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喀布尔人:一样的父爱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我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乐此不疲泰戈尔作者介绍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孟加拉文学以及印度文学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开拓者。他以自己丰富多彩的作品开创了孟加拉文学的新时代,对印度其他民族的文学发展也起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他不愧为印度文坛的泰斗、举世瞩目的伟大作家。1913年,泰戈尔以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泰戈尔短篇小说的涉及面极为广泛,几乎每一篇都
2、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辉。作品中,到处可见真与假的搏击、善与恶的斗争、美与丑的对立、爱与恨的抗衡。作家总是旗帜鲜明地同情弱者,反对强权;褒奖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他越是较完美地把爱和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写得越真挚和深刻,就越能激起人们去憎恨那些破坏友爱的势力。喀布尔人就体现了这一特色。背景解读字音字形词语词语释义1糊里糊涂: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2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3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1请概括本文的主旨。提示:小说通过写喀布尔人对“我”的女儿的疼爱和“我”对喀布尔人的态度的变化表达了一种不分
3、阶级不分民族不分国度的真爱思想,体现出反对等级观念,同情弱者和反对强权的坚定立场,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2喀布尔人疼爱敏妮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喀布尔人把对遥远故乡独生女儿的爱全部倾注在敏妮身上,所以对敏妮特别疼爱。一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结识了一位富裕的孟加拉作家敏妮的父亲。在喀布尔人从监狱里出来看望敏妮时,他紧缩敏妮的婚礼开支,资助喀布尔人回家,尽力使这久出不归的父亲能与自己的亲生女儿重逢。1文中“我”对喀布尔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应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提示】要整体感知全文,明确“我”态度变化的句段,从文段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组合成答案。_【答案】“我”一开始只是把他当作一个普通的
4、小贩看待,所以当喀布尔人送干果给敏妮时,“我”给了他钱。后来发现他与敏妮成了好朋友,开始慢慢改变看法,并相信他对敏妮不会有什么威胁,也就放心了。婚礼上他的到来,让“我”有了不好的预兆,态度有点冷淡。直到看到他小心保存的自己女儿的手印,才终于明白了这个喀布尔人的内心,对他的所有疑虑都烟消云散,并缩减婚礼开支,资助他回家与女儿团聚。2简析小说中的“我”和拉曼的性格特点。【对应考点】分析人物形象。【提示】结合课文中人物的相关描写来概括分析人物形象。_【答案】“我”:是加尔各答的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作家,又是一个爱着自己女儿的父亲,具有深切的同情心,能够理解拉曼对女儿的爱。拉曼:一个为了生活离乡背井的
5、小商贩,一个深深爱着自己女儿的父亲,脾气暴躁,但是心地善良。泰戈尔短篇小说的细节常常有发展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和增强生活气息等多种作用。在喀布尔人里,喀布尔小贩“伸手到他宽大的长袍里,掏出一张又小又脏的纸来。他很小心地打开这张纸,在我桌上用双手把它抹平了。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手印”。这个细节点破了喀布尔小贩对敏妮怀抱友情的缘故,也刻画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又使高贵的“我”也在这种纯真的父爱面前相形见绌。精当的细节描写运用细节描写,刻画父亲下班后回到家的动作,突出他对家的依恋之情。_【答案】略。即时小练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常见的线索有: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间线和空间线。单线型
6、结构就是只有一条构成小说情节的线索,情节简单,线索明晰,小说自始至终围绕中心人物展开有头有尾的情节,使主题在完整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刻画中表现突出。构成小说情节安排的线索有两条,这就构成复线式结构,两条线索同时展开,使得小说反映的生活内容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丰满、更充分。考点透视小说阅读之线索对于本考点的考查,常见的题目类型有:(1)小说的线索是什么?分析其作用。(2)简析小说明暗线交织安排的好处。在解答具体问题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找出小说的线索,明确小说是单线结构还是复线结构。找小说的线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看文章的标题;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分析作者思想
7、感情的变化轨迹;联系小说内容主题,看小说是围绕什么来写,从时间的变化、事件的发展方向考虑找出小说的线索;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其次,分析小说线索的作用。小说线索的作用,通常是使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推动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的性格和点明主题。真题典例“请问是张局长家吗?”这熟悉的声音,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了。而今,他仍然常常幻觉有人敲门,每当打开房门的时候,没有人,只有风和楼道里的过往街坊的背影,甚至是投来并不太友好的目光。张海已经六十有二了,他是某规划局局长,无论是厂区规划、公园规划、街道规划,还是大街小巷的规划,楼房、音乐厅、饭店没有一处不属于规划局管辖。由于规
