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执(zh)鞭曲肱(n)颠沛(pi)臧(Zn)武仲公绰(chu)冉(Rn)求无適(d)谄(chn)恶(w)乎成名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富而可求也(“而”,通“如”,如果)(2)若臧武仲之知(“知”,通“智”)(3)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要”,通“约”,贫困)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虽(2)修(3)道(4)然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饭疏食饮水古义:喝冷水今义:喝水(2)造次必于是古义:慌忙,仓促今义:鲁莽(3)子路问成人古义:完美无缺的人今义:成年人(4)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古义:一定这样今义:事理上确定不移(5
2、)非其鬼而祭之古义:神、鬼通称今义:不好的东西或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义然后取(名词用作动词,符合道义)(2)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3)曲肱而枕之(意动用法,以为枕)(4)不义而富且贵(形容词用作动词,取得富贵)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判断句)译文:富和贵,这是人人想得到的东西。(2)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状语后置)译文:孔子向公明贾打听公叔文子这个人说。(3)文之以礼乐。(状语后置)译文:用礼、乐来加强修养。(4)君子义以为上。(宾语前置)译文:君子(有学问有道德之人)把义看作是最高尚的品德。(5)德之不修,学之
3、不讲。(宾语前置)译文:不培养品德,不讲习学问。(6)子路问成人。(省略句)译文:子路(向孔子)问怎样才算是完美无缺的人。整体感知“义”“利”之辩,一直是后世儒生的一个重要话题。那么,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是如何看待“义”与“利”的呢?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文脉梳理WWW文本层析1根据文本内
4、容探究孔子的富贵观。_【答案】第一,孔子认为“富”与“贵”均可求取,所谓“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无可厚非,因此,整体上孔子是赞成求取富贵的。第二,孔子的“富贵”观有严格条件。如“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应符合“仁德”标准。第三,“富贵”应合乎道义,“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义”是判定富贵合乎原则的重要标准。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体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_【答案】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
5、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3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是对君子的赞赏,还是要求?_【答案】是要求。孔子告诫后人,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含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等,所有这些,都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组成部分。4在第九则中,孔子为什么感叹“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_【答案】因为在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
6、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和“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5孔子的义利观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影响?_【答案】孔子的义利观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思想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凝结和升华为诸如大公无私、无私无畏、廉洁奉公、刚正不阿、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高尚品德和崇高气节,凝聚成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浩然正气,影响着一代代有识之士。1.2.3.4.5.6.7.8.9.10.一、基础巩固WWW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
7、及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如不可求,从(顺从)吾所好(ho)B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疏食饮水,曲肱(n)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C事思敬(恭敬),疑思问,忿思难(nn,难以控制),见得思义D闻义不能徙(x,迁移、改变),不善不能改,是吾忧(忧虑、担心)也【解析】C项,“敬”,不怠慢、不苟且。“难”,nn,祸患、后患。【答案】C2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若臧武仲之知B闻义不能徙C久要不忘平生之言D富而可求也【解析】A项,“知”通“智”;C项,“要”通“约”;D项,“而”通“如”。【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如不可求,从吾所好B义然后取C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D无適也,无
