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讲 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与命题改革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日益认识到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如果没有评价改革“保驾护航”,课程改革终将寸步难行。针对我国现行教学评价的不足与局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建立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那么,高中历史学业评价如何改革?高中历史课程如何实施表现性评价方法?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考试怎样改革?新课程下评价一堂好历史课的标准有没有变化?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给予回答。一、新课程与高中历史学业评价的改革(一)高中历史学业评价的新要求学业评价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在功利主义思潮泛滥和诚信制度缺失的背景下,考试(封闭式的
2、书面笔试)几乎成了唯一的学业评价方式,考试不仅不是课程的“仆人”,反而成了“上帝”,由此也把教师和学生带进了教学的误区。2002年12月教育部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改革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新课程框架下的学生学业评价要在不同层面上发生重大变革。2003年4月出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学习评价必须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在学习评价实施过程中,应调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对有效学习评价方法的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3、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页。基于这些要求,我们认为对高中学生历史学业评价改革应注意下列三个方面问题:1、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过去“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唯一标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仅用一把尺子来评价学生,使不少学生成了失败者而生活在灰暗的心理状态中,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长处,人人都有闪光点。从一个角度看学生,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的天才;从多个角度看学生,也许就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天才。因此,历史教师应注意运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4、。2、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以前的分数评价,属于“相对评价”的范畴。这种评价有三个缺点:学生总有进入最差档的。例如有的学生尽管考了90分,但可能仍是最后一名学生。总有一部分优秀学生进入不了名额有限的第一等。按这种方式评价,容易使孩子的学习目标转移,使孩子更关心竞争的对手,而忽视自身的不足。采用“比值法”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能消除上述弊端。“比值”是学生上次与本次成绩的比较值,是学生个体成绩浮动的反映。“比值评价法”淡化了名次效应。这种方法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的信心。就算“比值”降低了,学生也容易从自身找原因,从而调整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而不去怨天尤人。3、关注教学的长期效果
5、教学的效果发生机制是非常复杂的。有的方面,教学的效果能够即刻显现;有的方面,经过一定的练习,也会很快发生行为上的变化;但有些方面,它的效果发生需要很长时间,特别是对学生思想、信念、态度、智能等方面的影响,往往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因此,教学的长远效果,现在很难预测。因此,评价还要关注其长期效果。(二)高中历史学业评价的方法按照新课程理念,高中生历史学业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和考试等。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际,我们认为常用的学业评价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1、纸笔测验测验是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最重要手段。从编制方法来分,测验可分为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标准化测验一般由
6、学科专家和考试专家共同编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标准化测验的突出优点是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工具之一。教师自编测验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各个阶段的需要,自行设计与编制的测验。由于教师自编测验制作过程简易,应用范围限于本班或本校,所以,它是学校教学中应用最多的测验。一般地说,测验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应能反映教学目标;应能测量出预期的学习结果;应依据预期的学习结果来选择试题类型;测验要有效、可靠等。测验的核心是命题。命题的一般原则是:(1)试题要符合测验目的;(2)试题的取样要有代表性;(3)试题的文字要力求浅显简短、简明扼要,但又不可遗漏必要的条件;(4)各试题应彼此独
7、立,不可含有暗示本题或他题正确答案的线索;(5)试题的正确答案应是没有争议的;(6)试题不要照抄课本、公开出版的复习资料中的题目;(7)试题要有一定的覆盖面;(8)试题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为了编制合乎需要的题目,教师命题前,应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材作深入的分析,并根据考试性质和目的,确定题目的取材范围、题目的形式与数量。一个测验的好坏与测验材料是否适当密切相关。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要养成积累测验资料的习惯,如随时在教材的重要地方作上记号,在批改作业或日常测验的试卷时,记下学生常见错误,搜集报刊杂志上的资料,建立试题分类卡等。命题必然涉及到题型。由于测量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中学历史
8、学科的题型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大致呈现了“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过程。最初的简单题型反映出对考查功能认识不够。后来,题型增加,几乎囊括了我们见到的所有题型。现在,题型又有简约的趋势,这个“简”完全不同于最初的简单,它反映了对题型功能的深入认识:知识的覆盖程度无需和题型的种类成正比,如果一种题型的考查功能完全可以被另外一种题型所包容的话,那么这个题型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刘芃:历史教育测量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0-11页。目前,高中历史测验题型主要有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三种。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历史考试命题应该多创设新的情境,不要直接抄录课本的原文,以免学生
9、养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近些年来,史料(材料)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各种历史考试中,并且被运用于几乎所有的题型。应该说,这是历史测验命题改革的重要方向。下面试以高考题和港台地区的练习题、高考题为例加以说明:选择题使用史料证据例1: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青苗法 募役法 将兵法 市易法A、 B、 C、 D、例2: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例3:史书记载: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
10、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所以要提升他们爵位B、皇帝担心外患,所以要加强位在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C、皇帝担心梁国成为帝国心腹之患,所以实施“众建”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所以要边疆国梁国多发展例4:史家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领袖的性格:丘吉尔“有想象力但不稳定”,罗斯福“天真而喜欢喊口号”,他们并不比“往往情绪失常而暴怒”的希特勒更明智。对于这种说法,以下理解何者较为适当?A、
11、这位史家的说法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陈述,可以采信B、这个说法只是这位史家的片面的主观意见,不足采信C、这是史家从特定角度评论历史人物的结果,可以作为参考D、可见当时各国领导人都不明智,因而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问答题使用史料证据例1:“苛政猛于虎”。秦隋二世而亡是后世许多开国君主的前车之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一个“畏”字,促使不少统治者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社会繁荣。请选择一个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简要分析其原因与表现。例2:“宋徽宗能书善画,对玩乐尤为喜好,凡能投其所好者,都得到信任和重用。如,高俅,本是个听差,因为善于踢球,徽宗继位后,不几年就升为殿前都指挥使,
