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70908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2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图中信息反映出A. 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 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 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 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2. 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A. 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 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 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 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答案

2、】1. B 2. B【解析】【1题详解】图中信息显示,1982年04岁比重约9%,而2009年04岁比重约5%,说明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A错误。图中显示,1982年年轻人口比重大,而2009年年轻人口比重较小,中老年人口比重较大,因此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B正确。图中显示,1982年的40岁及以上各年龄阶段的人口比重几乎都比2009年的低,C错误。图中显示,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比重与2009年相似,但2009年总人口比1982年多,因此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少,D错误。故选B。【2题详解】与1982年相比,2009

3、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显示出生率下降,因此人口的增长速度应减慢,而不是加快,A错误。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显示老龄人口比重有明显增大,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B正确。年龄结构的变化对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影响较大,C错误。图中显示,与1982年相比,2559岁人口比重有所提高,且总人口增加较多,因此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增加,D错误。故选B。下图是我国2000年及2010年人口统计资料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3. 有关图中人口统计数据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劳动力人口总数减少B. 性别比例渐趋均衡C. 城市人口数量减少D. 老年人口数量减少4. 下列文

4、化现象对图中统计数据变化有明显影响的是()A. 多子多福B. 学而优则仕C. 男女都一样D. 安土重迁【答案】3. B 4. C【解析】【3题详解】在全国人口总数增多的前提下,1559岁人口比重从66.78%增加到70.14%,说明劳动力人口总数增多,A错误;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大,说明老年人口数量增加,D错误;城乡人口比增大,说明城市人口数量增多,C错误;男女性别比降低,说明性别比例渐趋均衡,B正确。故选B。【4题详解】“男女都一样”的新观念会改变过去人们追求生男孩的传统观念,非法进行胎儿鉴别的现象会减少,统计图中的人口性别比会渐趋均衡。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会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使少儿人口

5、比重增大。学而优则仕和安土重迁对图示人口数据没有影响。故选C。【点睛】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增长的关系:青少年儿童比重大,人口增长快;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口增长缓慢。下图为我国某省近三十年来四个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5. 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A. B. C. D. 6. 年份的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A. 人口年龄结构合理促进经济发展B. 人口增长过快制约经济发展C. 劳动力不足制约经济发展D. 老年人口太多制约经济发展【答案】5. D 6. B【解析】该题考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5题详解】采用人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读

6、取各点代表的4个年份不同年龄段人口的比重,然后比较同一年龄段在不同年份的比重大小,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时间推移我国6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人口比重越来越大(或014岁人口的比重逐渐减少),据此可判断先后顺序为。故选D。【6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年份014岁人口占36%左右,60岁及以上人口占4%左右,1559岁人口约占60%,说明该年份少年儿童比重较大,人口增长较快,制约经济发展,B正确,A错误。1559岁人口占比大,劳动力充足,C错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小,老年人口少,D错误。故选B。2019年10月16日是第32个世界粮食日。目前世界食物充足,却有10亿人每天饿着肚皮睡觉结合下图,完成下

7、面小题。7. 甲、乙、丙、丁四类国家中,粮食安全、就业压力等社会问题最严峻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8. “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分离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图中“空巢家庭”现象最为明显的国家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7. C 8. A【解析】【7题详解】运用人口平面直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结合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丙地的自然增长率最高,超过了30,人口的增长速度快,粮食安全、就业压力等社会问题突出。故选C。【8题详解】运用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结合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甲地的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很低,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老

8、龄化突出,“空巢家庭”现象明显。故选A。“胡焕庸线”指我国黑龙江省黑河和云南省腾冲之间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的界线,见下表。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面积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胡焕庸现象”。读表,完成下面小题。注:暂不包含香港、澳门、台湾数据。9. “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重一直稳定少变,这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A. 计划生育政策B. 人口迁移方向C. 自然地理环境D. 地域开放程度10. 下列国家中,“胡焕庸现象”最不明显的是()A. 巴西B. 加拿大C. 澳大利亚D. 德国【答案】9. C 10. D【解析】【9题详解】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此线的东部,由于自然环境优越,导致农业基