8、划局局长位置的特殊性,张海延长了退休的时间。这就难怪张局长的家门几乎每天都会被敲响,而来的人都是大包小提的,让他看后心花怒放,让街坊四邻看后有的不齿,有的妒忌,有的气愤,还有的羡慕。无论是哪种眼神,也无论是什么目光,张海局长都不计较,他知道他的优越感是无人能比的。“当当当”,多么熟悉的敲门声,在沉寂了一个月后,突然响起时,张海有些迟疑,他不知道是幻觉还是真的有人在敲门。他犹豫不决,是开还是不开?但他还是走向房门,不知怎的,他有些热血沸腾了,快步冲到房门前,用力打开了房门。他期待着那句“张局长,您好”的声音没有出现。“老张呀,我忘记带钥匙了。”当张海双目放光地投向来者的时候,惊讶与失望写了满脸。
9、进来的是他的夫人,风风火火地闯进了屋里。“你怎么这眼神看着我呀?”夫人一脸的不悦,抓起钥匙转身摔门而去。张海轻轻地摇了摇头,默默无语地走回自己的书房。“当当当”,又一阵敲门声响起,张海这次没有迟疑,三步变作两步冲到了房门前,但他却突然收住了脚步,侧耳再听听,确认一下是否真的有人在敲门。“当当当当”,这次的敲门声有些急促。张海的脸上洋溢出孩子般的笑容,他像刚入学的孩子一样兴奋。“请问是405的张小姐吗?”一个快递员手里拿着一个包裹,递了过来。张海知道,这是女儿张容的快递,他签了字,再次失望地关上了门。晚饭时候,张海没好气地对女儿说:“以后你们的快递最好是你们在家时送来。”女儿看了看父亲,见父亲阴
10、沉着脸,她知道最近父亲因为退休而心情不好,没敢作声。“当当当”,敲门声又响起来了。张夫人怨声怨气地说:“吃饭都不让人踏实。”说着放下筷子去开门。“马阿姨好,这是张局长的信件,我给送来了。”送东西的是张海原来的司机小李,他没有进门,在门外朝着张海说道:“张局长,汪主任说了,以后您的信件还是寄到家里比较方便,或者再有信件您自己去取也可以。我现在负责王局长了。”说完小李走了。这顿饭让一家人都不高兴,女儿因为父亲的话不高兴,妻子因为有人打扰了吃饭不高兴,张海则因为司机的话而愤怒。转眼之间一年过去了,张海已经没有那么大的火气了。他得了外孙,整天沉浸于天伦之乐中。女儿最懂父亲,也最心疼父亲,她为父亲买来了
11、笔墨纸砚,让父亲练习写字,排遣寂寞。她知道父亲曾经是文艺青年,只是后来一直为官,将文学梦破灭了。张海乐此不疲地练习书法,天天沉浸于练习写字的快乐中,偶尔仍然会幻听到有人敲门,但他已经不那么激动或是气愤了。又是一年的春节,老同僚们相互打来电话问候,共诉衷肠,谈各自练习书法的心得。是在写心经,还是在写什么名言警句。张海笑着对李局长说:“我写得最多的两句话是:推开门进来的是风,敲门的还是风!”电话两端,传来快慰的大笑声。大年三十夜,孩子们都在看春晚,小品在讽刺世风日下,官场腐败现象,一家人捧腹大笑。此时张海若有所思,一个人躲进书房,静静地坐在书桌面前沉思良久。他回想起自己这一生,他不算廉官,但也绝对
12、是为民做了许多好事的官。想着小品的意味,百感交集,几句诗涌了出来,他一挥而就:岁岁春节客盈盈,忽然一日门前冷。世态炎凉方可信,只恨官场风不清。阿谀奉承甜言语,门庭冷落幡然醒。世风日下应有恨,无欲则刚度余生。(选自2016年第3期北京文学,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从常见的“敲门声”这种生活现象,挖掘出其所蕴含的深刻社会内容,可谓小中见大,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功力。B主人公自我反思,“不算廉官,但也绝对是为民做了许多好事”,这体现了小说这种艺术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但与生活的真实并不相符。C小说的三个次要人物张夫人、女儿张容、
13、司机小李,对张海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小李的“人走茶凉”心理更是跃然纸上。D注重心理刻画是这篇小说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或直接叙写张海的心理活动,或通过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内心独白刻画人物心理。E外孙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他让张海的注意力从幻听敲门声中,转移到享受天伦之乐中,进而圆满完成了张海心态和性格的转化。【答案】AD(B“但与生活的真实并不相符”表述不当。C小说共有4个次要人物,还有快递员。E“外孙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表述有误)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_【答案】小说的明线是敲门声,暗线是张海的心理情感变化过程。小说以“敲门声”为明线,串联
14、起小说情节发展的主体结构。从一次次的敲门声和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中,让读者得以窥见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过程。张海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过程,是小说主题得以揭示的关键,它通过“敲门声”间接表现出来。小说的线索明暗交织,使结构更加紧凑。3小说以张海“一挥而就”的小诗结尾,请结合全文,简析这样安排的作用。_【答案】内容上,诗歌巧妙地为全文作结,完成了主人公(张海)心理和性格上的转化,自然贴切。主题上,深刻揭示了世风日下,世态炎凉产生的根源在于“官场风不清”,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语言上,从小说叙述性散句为主的风格,转为韵文收束,显得富有韵味和变化。结构上,这首作为小说结尾的小诗,照应了文中“她知道父亲曾经是
15、文艺青年”,使结构显得紧凑。(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也可)4“推开门进来的是风,敲门的还是风!”这句话富有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_【答案】“推开门进来的是风,敲门的还是风”富有多重意蕴。张海经历了从在任时的享受敲门声,到退休后幻想、渴望敲门声,最后看淡敲门声的变化,这句话意在暗写主人公心态归于平静,看淡世态的心理。这两句不是什么名言警句,实实在在是张海的“心经”:看淡世俗的阿谀奉承,感受生活的平静之美。这两句话作为同僚间的问答语,平淡中透着轻松,平静中显露自由,是主人公心态释然的流露。张海说“写得最多的这两句话”,意在表达主人公对门庭若市到门前冷落的世态炎凉的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从而引出对主题的揭示。(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