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能证明蛋白酶具有水解蛋白质作用的最佳方案是A. 实验,滴加双缩脲试剂观察是否变成紫色B. 实验,滴加双缩脲试剂观察是否变成紫色C. 实验,滴加斐林试剂加热观察是否变成砖红色D. 实验,一段时间后直接观察蛋白块的大小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目考查酶的本质和特性,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是其特性。【详解】A.实验两个试管中均加入了蛋白酶,蛋白酶本质是蛋白质,滴加双缩脲试剂观察是否变成紫色,不能确定是蛋白质被水解了,A错误;B.实验同实验一样,两个试管中均加入
2、了蛋白酶,蛋白酶本质是蛋白质,滴加双缩脲试剂观察是否变成紫色,不能确定是蛋白质被水解了,B错误;C.斐林试剂是鉴定还原糖的试剂, C错误;D.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质,蛋白块变小或者消失能体现蛋白酶的催化效果,D正确;故选D。【点睛】注意:蛋白酶本身是蛋白质,也能和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2.下列有关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 葡萄糖分子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分解,可以产生大量ATPB. 大肠杆菌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C. 乳酸菌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ATPD. 蓝藻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不能合成ATP【答案】C【解析】【分析】ATP是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光合
3、作用和呼吸作用能够产生ATP,即能发生细胞呼吸或光合作用的场所都能合成ATP。【详解】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丙酮酸跨膜运输到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可以产生大量ATP,但在线粒体中不能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A错误;B、大肠杆菌细胞为原核细胞,无线粒体,B错误;C、乳酸杆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少量ATP,C正确;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是在膜上进行的,也能够产生ATP,D错误。故选C。3.下列关于生物实验中“对照
4、”及“变量”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属于对比试验,无空白对照B. 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酶的浓度是自变量,温度是无关变量,无空白对照C. 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变化为因变量,属于自身前后对照D. 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实验中,温度为自变量,须设置37的温度条件为对照组【答案】B【解析】【分析】1.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求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你所确定实验变量引起的,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2.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与自变量同时影响因
5、变量的变化、但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详解】A.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无空白对照,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是对比,A正确;B. 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PH是自变量,酶的浓度和温度是无关变量,B错误;C. 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渗透溶液的浓度是自变量,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变化为因变量,属于自身前后对照,C正确;D. 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实验中,温度为自变量,须设置最适温度为对照组,37为最适温度,D正确;故选B。4.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探究无氧呼吸的实验中,可用石蜡层隔绝O2B. 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中,可用NaOH
6、溶液除去泵入空气中的CO2C. 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如温度、pH等要相同且适宜D. 可通过观察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否变色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答案】D【解析】【分析】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 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灭菌,并去除溶液中的O2。酵母菌有氧呼吸过程中有CO2产生,所以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过程中,泵入的空气应去除CO2,以防止干扰实验结果。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详解】A、在探究无氧呼吸的实验中,可用油脂层
7、隔绝O2,A正确;B、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中,可用NaOH溶液除去泵入空气中的CO2,B正确;C、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等,且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C正确;D、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都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色,可用其变色的速率或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错误。故选D。5.做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滤纸条上出现的4条色素带中,扩散速度最慢的和色素带最宽的分别是A. 叶绿素b和叶绿素aB.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C. 叶绿素b和叶黄素D. 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答案】A【解析】【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
8、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图示如下:【详解】滤纸条上出现的4条色素带中,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小的即扩散最慢的,含量最多的即色素带最宽的。在层析液中叶绿素b的溶解度最小,扩散速度最慢;叶绿素a含量最多,色素带最宽。故选A。6.下列关于菠菜
9、中光合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植物所有细胞中都含有光合色素B. 可用无水乙醇将光合色素分离出来C. 分离光合色素时,滤液细线画的越粗,层析效果越明显D. 该植物中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答案】D【解析】【分析】提取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可以溶于无水乙醇,故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扩散速度不同,故可以把四种色素分离开来。【详解】该植物的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上,部分细胞不含叶绿体,如根尖不含叶绿体,不含光合色素,A错误;可用层析液将光合色素分离出来,B错误;分离光合色素时,滤液细线需要画的又细又直,避免色素带重叠,C错误;该植物中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
10、体薄膜上,D正确。故选D。7.下列有关“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表明细胞主动运输能力与相对表面积的大小成正相关B. 细胞越小,细胞表面积相对就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高C. 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反应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D. 在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琼脂块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是自变量,NaOH扩散速率是因变量【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体积小,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大 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核质比大,有利于细胞核对细胞的控制,在这个意义上体积小更有利于细胞生存,但是最起码要足够的体积来保证细胞内的基本活动。【详解