9、础好,经济条件好,交通发达,人口集中分布。西部由于自然环境的脆弱,环境的承载力小,导致经济落后,人口分布少,密度稀疏,故 C正确 。【10题详解】四国中,德国国土面积最小,自然地理环境差异不明显,故D正确。【点睛】“胡焕庸线”以东地区地形多平原,降水条件好,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以西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降水少,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借助中国重要的地理理论和事实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并以此分析其他国家类似的人口分布。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下题。11. 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A. 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 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D. 节省基础设施投资12.

10、 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A. 处和处B. 处和处C. 处和处D. 处和处【答案】11. B 12. A【解析】考查城市布局模式的优点;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的布局。【11题详解】通过读图分析,该图中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林地分布在城区之间,并且面积较大,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B正确项;但这种布局延长了居民出行距离,不利于各区之间联系,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因此A、C、D错。故选B。【1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和风频图示:物流园区应布局在交通便利、地租较低、面积较大的处;而化工园区应布局在风频较小的处或处。但处位于河流的上游,易污染水源,并且处距离城市较近,易污染城区大气,因此化工园

11、区布局在处较合适。故选A。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3. 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A. 2千米附近B. 4千米附近C. 8千米附近D. 10千米附近14. 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A. 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B. 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C. 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D.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答案】13. D 14. D【解析】【13题详解】人口密度越大,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就越多。读图,根据不同距离处两条曲线的差值判断,2010年比1990年人口密度大,且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增长最大的部

12、分在10千米附近,D对。2千米附近和4千米附近人口密度是减小的,A、B错。8千米附近人口密度增加,但不是增加最多的区域,C错。故选D。【14题详解】图中人口密度在市中心附近明显呈下降趋势,是因为城市规模扩大后,城市功能区出现明确划分,中心区由于地价上涨,由原来的住宅区转变成为商业区,住宅区向外迁移。B错。10千米附近人口密度呈明显上升的状况,说明城市规模扩大,10千米附近发展成城市住宅区。体现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D对。但不能表示城市等级提高,C错。城市面积扩大,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标志,A错。故选D。著名学者邦奇( W.Bunge)等曾用“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 密

13、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读世界人类大陆图, 完成下列各题。15. 下列有关世界人口分布趋向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趋向于热带雨林地区B. 趋向于中高纬度C. 趋向于岸边(海岸、河岸)D. 趋向于地势平坦的高原地区16. 图中甲处被周围人口稀疏区包围而形成了孤岛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较低,气候温暖B. 土壤肥沃,农业发达C. 地形平坦,交通便利D. 水源丰富,承载力高【答案】15. C 16. D【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15题详解】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故A错;中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人类居住的较少,故B错;

14、趋向于岸边(海岸、河岸),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适宜人类居住,C对;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且昼夜温差大,人类居住条件差,故D错。选C。【16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处地处亚欧大陆中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高温,冬季严寒,故A错;甲处地处亚欧大陆中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洋远,降水少,沙漠广布,农业不发达,故B错;甲处地处亚欧大陆中部,经济较为落后,交通不便,故C错;甲处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远,降水少,只能在高山冰川融水提供水源的地方才能发展绿洲农业,使环境载力提高,形成了人口稠密的孤岛,故D对。选D。【点睛】世界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和水源

15、等。“舒适型移民”已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人口流动方式。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较高、大众旅游以及城市化发展较为成熟的背景下,许多人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舒适型移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舒适型移民”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地区间A. 环境状况的差异B. 就业机会的差异C. 经济水平的差异D. 迁移政策的差异18. “舒适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增加劳动力 大力开发资源 提升住房价格 劳动服务业发展A. B. C. D. 【答案】17. A 18. B【解析】本题以“舒适型移民”为背景,考查影响舒适型移民的条件以

