主义合乎资产阶级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需要,扬弃、否定、排除、破除、扫荡了传统狭隘的民族观,为近代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统一,实现民族平等与团结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作者从民族主义角度肯定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思想,其所做出的观点是值得肯定的。多角度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

26、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有鉴于此,他认为应该实行()A民主主义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D材料强调实行社会革命,即民生主义,故A项错误;民族主义是民族革命,故B项错误;民权主义是政治革命,故C项错误;民生主义是社会革命,故D项正确。21919年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曾说:“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

27、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这表明孙中山()A否定了倾覆满清的作用 B首次提出五族共和观念C主张民族团结共同反帝 D大力弘扬民族友爱精神C材料强调汉族与其他民族间的团结,并没有“否定了倾覆满清的作用”,故A项错误;五族共和在湖北军政府建立时已经提出,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中华民族之新主义”与“汉族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都是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说明他主张各民族平等的同时,一致对外反对帝国主义,故C项正确;大力弘扬民族友爱精神与孙中山民族融合一致反对帝国主义的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3毛泽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正如美

28、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表明毛泽东()A坚持只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B全面彻底否定俄国式的革命道路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D准确把握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D根据材料“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可知,毛泽东思想的实质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是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精准把握,故D项正确。4下面是毛泽东某部著作的目录内容(部分),下列对该著作解读正确的是()一、中国向何处去二、

29、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五、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十、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十一、新民主主义的文化A创造性地提出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B突破“城市中心论”革命模式C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A著作的目录内容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可推断这部著作是新民主主义论,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故A项正确。20152019年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点卷别命题角度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全国卷2019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全国卷全国卷2019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得到传播;2018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019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撰文批

30、判封建伦理三民主义与毛泽东思想全国卷2019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全国卷2017民国初年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全国卷1从考查内容看:高考命题侧重于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中国革命的推动作用。2从考查题型看:以选择题为主,毛泽东思想往往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联系且以非选择题考查。3从命题特点看:试题不拘泥于教材表述和结论,突出历史的学科特色,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真题研练感悟考法还原历史情景教材主干知识常考常新练点1: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2019全国卷)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

31、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A材料表明,19191922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出现的次数远远高于“民主”出现的次数,说明新文化运动由宣传、追求民主平等转变为宣传革命、科学救国,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开始于192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变化,而非知识界对资本主义政体模式的态度,故C项错误;此时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

32、变化,故D项错误。练点2:毛泽东思想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2019全国卷)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C1940年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毛泽东强调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民主革命需要联合资产阶级,而俄国十月革命是“反对资产阶级”,其分析意在阐明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故C项正确。练点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2018全国卷)1

33、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C根据材料时间“192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后期,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迅速传播。结合材料“一些人”主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可知,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故C项正确;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传播的思想,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实业救国运动和批判传统礼教,故排除B、D两项。题号命题特点练点1计量史学以新青

34、年中“革命”“科学”“民主”等词出现次数,分析这种变化说明的社会现象练点2来源教材选取毛泽东有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论述,史论清晰知识拓展民主革命需要联合资产阶级,毛泽东的论述是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练点3材料新颖通过一些时评间接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思辨能力正确认识“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在近代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挖掘历史题源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练点4: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的活动(2019全国卷)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

35、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B“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表明陈独秀追求个人的自由和民主权利,“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意思是中国传统道德压抑人们的自由和权利,综合起来可以看出陈独秀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故B项正确;陈独秀强调的是个人的人格和权利,并未主张国家至上,故A项错误;陈独秀在当时赞成西方民主,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与马克思主义无关,故D项错误。练点5: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2019全国卷)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

36、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D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华载文认为,只要是“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都知道“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体现了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思考中国经济性质问题,故选D项;A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众普遍关注经济理论问题,故C项错误。练点6:民国初期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2017全国卷)191