11、】A.主动运输能力与相对表面积的大小没有绝对关系,A错误;B. 一定范围内,细胞越小,其相对表面积相对就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高,B错误;C. 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反应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C正确;D. 在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NaOH扩散速度不变,自变量是不同大小琼脂块模拟的细胞,因变量是NaOH进入琼脂块“细胞”的体积与细胞总体积的比,D错误;故选C。【点睛】注意:扩散速率不会因为琼脂块的大小发生改变,扩散速率不变。8.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分裂间期,核DNA复制含量加倍B. 在分裂前期,由中心粒
12、周围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 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含染色单体D. 在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染色体数目加倍,不含染色单体【答案】B【解析】【分析】无论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都是在细胞分裂的间期通过DNA复制使其含量加倍,中期都有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含染色单体;分裂后期,均有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染色体数目加倍,不含染色单体,动物细胞在分裂前期,由中心体周围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植物是由细胞的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详解】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均有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B.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由中心体周围发出的星状射线形
13、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错误;C.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均排列在赤道板上,都含染色单体,C正确;D.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染色体数目加倍,都不含染色单体,D正确.故选B。9.图是一个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和是一对同源染色体B. 此细胞分裂结束以后,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有4条C. 该细胞此时有染色单体0条D. 该细胞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比为1:1【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细胞有细胞壁,没有中心体,属于高等植物细胞;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所以体
14、细胞有4条染色体。【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有丝分裂后期图,着丝点分裂,1和5是两条子染色体,是有丝分裂间期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A错误;B. 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所以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B正确;C.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了染色体,C正确;D.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有多少条染色体就有多少个核DNA,D正确;故选A。【点睛】注意: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是体细胞的2倍,但此时核DNA的数目和染色体数目相同,伴随着细胞分裂的完成,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同,核DNA数目也恢复到和体细胞相同。10.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
15、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 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效率降低C. 胚胎发育过程中有细胞的分化,尚未出现细胞凋亡的现象D. 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物质都发生了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3.衰老细胞的特征:(1 )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 )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
16、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 )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 5 )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B. 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效率降低,B正确;C. 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的现象,如部分器官退化,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C错误;D. 癌细胞的形态结构(癌细胞近似球形或椭球形)和遗传物质(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都发生了改变,D正确。故选C。11.含有20条染色体的玉米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时,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DNA:染色单体数=” A. 10:20:30B. 20:40:0C. 20:20:2
17、0D. 20:40:40【答案】D【解析】【分析】在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通过染色体的复制,一条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数由0变为2,;而在有丝分裂后期时,由于着丝点的分裂,一条染色体上染色单体数由2变为0即染色单体在间期形成,在有丝分裂后期消失。【详解】A.在玉米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为20条,染色单体数为40条,DNA分子数为40个,该细胞中染色体数:DNA:染色单体数=20:40:40,A错误;B.在玉米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为20条,染色单体数为40条,DNA分子数为40个,该细胞中染色体数:DNA:染色单体数=20:40:40,B错误;C.在玉米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为20条,染色单体数为4
18、0条,DNA分子数为40个,该细胞中染色体数:DNA:染色单体数=20:40:40,C错误;D.在玉米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为20条,染色单体数为40条,DNA分子数为40个,该细胞中染色体数:DNA:染色单体数=20:40:40,D正确;故选D。12.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A. 植物用种子进行繁殖后代B. 用悬浮培养的胡萝卜单个细胞培养成了可育的植株C. 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成各种血细胞D. 取动物细胞克隆出动物器官【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细胞的全能性以产生个体为
19、标志,若无个体产生,则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详解】种子繁殖属于正常的繁殖过程,没有经过离体细胞的培养,不属于植物组织培养,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用悬浮培养的胡萝卜单个细胞培养出胡萝卜植株,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体现了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B正确;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成各种血细胞,没有发育为完整的个体,不能体现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错误;取动物细胞克隆出动物器官,没有发育为完整的个体,不能体现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错误。13.下图表示动物细胞生命历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真核生物的过程的方式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B.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有序的过程能够增加细胞的类型C