12、统领禁军:与高俅一道当随从的人希望徽宗也能一视同仁,宋徽宗竟说:你们有高俅那样的好手脚吗?徽宗还到处征取奇花异石。苏州应奉局有一块高达四丈的太湖石,载在大船上,役夫达数千人之多,在运往京师的途中,拆毁桥梁、城墙、水门,以便通过。”(1)高俅凭什么本事成为殿前都指挥使?(2)太湖石在运往京师的途中,造成什么破坏?(3)你认为宋徽宗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例3:元人汪大渊游历各地,记述见闻,著岛夷志略。他记“琉球”有云:“地势盘穹,林木合抱,其峙山格高峻,自彭湖望之甚近。土润田沃宜稼穑,气候渐暖,俗与彭湖差异,水无舟楫以筏济之。”请问:(1)他所说的“琉球”今为何地?(2)其地风俗为何与与彭湖差异?综上
13、可见,现在历史试题中运用史料,所测试内容不再限于课文知识的记忆,还要求更高层次的理解与分析。因此在历史教学时,教师需要花较多的工夫在解释历史概念和现象上,要培养学生发现并能说明史实与史实之间关联性,以及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在具体编制试题时需要注意的是,材料对于学生来说是能理解的,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材料要与设问有相关性,而且不是可有可无的内容;材料应避免照抄课本中使用的材料或课文,也不宜过于冗长等。2、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是教学反馈的常用方法,通过提问可以:(1)测试学生对以往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2)启
14、发学生思维,开阔学生思路;(3)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4)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5)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情感。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1)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进行,不能偏离教学中心;(2)要熟悉教材,熟悉学生,要把握难易程度;(3)启发是课堂提问的灵魂,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要注意多用疑问性、发散性提问,让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4)对学生的回答,或赞扬肯定,或弥补欠缺,对答错的切不可讽刺挖苦,而要给以鼓励。(5)不要偏爱学习“尖子“,要优先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分别设计描述型、分析型、研究型问题,以适应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需要指出的是,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有些所
15、谓的课堂提问,既没有思考价值,也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下面这个案例就颇发人深省:某位教师在讲授全面内战的爆发一课时,为了调动学生,煞费苦心地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同学们,最想发动内战的是谁?”老师向学生抛出了第一个问题。“蒋介石。”学生齐声回答。老师满意地点点头,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那么,谁来充当了蒋介石的帮凶呢?”“美国。”学生们又响亮地回答。“蒋介石要发动内战,明说不就得了,干吗还要欺骗人民呢?”还是教师提问。“时机不成熟,内战的准备还没有完成。”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不假思索,纷纷举手,显得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但是面对老师的系列问题,学生不必动脑筋便可以“脱口而出”,这样的问题又有多少思维价
16、值呢?显然,这些问题,纯粹是为了提问而设计的,只不过是一个“标签”,并没有什么探究的意义。课堂提问要有思维性。日本学者把提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重要的问题”,一类是“徒劳的问题”。区分两者的主要标志,就是看问题是否有思维价值,是否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拟定提问方案,设法将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如:学生读历史时,对岳飞遭到迫害总是感到迷惑。如何为学生释疑解惑呢?有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些问答:师:投降派为什么要杀害岳飞?生:投降派害怕主战派取得胜利对他们不利,更害怕义军在抗金中壮大起来,威胁他们的统治。师:联系你以前学习过的历史知识来说明岳飞悲剧产生的原因
17、。生:(扩散思维,各抒己见)师:(点拨归纳)北宋初年有“杯酒释兵权”,说明宋朝从开国起就疑忌武将。岳飞的岳家军,威名震主,宋高宗当然感到不安。北宋对辽、金作战,一贯奉行求和政策,只保统治集团的利益而不顾百姓的利益。岳飞虽为抗金名将,但出身贫寒,在统治阶级眼中,仍为“一农夫耳”,所以,为了求和而杀害岳飞。著名历史教学法专家赵恒烈教授,将课堂提问按照难易程度,分为低级认知问题和高级认知问题两大类。所谓低级认知问题就是检查旧知识的提问,而高级认知问题则是运用创造思维才能回答的问题。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两者常常穿插使用,界限并不是非常分明,因为,即使有创见的回答也是建立在掌握大量旧知基础上的。低级认知
18、问题包括回忆性提问和理解性提问。前者,如,郑和是回族人吗?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吗?等等。即使学生不知道正确答案,也有50%的猜测机遇,因此在课堂上不宜多用。后者是问学生某件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主要检查学生的判断力和理解力。如:学完“秦统一中国”这段历史后,教师问学生:(1)秦始皇为什么要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统一与不统一有什么差别吗?(2)为什么说“焚书坑儒”是摧残文化和钳制思想的措施?秦始皇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凡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的方法来诠释史事和评价史事,并带有一定创造性看法的问题,都属于高级认知问题。在高级认知的提问中,有两类问题最难,一是要求对历
19、史问题进行评价,一是对历史的应用。如:例1:澶渊之盟有两种评价。一种认为,北宋每年送给辽大量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造成北宋财政困难,起了消极作用。一种认为,使宋辽两国从此保持了100多年的和平局面,边境相安无事,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有积极作用。你同意哪一种评价,为什么?例2:秦始皇陵东侧的兵马俑,本属随葬品,但它对研究秦的历史有很大价值。请你从史学研究角度,说一说兵马俑的价值。例3:中英鸦片战争,英国称为“通商战争”,认为这次战争是由于中国政府抵制英国的商品贸易引起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做到精心设计、耐心听取、正确评价,使
20、每一个学生具有积极参与的意识,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并且享受答题的快乐。教师通过“提问回答反馈”环节,有效地帮助学生回忆旧知、掌握新知、培养能力,并对学习中存在的缺漏进行矫正补救,从而使课堂教学在师生和谐共鸣中有序推进,在教学相长中共同发展。3、历史作业通过布置作业并进行分析的学业评价方法由来已久。在运用这种评价方法时,通常教师给学生交代的作业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如,由易到难地编排题目,或增加新情景题,或与现实生活链接的题目等。这样,教师在分析作业时,就能够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及过程,也可以评价学生在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甚至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表现,如正确性、熟练性、简洁性、独立性等来评价学生
21、的学习态度、动机等因素。要通过作业分析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尤其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等,必须提高作业的质量。在今天,作业的随意性、重复性、繁琐枯燥,已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建议多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作业。在这方面,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是值得借鉴的。比如,美国中学的人文社会学科有一种作业是写“研究报告”,学生研究的题目有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我怎样看人类文化、到太空去旅游等,学生们查资料、读参考书、走访调查,最后以生动翔实的资料写出个人的研究报告。尽管任务很重,但学生们乐此不疲、兴味盎然。那么,挑战性的历史作业应具有怎样的特点呢?(1)具有趣味性我们目前常规的历史
22、习题,如问答题,无论是概括、比较、评述,都有一套固定的出题模式,形式过于简约、规整、划一,内容也缺乏灵活性。历史是一幅幅鲜活、生动的人类画卷,相应的历史习题也不妨设计一些带有历史场景、情节,充满魅力的智力游戏。因此富有挑战性的历史作业,首先应“趣”字当头。例如,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类型的作业:例1:小李和小张是两个集邮迷。小李说:“我家里有许多中国邮票,有的是1878年出的,有的是1912年的,还有30年代和40年代的。”小张说:“你怎么知道是什么时间的?”小李说:“邮票上都印了年份,不信我拿给你看。”请大家想想看,小李的这些邮票是真的,还是假的?为什么?例2:意大利有一家古董商店,陈列着一枚古罗
23、马铜钱。古钱正面印有恺撒的头像,反面印有“44B.C”(公元前44年)铸造的字样。一位历史学家见了,马上断定古钱是伪造的,他的根据是什么?(2)具有探究性传统的历史作业,不同程度存在着“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思考”、“重积累轻运用”的现象,这样的作业只能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逐渐达到熟练的作用,而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日本有学者认为,传统教育中所谓“很有才能”的孩子、“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指的是能够很好地、迅速地回答教师事先准备好答案的孩子,但这算不上学问,不过是“学答”而已,真正学问的出发点在于问,也就是怀疑。今天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很重要的就是要
