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后篇巩固提升1.某同学整理的如下这张资料卡片,可用来研究()A.文艺复兴的影响B.新航路开辟的影响C.工业革命的影响D.“三角贸易”的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使东西两个半球之间建立了联系”“开始了欧洲海外殖民的血与火的历史”可知,这是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评述,故B项正确。2.据记载,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这一现象()A.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爆发B.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C.导致了西班牙经济的衰落D.反映了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
2、答案B解析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和欧洲之间存在丝银贸易,导致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这意味着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B项正确;白银流入中国,减少了欧洲贵金属的流入量,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价格革命的发生,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对西班牙的发展是有利的,其衰落原因是其未将获得的资本投入生产领域,排除C项;题干中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意味着中国的商品大量外销,说明当时是中国在经济中居于主导,排除D项。3.17851832年间出现的北太平洋的动物皮毛市场是中国与欧美之间的贸易市场,该贸易以中国市场为中心,以欧美商业资本为核心驱动力,并在资本扩张性竞争条件下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大约到了19世纪20年代初期,这种
3、动物皮毛贸易逐渐衰退。据此可知该贸易()A.兴起时适应了垄断资本主义扩张的需要B.活跃程度与中国民间皮毛需求量大有关C.兴衰过程可能与皮毛资源过度开发有关D.发展状况反映中国与世界贸易联系密切答案C解析根据“在资本扩张性竞争条件下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可知该贸易衰退的原因可能是对动物皮毛资源进行过度的开发,故C项符合题意;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项;该市场的核心驱动力是欧美的商业资本,衰退原因并不是中国民间皮毛需求量大,排除B项;仅根据皮毛市场无法说明中国与世界贸易联系密切,排除D项。4.1618世纪,欧洲从海外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香料、烟草、蔗糖、茶、咖啡、瓷器等;19世纪
4、,欧洲在海外寻求的主要产品逐渐成为金属、植物油、染料、棉花和麻等。导致该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市场规模的扩大B.欧洲生产方式的变革C.全球殖民强国的更替D.亚非拉美地区的衰落答案B解析材料中欧洲从海外进口的商品由“主要是香料、烟草、蔗糖、茶、咖啡、瓷器等”到“金属、植物油、染料、棉花和麻等”体现了进口的产品由奢侈品向工业原料转变,这明显受工业革命的影响,欧洲机器生产导致工业原料需求大增,故选B项。5.观察下图,可以推知()初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A.初级产品占国际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B.国际组织成立促进世界贸易稳定增长C.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D.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
5、衡明显加剧答案C解析图表反映了19371987年初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体现了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故A项错误,C项正确;从图表中看不出国际组织的影响,故B项错误;由初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变化看不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故D项错误。6.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该状况反映出()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C.该时期的国际关系日趋简单D.亚非拉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最大答案B解析第二
6、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故选B项。7.阅读下表,分析推动世界贸易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年份世界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1870年2445.51880年3668.81890年4994.21900年68118.2A.资本主义扩张的本性B.国际分工和世界各地依赖程度提高C.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提高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在18701900年期间不断增长,这一时期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提高,从
7、而推动世界贸易不断增长,故D项正确。A、B两项都是促进世界贸易增长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由主义思潮兴起,C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故排除。8.服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的变迁。例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时期孝文帝“更姓易服”,唐女装“袒露”与宋女装“清雅”,民国时期“中山装”流行。从以上案例可以归纳出服饰变化趋向及特点。以下表述最恰当的是()A.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漠B.受时代、观念、文化交流影响C.反映不同阶层和职业贵贱有别D.民族交融是服饰变化的根本原因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从战国时期到宋朝,服饰的变化受到政治因素、观念以及相关文化的影响,民国
8、时期“中山装”的出现是受到平等观念的影响,因此服饰的变化受时代、观念、文化交流影响,故B项正确。9.下图为1879年申报刊登的“华文时辰钟”广告。“华文时辰钟”的出现说明()A.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根深蒂固B.中国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C.传统士大夫抵制西方近代文明D.“中体西用”的观念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华文时辰钟”采用罗马数字与地支文字共同表示时间,体现了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流,故选B项。10.针对早期的殖民扩张,泰晤士报曾评论某公司:在人类历史上它完成了任何一个公司从未肩负过,和在今后的历史中可能也不会肩负的任务。据此可知,该公司()A.是国际垄断组织B.专门负责对外殖民扩
9、张C.是殖民统治机构D.垄断贸易并协同殖民统治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早期的殖民扩张”和“任何一个公司从未肩负过”可知,该公司肩负着殖民的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公司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它既从事海外贸易,又拥有军队等军事组织,帮助殖民国家进行殖民统治,故D项正确。11.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市场使“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转变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A.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B.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成熟C.形成了东方原料、西方产品的基本格局D.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进一步