20、. 过程中细胞含水量增加,酶活性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相对表面积减小D. 过程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3.衰老细胞的特征:(1 )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 )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1、;( 3 )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 5 )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 真核生物的细胞增殖过程,主要方式有有丝分裂也存在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A正确;B.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过程是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形成各种细胞,B正确;C. 过程为细胞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C错误;D. 过程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D正确;故选C。14.下列关于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豌豆花瓣开放时需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粉B. 完成人
22、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自花授粉C. F1自交,其F2中出现白花的原因是性状分离D. F1全部为紫花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答案】D【解析】【分析】1、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授粉时无外来花粉的干扰,便于形成纯种。2、杂交实验的过程:去雄套袋授粉套袋【详解】豌豆花瓣开放时,豌豆已经完成授粉,所以应在花粉尚未成熟时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粉,A错误;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异花授粉,B错误;F1自交,其F2中同时出现白花和紫花,这种现象是性状分离。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错误;紫花和白花杂交,F1全部为紫花,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
23、为隐性性状,则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D正确。故选D。15.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 测交实验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的组成B. 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C. 纯合子亲本相互交配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D. 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答案】A【解析】【分析】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的现象;孟德尔在杂交豌豆实验中,把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子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代是杂台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
24、就叫测交。【详解】A.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A正确;B.一对遗传因子杂合的亲本,产生的后代有一半是纯合子,B错误;C.隐性纯合子自交后代和亲本一样,还是隐性性状,C错误;D.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在单位性状上常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型,狗的长毛和卷毛不是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A。16.下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 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 7号与8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12C. 12号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D. 11号个体基因型为杂合子的可能性为3/5【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1号和2号作为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患病的女儿6号
25、,所以有“无中生有为隐性,生个病女为常隐”的特点,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此答题。【详解】A. 据图分析,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B. 7号为携带者的概率是2/3与8号一定是携带者,2/31/4(隐性概率)1/2(男孩概率)=1/12,B正确;C. 10号是否是携带者,不能确定,故12号的概率没法计算,C错误;D.如果该病用A,a表示, 7号为1/3AA或2/3Aa与8号一定是Aa,11号是正常人,计算正常人中的携带者概率,为1/3AAAa=1/6Aa,2/3AaAa=1/3Aa,1/6aa;但是,由于11号正常,不可能是aa,则11号是Aa的概率=Aa/(AA+Aa)=Aa/
26、(1-aa)=(1/6Aa1/3Aa)/(1-1/6aa)=3/5,D正确;故选C。17.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六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A.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B. 为了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D. 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期结果为“高茎矮茎=11”属于推理内容【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
27、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得出结论(分离定律的本质)。【详解】A、孟德尔所作假设的内容是“性状是遗传因子控制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的,配子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A错误; B、为了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
28、实验,B正确; C、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C正确; D、测交实验的后代预期为11,是推理结果,D正确; 故选:A。18.判断下列有关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有自由组合B. 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验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 摩尔根证明了控制果蝇红、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 染色体和基因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很多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摩尔根利用果蝇做杂交实验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从而说明了萨顿的假说的正确性,摩尔根与其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
29、并绘出第一 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说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据此分析。【详解】A.伴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A正确;B. 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错误;C.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得出眼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的,C正确;D.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和基因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很多基因,D正确;故选B。19.用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全部是黄色圆粒,F1自交得F2,在F2中杂合的绿色圆粒有2400个,推测纯合的黄色皱粒有A. 4800个B. 2400个C.
