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课后篇巩固提升1.下图是18601970年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其原因分别是()美国每年移民人数(18601970年)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大危机的影响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冷战的影响D.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答案B解析据材料数据可知,两个时段分别是1900年左右和1930年左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左右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美国的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增,故吸引了
2、大量移民;1930年左右美国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大量工人失业,经济萧条,故移民人数处于低谷,故B项正确;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是1900年左右,故A、C两项均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45年结束,不是1930年左右,故D项错误。2.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5年欧盟有510万人出生,520万人死亡,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人口负增长;但同期欧盟总人口却从5.08亿上升到5.1亿,移民人口抵消了本地人口的萎缩。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B.区域集团化发展不平衡C.市场经济在各国实行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欧盟人口的增多是由于“移民人口抵消了
3、本地人口的萎缩”,而人口流动加速是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影响,故选A项。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不平衡,排除B项;市场经济在各国实行与材料反映的移民人口大量增加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国际经济新秩序还没有形成,排除D项。3.2017年,美国国务院宣布:美国决定不再参与联合国主导的移民问题全球契约的制订进程,称其“损害美国主权”。美国国务卿在声明中说,美国不会支持会妨碍美国“行使移民法律和确保边境安全”这些主权行为的进程。这一现象说明()A.冷战思维依然左右新时期国际关系B.国际移民问题引发了反全球化运动C.美国奉行单边主义,排斥国际移民D.国际迁移成为文明演进的重要阻碍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
4、美国不参与联合国主导的移民问题全球契约的制订进程,原因是“称其损害美国主权”,可知体现了美国坚持自己的利益,奉行单边主义,排斥国际移民,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美国与联合国在移民问题上的分歧,与冷战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中只涉及美国对移民的限制,并没有涉及反全球化运动,故B项错误;国际迁移具有双重性,D项结论过于偏颇,故排除。4.据中国教育报记载,“六五”计划(19811985年)期间,我国按照国家统一计划先后派出的留学人员达30 500余人。世界大串联出国热潮面面观出国出国等报告文学也纷纷问世。在大小外文书店,新英汉词典新概念英语生活日语等格外好售。这主要反映出()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
5、常化B.改革开放促使国人渴望了解世界C.中国的教育体制开始与世界接轨D.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外语人才答案B解析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出国的看法,故选B项;C、D两项均未在材料中体现,排除。5.19381940年间,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向数以万计的犹太人发放前往上海的签证,这些签证被誉为“生命签证”。导致“生命签证”出现的原因是()A.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B.犹太人四海为家的传统C.上海城市发展的需求D.中犹文化交流的需要答案A解析1938年的维也纳已被纳粹德国占领,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导致大量犹太难民逃往上海,题干中的“生命签证
6、”是犹太人躲避纳粹德国迫害的历史见证,故A项正确。6.随着近年来中东难民不断涌入欧洲,部分成员国家对欧盟强制摊派的难民接收任务多有怨言。长期反对此政策的奥地利外长库尔茨在2018年大选中获胜,坚决推行排斥难民政策。这表明()A.欧盟发展遭遇挫折趋于解体B.中东国家对欧盟影响力增强C.区域合作与民族主义有冲突D.全球化冲击欧洲一体化进程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部分成员国家对欧盟强制摊派的难民接收任务多有怨言”“坚决推行排斥难民政策”并结合当今的世界局势来看,区域合作与民族主义存在着冲突,故选C项;部分欧盟成员国对于难民政策的抵制,不能证明欧盟趋于解体,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中东难民涌入欧洲,不能看出
7、中东国家对欧盟的影响力增强,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经济全球化的问题,排除D项。7.19331944年,美国接纳了众多的知识难民,大约有22 84225 535人,其中,在美国继续从事原来工作的大约有15 00017 000人,但美国本土却约有5 000 名博士处于失业状态。这一现象最能说明()A.纳粹独裁统治导致欧洲知识难民涌入B.经济大危机波及美国的知识界C.罗斯福政府实行宽容的知识移民政策D.大学和科研机构对人才需求有限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罗斯福政府的移民政策,而非欧洲知识难民涌入的原因,故A项错误;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知识界的影响不是材料主要说明的问题,故B项错误;罗斯福政府将美国本
8、土的一些就业岗位让给欧洲知识难民,可见其实行宽容的知识移民政策,故C项正确;大学和科研机构对人才的需求不是材料主要说明的问题,故D项错误。8.2015年9月,在土耳其博德鲁姆海岸,两艘前往希腊科斯岛的移民船沉没,造成至少11名叙利亚移民溺水身亡,其中还有儿童。造成叙利亚难民潮的根源是()A.叙利亚国内局势的持续动荡B.某些西方国家实行霸权主义政策C.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D.伊斯兰恐怖势力的极端行为答案C解析由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导致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贫富差距过大,造成了大量难民流动,故选C项。9.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中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
9、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B.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C.全球化加剧国家之间移民问题的矛盾D.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发展中国家的移民进入全球化城市,与其他国家的人互相接触,互相了解,思想相互影响,可能会改变自己原有的意识形态和观念,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全球化的影响,没有涉及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排除A项;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全球化加剧国家之间移民问题的矛盾,