16、及影响,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17题详解】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结合材料分析“舒适型移民”是指人民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其客观条件是区域之间环境状况的差异,A正确;“舒适型移民”更多的是考虑环境的舒适,与就业机会无关、经济发展水平及政策的关联性小,BCD错误,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结合上题可知“舒适型移民”主要是为了享受慢节奏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迁入地区而言,会提升住房的价格,及带动迁入地劳动服务员的发展,正确;该类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享受生活,因而迁入地增加劳动力错误,大力开发资源也不

17、正确,故选B。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煤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 “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B.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C.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D.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20. “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A. 年龄构成的年轻化B. 性别结

18、构的均衡化C. 技能与素质的提升D. 数量的大幅度提高21. “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A.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C.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D.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答案】19. D 20. C 21. D【解析】【19题详解】“城归”与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关系不大,A错。与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关系不大,B错。城市产业并未饱和,经济效益也无下降, C错。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D正确。故选D。【20题详解】由题干可知,城归

19、人员在城市积累了资金和技术,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农村人口红利升级。所以,这里的人口红利“升级”与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人口数量无关。故选C。【21题详解】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程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农村老年人口占比上升。随着城归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属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是最先带来的。故选D。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主干街道上的两个公交站台(甲、乙)分布示意和上下车人数统计 图,不同时刻上下车人数随时间变化有明显差异。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2. 该图示区域最

20、可能是A. 商业区B. 住宅区C. 工业区D. 公交枢纽23. 关于街道 MN 方向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A. MN 方向皆为郊外B. MN 方向皆为商业区C. M 方向近市中心D. N 方向近旅游区【答案】22. B 23. C【解析】该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22题详解】图中两站台都是7:00上车人数多、下车人数少,17:00上车人数少、下车人数多,且站台人数多时为上班前和下班后的时间,说明该区域人员多数早出晚归,符合住宅区的特点,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3题详解】我国交通为右行制,据图可知,早上7:00左右上车人数最多的是a站台,因此M方向出行人多,同理N方向出行人数少,而早上7:

21、00左右出行时间又为上班时间,因此M方向应靠近市中心,C正确,ABD错误。故选C。为解决停车难问题,2018年北京市将建立停车公共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对全市的停车资源基本信息统一监管,鼓励城市不同功能区分时段提供空余停车位,实现车位“错时共享”。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4. 适于相互“错时共享”停车位的城市功能区是( )A. 住宅区和行政区B. 商业区和行政区C. 工业区和商业区D. 行政区和工业区25. 车位“错时共享”主要利用了城市各功能区( )A. 历史文化的差异B. 生态环境的差异C. 人口流动的差异D. 风俗习惯的差异【答案】24. A 25. C【解析】【24题详解】错时停车适用于城市不

22、同功能区分时段提供空余停车位以实现车位错时共享。住宅区晚上停车多,行政区白天停车多,可以错时共享车位。商业区、行政区都是白天停车多,工业区往往昼夜不息,停车都多。据此分析选A。【25题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可知,错时停车适用于城市不同功能区分时段提供空余停车位以实现车位错时共享。因此,车位“错时共享”主要利用了城市各功能区停车位的时段差异,这种差异跟人口流动差异有关。现代城市功能区人口流动的差异并不是历史文化造成的。也不是生态环境的差异,与风俗习惯关系也不大。据此分析选C。【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2018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8%(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23、比重),但是如果挤掉“水分”的话,我国只有42%左右的城镇化率。我国正在探索“共建式城镇化”模式,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和大中小城市网络化三大关键点同时发力,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之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 试推测我国城市化的“水分”主要是指( )A. 城市基础设施的滞后B. 众多农民工进入城市造成的伪城镇化C. 快速的郊区城市化引起的城市扩张D. 大城市过度膨胀产生的逆城市化27. “共建式城镇化”模式对下列问题可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的是( )A. 大城市病B. 逆城市化C. 城市污染D. 房价上涨【答案】26. B 27. A【解析】【26题详解】伪城镇化又称为“不完全城市化”,是指