24、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如果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包括作业,教师没有给学生丝毫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没有为他们提供进行探究的渠道,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了。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获得的,而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通过探究性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如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提炼信息、传递信息等能力或技能。探究性的历史作业有两种形式。一是问题式。这种作业通过情境材料设计问题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经验、意向和创造力,通过学生或发现、或选择、或重组的学习过程形成答案。它重视学生获取、形成、发现知识的过程,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例:史书描
25、述长安城“市坊分开,街道整齐,树木成行,拥有排水设施”,指出了唐朝长安城的规划建设的特点。从今天城市规划或建设的角度看,你认为可以借鉴的经验是什么?二是课题式。这种作业就是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积极性和群体的协作性,让学生通过查找、检索资料以及参观、调查、讨论等方式,结合多学科知识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例:2000年11月,江苏省铜山中学周老师曾主持开设了怎样做邻居关于中日关系的思考综合研究课题,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布置的具体任务有:通过检索资料和社会调查等,了解当初日本侵略者在你家乡犯下的滔天罪行,写一份调查报告。通过检索资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有关知识,分析
26、讨论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腾飞的主要原因。它对我们有何启示?写一篇论文进行交流。参阅初中地理书关于日本地理的概况及高一地理地壳和地壳的变动等知识,概括日本的地理特点。参阅高三思想政治教育课本中“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一节内容,结合有关知识,分析讨论近现代日本天皇制的演变及其原因。写一篇论文进行交流。运用地理,政治、历史知识,并检索有关资料,全面深入地分析二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沉渣泛起的主要原因。写一篇论文进行交流。检索资料,分析日本为什么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对日本文部科学省通过的新历史教科书,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为什么强烈抗议?展望未来的几十年,中日两国究竟是对手?还是伙伴?根据你的理解进行分析。(3)具
27、有开放性开放性的历史作业是指其背景材料、设问、答案都是开放的,具有崭新、发散、多解的特点。作业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复习知识为目的的检查性作业;另一类是以培养思维能力为宗旨的认知性作业。美国教育学者把这两类作业称之为“封闭题和开放题”。“封闭题”的特点具有“完备的条件”和“固定的答案”;“开放题”的特点是“答案不固定”或者“条件不完备”。按照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观点,封闭性作业主要引起认知结构的同化,而开放性作业则引起认知结构的顺应。后者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影响较大。例如,上海高考历史卷曾经出过这样一道题:长江流域是中华文化发祥和繁荣的地区之一。请你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在今湖南、湖北
28、范围内任选一个值得开发或加强建设的人文景观;并简要说明理由(应包括人文景观的时代、内容和意义)。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每课后面都提供了一些开放性较强的历史作业,如:写一篇论孝的小论文,字数不超过500字。进行一次课堂讨论,谈谈对宋明理学的评价。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可以各抒已见。黄宗羲说:“学莫先于立志,立志则为豪杰,不立志则为凡民。”请结合同学们所处的现实,开一个座谈会,大家谈谈感想。(4)具有综合性新一轮高考改革设置了“综合科目”,实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测试”。“综合科目”的设置,动摇了过去以学科为中心、知识为中心、课堂为中心、
29、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通过高考“指挥棒”特有的“反拨”作用,引导人们去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综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灵活应用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综合性的历史作业:(1)有益于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借助于综合性的历史问题,可以把学生分散割裂的知识变成真正有价值、有生命的系统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对各科知识的学习。(2)有益于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和发展。综合性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广泛探究、活动、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不断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和发展。(3)有益于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密切与社会的联系。
30、综合性作业多以现实中有关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了解、适应、参与社会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逐步走向社会。例如,在学完“鸦片战争”一章后,我们给学生设计的作业是:鸦片作为一种毒品,在历史上曾经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150多年前中英之间因鸦片贸易而发生的那场战争,更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1)英国对华经营可耻的鸦片贸易。最初数量有限,每年不超过200箱。到1757年英国占领了印度的鸦片产地孟加拉后,他们强迫那里的农民大量种植鸦片,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也急剧增加。从1800到1838年,竟由4570箱增到40200箱。问: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输入鸦片
31、?印度孟加拉地区盛产鸦片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2)洪秀全在戒鸦片诗中说:“烟枪即铳枪,自打自受伤,多少英雄汉,弹死在高床。”林则徐在上道光皇帝书中指出:“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问:据材料指出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主要危害。罂粟对人的危害,首先是从有毒成分侵害人体的_系统开始,接着影响心脏功能、血液循环和_系统。严重的导致死亡。(3)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安门广场建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什么把“虎门销烟”作为表现的内容?(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吸毒现象一度绝迹,但近年来又沉渣泛起,死灰复燃。为了打击吸毒贩毒,
32、国家除了加强对广大人民的宣传教育外,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依法对制、贩、吸毒者进行打击和处理。从政治常识角度看,以上材料表明国家行使了_职能。上面这道作业题,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历史、地理、生物、化学、政治等多学科知识才能完成,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颇有效果的。二、高中历史表现性评价及其实施(一)表现性评价及其形式1、表现性评价的涵义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的评价称为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试图通过客观测验以外的行动、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更真实的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近年来,这一评价方法正在英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学校与教师
33、中广泛使用。由于表现性评价更加尊重教育目标的整体性和广泛性,它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多方位地表现自己,因此,从全面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它成为当前高中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一种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与客观性测验评价有什么不同呢?传统的客观性测验评价,可以评价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可以测得某些容易测量的能力,但对于评价学生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常常无能为力。而作为另类评价表现性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在真实或类似于真实情境下问题解决与工作表现的能力。表现性评价:(1)评价情境为真实的情境;(2)评价表现需要透过实际操作;(3)评价具有直接性;(4)评价以学生为中心;(5)强调过程评价;(6)着重学