8、莫也【解析】B项,“义”,名词活用为动词,符合道义。【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B.C.D.【解析】D项,“德之不修”中的“修”意为“修养”。资*源%库 【答案】D5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B文之以礼乐C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D异乎三子者之撰【解析】A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答案】A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客指孔子曰
9、:“彼何为者也?”子路对曰:“鲁之君子也。”客问其族。子路对曰:“族孔氏。”客曰:“孔氏者何治也?”子路未应,子贡对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治也。”又问曰:“有土之君与?”子贡曰:“非也。”“侯王之佐与?”子贡曰:“非也。”客乃笑而还行,言曰:“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子贡还,报孔子。孔子推琴而起,曰:“其圣人与!”乃下求之,至于泽畔,方将杖拏而引其船,顾见孔子,还乡而立。孔子反走,再拜而进。客曰:“子将何求?”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幸闻
10、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学也!”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学,以至于今,六十九岁矣,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客曰:“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子之所以者,人事也。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官治其职,人忧其事,乃无所陵。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征赋不属,妻妾不和,长少无序,庶人之忧也;能不胜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禄不持,大夫之忧也;廷无忠臣,国家昏乱,工技不巧,贡职不美,春秋后伦,不顺天子,诸侯之忧也;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以伤庶物,诸侯暴乱,擅相攘伐,以残民人,礼乐不节,财用穷匮
11、,人伦不饬,百姓淫乱,天子有司之忧也。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选自庄子杂篇渔父,有删节)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被发揄袂揄:挥动,扬起B客问其族族:家族,家人ZC人忧其事忧:考虑,安排D幸闻咳唾之音幸:希望,期望【解析】B项,族:姓氏。【答案】B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乃”是副词,“于是”“就”的意思。B项,“以”都相当于“而”,前者表示承接关系,后者表示修饰关系。C项,“而”,前者表示承接关系,后者表示修饰关系。D项,“之”都是结构助词,前者是
12、“的”的意思,后者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答案】A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孔子和渔父的对话,阐述了人应以闲适的心情去自然生活,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超越自己的本分。B本文通过渔父对孔子的批评,指斥儒家的思想,并借此阐述了“持守其真”、还归自然的主张。C本文通过渔父跟孔子的直接对话,批评孔子“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是“苦心劳形以危其真”。D本文写渔父见孔子后直接批评他“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即不在其位而谋其政。【解析】C项,“渔父跟孔子的直接对话”错误,应该是渔父跟孔子的弟子子路、子贡谈话。【答案】C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
13、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治也。译文:_(2)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译文:_【答案】(1)打算用这样的方法造福于天下,这就是孔氏钻研精习的事业。(2)我实在是不聪明,不能明白您说的意思,私下在这里恭候先生。【参考译文】孔子观游来到名叫缁帷的树林,坐在长有许多杏树的土坛上休息。弟子们在一旁读书,孔子在弹琴吟唱。曲子还未奏完一半,有个捕鱼的老人下船走来,胡须和眉毛全都白了,披着头发扬起衣袖,沿着河岸而上,来到一处高而平的地方便停下脚步,左手抱着膝盖,右手托起下巴听孔子弹琴吟唱。曲子终了渔父用手招呼子贡、子路两个人一起说话。渔父指着孔子说:“他是干什么的?”子路回答说:“他
14、是鲁国的君子。”渔父问孔子的姓氏。子路回答:“姓孔。”渔父说:“孔氏钻研并精通什么学问?”子路还未作答,子贡说:“孔氏这个人,心性敬奉忠信,亲身实践仁义,修治礼乐规范,排定人伦关系。对上来说竭尽忠心于国君,对下而言施行教化于百姓,打算用这样的办法造福于天下,这就是孔氏钻研精习的事业。”渔父又问道:“孔氏是拥有国土的君主吗?”子贡说:“不是。”渔父接着问道:“是王侯的辅臣吗?”子贡说:“也不是。”渔父于是笑着背转身去,边走边说道:“孔氏讲仁真可说是仁了,不过恐怕其自身终究不能免于祸患。真是折磨心性劳累身形而危害了他自己的自然本性。唉,他离大道也实在是太远太远了!”子贡回来,把跟渔父的谈话报告给孔