24、受中国城乡分割以及户口制度的约束,大量的农村产业工人,虽然居住在城市并被计算为城市人口,但其并不能同等享受到城市的各类公共服务,其收入水平、消费模式无法等同于一般城市人员。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B。【27题详解】“共建式城镇化”模式是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和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有利于大城市职能的分散,缓解大城市病,A正确;逆城市化主要在发达国家,我国还不明显,B错;城市污染并不一定是人口少就少,人口多就多,与管理和人口素质等多种因素有关,C错;房价上涨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大中小城市发展、特色小镇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地方的房价会有一定的上涨,D错。故选A。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

25、城市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 与人文城市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下图所示为某城市局部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指数越大表示发展水平越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8. 该市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 甲区域B. 乙区域C. 丙区域D. 丁区域29. 下列有关乙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B. 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C. 进行合理规划,加强人文城市化的建设D. 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倡导生活方式的转变【答案】28. A 29. B【解析】【28题详解】A、据图可知,

26、甲区域景观与人文城市化发展指数纵坐标值都很高且为正值,A正确。B、据图可知,乙区域的人文城市化水平高,景观城市化水平低,B错误。C、据图可知,丙区域的人文城市化水平大多为负值,水平低,C错误。D、据图可知,丁区域的人文城市化水平为负值,水平低,D错误。故选:A。【29题详解】A、乙区域景观城市化水平较低,说明景观发育程度较低,城市规划不合理,A错误。B、乙区域景观城市化水平较低,表面今后需要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B正确。C、乙区域人文城市化水平较高且远高于景观城市化,因此无需加强人文城市化的建设,C错误。D、在乙时间段之前的甲时间段该区域人文城市化水平已经较高,无需倡导生活方式的转变,

27、D错误。故选:B。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30. 在现代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A. 风俗习惯B. 河流水量C. 林木产量D. 谷地面积31. 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A. 通风B. 避灾C. 采光D. 美观【答案】30. D 31. B【解析】【分析】本题以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30题详解】由题干提示,该县90%以上土地不适

28、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所以可知谷地面积是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谷地面积越大,聚落规模可能越大,故选D。【31题详解】该县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水淹频率很高,所以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可以在一、二层被洪水淹没时,方便人们避险和出行,所以这些集镇住宅能够“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聚落的区位因素,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聚落是大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影响聚落的区位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经济、交通、索教信仰等社会因素。国家发改委在201

29、9年4月8日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文件中指出,新型城镇化战略应突出强调以大城市引领的城市集群模式(都市圈)。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迁入的人口主要来自周边中小城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2. 以大城市引领的城市集群模式(都市圈)有利于 解决中心城市城市化问题优化生产要素空间配置 扩大中小城市服务范围促进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A. B. C. D. 33. 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迁入的人口主要来自周边中小城市的原因最可能是A. 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B. 中小城市环境质量下降C. 中心城市虹吸效应显著D. 中小城市交通拥堵加重【答案】32.

30、D 33. C【解析】【32题详解】该模式不能解决中心城市城市化问题;不同城市优势不同、定位不同,该模式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将周边中小城市整合为一个整体,可以使生产要素在城市间得到最优配置,有利于促进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协作;该模式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可能导致新的城市出现,所以不仅不能扩大,反而可能缩小原有中小城市的服务范围。选项D正确。33题详解】区域中心城市不断发展,成长为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时会导致医疗、教育等资源向中心城市高度集中,同时还会从周边劣势地区吸引人才、资金、信息等优势资源。这一现象被称为“城市虹吸效应”。选项C正确。【点睛】根据十三五规划,中国将要建设19个城市群,包括东部地

31、区的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中部地区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山西晋中城市群、西部地区的成渝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等19个城市群。一个核心城市,一个超大型城市带动了若干个中小城市,它们中小城市有不同的功能,形成一个所谓的这样一个功能群,就带动了一个区域的发展。这种区域的发展呢,就会形成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农户消费空间是乡村空间结构的一种表现,摸清农户的消费空间结构意愿对于新农村规划建设和村镇布局调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下图是“我国某区农户消费活动空间结构模式图”,下表为该区农户使用不同交通工具的消费空间分布。根据图表回答下面小题。34. 据图表分析可知3 km范围内集中了50%

