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导入语例示上节课我们开始了对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学习,首先了解的是当时的农业状况。从农业发展的诸多表现中,我们感受到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是导致农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而统治者的政策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农业是封建经济最基础的经济部门,农业生产的新发展必然会推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他几个经济部门的发展情况。板书二、手工业的辉煌成就教师提问两汉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大一统局面形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也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教师提问 汉朝统治者既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业,压制工商业,为何两汉的手工业、商业却能取得辉煌成就
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强调扶植与发展“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把手工业视为农业的副业,显示出自然经济的特征。虽然如此,手工业与商业仍有它们的地位和作用。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经济,并不绝对排斥商业和手工业。穷奢极欲的统治阶级需要有商业与手工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产品。各地区物品资源的差别,也需要彼此交换、互通有无。由于生产工具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生产规模的狭小,各种农业器物的生产已非小农家庭之力所能奏效,“故工不出,则农用乖”;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这一系列的因素,使得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虽然倡导以农为本,工商为末,重农桑而抑工商,手工业和
3、商业却始终在不断发展着,成为封建经济的必要组成部分,以至出现了把从事手工业与商业作为致富必要手段的思想。司马迁认为:“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两汉时期的手工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教师提问两汉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具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回答特点是规模大、分工细和工艺精等。板书1.特点:规模大、分工细和工艺精教师讲述 这些特点在手工业各部门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下面请大家看投影(或挂图)。投影显示或挂图 西汉手工业分布图板书2.表现教师指图提问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西汉时期手工业发展的哪些状况?学生甲回答一是手工业部门众多;二是南北方均有分布。学生
4、乙回答还有就是黄河中下游分布比较多,在各部门中以冶铁、煮盐业最发达。教师讲述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包括冶铁业、冶铜业在内的冶铸业的情况。规模巨大、技术成熟是汉代冶铸业的主要特点,其中以冶铁业最为著名。那么,为什么冶铁业的发展会如此迅速呢?学生回答这是因为两汉时期农业的迅速发展,如铁制农具的增多、牛耕的广泛推广和水利工程的大量兴修,日益增加了对铁制生产工具的需求,所以必然促使冶铁业发展起来。教师讲述冶铁业是各项手工业的先导部门,也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手工业部门。冶铁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冶铁技术的提高。当时冶铁的燃料开始使用煤,这大大提高了炉温,提高冶铁的质量。还发明了淬火技术,使
5、铁器更坚硬。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总结当地生产经验,发明了一种水力鼓风装置水排。“排”是古代冶金时鼓风的工具,水排利用河水冲力转动机械,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它的使用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冶铁质量。水排的发明,是东汉冶铁技术上的重大成就之一,这比欧洲早一千多年。由于冶铁技术的不断进步,铁制器的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考古发掘资料证明,东汉时期铁制用具已普遍应用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铁钉、铁锅、铁刀、铁剪、铁灯等的大量出土,就是有力的证据。我国已发现汉代冶铁遗址约20余处,其中宛和巩是当时著名的冶铁中心。教师过渡两汉时期的冶铁技术令人称赞,而冶铜
6、技术也令世人折服。从西汉开始,原有的青铜兵器逐步被铁制兵器所取代,铜也就失去了在工具、兵器方面昔日独特的地位,但精美的铜制器皿的生产方面规模还很大,铜制器具的工艺水平相当高。我们在初中时就学过的汉朝的铜奔马、长信宫灯,工艺之精,构思之巧,是世界罕见的。教师过渡在了解了当时的冶铸业的盛况之后,再来看看我国古代的传统手工业纺织业。纺织业中主要包括哪些分类部门?学生回答有丝织业、麻织业、棉纺织业和毛纺织业等。教师讲述丝织业、麻织业在两汉时期都有迅速地发展,而棉纺织和毛纺织也开始出现。而正是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秦汉时期种植的经济作物主要是桑和麻,两汉时已