15、子。孔子推开身边的琴站起来说:“恐怕是位圣人吧!”于是走下杏坛寻找渔父,来到湖泽岸边,渔父正操起船桨撑船而去,回头看见孔子,转过身来面对孔子站着。孔子连连后退,再次行礼上前。渔父说:“你来找我有什么事?”孔子说:“刚才先生留下话尾就离开了,我实在是不聪明,不能明白您说的意恩,私下在这里恭候先生,希望能听到你的谈吐,以便最终有助于我!”渔父说:“咦,你实在是好学啊!”孔子又一次行礼后站起身说:“我小时就努力学习,直到今天,已经六十九岁了,没有能够听到过真理的教诲,怎么敢不虚心请教!”渔父说:“同类相互汇聚,同声相互应和,这本是自然的道理。请让我说明我的看法从而分析你所从事的活动。你所从事的活动,
16、也就是跻身于尘俗的事务。天子、诸侯、大夫、庶民,这四种人能够各自摆正自己的位置,也就是社会治理的美好境界;四者倘若偏离了自己的位置,社会动乱也就没有比这再大的了。官吏处理好各自的职权,人民安排好各自的事情,这就不会出现混乱和侵扰。所以,田地荒芜,居室破漏,衣服和食物不充足,赋税不能按时缴纳,妻子侍妾不能和睦,老少失去尊卑的序列,这是普通百姓的忧虑;能力不能胜任职守,本职的工作不能办好,行为不清白,属下玩忽怠惰,功业和美名全不具备,爵位和俸禄不能保持,这是大夫的忧虑;朝廷上没有忠臣,都城的采邑混乱,工艺技术不精巧,敬献的贡品不好,朝觐时落在后面而失去伦次,不能顺和天子的心意,这是诸侯的忧虑;阴阳
17、不和谐,寒暑变化不合时令,以致伤害万物的生长,诸侯暴乱,随意侵扰征战,以致残害百姓,礼乐不合节度,财物穷尽匮乏,人伦关系未能整顿,百姓淫乱,这是天子和主管大臣的忧虑。如今你既然上没有君侯主管的地位,下没有大臣经办的官职,却擅自修治礼乐,排定人伦关系,从而教化百姓,不是太多事了吗?”三、语言表达10(2016全国丙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以来,除了载人航天飞行器会回收之外,其他上天的人造物体陆续被遗弃在太空中,_。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航天活动。比如厄瓜多尔的一颗卫星升空后不到一个月,就
18、与太空中的火箭残骸相撞而报废。这种威胁不仅仅发生在太空,甚至地球上的人类生活也会_。因此,_,应是人类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解析】本题从补写语句的角度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意思: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航天活动。再研读内容,后讲的是“太空垃圾”,处必涉及“太空垃圾”;承接上文“这种威胁不仅仅发生在太空”,处所填句子讲的应是地球上的人类生活也会受到太空垃圾的影响;处水到渠成,应填与“解决太空垃圾问题”有关的句子。【答案】(示例)都变成了太空垃圾受到太空垃圾的影响如何清理太空垃圾四、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15则,然后完成1114题。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
19、一项是()A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然后: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B颠沛必于是颠沛:受磨难、挫折C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成名:树立名声;得名于世D子路问成人成人:成年人【解析】成人:指完美无缺的人。【答案】D12下列各句省略内容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富而可(以义)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B以(之)告者过也!C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君子)不处也D(臧武仲、公绰、卞庄子、冉求)亦可以为成人矣!【解析】D项,省略的应为“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者”。【答案】D13下列对有关文段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而富贵
20、与道义是对立的,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君子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B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只要心中有了信念信仰,即便物质生活条件是恶劣的,可是在精神上他一样是充实的、快乐的。C乐道而安贫,鄙视富贵功名,是孔子一贯的追求。D孔子认为,真正完美无缺的人不仅要具备“智”“不欲”“勇”“艺”,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以礼乐”来修饰自己,而现实中这样的完人是不存在的。【解析】A项,“富贵与道义是对立的”错;C项,“鄙视富贵功名”错;D项,“而现实中这样的完人是不存在的”错。【答案】B14翻译下面的句子。(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译文:_(2)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译文:_(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译文:_【答案】(1)富和贵,这是人人想得到的东西;可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富贵,君子不会接受。(2)君子不会在吃完一顿饭的工夫内背离仁,急迫仓促中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受磨难挫折时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3)见到利益就想到道义,面临危难挺身而出,付出生命,长期处于贫困之中,不忘记平素的话或诺言,也可以成为完美无缺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