37、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B材料大意是用追求新思想的说法,来促进艾罗补脑汁的销售,说明追求新思维对民众有极强的影响力,用它来作为广告的内容,能够吸引顾客,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社会思想文化,没

38、有体现“改良社会风俗”,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出追求新思想的社会风气,文明进步有赖于政治、经济、科技的综合作用,和广告宣传无关,故D项错误。题号命题特点练点4史料史证从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的撰文,论证陈独秀批判封建伦理的思想主张练点5转换思维新中华的载文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看法,这些可用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在中国的传播练点6材料全新以1913年申报登载的广告内容为命题视角,体现了情境的创新学科思维通过广告内容反映近代中国思想的进步新题快递自我评估1(2019洛阳一模)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与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与科学的合计不超过10篇。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

39、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出现这一现象说明()A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B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C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B由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文学革命的关注较多,不能推断国民并不关心思想革命,不关心民主科学,故A项错误;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文学革命推动思想革命,因此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切入点,与形式主义倾向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方向仍然是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两条战线并行,故D项错误。2(2019北京西城期末)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共产党28年的光辉历程时说:“十月革命一声

40、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对此话理解准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猛烈冲击了中国固有的封建道德礼教B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C1917年11月之前,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介绍从未在中国出现D十月革命推动了先进中国人对马列主义和苏俄革命道路的认同D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冲击了中国的封建道德礼教,故A项错误;材料中“给我们送来”表明是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论述十月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故B项错误;早在1899年的上海广学会出版的刊物大同学中就提到马克思主义,故C项错误;据材料“十月

41、革命一声炮响”表明对苏俄革命道路的认同,材料“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表明对马列主义的认同,故D项正确。3(2019蚌埠二模)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各种进步刊物中,以“新”字命名的刊物大量涌现,如新社会新生活新江西等。 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A催动知识分子主体意识觉醒B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C引发了许多救国思潮的涌现D对新闻出版业影响尤为突出A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各种进步刊物中,以新字命名的刊物大量涌现”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知识分子创造新词,主体意识觉醒,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故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救国思潮涌现,故排除C项;材

42、料未将新闻出版业与其他行业进行比较,故排除D项。4(2019南通二模)孙中山在谈到民族问题时说:“自欧战告终,世界局面一变,潮流所趋,都注重到民族自决。凡夫一切帝国主义之侵略,悉当祛除解放,使中华民族与世界所有各民族同立于自由平等之地。”这表明,此时的孙中山()A强调普遍平等民权B极力宣传反清排满主张C主张推翻封建帝制D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D材料“凡夫一切帝国主义之侵略,悉当祛除解放”体现了追求民族解放,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故选D项;“普遍平等民权”是民权主义的发展,故排除A项;“反清排满”是旧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内容,故排除B项;“推翻封建帝制”是旧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内容,故排除C项。5(2

43、019株洲一模)1917年至1918年,恽代英在武汉发起成立“互助社”,毛泽东等人在长沙创立“新民学会”,李大钊等人在北京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邓中夏、傅斯年等人分别成立“国民社”“新潮社”。这说明()A民主革命的成果显著B西方社会思潮迅速传播C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巨大D共产主义获得普遍认同B题干述及1917年到1918年间,众多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先后成立民主政治社团、传播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史实,故选B项;题干中众多的政治社团主要介绍和传播一些西方的社会思潮,故排除A项;“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巨大”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1917年到1918年间,共产主义还没有在中国获得普遍认可,故排除D项

44、。6(2019武汉调研)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材料中,毛泽东重点论述了()A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B中国革命的依靠对象C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D新民主主义社会蓝图B由材料“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可知,毛泽东指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依靠对象,故选B项;材料内容是对农民问题与农民革命力量的分析,没有涉及中国的社会性质,故排除A项;材料内容是对农民问题与农民革命力量的分析,没有涉及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故排除C项;材料内容是对农民问题与农民革命力量的分析,没有涉及新民主主义社会蓝图,故排除D项。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