10、扩大答案C解析材料中“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转变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将世界区域划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所在地区,一个是商品输出所在地区,故选C项。12.下图为19651995年期间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示意图。此图反映了()A.世界贸易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处境恶化C.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的发展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贸易冲突加剧答案C解析从图片可以看出,19651995年期间,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很大
11、,说明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的发展,故C项正确。从图片可知,19651995年期间,世界贸易以发达国家间的贸易为主,世界贸易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发展中国家处境恶化,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冲突,故D项错误。13.17世纪下半期,因为茶叶价格的昂贵以及输入英国的茶叶数量少等因素,饮茶在英国并不流行,茶只是英国上层社会追逐的时尚品。到18世纪上半期,饮茶在英国仍不甚流行。但到18世纪中后期,饮茶开始在英国盛行,饮茶风俗遍及城乡各个阶层。突出表现为茶叶进口量的大增,茶叶走私的活跃和当地茶具制造业的兴起等。这些变化表明()A.世界市场逐步形成B.中
12、国自然经济解体C.价格革命来势汹汹D.国际劳动分工格局确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上半期,茶叶在英国并不流行。到了18世纪中后期,饮茶在英国开始盛行。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地区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因此英国茶叶进口量大增,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与材料时间不符,且材料未涉及中国自然经济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仅反映了18世纪中后期英国饮茶盛行,并未涉及茶叶价格,无法得出价格革命来势汹汹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国际劳动分工,故D项错误。14.民国时期,巴黎的时新服饰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上海。当时有一
13、首流行俚语说道:“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难学像。等到学了三分像,上海早已翻花样。”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A.巴黎为世界服饰制作中心B.中国物质生活实现了西化C.上海是中外文化交流中心D.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上海流行服饰变化快,主要是因为上海紧随世界潮流,体现了世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故选D项。题干体现上海流行服饰变化快,没有体现巴黎已成为世界服饰制作中心,排除A项。题干体现上海流行服饰变化快,没有体现中国物质生活实现了西化,排除B项。题干信息没有体现上海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排除C项。15.故宫博物院钟表馆收藏了18世纪200多件中外各式钟表,其中最特别的是一件进贡给乾
14、隆皇帝的礼物“铜镀金写字人钟”(见下图)。当启动开关时,一个欧洲绅士模样的机械人就会在面前的纸上写下“八方向化,九土来王”8个汉字。这件藏品能反映的历史信息有()西学东渐进程开始“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西方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A.B.C.D.答案B解析材料“八方向化,九土来王”体现的是“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正确;材料“其中最特别的是一件进贡给乾隆皇帝的礼物铜镀金写字人钟”体现的是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正确,故符合题意,B项正确。西学东渐进程开始是在明朝,故错误,A、D两项排除;西方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19世纪中期,故错误,C项排除。16.近年来,美国利用在多媒体、互联网
15、络、卫星电视等方面的强大实力,以贸易自由化为借口,积极打入他国文化市场。美国的近邻加拿大95%的电影、93%的电视剧、75%的英语电视节目和80%的书刊市场主要为美国文化产品所控制。这说明()A.全球化是文化冲突的副产品B.国际文化旧秩序阻碍全球化C.发达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D.全球化对弱势文化产生冲击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的“美国利用在多媒体、互联网络、卫星电视等方面的强大实力,以贸易自由化为借口,积极打入他国文化市场”可知,美国利用其强势文化的地位,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扩大其文化市场,故选D项。文化冲突是全球化的副产品,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国际文化旧秩序与全球化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不是反映
16、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加拿大也是发达国家,排除C项。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间类型内容1516世纪商业与农业的分工宗主国在中南美洲等殖民地从事黄金、香料和奴隶贸易,从东方国家输入瓷器、丝绸1819世纪制成品与原料生产的分工英法等西方列强主要从亚非拉国家获取棉花、天然橡胶、铁矿石等生产原料1920世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全球国际分工体系形成,形成工业国、农业国、矿业国,生产和贸易国际化20世纪70年代后生产类型或生产环节的分工跨国公司推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国际分工。冷战结束后,形成组织、生产、销售三个生产环节的国际分工据阎学通国际关系分析上表为近代以来国际
17、分工发展历程简表。解读表格信息,围绕“国际分工的变迁”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阐释须史论结合)参考答案示例论题:国际分工的发展推动了国际关系格局的变迁。阐释: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早期殖民扩张,从中南美洲掠夺金银,从东方国家输入奢侈品,商业与农业的国际分工推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欧洲成为国际关系的中心。1920世纪,工业革命推动英法等工业国家向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亚非拉国家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亚非拉部分国家和地区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综上所述,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差异,国际关系的变迁是国际分工的必然反映。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主题进行归纳概括,根据设问要求的方向可以从国际分工的原因、国际分工的影响等方面立论,如国际分工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结合近现代史国家关系格局变化的相关知识,从国际分工方面加以回答,要求学生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