32、左右的消费活动随距离的延伸农户消费活动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各距离段内骑自行车消费始终大于骑摩托车交通工具机动能力越强,农户消费空间越大A. B. C. D. 35. 农户消费活动空间呈圈层分布特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强消费活动带空间范围可能为03 km,是农户消费活动的主要空间带强消费活动带内以农用车为交通工具的消费活动最集中弱消费活动带的空间范围随距离的延伸农户消费活动比率不断下降弱消费活动带内交通工具对农户的消费空间影响不大A. B. C. D. 【答案】34. D 35. B【解析】【34题详解】由图可知,随距离的延伸农户消费活动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由表可知,交通工具机动能力越强,农户消费

33、空间越大,故正确。3km范围内集中了80%以上的消费活动,错误;在35km处,骑自行车消费小于骑摩托车,错误。综上所述,故选D。【35题详解】由图可知,在03km范围内,集中了绝大部分农户消费活动,而成为农户强消费活动带;由图表可知,在36km弱消费活动带的空间范围随距离的延伸农户消费活动比率不断下降,故正确。强消费活动带内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的消费活动最集中,错误;随着距离增大,弱消费活动带内交通工具对农户的消费空间影响越大, 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点睛】该题一定要借助图表信息相结合分析思考,注意图片中横纵坐标所代表的内容,仔细读取表格中不同消费空间,交通工具的使用量。读“某中等城市常住人

34、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36. 住宅区密集分布的区域是( )A. 02 km处B. 23 km处C. 35 km处D. 67 km处37. 距市中心2km内常住人口密度并不最高的主要原因是该区( )A. 地租昂贵B. 环境质量差C. 交通通达度低D. 服务设施差【答案】36. C 37. A【解析】【36题详解】本题考查城市的功能分区。在城市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是住宅区,由图可知,在距离城市中心3-5千米处常住人口密度最大,可推断该区域住宅区密集分布,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37题详解】本题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中心地区交通通达度和服务设施均好,地价昂贵;环境质量不是导

35、致该区域常住人口密度不是最高的主要原因;住宅区付租能力较弱,难以承担城市中心附近的昂贵地租,因而距市中心2千米内以商业区为主,常住人口密度并不是最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下图是某地区的人口密度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38. 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形 纬度 降水河流A. B. C. D. 39. 图中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A. 水路交通枢纽B. 水源充足C. 陆路交通枢纽D. 地形平坦【答案】38. C 39. A【解析】【38题详解】根据图中河流名称和分布特点可知,该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区域内的纬度和降水差异不大,不是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

36、影响因素;再看图中的人口密集区,基本都与河流靠近,地势较为低平,则可知河流和地形是影响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故正确,选C。【39题详解】根据图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及图例可知,甲、乙人口密度较大,甲城市位于地形平坦的成都平原,乙城市为位于两河交汇处的重庆, 与成都相比,重庆的区位优势在于位于两河交汇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为水路交通枢纽,故A正确,BCD错误。选A。40. 2017年第二季度全网移动用户的大数据显示,“北上广”迁出的人群主要流向了重庆、杭州、成都、厦门、苏州等地。为吸引和留住从“北上广”迁出人群中的创业人员,重庆等地政府应当重点采取的措施是( )A. 承接劳动力

37、导向型产业的转移B. 提高行政效率,加大政策优惠C. 加强对迁入人口的职业D. 加强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答案】B【解析】【详解】为吸引和留住从“北上广”迁出人群中的创业人员,重庆等地政府应当重点采取的措施是提高行政效率,加大政策优惠,B对。“北上广”迁出人群中的创业人员,属于知识、技术型人才,应承接技术导向型产业的转移,A错。应是加强对迁入人口的职业的调查、引导,C错。加强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是留住技术人才的主要措施,D错。选B。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由我国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驾乘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正式点火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