10、排除C项。10.“全球招工大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劳工买方市场。它使美国的挣工资者与全世界成百万的工人直接竞争生产工作职位。”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全球化使美国的劳工就业形势异常严峻B.全球化造成全球就业秩序出现混乱局面C.全球性就业统筹协调机构已经建立起来D.全球化使各国劳工就业面临着激烈竞争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全球化时代劳务市场的全球化特征,即所有国家的劳工都要面对他国劳工的竞争,故选D项;不能根据劳务市场的激烈竞争现象得出美国的劳工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排除A项;就业市场的全球性竞争并不意味着就业秩序的混乱,排除B项;全球劳工的竞争并不意味着全球性就业统筹协调机构的建立,排除C项。11.帕尔
11、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支稳定的移民潮从印度、巴基斯坦、西印度群岛和非洲流向英国。而法国则吸收了来自其前北非殖民地,特别是阿尔及利亚的大批移民。荷兰成为许多印度尼西亚人的家园。移民的涌入()A.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B.为欧洲的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C.引发欧洲种族色彩的社会冲突D.使欧洲种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答案D解析大批移民涌入欧洲带去了各自的民族文化,使欧洲种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故选D项。12.美国亨廷顿教授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1965年希望减少美国的移民的人只占美国人口的33%,1977年占42%,1986年占49%,在1990年和1993年占61
12、%。20世纪90年代的民意测验持续表明60%或以上的美国民众赞同减少移民人数。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在这一时期美国人口增长过快,财政负担加重B.移民增多导致美国社会两极分化并严重对立C.大量移民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冲突扩大D.美国政府推行的歧视性移民政策的必然影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65年希望减少美国的移民的60%或以上的美国民众赞同减少移民人数”可知,从1965年到20世纪90年代,希望减少美国移民人口的美国人比例逐渐增高,这说明不断涌入的外来移民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冲突扩大,因此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移民持排斥态度,故选C项。13.苏联解体后,东欧政治、经济危机深重,
13、民族分裂、领土争端加剧,武装冲突迭起,难民潮涌现。这些状况()A.源于东欧各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B.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C.反映出冷战后国际力量的失衡D.有利于西欧各国的繁荣稳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苏联解体,冷战格局瓦解,国际力量失衡,导致这些状况出现,故选C项。14.下图为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的比例示意图。由此可推知()A.美国难以实现民族间的文化认同B.美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移民国家C.美国民族和文化多样性日益凸显D.美国移民逐渐占据人口的大多数答案C解析从图片中可看出,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的比例增加,这必然会增加美国民族和文化
14、的多样性,故C项正确;从图片中不能看出美国各民族间的分歧,不能得出美国难以实现民族间的文化认同的结论,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将美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不能得出美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移民国家的结论,故B项错误;从图中可看出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的比例最高到了39%,由此不能得出美国移民逐渐占据人口的大多数的结论,故D项错误。15.当今的新加坡人口由华人、马来人、印度人、苏格兰人等东、西方各民族组成。在教育上,政府规定每个学校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把华文、泰米尔文、马来文作为可以任选的一种第二语言,从而给予4种语言平等的地位,兼顾到了各族的感情。这种方式()A.说明对英国文化的推崇B.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团
15、结C.说明语言文化的不平等D.强调了文化的多元一体答案D解析新加坡在教育上兼顾多种语言,同时又把英语作为第一教学语言,这既尊重了语言的多样性,又有利于交流的顺畅一致,说明强调了文化的多元一体,故选D项。把英语作为第一教学语言是因为英语在国际上运用的广泛性,而非推崇英国文化,排除A项;兼顾各种语言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团结,排除B项;C项与材料相悖,排除。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愈加复杂、多变,使对于世界各国乃至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考虑。意识形态作为精神文化的特殊系统,往往把文化作为它的积聚地。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
16、国际舞台上通过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扩张的战略企图。面对咄咄逼人的文化霸权主义,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维护本国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大课题。摘编自郝保权对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文化霸权及其意识形态意涵的战略沉思根据材料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相关史实,围绕“全球化”“文化霸权”“文化自信”等关键词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参考答案示例论题:坚定文化自信,直面文化全球化带来的冲击。论述: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更加复杂多变。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
17、舞台上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的扩张。特别是美苏冷战以来,美国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竭力拓展世界文化市场,控制思想文化资源,把建立文化霸权作为谋求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建立对全世界的文化霸权,将会使吸收该国文化的国家的政治文化不断被边缘化,进一步会引起对政治体系的认同危机,直至演化为国家政权的颠覆或国家主权的分裂。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要站在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上,积极应对西方的文化霸权,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树立文化自信,扩大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综上所述,我们要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潮流,反对文化霸权,不断增强文化自信。解析本题作为开放性试题,首先要根据所学知识,理清“全球化”“文化霸权”“文化自信”等的基本关系,即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国家推行文化霸权,受冲击的国家则要坚持文化自信。其次再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文化全球化现象,如西方大国是如何推行文化霸权政策的,受冲击的国家是如何坚持文化自信的。最后,站在自己国家立场上,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