34、生高层次思考能力的运用。2、表现性评价的特点使用纸笔测验可以评价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而使用表现性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实际表现技能的能力。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特点体现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使用现实中的问题、鼓励发散性思维、搜求多种答案等方面。如果从任务的真实性、复杂性等方面对纸笔测验和表现性评价进行比较,则不难发现这两种评价的区别:纸笔测验和表现性评价的特点比较纸笔测验选择型试题 补充型试题表现性评价限制型表现 扩展型表现低 任务的真实性 高低 任务的复杂性 高少 需要的时间 多低 评分的主观性 高3、表现性评价的主要形式常用的表现性评价的形式有:档案袋评价、结构化表现测验、口头表述、模
35、拟表现、调查与访谈等。(1)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又译为“卷宗评价”、“案卷评价”、“历程档案评价”及“成长记录袋”等,简单地说,就是学生的作品集,学生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资料夹,有目的地搜集记录自己在某个(些)领域的作品,传达出学生的努力、进步和成绩。档案袋等表现性评价的兴起,一方面具有深刻的理论渊源,如,学习和评价的观点从行为主义转向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以及脑科学理论的发展,等等;另一方面,也是针对以“标准化”为特征的传统学业评价,追求试题的客观性和成绩的量化,脱离知识应用的具体情境等弊端兴起的。档案袋评价反映学生在一段时间中
36、的学习痕迹,但并非将所有的内容都像垃圾似的丢入档案夹中。对于档案袋中究竟装些什么东西,并没有硬性的标准,通常根据学生的能力,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商量决定的。档案袋评价应该具有如下特征:1、作品的搜集、积累,应是有意的而非随意、盲目的。2、在进行档案资料搜集之前,教师应向学生说明档案袋内包含的项目,以使学生有系统地搜集档案。3、能同时展现成绩及进步情形。即档案袋内除了可放学生最得意的作品,也可放学生不满意的、具有代表性的或曾经设计而未完成的作品。此外,还可以放学生对该作品的心得、学习的体会、成长的点滴反思等等。4、档案袋评价应与教学同步进行。档案袋评价有不同的分类。根据历史学科的情况,我们将历史档案
37、袋大致分为展示型档案和过程型档案两种。展示型档案是学生学习最佳成果的汇集,可包括自己最满意的考试成绩、历史小论文、历史调查报告、历史小制作等。对于每一个放入档案袋中的作品,学生应说明其理由。见下表:我的最佳作品名称:_日期:_1、我选择该作品为最佳作品的原因是_2、当我在作这项作品时,我是怎样一步步尝试着完成它:_3、这作品表示现在的我可以_4、下次我要完成一件像这样的作品时,我会_过程型档案是学生学习历程的观察及记录,如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中的各种表现等。同样,过程型档案也应重视学生的说明及反思,当然,学生无须对每一项目进行反思,哪些需要反思,应由学生与教师加以判断。综合而言,档案袋评价具有极
38、大的灵活性,它的内容构成可因不同的目的、学生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差别。通常,完整的档案袋包括作品(表现)的说明、作品(表现记录)以及学生的反思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在历史档案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如自己特有的理解和认识,最满意的作业,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记录,最喜欢的一本历史书,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等等。档案袋中的基本成分是学生的作品和表现记录,应提供给学生发表意见和对作品(表现)进行反思的机会。(2)结构性表现测验结构性表现测验可以是纸笔表现,也可以是非纸笔表现。这里的纸笔表现不同于传统的纸笔测验,它是一种强调在模拟情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方式。在纸笔表现任务中,经常
39、用“设计”、“建立”、“创作”等行为动词,如,让学生编写一则历史故事,根据一幅历史人物画像写一段话等。如,一位高三学生曾编写了一段十分精彩的历史故事:春秋时期,梁国和楚国是两个相邻的国家,为了加强边疆的防御,双方都在边境设置了哨所,布置了边防军。有趣的是为了充实军队的“菜蓝子”,两国又都在哨所附近开辟了一片瓜园。梁国士兵十分勤劳,每天都给瓜除草、施肥、理藤、浇水,瓜长得又大又圆;而楚国士兵比较懒惰,很少想到这些事,只是望天收,瓜长得又黄又小。面对邻国长得越来越好的西瓜,楚国士兵怒从心头起,一天晚上偷偷过去,对梁国的瓜田进行了一场大破坏。梁国士兵很快就发觉了,请求他们的军尉,以牙还牙。军尉请示县
40、令宋就。宋就却说:你们不可以这样做,这是结怨惹祸的做法。人家做坏事,自己也去做,去报复,见识太狭隘了。还是我来教你们一个方法:你们必须每晚派人偷偷过去为楚国瓜园浇灌,让他们的瓜长起来,还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国士兵每晚都偷偷过去为楚国士兵的瓜园除草、施肥、理藤、浇水。楚国士兵发现自己的瓜一天天长得好起来,感到奇怪而加以窥探,发现是梁国士兵干的。楚国县令听到这件事十分高兴,便将此事报告了楚王。楚王知道后,觉得十分惭愧,告诉下属:“问问我们去拉翻人家瓜的士兵,是不是还有别的过错?这是梁国对我们暗中的谴责啊。接着楚王派人用丰厚的财币向梁国赔礼,同时和梁王结交。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当一个人受
41、到别人的无端伤害时应该怎么做?是图一时之快去制裁对方,羞辱对方,还是以自己的宽容、爱心、真诚去感动对方、挽救对方?在提倡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今天,这个故事是很启发人的。非纸笔表现是指使用除纸笔以外器具的表现。如要求学生用黄泥捏出金字塔模型,用纸剪一个历史人物画像等。(3)口头表述这种方法可以反映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的逻辑性和概括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对所掌握知识的理解力。如,历史课堂演讲、辩论等。口头表述也可以找一些主题让学生事先准备资料,再于课堂上发表,教师则据此评分。国外有历史教师曾以历史课内容作为口头表述的主题,列举的一些主题,如,我的家庭、经营小生意、工会、
42、移民等,要求学生对其中某些主题进行探索,最后在班上发表。教师要求学生事先准备发表的资料,资料准备的方向也可供教师作为评价的参考。 黄炳煌主编:社会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台北:师大书苑,2002年版,第300页。(4)模拟表现模拟表现通常由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下,完成与真实作业相同的活动。如,历史课中,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组成陪审团,模拟法庭审判,或扮演议员参与国会活动等。历史学习中,有些是可以使用真实评价的,如访问历史见证人、历史遗址遗迹调查等,但有些内容由于无法呈现原来的真实情境,而需要采取模拟方式进行。比如,美国北卡罗莱纳州达勒姆私立中学的高大卫(David Gould)先生,介绍他在给
43、10年级学生教授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课程时,曾组织学生模拟国会就处决国王路易十六问题举行辩论,让他们以模拟的历史人物去表达观点。 美高大卫:在美国中学里教好历史,历史教学,1992年第2期。这实际上既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采用接近真实的模拟情境来评价学生历史学习的结果。(4)调查与访谈历史调查与访谈,就是运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和研究。历史调查与访谈的内容包括:家庭史、社区史、学校史、访问历史亲历者或知情人等。下面介绍两则学生进行历史调查与访谈的案例:我的家庭历史2001年成都市中学历史学科开展了一次生动的“我的家庭历史”调查活动。有学生写出
44、了自己家谱,从清朝时期至今,家庭和家族成员的变化情况,线索清晰,文字生动。有写家庭成员的小传“我的爷爷”;有写“我的家庭文化概况”;有的学生采用家庭照片写历史:“望着墙上那已泛黄的家庭照,蓦然回首,家中曾经历过的风风雨雨,沧桑的历史使我明白了自己这一代的责任和重担。”从一篇篇家史调查报告来看,各类家庭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社会现实,每个家庭的历史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李洁:渗透人文关怀的“我的家庭历史”调查活动,历史教学,2003年第4期。城寨与香港1999年,香港的历史教育研究者曾与三间中学的历史教师合作,以“历史双城记:城寨与香港”为主题,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同学深入地认识80年代拆除的,有1
45、00多年历史的九龙寨城。一些同学通过朋友的介绍,访问了一位曾在寨城居住长达30年的女士,向她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如是否怕被打劫、被骚扰、传染病、毒品、娼妓?城内居民的文化水平是否比城外低?出乎意外,这位女士都一一否定寨城的黑暗面,一再强调居民的团结互助精神,当政府拆城时更舍不得离开!透过对亲历者的访谈,使同学能从多角度了解寨城。 杨秀珠:香港资讯科技教育与历史教学:个案研究,历史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1年。历史调查与访谈活动结束后,要让学生及时整理资料,编写调查报告,进行班级研讨。如,将调查的内容与教材或文献资料相互比较,看看哪些内容可信度高;哪些观点与教材或文献资料不同,并探讨其中的原
46、因。又如,针对同一事件,将观点冲突的不同访谈内容加以比较,进行分析,让学生说明自己的观点,以及支持此观点的证据等。对学生的调查报告的评价,可依据以下一些标准:如,提出的问题是否能搜集到符合主题的资料?是否提了具有误导性的问题?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互动如何?搜集的资料是否可靠?是否有其他文献材料相配合?等等。对于学生的历史调查成果,可作为历史课的成绩评价之一,优良作品还可以公布在橱窗里;或刊登在校内刊物上;或作为历史课活动的参考资料。(二)表现性评价的运用及案例1、历史档案袋的运用表现性评价中最著名和最常用的方法是档案袋评价。有老师对历史档案袋的运用,设计了如下一些内容和步骤: 袁从秀:巧用成长
47、记录袋 提高历史学习能力谈历史资料袋的运用,中学历史教学,2002年第7期。(1)确定学习主题学生在资料收集前,必须明确应该收集哪方面的资料,因此首先要确定学习主题。如,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材中国历史“统一国家的建立”单元,根据第10课、第11课和“活动课三”可以确定学习主题:秦始皇的功与过。学生根据这个主题,广泛收集资料,同时教师也可向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学习报告单:历史资料报告单班级_ 学生_1.资料(文章)名称_ 作者_所载刊物_ 时间_2.资料来源于图书馆_ 上网_ 访谈_ 其它_3.主要观点:(1)(2)(3)4.你有哪些认识(启示)(1)(2)(3)5.你认为自己在活动中表现怎样?A优秀