7、遍及黄河中下游广大农村,并且逐步向南发展。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树,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桑树的广泛种植,促进丝织业的进步,使得丝织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奠定了我国丝绸大国的地位。麻种植的推广,也促进麻纺织业的发展。 教师提问首先请同学们来概括一下这其中最突出的丝织业的发展情况。学生甲回答水平高。西汉陈宝光妻是当时民间最优秀的纺织家,她传授织法,织成多种美丽的花纹。学生乙回答品种多。能够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学生丙回答数量多。政府和民间都有经营。当时西汉的长安、临淄等地拥有全国最重要的官营手工业。而且大量的丝织品通过考古被发掘出来,如在丝绸之路沿线、长沙马王堆汉墓遗址等。教师讲
8、述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丝织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这些绚丽多彩的高级织物用织、绣、绘、印等技术作成各种动物、云纹、卷草及菱形等花纹,它说明西汉的纺织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请大家看课本P39上有关素纱禅衣的插图,有如今日的尼龙纱,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其重量只有49克,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教师过渡在丝织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麻织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棉纺织业和毛纺织业也初露端倪。教师讲述例如新疆地区已经种植棉花,棉纺织业出现了;羊毛也成为了纺织原料,而麻织业与它们相比则要更为迅速。汉代的布以麻、葛为代表。麻布的质量很好,有些甚至可以和丝、罗、绮相仿。产于越地的“葛布”,曾使“光
9、武帝见而好之”,令会稽以此为贡。不过细麻与丝绸价格昂贵,只有贵族享用,平民穿不起,因此在很长时期内,大麻粗衣一直成为我国广大人民,特别是劳动大众的主要衣着。教师提问两汉时期手工业部门中取得很大进步的还有制漆业。我国是世界上用漆最悠久的国家,其历史可以追述到什么时候呢?学生回答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在河姆渡遗址曾经出土过红漆碗。教师讲述当时在蜀郡(成都)和广汉等地都设有工官,监造皇室、贵族使用的精美漆器。漆器的制作过程复杂,盐铁论散不足形容说:“一杯捲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在贵州清镇出土的漆器耳杯上刻有素工、画工、雕工、清工、造工等字样,有力地说明了分工的细密。漆器的种类很多,大多
10、色彩鲜艳,构思巧妙。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漆器180多件,不仅品种多样,而且造型美观,色泽光亮,是汉代漆器中的精品。教师提问书上还提到哪些手工业部门呢?学生回答还有煮盐业和造船业。教师讲述 煮盐业与冶铁业、纺织业,堪称两汉时期的三大手工业,国家非常重视,汉武帝时曾经实行过盐铁专卖的制度。汉代开发利用的盐有池盐、海盐、井盐等。汉代的造船业也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种类多样、技术成熟上,造船业的发展为两汉对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过渡 伴随着统一局面的形成、巩固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两汉时期的商业也出现了繁荣景象。板书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教师提问衡量商业发展水平的依据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有商品、市场、货
11、币、城市的发展状况等。教师讲述两汉时期,商道的畅通,“市”的设立,边境贸易的频繁,无一不体现出这种繁荣景象。而当时货币和城市的发展就更能够说明问题了。教师讲述 汉承秦制,以黄金为上币,以铜钱为下币,并且把珠玉、古代的龟币、贝壳及银、锡等金属,都排除在法定货币之外,只能作为珍宝与器饰看待,汉武帝时铸造的五铢钱通行全国,至隋朝基本行用不变,历时有七百多年。两汉的货币政策为我国封建社会货币制度的确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板书1. 汉武帝铸五铢钱教师讲述 随着两汉时期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在广阔的国内市场内,逐渐形成了一批工商业集中的都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长安与“五都”。板书2.长安及“五都”的繁华教师提
12、问长安是西汉的都城,也是全国最大的商业都市。长安交通便利,是西北与巴蜀和内地贸易的枢纽,又是对西域通商的中心。那“五都”是指哪几个城市呢?学生回答分别是洛阳、成都、邯郸、临淄和宛。教师讲述当时的商业活动主要在都市进行,这“五都”都是经济发达,土地肥沃,农副产品丰富,交通便利的地方。例如;洛阳居中原之中,水陆交通都很便利。临淄是齐鲁中心,人口稠密。邯郸是黄河以北最大的商业中心。宛地冶铁业很发达,西通长安,东连江淮,是南北交通的要冲。成都是丰饶的巴蜀地区的物产集散地。而各地较小的都会更是不胜枚举了。课堂总结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比较详细地了解了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盛况。正是在国家统一的局面和各
13、项政策的保障下,在人民的辛勤劳动下,汉代的社会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并取得了多方面领先于世界的成就,这些都令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布置作业1.两汉时期,棉纺织业已出现在我国今天的A.广东地区B.长江流域C.黄河流域D.新疆地区答案:D2.两汉有名的冶铁中心是宛 广汉 巩 蜀都A.B.C.D.答案:C3.下列各项,最能代表东汉冶铁技术进步的是A.煤成为冶铁燃料 B.水力鼓风冶铁C.低温炼钢的技术D.发明淬火技术答案:B4.两汉时期出现一批相当繁华的名都大邑。其中,既是丝织业中心,又是五大名都之一的是A.临淄B.洛阳C.成都D.邯郸答案:A5.汉代货币的主币是A.黄金和白银B.黄金和铜钱C.白银和铜钱D.铜钱和铁钱答案:B板书设计二、手工业的辉煌成就1.特点:规模大、分工细和工艺精2.表现:纺织业、冶铸业、制漆业、煮盐业、造船业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1.汉武帝铸五铢钱2.长安及“五都”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