38、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将长达33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41. 天宫二号与地球组成的天体系统与下列哪一类等级一致A. 总星系B. 地月系C. 银河系D. 太阳系42. 神舟十一号飞行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A. 沈阳市昼长夜短B. 海口市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C. 北京市昼渐长夜渐短D.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答案】41. B 42. D【解析】【41题详解】读材料分析可知,天宫二号与地球组成天体系统,是绕地球运转的天体系统,与地月系等级一致,B对。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等级都高,A、C、D错。故答案选B项。【42题详解】神舟十一号发射时,北京时间是10月17日7时30分,太阳直射点在

39、南半球,抚顺市昼短夜长,A错。海口市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B错。此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北京市昼长渐短夜渐长,C错。地球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正在加快,D对。故答案选D项。某开发商分别在北京(约40N)和福州(约26N)开发了两个楼盘。两地均设计了朝向和楼高相同的户型结构如下图(甲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43. 若福州楼盘每层2.8米共20层,南北楼距为28米。乙图栋10层住户一年中正午不能直接获得太阳照射的时间最接近( )A. 11个月B. 9个月C. 7个月D. 1个月44. 在上级部门对两地小区楼盘规划设计图(乙图)审批时,几乎相同的设计在北京却没有通过,被要求修改。最终修改的方案

40、可能是( )A. 降低南侧楼房的高度B. 缩小南北楼的楼间距C. 扩大东西楼的楼间距D. 降低北侧楼房的高度【答案】43. D 44. A【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试题难度较难。【43题详解】据材料知,福州位于约26N,冬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90-(26+23.5)=40.5,乙图栋10层住户能够得到太阳直射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45,它们之间相差4.5;根据计算公式:H=90一纬度差,可知当直射点高于南纬19时,福州太阳高度已等于45,南北移动共9不能得到太阳光,太阳直射点每天移动约0.25,每月移动约8,选项中1个月最接近,故选D。【44题详解】北京纬度位置偏北,影子长,

41、南侧楼房的挡住北侧楼房阳光的机会大,要想达到需要的光照时间,可以增加南北两楼的楼间距或者降低前排楼房的高度,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读“热力环流示意图”(曲线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各题。45. 图中、四点的气压值最大的是A. B. C. D. 46. 图中、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45. B 46. B【解析】【45题详解】高空气压远远低于近地面的气压,故气压比较小。气压高,从图中可以看出等压面上凸,说明气压高于,故B对。【46题详解】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同一水平面上高于,高于,故气流由,B对。垂直方向上低压气流上升,故,D错。故选B

42、。【点睛】等压面上凸,气压高于同一水平面,等压面下凹,气压低于同一水平面。下图表示某天气系统经过北京地区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47. 北京处在阶段时,天气现象和气压分布状况是: 天气晴朗气压高天气阴气压低A. B. C. D. 48. 北京处在阶段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冷锋即将到选本市暖锋即将到达本市气温即将下降,可能出现大风、雨雪等天气气压即将升高,出现绵绵细雨A. B. C. D. 49. 下面的天气状况与此类天气系统无关的是A. 东北夏季的暴雨B. 华北春季的沙尘天气C.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寒潮D. 华南“一场春雨一场暖”【答案】47. D 48. B 49. D【解析】【47题详

43、解】根据图示天气系统移动方向,图示为冷锋。北京处在阶段时,位于冷锋锋前,冷锋降雨在锋后,天气晴朗,对,错。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低,错,对。D对,A、B、C错。故选D。【48题详解】北京处在阶段时,位于冷锋锋前,冷锋即将到达本市,对,错。气温即将下降,可能出现大风、雨雪等天气,对。出现绵绵细雨天气是暖锋,错。B对,A、C、D错。故选B。49题详解】东北夏季的暴雨、华北春季的沙尘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寒潮都是冷锋活动造成的,与此类天气系统有关,A、B、C有关。华南“一场春雨一场暖”是暖锋造成的,D无关。本题要求选择无关选项,故选D。50. 下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完成下题。这