48、B良好 D一般(2)确定收集内容收集什么内容,主要由主题决定。那么,这个袋子里面就应有:收集到的有关秦始皇的最有价值的资料,如文字材料、图片、录像带、录音带等,还有学生收集这些材料后的整理分析记录,教师对学生资料收集过程中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等。(3)成果展示与交流经过一段时间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就需要让学生把成果展示出来,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一段时间后,可举行一次成长记录袋的展示交流会,学生交流自己在资料收集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收集到哪些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发现了什么,得到什么认识,从其他同学那里学到了什么等等。如,对秦始皇功与过资料的收集后,教师可安排一次辩论会,将全班同学分
49、成正反两方,正方主张秦始皇的功大于过,反方主张秦始皇的过大于功,每一方可推选四名同学为代表阐述本方的观点,通过双方的辩论,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评价历史档案袋的运用,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给教师提供了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信息。为了使评价更全面、科学,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确定评价的主体和对象均是学生,学生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者。通过评价,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历史变为主动探究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又如,南京市宁海中学实验
50、班的每个学生都建立了“历史学习成长记录”档案袋。 陈红:初中历史课程学习评价改革实验初探,历史教学,2004年第6期。档案袋封面有评价记录表,袋内收入了与学生历史学习有关并能反映学生成就的材料,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收集整理一次。学生是档案袋的主要建立者,教师提出要求并给予适当指导。档案袋内装有学生的历史学习单元计划、课堂学习表现记录、常规作业、探究性学习作业、测验和考试卷、历史学习小结、收集的历史资料等。如,在学习了“抗日战争”这一单元后,学生的档案袋里收集有课堂学习表现记录、小组讨论记录,还有对“南京大屠杀”的调查、访问资料等。有的学生放入了收集的图片;有的找到日本学者写的南京大屠杀,德国人
51、拉贝写的拉贝日记,并做了读书笔记;有的从网上下载了美国人贝德士博士当初目睹日军暴行的记录;还有的学生剪贴了现代快报上登载的一位80多岁老人的亲身见闻;有几个学生课前采访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在档案袋里放入了采访的录音磁带。对于学生档案的评价,他们尝试采用了学生自我、同伴、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综合评价的方法,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第。除了绝对成绩评定外,还建立了相对评价成绩。如,某学生第1单元的测验成绩是及格,第2单元的测验中,绝对评价成绩是中,但相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因此教师给其第2单元测验的相对成绩记上优。或者,某学生第1单元的测验成绩是优,第2单元的
52、测验成绩是良,绝对成绩下降了,但这次测验的成绩仍处班级前茅,那么其相对评价成绩还是优。此外,对学生的每件代表性作品,都尽量做到有教师、家长以及同学和自我的评语,评语突出学生历史学习的特点和优点。有时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一些评价性的情感符号画帖在评价表上面,如,可以用笑脸或哭脸表示: 、 经过实践,他们发现建立历史学习成长档案,实行学生自我、同伴、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综合评价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2、中学历史课的小组研究项目近年来出现了对哥伦布地位的争议。他是不是英雄?我们在学习“哥伦布”时,可以读到不同历史学家用不同的观点写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
53、建立领地”的文章。在合作小组里,选择至少两种相反观点的材料,讨论他们的矛盾之处,并用可获得的资源寻求解释历史学家以不同观点报道这个历史事件的理由。小组要向全班解释为什么历史学家会对同一事件作不同的报道,而且要提供解决矛盾的办法。小组活动的结果可以是一个改编的剧本,也可以是一场讨论或辩论。项目三周内完成。每周五由一个成员向全班汇报项目的进展情况、遇到的问题以及下一周的计划。评价标准内容标准:(1)你对记录的历史受到历史学家观点影响的认识;(2)你对关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系列历史事件的认识。思维标准:(1)对过去事件的不确定或矛盾进行辨别和解释的能力;(2)为有逻辑的、合乎情理的解决办法进行辩护的
54、能力。交流标准(1)为各自目的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2)以各种方式进行交流的能力。合作标准(1)与组内所有同学一起工作,成功完成项目的能力;(2)为向班级呈现研究发现而出主题、提供资源的能力;(3)做多种工作帮小组完成项目的能力。3、十年级人文课程有关法国大革命的报纸或活页文选 美比尔约翰逊:学生表现评定手册(李雁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3页。(1)任务班级全体同学分成四人一组,根据老师的指示,设想自己身处法国大革命期间,撰写并组织成一张报纸或活页文选。个人必须参与一个小组,与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此项目不允许你脱离小组独立完成。时间跨度如下:a.1789年56月b
55、.1789年710月c.17911792年d.1793年e.1794年(可能需要做额外的研究工作)活页文选必须反映一定的观点。可以选择第一、第二、第三任一等级。(2)文章评分准则每个学生都要分别撰写一篇“硬新闻”和一篇“软新闻”文章,然后由教师分别打分。A.“硬新闻”要求对你所处的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一件主要事件给予现场的报道。评价将依据历史准确性、对历史细节的关注程度及以下条目进行:在文章开篇第一句中交待了人物、事件、地点和时间;接下来全面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文章必须详尽并具有现场感;文章必须体现准确的报道和仔细的研究;根据准确程度、新闻稿的要求、全面性及技术成分(如语法、拼写)等因素对文章综合评
56、分。B.“软新闻”文章可以是“给编辑的信”、“富人和奔波者的生活”,也可以是书评、特写稿和原创政治卡通片等。评分准则包括:创造性和想像力;适时交待了人物、事物、地点、时间及原因;准确反映大革命期间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时尚。(3)活页文选评分准则根据小组成员的活页文选的整体质量评出“小组分数”,组员在这一项目上的得分是相同的。活页文选的质量可分为优异、优等、完整、勉强合格等标准。一册优异的活页文选应该是:经过字斟句酌,极少有打字方面的错误,有相应的和清楚的图示,具有吸引力(书法与布局),组织良好,条理性强,并能为未修读十年级人文课程的人所理解,换句话说,就是让一个门外汉看到后能够
57、找到一定的感觉。活页文选要能够准确地反映所选阶层的观点。一册优等的活页文选应当是:经过字斟句酌,存在某些打字方面的错误,只有极少几幅或干脆没有图示,组织良好,较有条理。所持的观点在首页就已清楚表明。对这册活页文选的理解建立在有关法国大革命的知识基础上。一册完整的活页文选不一定经过字斟句酌,但看起来仍像一份报纸,如文章可以是分栏的,外观要清洁,有吸引力,也可能包含合适的图示。所表达的观点可能相互矛盾不一致,还可能有胶纸、订书钉、胶水等。一册勉强合格的活页文选可能是不完整的或是无组织的。可能只是一摞用订书钉订在一起的文章而已。所陈述的观点相互矛盾不一致,而且有可能是某人持有的观点正是他人所摒弃的。
58、不遵守预定的时间期限是勉强合格的活页文选的另一个特征。4、生动的旅行文艺复兴巡礼 美比尔约翰逊:学生表现评定手册(李雁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20页。设想由于你去年秋天出色地完成了安排考古学家赴古代世界遗址的旅行计划,现在你又要承担一项来自A204旅行社的任务。这次,你所面临的是一项更具挑战性的工作:旅行团由神职人员和学生艺术家组成,他们都深深地热爱文艺复兴运动。每个成员都已经交出了一份名单,他们想去参观名单上文艺复兴时期人物的家乡或工作的地方。你的任务是把这次旅行设计得让旅行团的每个成员都觉得满意(要有详尽的地图)。他们希望在5月21日(星期四)启程前看到已经标
59、明了他们将参观哪些地方的地图。下面所列出的是他们想参观的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人物的名单:革新家或人文学家:伊拉斯谟、马基雅弗利、托马斯莫尔、马丁路德、亨利八世、茨温利、卡尔文、莎士比亚。艺术家:多那太罗、加恩瓦恩爱克、丢勒、波堤切利、阿尔贝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提香、霍尔拜因、彼得勃鲁盖尔、哈佛罗尼穆斯博施。你可以安排旅行团去观赏一位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可以不是在艺术家的家乡)和著名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地(革新家或人文学家曾在此做过某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使他们体验到一种真切的欧洲之旅的感觉!评分准则分为A、B、C、D、E五级:A:1.一张清楚、详细的地图,准确地标示出此次旅行所要参观的每个地方。2
60、.一份撰写得很好的地图说明,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地方停留以及每个停留的地方其历史意义何在;还要解释为什么旅行计划的安排要合乎逻辑,如为什么要从这个地方到达下一个地方而不是另外一个地方等。3.清楚、连贯地口头解释此次旅程,负责而连贯地回答有关的提问。B:1.一张相对清楚、详细的地图,标出了此次所要到达的地方,但某此部分缺乏精确的细节或不够清晰。2.有时地图的书面说明,解释了为什么选择这些地方,但其历史意义阐释得不够深刻;简要地解释了旅行计划背后的逻辑原理,但没有很好地将各站点之间联系起来。3.清楚并相对连贯地口头讲解本次旅程,且能准确地回答所提出的大多数问题。C:1.一张地图展示了此次旅行的路线及
