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一个概念:联系的含义。2.理解三个观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3.把握一对关系:事物的客观联系与人的主观活动的关系。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文字材料、观看图片资料,通过思考、探究、合作学习,能够从相关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学会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逐步树立唯物辨证的世界观,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2.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各
2、种联系,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 难点 : 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三、教学方法:通过事例探究、讲授分析、合作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四、教学课时:1个课时五、教学准备: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部分的知识,了解了世界本原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物质世界处于怎样的状态,学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本课通过同学们的共同探究明确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小组合作探讨什么是联系,如何理解它的内涵? 学生回答:(略)教
3、师: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即联系是普遍的。屏幕放映:哲学小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哲学道理?学生回答:(略)教师: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新课学习:一、联系的普遍性:1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任何孤立的事物存在2、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屏幕放映:探究资料3:网上流传的关于飞机去哪儿了,是流行语导致的吗?如何看待这种推测?学生回答并得出探究结果: 联系的
4、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把握事物的真实(固有)联系,切忌主观臆造联系二、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屏幕放映:人为事物的联系图片探究资料4: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否也是客观的?学生讨论交流:以辩论赛的形式阐释讨论结果。教师:分析原因:1)人为事物的联系的产生需要主客观条件;2)就联系的产生过程需要人类的实践活动;3)就实践的结果来说,这种人为事物的联系一旦建立就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学生结合事例说明略)三、联系的多样性1、联
5、系的多样性表现:(1)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2)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3)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4)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教师提出问题: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同时又是有条件的,人们应如何把握事物联系的各种条件呢?学生举正反方面事例说明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事物联系的各种条件?2、联系多样性的基本要求:1)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不可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联系、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2)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课堂小结:1.联系的普遍性2.联系的客观性(自在联系、人为联系)(切忌主观随意;发挥主观能动)3.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课堂练习(见课件)布置作业:(略)七、教学反思:1. 利用多媒体教学,便于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有效信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增加了同学们对政治课的兴趣,加深了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理解。 2. 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各种素材的感悟,已理解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3. 由于穿插许多现实材料,使学生进一步感爱到学习哲学的有用性,提高了他们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学生对人为事物联系的客观性理解还不是很透彻。下堂课准备再寻找相关的一些素材来帮学生理解。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诚招驻站老师,联系QQ2355394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