44、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A. 气流下沉造成B. 气流对流上升造成C. 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D. 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示期间该地气温下降,气压升高,且伴有降雨,降雨的强度较大,历时较短,为典型的冷锋过境天气,冷锋过境,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降雨,D正确;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A错;气流对流上升,可能形成降雨,但不一定造成气温大幅度下降,气压大幅度升高,B错;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为暖锋,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C错。故选D。【点睛】冷锋对天气的影响:过境时,带来大风、雨雪和降温天气;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

45、压升高。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51. 衡量地区水资源的多少,通常用下列哪一指标A. 多年平均降水量B. 多年平均蒸发量C.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D. 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52. 实施“引松济辽”工程的原因是因为辽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少 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 地处内陆,气候干旱 人口多,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大A. B. C. D. 53. 辽河流域除调水外,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建议还包括A. 控制大城市发展规模B. 增强节水意识,普及节水技术C. 有计划的控制人口增长D.

46、 控制工业发展,严禁大水漫灌【答案】51. C 52. B 53. B【解析】【分析】考查水资源概念,区域水资源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等相关知识。【51题详解】反映一个地区或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以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主要指标;而世界上各洲径流量的多少,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这两个量之差就是多年平均径流量,C正确,ABD错误。故选C。【52题详解】由材料分析可知,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降水总量较少,水资源总量少,再加上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需水量大,而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水资源比较丰富,因此为了解决该地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大问题,国家规划实施“引

47、松济辽”调水工程。据此判断,正确,故选B。【53题详解】增强节水意识,普及节水技术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缓解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的重要“节流”措施,B正确。故选B。【点睛】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原因:自然原因:空间分配不均;时间分配不均;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人为原因: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污染严重;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大。(2)措施: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人工增雨、节约用水;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提高节水意识;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54. 读下图,完成下题。图中水系的形态特征,

48、反映了该地区A.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B. 降水量中部少,四周多C. 气温中部高,四周低D. 侵蚀作用中部弱,四周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示水系从中部向四周流,故判断该地区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故A对;气温中部低,四周高,C错;降水量不能判断出来,B错;中部是河流源头,溯源侵蚀和下蚀强,四周离源头也较近,下蚀强,D错。故选A。55. 图为北太平洋局部海域图。读图、图,完成下题。若以洋流模式图(图)来表示该海域洋流分布状况,则甲、乙、丙、丁四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C【解析】【分析】该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海域位于北回归线附近

49、,其洋流模式为中低纬的反气旋型洋流模式,呈顺时针环流,结合洋流分布规律,可以得出丙符合,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56. 读下图,回答下面各题。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A. 太阳辐射B. 大气辐射C. 地面辐射D. 大气逆辐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为穿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为地面长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能够吸收绝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所以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热量主要来自地面长波辐射,C正确,ABD错误。故选C。57. 读某季节大洋局部环流分布示意图,半岛东部沿海地区该季节气候特点是:A. 进入湿季,高温多雨B. 进入

50、湿季,低温多雨C. 受东北信风影响,高温干燥D. 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答案】D【解析】考查季风洋流分布规律。据洋流的流向可知,该季节南亚盛行西南季风,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向东流,因此为北半球的夏季。索马里洋流属季风洋流。在夏季表层海水受强大的西南季风驱使,表层暖水流走后,从邻近的深水盆中升起较冷的水上升补偿表层水,使水温降低23,成为寒流,寒流对沿岸有减湿作用。此外,太阳直射点北移至回归线附近,太阳辐射增强,高温干燥。故选D。58. 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可表示渭河平原形成过程的地质作用是A. 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侵蚀B. 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侵蚀C. 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沉积D. 地

51、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沉积【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详解】渭河平原形成经历了内力与外力的共同作用,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先是内力作用地壳抬升,秦岭北侧岩层有明显错动位移,说明后来发生岩层断裂陷落,形成地堑谷地,地堑的地势低,水流汇集,再经外力作用流水沉积,形成渭河平原。C对,A、B、D错。故选C。59. 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据图可知是褶皱,是断层,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是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河口三角洲,是泥沙沉积形成的,所以都属于外力作用,故B正确。60.