61、各个要参观的地方,但不是很详细、很精确。对某些人来说,可能并不能马上明了这张地图的主要意图是什么?2.有书面的旅程说明,告知了每一站是什么地方,简要地解释了诸如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地方停留的原因,但没有任何历史意义方面的详细说明。3.没有精心准备,只肤浅地口头解释了此次旅行的各个站点,而且未能充分、清楚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D:1.所绘地图只是大致地标出了此次旅行可能停留的各个地方,所投入制作的精力及所展示的结果都是少得不能再少。2.有对地图的书面说明,同样也只是框架性的,所投入制作的精力及所展示的结果也是少得不能再少。3.口头的讲解显示:地图和书面说明的作者对主题未能进行充分的研究,而且没有掌握所
62、布置的作业任务。E:最后期限前未能交出作业,或者即使交出了作业,但质量极其低劣,几乎不能辨别其与所布置的作业具有什么关系。5、美国“全国历史日”活动参赛作品评价标准作为正常课程教学的辅助工具,美国“全国历史日”(National History Day )活动配合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这项活动以美国六至十二年级的中学生为对象,每年参赛学生达5060万之间。学生参赛的作品主要有四大类:(1)论文;(2)展览;(3)剧目表演;(4)影视作品(幻灯、录相片等)。作品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也可组成25人的小组共同协作完成。完成的作品经层层选拔,优胜者最终参加6月份在马里兰州大学举行的为期五天的全国
63、历史日决赛。“全国历史日”组委会对参赛作品的评选制定了严格的专业化标准。作品的优劣主要根据三个方面判断,作品以百分计算,分数分布如下:(1)历史质量:60分;(2)切题:20分;(3)表达的质量:20分。“历史质量”受特别重视,这60分再分为6个环节,每环节满分为10分。详见下表:环节1提供资料进行分析(而非单纯的描述)910分出色地展开主题,解释题目和分析资料环节2历史的确切性和真实性910分客观而准确地提供信息环节3对题目的历史联系的把握910分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把主题充分地展开和明确地表现出来环节4提供历史研究的证据910分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可找到的研究资料,提到了对该问题的不同观点和解
64、释方法环节5使用可以找到的原始资料和参考书目910分出色地利用第一手资料,并把它们置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环节6公正而全面地论述910分作品公正地讨论了多种观点和看法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考试改革(一)考试在学业评价中的作用和基本要求尽管考试受到社会各方的指责,但考试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不可替代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指出:“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试应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要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继续实施普通高中会考的地方要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以全面实施素
65、质教育为宗旨,坚持按照会考作为水平考试的原则进行命题。适当减少会考科目,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和其他实践能力的考查。”“高考内容改革将更加注重对考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查,积极引导中学加强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高考科目设置改革要将统一性与选拔性相结合,在满足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高等学校选拔方式的改革要进一步探索建立在文化考试基础上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办法。”从通知的要求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对考试的改革突出表现在:减少考试数量,降低考试难度,强调考试的多元性、多样性、综合性和发展性。针对当前中学历史考试存在的局限,我们应当积极促进考试内容和形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在减
66、少考试频率的同时,拓展每次考试的内容,不仅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更要突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通过考试检测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不能将考试形式单纯囿于笔试范畴,配合采用学生自测、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制作、历史调查等多种方式。在非毕业、升学的考试中,可以采用开卷考试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形式,还可以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进行分层考试。历史考试中应该大量引用史料来进行命题。实践证明,历史考试中引入历史资料在考查学生能力方面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一是使学生把已知和未知、史和论、学和用结合起来,促进了知识的活化;二是思维活动扩大,有利于显示和区分能力层次;三是把学生的
67、平时学习成果和考试临场发挥结合起来,削弱了对课本和教师的依赖,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自身的水平。试题的设计应突出探究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例如,学完世界遗产荟萃模块,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来进行考查:请任选我国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进行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然后进行交流。附:活动要求及建议1.选择调查研究对象,以我国某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为调查对象。2.选择调查研究的途径,如阅读相关书籍、上网查询、实地考查等。3.资料收集范围:历史背景、文化遗产特色、文化历史地位、保护和开发的现状。4.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撰写调查报告。5.在老师指导下,分组进行交流评比,选出优秀的调查报告,然后在班级范围内召开报告会,进行交流
68、。要对考试的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和指导。教师既要让学生知道自己考试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考试找出自己的缺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调整学习目标,完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如,有的同学根据考试结果建立错题题库,并不断对错题进行反思:自己是否很好地理解了题意?在解题过程中曾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这些问题后来是怎样改正的?解题过程是否正确无误,表述是否符合逻辑,语言是否流畅?如果适当改变试题的设问和角度,问题将会出现什么变化?有什么规律?和过去做过的题有什么联系?等。这些做法,表明学生对考试的期望不仅仅在于能得高分,而是通过考试实现了自我纠错、自主反馈和自行提高。(二)高考历史命题改
69、革历程与展望从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至今,我国高考及其命题工作已经连续进行了二十多年。在这期间,历史高考的命题不断改革创新,呈现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二十多年的历史高考命题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78-1988年为第一阶段,这个时期历史试卷的主要特点,一是以考查历史基础知识为主,二是以主观性试题为主。这两个特点在70年代末表现尤其明显。进入80年代后,情况略有改变。主要是开始强调灵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题型设计在这一时期处于探索阶段,例如,关于传统题型“名词解释”的“去”或“留”,在认识上还不一致。当然,题型设计也有成功之处,如1981年出现了名为“判断”实为“选择”的新题型,并从此
70、成为历史高考的主要题型之一;与此同时,一些过于呆板的题型相继被淘汰。有学者指出,这一时期虽然开始了改革的初步探索,但是“改革不仅步履蹒跚,而且尚未触及深层次的问题。” 冯一下:普通高考历史命题改革述评,载历史教育新探,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90页。1989-1999年为第二阶段,这个时期历史科命题改革取得较大的进展。1989年的历史高考命题,在高考史上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该年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在题型设计上,首次推出“史料分析题”这种新题型,令人耳目一新。“史料分析题”不久被更名为“材料解析题”,名称一改,使选材的范围更加广泛,有利于命题工作。该题型成
71、为此后历史高考的主要题型之一,一直沿用至今。“材料解析题”不但地位稳固,而且,分值不断增长,1989年为5%,到1995年已发展到20%,近年基本稳定在22%-24.7%之间。如果算上其他使用材料的题(如部分问答题和选择题),则材料在高考历史试卷中的运用已大大超过这个比例。这一时期问答题的改革也在持续发展。问答题的设计呈现出“大跨度、高概括”和“小切口、深分析”的命题特点和趋势。此外,这个阶段教育部考试中心开始每年颁布历史科说明(后来改称历史科考试大纲),提出历史科的十项能力要求,作为高考命题的依据,同时配有基本题型说明、考查的主要能力示例、参考样卷等内容。编写出版考试大纲,“有利于克服考试工
72、作中的盲目性,实现考试的科学化、标准化,也有利于考生复习备考,减轻不必要的负担。”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大纲(新课程版)“前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000年以后为第三阶段,这一时期教育部开始加大了高考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力度。在命题上,更加突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命题范围以考试大纲为依托,但不拘泥于教材。在1999年广东“3+X”高考改革试验的基础上,2000年,江苏、浙江、山西、吉林四省实施“3+X”高考改革方案,2001年后,又在全国推广。所谓“X”是指可以供各地或考生选择的考试科目,它包含两层意思:一如果从试卷性质来说,或指综合试卷或指分科试卷