30、3600个D. 1200个【答案】D【解析】【分析】用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F1全是黄色圆粒YyRrF1自交得F2,根据F2中杂合的绿色圆粒的比例和数量算出F2总量,进而做出相应的判断。【详解】用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F1全是黄色圆粒YyRr,F1 YyRr自交,F2中杂合的绿色圆粒的基因型是yyRr,在F2中所占的比例是1/41/2=1/8;已知在F2中杂合的绿色圆粒有2400个,所以F2总量为24001/8=19200(个);又因为F2中纯合黄色皱粒(YYrr)占总数的1/16,所以F2中纯合黄色皱粒的个数是192001/16
31、=1200(个),A、B、C错误,D正确。故选:D。20.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纯种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样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亲本必须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B. F1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C. 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 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都能发育成新个体【答案】A【解析】【分析】F2中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说明F1是黄色圆粒双杂合体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
32、断。【详解】亲本可以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还可以是纯种黄色皱粒豌豆与纯种绿色圆粒豌豆,A错误;F1黄色圆粒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均为1:1:1:1,才能使子代出现9:3:3:1,B正确;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即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C正确;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都能发育成新个体(种子)与F2出现这样的比例有着直接的关系,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判断基因型及表现型的对应关系。21.过氧化物酶能催化H2O2的分解,产生的氧气能使溶于水的无色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
33、橙红色沉淀。为了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物酶,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在2号试管的基础上加2滴H2O2溶液B. 1号试管可以和4号试管形成对照C. 设计2号试管作为对照的具体目的是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 对3号试管加入的物质进行设计,这四支试管可以证明酶具有高效性【答案】D【解析】【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物酶,实验的自变量是加入的蒸馏水和马铃薯块茎提取液,蒸馏水、马铃薯块茎提取液、过氧化氢溶液、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的量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不同的实验组中应相等。【详解】A. 分析题图可知,1与3 是对
34、照实验,无关变量应相等,变化的是自变量,因此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2m1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滴H2O2溶液,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A正确;B. 1号试管可以和4号试管形成对照,可以证明酶失活无催化效果,B正确;C. 由题意可知2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2m1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mL马铃薯块茎提液,本实验作为空白对照是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正确;D. 对3号试管加入的物质进行设计,只能证明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存在过氧化氢酶,D错误;故选D。【点睛】注意:实验题目一定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22.下列关于细胞中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
35、程是吸能反应B. 麦芽糖的水解属于吸能反应C. 葡萄糖的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是放能反应D. 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答案】B【解析】【分析】从ATP简式APPP可知,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当在酶作用下水解时,远离腺苷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ADP和磷酸,该键在一定条件下很容易断裂和重新形成,从而保证能量的释放和储存。【详解】A.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消耗能量,因此光合作用属于吸能反应,A正确;B.麦芽糖的水解属于放能反应,B错误;C.糖的氧化反应是细胞呼吸过程,属于放能反应,C正确;D. ATP是细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货”, 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
36、应之间循环流通,D正确;故选B。23.下表为探究酶的催化特性所进行的实验基本过程及结果。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试管编号123456H2O24mL4mL4mL4mL4mL4mL溶液蒸馏水新鲜唾液二氧化锰猪肝研磨液煮沸的猪肝研磨液5猪肝研磨液其他物质(等量)几乎无气泡几乎无气泡少量气泡大量气泡几乎无气泡几乎无气泡A. 上述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和温度B. 比较1、2、4试管,可以得出酶具有专一性C. 比较1、3、4试管,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D. 比较4、5、6号试管的实验现象,可以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答案】D【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37、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催化剂和温度,根据实验结果来看,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分解过氧化氢为O2,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高效性,检测指标是气泡的多少,据此解答。【详解】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和不同温度下肝脏研磨液的催化效果,A正确;B. 1试管没有催化剂,2试管是唾液淀粉酶,4试管是过氧化氢酶,底物是过氧化氢,可以得出酶具有专一性,B正确;C. 1试管没有催化剂,3试管是无机催化剂,4试管是过氧化氢酶,底物是过氧化氢,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C正确;D. 4试管在常温下,5试管煮沸、6试管在5下,可以探