52、2018年1月14日17时18分 ,在秘鲁沿岸太平洋海域(15.7S ,74.72W )发生 7.2级地震,震源深度 (震源到地表的距离)20千米。读“南美洲政区图和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秘鲁位于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B. 秘鲁渔场因寒暖流交汇形成C. 秘鲁寒流使沿岸热带荒漠带向赤道延伸D. 秘鲁沿岸洋流自低纬流向高纬【答案】C【解析】【详解】秘鲁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A错误;秘鲁渔场因上升流形成,B错;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使沿岸热带荒漠带向赤道延伸,C对;秘鲁沿岸洋流自高纬流向低纬,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共3题,共40分)61. 读两幅我国人

53、口漫画,完成下列问题。(1)指出漫画图(左图)反映的主要人口问题,并为缓解该问题提出三条措施。近年来,我国北方和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候鸟老人”组团“迁徙”的现象日渐普遍。(2)结合右图,说说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3)说明该现象对“迁入地”海南省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1)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 原因:调整人口生育政策;适当推迟退休年龄;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发扬传统美德,尊老爱老。(2)海南省冬季气温较我国东北三省和长江三角洲等地区高;老年人抵抗寒冷能力较差;老年人经济条件较好;出行的交通方便等。(3)有利:带动当地旅游业、房地产业、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加强区

54、域间文化、信息等的交流。不利:增加交通压力、住房压力,影响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当地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考查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意在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详解】(1)考查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据图可知,夫妻二人要抚养四位老人,反映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问题。解决措施要从产生人口问题的原因方面分析。例如,调整人口生育政策,提高出生率;适当推迟退休年龄,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状况;老年人数量多,应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发扬传统美德,尊老爱老,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2)从气候角度分析,我国北方地

55、区冬季寒冷,不利于老年人过冬。海南省冬季气温较高,适宜老人居住。从交通条件分析,交通发达,出行交通方便。从经济因素分析,老年人经济条件较好,家庭经济条件改善,生活水平及质量提高等。(3)说明影响注意从有利和不利方面进行说明。右图现象是北方老年人冬季到海南省。主要是因为气候和经济因素,海南省纬度低,冬季气温较我国东北三省和长江三角洲等地区高,老年人抵抗寒冷能力较差,老年人有较好的经济条件,老年人去海南过冬,属于旅游休闲活动,需要有方便、舒适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带动当地旅游业、房地产业、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照顾老年人生活,有利于增加了就业机会,不同区域的人员流动可加强区域间文化、信息等的交流

56、。人口迁入多,不利影响是增加交通压力、住房压力。影响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当地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等。62. 下图是“T1T3三个阶段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说出T2和T3阶段商业用地的分布特点。(2)据图总结T2到T3阶段工业用地变化趋势,并说出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3)T3阶段住宅区出现了明显分化,分析判断甲住宅区的类型和形成原因。【答案】(1)T2阶段商业用地位于城市几何中心,T3阶段多个新的商业用地出现在交通干线交会处。(2)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原因:保护城市环境和降低生产成本。(3)甲处应为高级住宅区。形成原因:位于城市外缘,地势

57、较高,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环境优美且交通便利。【解析】(1)图示T2阶段商业用地分布于城市中心;T3阶段商业用地不仅出现在市中心,而且在城市边缘的交通干线附近也有分布。(2)变化趋势可以通过比较两图得到,原因主要从经济和环境两个方面回答。(3)住宅区分化一般指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交通便利、快捷,环境优美,地势高的地区。63. 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材料

58、二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答案】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周边地区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区位因素。【详解】城市区位因素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农业基础、交通、政治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地形分析,两城市均位于河谷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广阔;海拔较低,且北侧有山地阻档,气候较温和;临近河流,水源充足;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好,农产品丰富;临近铁路,交通便利,是当地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