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6673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双基巩固学考突破一、选择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广泛流行的深刻社会根源是()A.统治者的大力提倡B.社会经济凋敝C.社会战乱人民痛苦D.儒家地位衰落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痛苦,渴望解脱苦难。而佛教教人出家修行,忍受苦难,正好迎合了广大人民的这种需要。答案:C2.下图刻画了竹林七贤在生活中的形象,也体现出他们在生活上主张()A.尊重权威B.避世修行C.崇尚自然D.严谨求实解析:竹林七贤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他们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万物的根本,这一认识也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态度,就是崇尚自然。答案:C3.观察怀素的自叙帖,该帖最突出的

2、特征是()A.骨力遒劲B.规整规矩C.秀美雄健D.放纵纵情解析:怀素善草书,草书追求线条流畅,放纵纵情。答案:D4.观察下图中的画作,该画的作者是()唐代“画圣”的代表作天王送子图(局部)A.柳公权B.颜真卿C.顾恺之D.吴道子解析:唐代吴道子擅长画人物,所画人物的衣带非常形象,有“吴带当风”之说,被尊为“画圣”。答案:D5.下图中著作是中国()A.第一部农书B.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C.第一部雕版印刷的图书D.现存门类最齐全的科学著作解析: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的农学著作,该著作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故选B项。答案:B6.唐朝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主要是为了()A.了解日本文化B.

3、传播佛教思想C.增进两国友谊D.进行朝贡贸易解析:鉴真是唐代的高僧,其东渡是为了弘扬佛法。答案:B7.在泉州清源山脚下有两座修建于唐代的阿拉伯人的墓葬(如图)。该墓葬可以作为唐代()A.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B.经济发展的历史见证C.中国科技发达的历史见证D.政府开明民族政策的历史见证解析: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经海路来到中国,在泉州等南方港口定居。泉州阿拉伯人的墓葬,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答案:A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隋末唐初,雕版印刷术已经出现。唐太宗下令印行长孙皇后的女则。玄奘从天竺回国后,也刻板印刷佛经。但当时还不普及。唐中期以后,雕版印刷术逐渐推广。元和长庆

4、间,白居易、元稹的诗作已被大量印刷,沿街叫卖出售。文宗太和年间,四川、江淮一带民间已有“版印历日”在市场出售,以致官方的新历还没有颁下之际,民间私自雕印的历书已遍布天下。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雕版印刷品有哪些种类。(2)根据材料,说明唐代雕版印刷发展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参考答案:(1)政府颁行的某些社会准则、佛经、诗作、日历。(2)原因:封建统治者社会宣传的需要;佛教的传播;科举制的实行;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进一步推动了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选考奠基素养提升一、选择题1.“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擢居相位。同年,武帝又批准为博士官置弟

5、子员50人,根据成绩高下补郎中、文学掌故,吏有通一艺者则选拔担任重要职务。”由此可见汉武帝时代()A.教育获得了空前的发展B.已创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C.门第已成为选官的标准D.已把儒家思想与选官相结合解析:题干中的材料表明,汉武帝任用儒生做官,并重用精通儒学之人。这表明,汉武帝把儒家思想的传播同封建官僚的选拔密切结合,故选D项。答案:D2.有史学家认为,唐宋时期,“雅俗两类文化中佛教影响甚广,能够抗衡但无法压倒传统的儒家思想”。这一时期,儒学在与佛教抗衡斗争的过程中()A.最终彻底战胜了佛教B.最终形成了佛、儒并行的局面C.都被统治者奉为正统D.吸收佛教合理成分获得新发展解析:唐代出现了儒、

6、佛、道三教并行的局面,到宋代,经过长期的斗争与融合,儒学吸收了它们的合理成分而发展到哲理化的阶段。答案:D3.581年,隋文帝“普诏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于是“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隋文帝倡佛主要是为了()A.缓和社会矛盾以扩大统一B.加强中央集权以巩固大一统C.抑制儒学以对抗南方政权D.稳定社会以实现思想的统一解析:隋文帝鼓励佛教传播,主要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固政权以增强统一的力量。故选A项。答案:A4.唐太宗即位后,诏中书侍郎颜师古考定五经文字歧义,始成五经定本,作为官方的统一课本正式颁行。同时,又诏诸儒撰五经正义,对五经内容及思想做出标准统一的解释。下列对唐