38、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得不出酶的最适温度,D错误;故选D。24.下图表示光照、贮藏温度对番茄果实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番茄果实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 光照对番茄果实呼吸的抑制作用2 时比15 时更强C. 低温、黑暗条件下更有利于贮存番茄果实D. 贮藏温度下降时果实呼吸作用减弱,可能与细胞内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图可知,随温度降低呼吸强度降低,在每一温度下,黑暗条件下比有光条件下呼吸作用强度大,即光照对呼吸强度有抑制作用,不同温度下其抑制作用不同。【详解】番茄果实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CO2,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
39、体基质中产生CO2,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CO2,所以番茄果实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由题图看出2时黑暗条件下与光照条件下呼吸强度差值比15C大,即光照对番茄果实呼吸的抑制作用2时比15时更强,B正确;由图看出低温条件下呼吸强度更低,但黑暗条件下比光照条件下呼吸强度高,所以黑暗条件下不有利于果实的储存,C错误;储存番茄果实需在零上低温条件下进行,温度降低会使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活性降低,细胞呼吸减弱,但此时的温度并没有使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D错误。故选B。25.下图为黑藻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
40、是A. 光照强度为a时,细胞中只进行呼吸作用B. 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 光照强度为c时,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D. 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O2【答案】B【解析】【分析】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表示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的差值;氧气的产生量表示实际的光合作用强度,有氧气产生即有光合作用发生,图中a条件下只有呼吸作用,无光合作用,且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为6;b、c、d条件下均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发生。【详解】光照强度为a时,无氧气产生,故无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光照强度为b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为
41、6,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为3,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B错误;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均可产生ATP,故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C正确;光照强度为d时,光合作用产生8氧气即消耗8个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产生6个二氧化碳,故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O2,D正确。故选B。26.细胞色素 C(CytC)是位于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一种水溶性蛋白质,当细胞受到凋亡信号刺激后,线粒体释放CytC到细胞质基质中,CytC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组成凋亡体,启动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B. 细胞凋亡过程
42、中的信号传递可能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C. 若能促进癌细胞内合成CytC蛋白,可能会用于癌症的治疗D. CytC合成的基因是凋亡细胞中特有的,正常的细胞中不含有该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A正确; B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信号传递可能与细胞膜表面的
43、糖蛋白质有关,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当细胞受到凋亡信号刺激后,线粒体释放CytC到细胞质基质中,CytC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组成凋亡体,启动细胞凋亡。”可知,若促进癌细胞内控制CytC合成基因的表达,可能会促进癌细胞凋亡,C正确; D控制CytC合成的基因存在于所有正常细胞内,不是凋亡细胞特有的,D错误。 故选D。27.研究发现,蛋白酶X的空间结构改变后作用于癌细胞,会使癌细胞对EGFR信号的依赖性发生异常,导致细胞分裂速率加快。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酶X完整的空间结构在核糖体上形成B. 蛋白酶X的空间结构改变后可抑制癌细胞的分裂C. EGFR信号可能与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有关D. 癌细
44、胞分裂时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均正常表达【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蛋白质完整的空间结构不是在核糖体上形成的,是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形成的,A错误;B.据题意可知,蛋白酶X的空间结构改变后作用于癌细胞,会使癌细胞对EGFR信号的依赖性发生异常,导致细胞分裂速率加快,B错误;C.由题干可知,癌细胞对EGFR信号依赖性发生异常,细胞分裂速率会加快,意味着EGFR信号可能与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有关,C正确;D.癌细胞中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均不
45、能正常表达,D错误;故选C。【点睛】注意:题目中已知蛋白酶X的空间结构改变后作用于癌细胞,会使癌细胞对EGFR信号的依赖性发生异常,导致细胞分裂速率加快,也就是说蛋白酶X的空间结构改变后能促进癌细胞的分裂增殖。28.下图中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数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1所示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B. 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的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C. 有丝
46、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4中d所示的情况D. 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可对应图3中的AB段【答案】D【解析】【分析】图1所示细胞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2染色体向细胞两极运动,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详解】染色体数目等于着丝点数目,图1所示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含有两个DNA分子,共含有8个核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0条姐妹染色单体,A项正确;图3中的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对应于图1;图3中CD段变化对应有丝分裂后期的着丝点分裂,B项正确;细胞中不会出现染色体与DNA的比值为2