73、;二如果从考生考试的门数来说,或考1门,即3+1;或考两门,即3+2。既然是改革探索,就会不断有调整。如,江苏在这几年中,先是实行3+1模式,包括尝试3+“小综合”(史、地、政)和3+“大综合”(史、地、政、理、化、生)考试。2003年开始实行3+2方案,历史重新作为独立的一门科目,供考生选考;2004年江苏仍然实行3+2方案,并首次获准自主命题改革,继上海等之后,江苏也走上独立命制高考历史试卷的道路。这样,从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的格局来说,既有全国卷,也有像上海、江苏等地自主命制的试卷;既有综合卷,也有历史卷。从近年全国历史卷的题型而言,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三大项基本保持稳定,“试卷设计平
74、实无华,设问指向明确,问题具体清楚,能力考查突出”。“试卷体现了以能力立意,以知识为载体,将理论观点和史学方法及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质的考查渗透其中的特点”。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大纲(新课程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73页。随着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作为“天下第一考”的高考改革再一次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高考的改革主要包括科目设置、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录取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关于高考内容的改革,其目标是突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一切学科都有发展思维的功能和社会实践的功能,都要学以致用,历史学科也不例外。高考命题应有利于引导中学历史教学改
75、变过去那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结论获得,轻过程探索;不关注现实等状况。试题设计应通过设置新颖的情境,给出课外真实的信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阐述、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考查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过程,切实提高历史思维的质量。试题的设计还应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题目,转变封闭的学科观念,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意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三)高考历史命题的指导思想与评价标准1、指导思想(1)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教学这是由高考的性质决定的。高考是为选拔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进入高校学习举办的考试,因此,考试能否将考生区分开,筛选
76、出真正优秀的学生,并按考生的实际水平分出档次以进入不同类别、层次的学校是评价高考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同时,由于高考在客观上无法避免对中学教学的“指挥棒”作用,因此命题必须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处理好与历史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促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2)测试结果反映命题意图实现的程度这既是对命题与考试目的、评价目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及程度的评价,又是对试题、试卷的编制是否遵循科学、准确、公正、规范的原则的评价。测试的结果应该反映出命题的意图是考试目的的实现,命题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体现了评价目标的要求。2、评价标准(1)试卷:指历史试卷的整体面貌、结构和总体要求。试卷设
77、计体现历史科考试大纲的整体要求;考查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即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内容和与大学学习相关密切的内容;反映历史学科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考查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历史学科能力;考查的历史内容具有合理的覆盖面和比例;题型比例配置适当;题目难、中、易比例合理,有效控制试卷难度;控制试卷的长度,中等水平的考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卷。(2)试题:试题评价是对每个题目的立意、结构以及情境设置和设问方式与立意之间一致性关系的评价。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总的来说,无论编制何种试题,都应从下列几个方面加以考虑把握:科学的内容、准确的目的、典型的问题、独立的项目、有效的题型、恰当
78、的难度、合理的区分度、简明的表述、经济的方式、合理的赋分。选择题的评价要求:题干围绕一个中心,选项和题干的关系一致;干扰项有效,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各选项的结构、长度大体一致;正确选项分布均匀。非选择题的评价要求:题目设计体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考查要求;考查主要的、重要的、较高层次的学科能力;答题量与赋分值合理;参考答案与评价标准:参考答案科学、规范、简洁。鼓励考生有创见地答题;评分标准可操作性强,易于控制评分误差;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的关系致。历史高考评价即按照以上要求和标准,对历史试题的立意、情境、设问以及情境设置和设问方式与立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评估,根据分数抽样统计而获得的
79、难度、区分度等题目参数对试题、试卷加以检验、评量,以检讨、评析历史试题的成败、优劣,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不断提高命题的水平和试卷的质量。历史高考评价的结果最终以评价报告的形式完成,评价报告主要包括这样几部分内容:命题指导思想及试卷总体评价;根据考试分数抽样数据统计结果对试题的分析、讲评;考生答题情况分析;对改进命题、中学历史教学、复习的建议等。四、一堂好历史课标准的审视(一)关于好历史课标准的讨论远的不说,单是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我国历史教学界围绕好历史课的标准问题,不断地进行探索。历史教学问题杂志从1982年8月至1983年12月,开辟了“上好一堂中学历史课的标准是什么”专栏,
80、引发了我国中学历史教学界的一场大讨论,期间编辑部收到来稿数百篇,最后,编辑部以“扬帆”名义做了小结,其主要观点大概可以代表当时评课的着眼点:“坚持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的辨证统一/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教学之中/提倡以讲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聂幼犁主编: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32页。在80-90年代,许多中学历史教学法著作或论文,都论述到中学历史听课与评课的问题。比如,冯一下先生1980年在一篇文章中认为,好的生动的历史课,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条件:一是精选材料(内容好),以教材为依据,能够进行教学的“再创造”;二是语言生动(表达好),使学生如临其境;三是逻辑严
81、密(组织好),充分发掘教材的内在联系,讲述有逻辑层次等;四是图文配合(结合好)。 冯一下等:历史教育新探,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74-276页。赵恒烈先生1989年在历史教育学一书中,对“一堂好课的标准”作了透彻的概括。他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可以列出许多条,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可以得出不同的标准。从历史科学的角度说,观点正确稳妥、史料详实可靠、表达清晰明白、方法灵活多变的是好课;从教学论的角度说,贯彻教学目的、突出重点难点、灵活运用多种教法、积极培养自学能力的是好课;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善于在情意交融中激发学习兴趣、善于在分析问题中启发思维、善于在理解基础上巩固知识的记忆、善于
82、在讲练结合中发展能力的是好课。罗超、魏授章主编历史教材与教法在“上好一堂历史课的标准”一节中,提出四条好课标准:一、教学内容科学、系统,观点正确;二、重视教法、紧扣教材、贴切具体、语言生动形象;三、调动学生积极性、重视能力的培养;四、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历史文献,更好地体现历史课的生动性、具体性。宁裕先、熊守清、胡任敏主编历史教育方法论认为,衡量一堂历史课总离不开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目的是否正确,能否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去;二是教学内容是否科学,能否纳入教学系统中去;三是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能否围绕目的,启发思维。还有好多著作、文章也谈及好课的标准问题,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这一时期的历史教学大纲,只有
83、1996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专门谈到评价问题,但主要针对的是学业评价,对课堂教学评价(针对教师教学)叙述得很笼统,缺乏明确、细致、权威的评价标准。尽管过去的教学大纲没有列出好课的标准,学者的观点也见仁见智,但总体上看,人们心目中的一堂好历史课,“就是教师讲得好,或者教师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好”。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样的标准显然是不够了,“一堂好课,教师的讲授和演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活动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如何,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成功与否。” 叶小兵: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历史教学,2002年第10期。(三)