7、太宗上述举措的解释最为合理的是()A.弘扬儒家思想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B.通过学术的统一巩固政治的统一C.实现学术统一以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D.统一儒家思想以抵制佛道的传播解析: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完全不符合隋唐大一统政治的需要。唐太宗通过五经正义完成了五经内容和思想上的统一,有利于巩固政治大一统。答案:B5.唐代高僧曾把“孝”说成是贯通古今的根本大道,并尽量把儒佛两家道德观念相比附。道教也常常依傍儒家。儒家的伦理观念则通过佛教、道教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这反映了唐代()A.三教并立,相互依存B.政教合一,维护统治C.三教矛盾已经完全化解D.儒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解析:根据材料“把儒

8、佛两家道德观念相比附”“道教也常常依傍儒家”“儒家的伦理观念则通过佛教、道教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可知唐朝时儒道佛三教同时存在又相互依存,故A项正确。答案:A6.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最繁荣的时期,下列相关的论证合理的是()A.诗歌的出现与繁荣是由商品经济发展决定的B.诗歌是适应市民需要的市井文化C.诗歌的繁荣与唐代科举制的实行有密切关系D.诗歌是最能表达情感的文学形式解析:诗歌的出现不是由商品经济发展决定的,唐诗的繁盛,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等诸多因素推动的结果,因此,A、B两项的叙述是错误的。除诗歌外,词、曲、小说都能很好地表达情感,D项的叙述也是不正确的。唐朝实行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

9、发展,诗赋也是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因此,C项的叙述是正确的。答案:C7.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隶书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解析:题干中的图片表明,三种字体包括先秦古文、小篆和隶书,这几种字体反映了古代中国文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进程。故选B项。答案:B8.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书法艺术的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下面是宋代苏轼对某一书体的评价。他评价的书体是()A.隶书B.行书C.草书D.楷书解析:根据“含情循礼”,可知其评价的书体讲求规矩,由此可排除C项;根据

10、“离方遁圆”,可知其评价的书体并不追求形体严整,由此可排除D项;根据“意趣在将发未发止乎于心”,可知其评价的书体处于规矩与放纵之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由此可排除A项。故选B项。答案:B9.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解析: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其书法成就“尽善尽美”。但这仅是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得以

11、确立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唐太宗对其的推崇。故选C项。答案:C10.龙门石窟与云冈石窟主要是北魏时期开凿的,但两者在风格、服饰、装饰,甚至人物体形面貌等处却有明显不同,主要原因在于()A.两地工匠的雕刻手法不同B.龙门石窟受到汉化政策的影响C.两地的自然环境明显不同D.云冈石窟取材于少数民族生活解析:云冈石窟在山西大同,主要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所开凿,具有北方民族的特色;龙门石窟在今河南,主要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后所开凿,深受汉化政策的影响。故选B项。答案:B11.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是唐代画家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以“青绿为质、金碧为纹”,繁华典丽。其作品反映了()李

12、思训山水手卷A.唐代教育的发达和文化的发展B.知识分子追求情韵意趣远离国家政治C.文人阶层的失意和世态的炎凉D.盛唐帝国强盛的富贵庄丽的时代气氛解析:青绿金碧、繁华典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盛唐的气象。答案:D二、非选择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颜真卿“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官侍御史等职,因为人刚直,不附权臣杨国忠,出为平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一郡独撑河北危局良久。后任刑部尚书,“军国大事,知无不言”,“累进封鲁郡公”。藩镇李希烈反,颜真卿前往安抚,面对叛军“不能屈节,当自烧”的威胁,愤然赴火。后被叛军杀害,终年77岁。朝廷赠司徒,谥“文忠”。颜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史书称赞他“富于学,守其正,全其节,是文之杰也”。唐人重书法,“工书”者甚众,颜真卿“善正、草书,笔力遒婉”,尤为后人所推崇。欧阳修得其所书残碑,赞曰:“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虽其残缺不忍弃之。”据旧唐书等(1)根据材料,概括颜真卿的个人品德。(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真卿书法为后世推崇的原因。参考答案:(1)勤奋好学,有学识;不附权势;坦诚直言;不畏强暴;忠义守节。(2)“颜体”气势雄浑;注重书法规范,便于后人学习;书法与个人修养的统一;个人品德提升其作品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