47、1的情况,C项正确;图4中a表示染色体与DNA的比值为11,与图3中的BC段不符,图3中的AB段DNA复制,DNA含量增加,但染色体数目不变,与图4中c不符,D项错误。29.基因型为MmNn的某高等动物细胞,其减数分裂(减数的两次分裂分别用M、M表示)某时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细胞分裂后最终形成1种类型卵细胞B. 基因N与n、n与n分别M、M后期分离C. 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为mmNND. 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含2对同源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且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说明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两个染
48、色体组,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详解】A.该细胞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A正确;B.基因n与n、N与n的分离分别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C.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彼此分离,所以产生该细胞的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为mmNN,C正确;D. 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D。【点睛】注意:初级卵母细胞存在不均等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发生不均等分裂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也存在均等分裂,第一极体形成第二极体时是均等分裂。30.下列为果蝇的生活史,对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有丝分裂发
49、生在、 基因分离发生在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 为个体发育的起点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图示表示果蝇的生活史,其中表示原始生殖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表示原始生殖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表示受精作用;表示合子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详解】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发生在、,正确; 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图中,正确;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图中,错误; 表示合子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该过程中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正确; 正确;故选:A。【点睛】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
50、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说。31.已知某品种油菜粒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独立遗传),基因型为AaBb的黄粒油菜自交,F1中黄粒黑粒=97。现将F1中全部的黄粒个体进行测交,则后代中黑粒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A. 1/2B. 1/4C. 1/9D. 1/16【答案】C【解析】【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说明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中的黄粒:黑粒=9:7,为9:3: 3 : 1的变式,说明黄粒为A_B_,黑粒为aaB_、A_bb、aabb。 据此结合题意并围绕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详解】由题意“F1中黄粒:黑粒=9:7”可知:只有基因A和
51、B同时存在时才表现为黄粒。在F1 黄粒个体中,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依次是4/9、2/9、2/9、 1/9。将F1中全部的黄粒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则后代中黑粒纯合子的所占的比例是4/91/4aabb= 1/9,C正确,A、B、D均错误;故选C。32.若甲乙表示由甲一定能推理得出乙,则下列选项符合这种关系的是A. 甲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乙表示等位基因分离B. 甲表示母亲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在无变异的情况下,乙表示儿子也患有此病C. 甲表示某细胞进行不均等分裂,乙表示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D. 甲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乙
52、表示该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答案】A【解析】【分析】1.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如A、a为一对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分为两类:一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基因、一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2.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一定都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也不一定只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详解】A.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等位基因一定分离,A正确;B. 该母亲如果是杂合子,其儿子不一定患病,B错误;C. 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也是不均等的,C错误;D. 联会不一定会发生交叉互换,D错误;故选A。33.已知果蝇基因B和b分别决定灰身和黑身
53、,基因W和w分别决定红眼和白眼。如下图表示某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若对此果蝇进行测交,后代出现黑身白眼雄果蝇的概率为1/8B. 基因B.b与W、w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 该果蝇体细胞的基因型为 BbXWXwD. 萨顿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答案】D【解析】【分析】果蝇的性别决定是XY型,其中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形态相同,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形态不同,是异型染色体;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该果蝇的两