84、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观察一堂历史课近年,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曾在江苏组织了全国性的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比赛。这次活动反映出新时期历史教学改革的进展和特点,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叶小兵: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历史教学,2002年第10期。第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参赛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善于引导学生,鼓励和激励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第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例如,阅读、演示、议论、竞赛等方式,使学生投入其中,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与教师配合,通过师生互
85、动和生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第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讨论、问答的方法被广泛采用,模拟、竞赛、游戏、角色扮演等方法,也比较多地用于教学活动之中,还有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等。特别要指出的是,教师们很注重自己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还有意识地注意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此外,所有参赛教师都能够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现代化教学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运用。”第四,注重对历史问题的探究。“教学过程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展开,经常是围绕、伴随着对具体的历史问题的研讨。无论是教师的讲,还是学生的议,很多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一些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重大的历史
86、问题,以及较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第五,重视历史材料的运用。“采取多种途径,如运用投影、录像,分发资料卡、阅读纸等,向学生提供各类材料,包括文字、图像、统计材料等。通过对历史材料的研习,师生展开对历史问题的论述,这样就改变了教学中仅仅是对教科书的释读,从而使学生了解到具体、丰富的材料,拓展了视野,促进了历史学习的深入进行。”第六,注意历史与现实社会的有机联系。“在讲述和分析历史问题时,有意识地与现实问题进行恰当地联系,使学生通过历史的角度观察现实社会,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还有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安排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等,把历史学习与认识社会联系起来。”与此同时,历史教学大
87、赛也暴露出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比如忽略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而学生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讨论等探究活动也难以进行或深入;有些教师不是围绕重点内容展开教学,而是舍本逐末,或就某些枝节问题组织讨论,或对重点问题轻描淡写;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上,有些教师过于追求形式,刻意模仿或简单借用;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过分依赖教科书,不越教科书“雷池”一步,有的教师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看书,然后通过提问、抢答等形式,让学生复述教科书的内容;此外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方面,存在着如何与课堂讲授紧密配合而不是分离的问题;等等。透过全国性的历史课评比活动,一方面看到新课程改革带来的课堂教学新面貌,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新课程背景下好
88、历史课评价标准与时俱进的发展。(三)好历史课标准的理性思考上面我们对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评价一节历史课进行了分析,事实上,好历史课的标准是很难确定的。这里试举几则案例作点探讨:例1:在一所经济条件很好的开发区学校,历史教师有意识地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开展教学,然而,教师的引导、设问、指点和评估等缺乏层次和深度。久而久之,先进的教育技术不仅没有充分起到教学辅助作用,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深入探究的热情。例2:一节历史课本身只有40分钟,教师用510分钟的时间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充分沟通,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结果剩下的30分钟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率成倍的提高。例3:在一所边远贫困
89、地区的学校,只有粉笔、黑板和教科书等最基本的条件,但历史教师对历史知识的描述不仅引人入胜,而且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史兴趣,学生学习热情高昂。虽然表面上没有许多师生间的互动,但心灵间的交流与感应却为可持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上述三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失中有得、得中有失的各种效果。对于学习者而言,兴趣、方法、成功的体验、奋斗的目标、外界的欣赏和承认等都是支持其不断深入探索的内趋力。抓住这些关键点,不断变化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便可使层出不穷的好课应运而生。从理想的角度看,师生间的互动,讲述由浅入深,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精神,不仅教知识而且教方法等,都可以被视为一节好课的标准。但是在实际当中,没
90、有一种现成的模式是可以“一套了之”的。哪怕是最完美的课,如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照这个模式上下去,则必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殆尽。在特定的学习阶段,如在上起始课、方法课等引导性较强的课时,满堂灌的方式自然是应该摈弃的。显而易见,所谓的好课不仅要考虑上述标准,还要考虑学科性、阶段性、针对性、适应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等相关的变量因素。在有条件的地方,在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时,一定要弄清这些设备的功效、作用和局限性,扬其长、避其短,用得其所,避免画蛇添足,以提高效率和开阔视野为主要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其人格魅力和人生态度,以及其对学科知识的热爱、对新事物的敏感、对学生的了解和
91、体谅等,也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总之,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决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还必须兼顾各种相关的因素。在学科、学生、教师、环境等多元关系中,应寻求一个最佳的结合点,找到对各方面都适宜的平衡区域。在这个范围内,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则教学效果必定会令人满意。讨论与探究活动1、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设计一堂历史课的教学目标。2、你在历史教学中采用了哪些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方法?请说出来与同行交流。3、你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或者曾经实施过档案袋评价方法吗?这种评价方法的实行有难度吗?需要克服哪些困难?你是怎么想的?4、请设计一个对学生历史学习进行表现性评价的方案。5、请从历史新教材
92、中任选一节活动课,设计一份评价方案,要求能够体现对整个过程的把握和规范,并注意照顾学生的差异。6、组织讨论:历史高考怎样改革才能为新课程实施“保驾护航”?进一步阅读建议1、李雁冰:课程评价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3、美R.林,N.E.格朗伦德:教学中的测量与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4、于信凤:考试学引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5、聂幼犁:中学历史教育论,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6、聂幼犁主编: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7、聂幼犁等:中学历史学科学业评价,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8、朱煜: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9、刘芃:历史教育测量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0、陈伟国,何成刚: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11、杨向阳:关于历史学科的评价目标:思路与假说,历史教学2000年第11期。12、黄牧航:SOLO分类评价理论与高中历史试题的命制,历史教学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