54、条性染色体相同,属于雌果蝇,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4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详解】A. 体色和眼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bXWXwbbXwY得到bbXwY的概率为1/21/4=1/8,A正确;B. 体色和眼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 该果蝇体细胞的基因型为 BbXWXw,C正确;D. 摩尔根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D。34.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A. 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B. 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55、C. 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D. 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由题意呈现的“亲子代的表现型”推知丈夫为杂合子,含有的1个正常基因与1个白化病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据此结合精子的形成过程即可作答。【详解】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双亲均为杂合子。在丈夫的一个精原细胞中,含有的1个正常基因与1个白化病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进行复制,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随之进行
56、复制,该精原细胞转变为初级精母细胞,此时每条染色体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组成,而1个白化病基因经过复制后而形成的2个白化病基因则分别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综上分析,A、B、D均错误,C正确。35.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子代中黄色的概率为a,绿色的概率b,圆粒的概率为c,皱粒的概率为d。那么下列表示这对亲本杂交子代中只有一对显性性状个体所占的概率是A. ad+bcB. acC. a+cD. b+d【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豌豆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
57、,子代中黄色的概率为a,绿色的概率b,圆粒的概率为c,皱粒的概率为d,则子代单显个体中,黄色皱粒的概率为ad,绿色圆粒的概率为bc。可见,子代单显个体所占的概率是adbc,A正确,B、C、D均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36.柱花草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豆科牧草,对低温胁迫较为敏感,易发生冷害。下表为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柱花草叶片光合速率等相关指标。请回答下列问题:处理氧气释放速率mmolO2/(gFWh)细胞内ATP含量(mmol/gDW)对照(20)16.28286.38低温处理(6)3.09127.67高温处理(36)14.51237.74(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20时柱花草叶肉细胞
58、内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叶绿体中RuBPcase酶的作用是催化CO2固定,RuBPcase酶主要分布在_。(2)与对照组相比,高温处理相同的时间,柱花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_(填“较多”“较少”“相等”或“无法确定”)。说明理由_(3)据表分析,低温处理能抑制光合作用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低温导致_(填结构)受到破坏,使光反应阶段生成的ATP、H均减少;另一方面,低温使_降低,从而导致暗反应速率降低。【答案】 (1). (不同的)温度 (2). 线粒体、叶绿体 (3). 叶绿体基质 (4). 无法确定 (5). 没有测定对照组和高温处理组柱花草的呼吸速率 (6). 类囊体薄膜 (
59、7). 与暗反应有关的酶活性【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 -般光合作用达到饱和点时,自变量将不再成为限制因素。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与五碳化合物固定成三碳化合物。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会加速二氧化碳的固定。 与对照组相比,高温处理相同的时间,由于不知道对照组与高温处理组柱花草的呼吸速率,因此不能确定二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 (真正光合速率)的大小关系。【详解】(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20时,柱花草叶肉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生理过程由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场所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细胞质基质,题干中问的是细胞器,所以为线粒体和叶绿体,CO2
60、的固定属于暗反应,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因而暗反应相关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2)与对照组相比,高温处理相同的时间,柱花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无法确定,呼吸作用没有测定。(3)据表分析,低温处理能抑制光合作用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低温导致类囊体薄膜结构受到破坏,使光反应阶段生成的ATP、H均减少;另一方面,低温使与暗反应有关的酶活性降低,从而导致暗反应速率降低。【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和表格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并与对照组相比判断两种因变量的含量变化情况,进而判断柱花草对哪一种处理更为敏感。37.某生物资源调查组在一个较为封闭的小岛上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
61、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用A.a表示花色的基因),茎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用B.b表示茎色的基因)。他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第一组:取126对亲本进行实验第二组: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后代数量足够多)交配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后代数量足够多)甲:42对亲本,红花红花35红花:1白花丁:绿茎紫茎绿茎:紫茎=1:1乙:42对亲本,红花白花5红花:1白花戊:紫茎自交全为紫茎丙:42对亲本,白花白花全为白花己:绿茎自交由于虫害,植株死亡(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显性性状为_,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_组,写出甲组红花亲本的可
62、能基因型是_。(2)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_,判断依据的是_组。(3)若任取乙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的可能情况有_。由乙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纯合红花占种群的比例是_(4)如果己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是_。【答案】 (1). 白色 (2). 甲 (3). AA或Aa (4). 紫茎 (5). 丁和戊 (6). 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 (7). 2/3 (8). 绿茎:紫茎=3:1【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和分析图表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是基因的分离定律,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图表,分析表格信息可知,第一组实验中,甲组实验红花
63、与红花交配,后代出现白花,说明红花对白花是显性性状;第二组实验中,戊组实验紫茎自交后代全是紫茎,说明紫茎是纯合子,且丁组实验绿茎与紫茎杂交子代绿茎:紫茎=1 : 1 ,说明绿茎是杂合子,因此绿茎对紫茎是显性性状,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详解】(1)根据图表第一组中的甲分析,红花红花杂交后代出现35红花:1白花,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红色是显性,白色是隐性,甲组红花亲本的可能基因型是AA或Aa;(2) 根据表格中丁组合:绿茎紫茎的后代绿茎:紫茎=1:1和戊组合:紫茎自交的后代全为紫茎,可判断茎色遗传中,隐性性状为紫茎,显性性状为绿茎。(3) 乙组亲本中的任一株红花植株,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
64、合子,因此自交后代出现的情况是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乙组中的白花个体为隐性纯合子,因此F1中5红花:1白花就代表了亲代中的所有红花亲本所含显隐性基因的比为显性基因:隐性基因=5:1如果设显性基因为R,则RR:Rr=2:1。(4) 据丁组可知,绿茎为杂合体,所以己组绿茎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为绿茎:紫茎=3:1【点睛】看清题意,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实验材料不同,做题时要仔细,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8.果蝇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生物,果蝇的体色有灰体色(A_R_)、黄体(aaR_)、黑体(A_rr)、黑檀体(aarr)
65、,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R、r决定;果蝇的羽化(从蛹变成蝇)的时间有一定的节律,野生形是正常羽化周期为24h,有些果蝇突变为长羽化周期29h,控制羽化节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野生型为显性,突变型为隐性。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1)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_,F1的基因型是_。(2)将F2中的黑体雌蝇与黄体雄蝇进行杂交,子代出现黑檀体的几率为_。将F2中的黄体雌蝇与黑檀体雄蝇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3)用基因型为_的果蝇与黄体果蝇杂交,子代有四种体色,比例为3:3:1:1,且黑体果蝇占1/8。(4)某实验室需要大量的雌性果蝇,可以根据果蝇的羽化周期,在羽化过程中对果蝇
66、进行性别筛选,对超过25h未羽化的蛹进行灭活处理,以获得纯净的雌性果蝇。要实现这一目的,最佳的亲本杂交组合是_。【答案】 (1). AArr和 aaRR (2). AaRr (3). 1/9 (4). 黄体:黑檀体2:1 (5). AaRr (6). 野生型(正常节律)雄蝇和突变型(长节律)雌蝇【解析】【分析】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才能自由组合,据图可知,体色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符合经典比值9:3:3:1,据此计算。【详解】(1)因为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F2的灰体:黑体:黄体:黑檀体=9:3:3:1,可推F1灰体为AaRr,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Ar
67、r和 aaRR。(2)由题目可知果蝇的体色有灰体色(A_R_)、黄体(aaR_)、黑体(A_rr)、黑檀体(aarr),F2中的黑体雌蝇1/3AArr和2/3Aarr黄体雄蝇1/3aaRR和2/3aaRr,只有2/3Aarr2/3aaRr=2/32/31/21/2=1/9aarr;黄体雌蝇1/3aaRR和2/3aaRr和黑檀体aarr杂交得到黄体:黑檀体2:1;(3)只有AaRr的果蝇和黄体果蝇杂交才能出现子代有四种体色,比例为3:3:1:1,且黑体果蝇占1/8。(4)由题意可知,果蝇的羽化(从蛹变成蝇)的时间有一定的节律,野生型是正常羽化周期为24h,有些果蝇突变为长羽化周期29h,则选择野
68、生型(正常节律)雄蝇和突变型(长节律)雌蝇可以根据果蝇的羽化周期,在羽化过程中对果蝇进行性别筛选,对超过25h未羽化的蛹进行灭活处理,以获得纯净的雌性果蝇。【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伴性遗传规律,明确雌性、雄性基因型的书写方式;能够分别写出各种雌雄个体基因型,进而进行计算。39.下图中编号的图像是显微镜下拍到的百合(正常体细胞中有12对同源染色体)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回答问题:(1)将捣碎的花药置于载玻片上,滴加_染色12min,制成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通过观察细胞中_的形态、数目和位置的变化来判断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图细胞称为_。(2)据图分析,图中细胞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_
69、,非同源染色体_。图中细胞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_,并且_间发生交叉互换。请将上述观察到的细胞图像按减数分裂的时序进行排序:_。(3)图中的细胞有_个四分体,图的每个细胞中含姐妹染色单体_条。【答案】 (1). 碱性染料(龙胆紫、醋酸洋红) (2). 染色体 (3). 初级精母细胞 (4). 分离 (5). 自由组合 (6). 联会 (7).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8). (9). 12 (10). 0【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1)在细胞
70、分裂过程,需要加入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或醋酸洋红)将染色体染色,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确定细胞所处的时期,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2)图所处的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图所处的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此时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交叉互换;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可知,图中分裂图的先后顺序为-;(3)根据题干可知,百合属于二倍体生物,有12对同源染色体,故图的细胞中含有12个四分体,图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无染色单体。【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过程,注意减数分裂过程图解,识记减数分裂过程中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等特点,从而判断该图的细胞分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