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33.50KB ,
资源ID:1265745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6574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1、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50分,每小题2分)1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 )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 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 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2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3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有: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

2、在社会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观点中,对应两者的是( )A“齐物”;“逍遥”B“天行有常”;“仁政”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非攻”D“制天命而用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 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 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5某博物馆收藏了一批古代铜镜,上有铭文:“郡举孝廉州博士,少不努力老大悔”“桼言之始孝为右”“居必忠必信”等。从这些铭文中无法确切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C铜镜制造于西汉

3、D宣扬儒家伦理思想6“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 )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B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C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D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7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 )A皇权旁落 B相权转移 C地方权力削弱 D行政效率降低8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

4、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 )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 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 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9.据研究,唐代白居易(772846)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比史籍所载额度更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势力膨胀 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C.中央财政紧张 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10唐代书法在风格上兼容南北,达到一个新高度。其中,由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创立的欧体、颜体和柳体等书法字体,被后世学习与临摹。他们自创一格的“书法字体”属于( )

5、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草书11六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行政机构。以下对于六部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各自分署,直接对皇帝负责隶属于中书省隶属于尚书省增设外务部等机构,六部之名渐废A BC D12宋代曾规定:“市舶司监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如违,当重置之法。”据此可知当时( )A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B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C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废止 D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13.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一景:“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其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动即百数。”此景的出现,表明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宽松环境利于商业繁荣

6、C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改变14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 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 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15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 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 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16明夷待访录载:“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

7、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这一论述表明该书作者( )A主张恢复宰相制 B倡导无为而治C倾向于废除君主 D反对王位世袭17、清初思想巨人王夫之在“气一元论”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他强调( )A“心外无理” B“宇宙便是吾心”C“人是万物的尺度” D“天地之化日新”18我国古代一部著作有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部分,书末附有活字印书法,系统记录木活字印刷的新成就。后人盛赞此书:“文章尔雅,绘画亦皆工致。”此书作者是( )A王祯 B沈括 C毕昇 D贾思勰19竹枝词是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诗歌体裁。晚清竹枝词除描写官

8、场百态、风土民情外,又增加了新的时代内容,出现了介绍外国风俗的外国竹枝词等。晚清竹枝词( )是当时人们的记录,属于官方档案属于文学作品,但是具备史料价值关注社会新生事物,开阔大众眼界引入西方文学风格,开启文学革命A BC D20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这说明当时( )A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 B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C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21有史家言:“晚清学术界之风气,倡经世以谋富强,讲掌故以明国是,崇今文以谈变法

9、,究舆地以筹边防。凡此数学,魏氏或倡导之,或光大之。”文中的“魏氏”( )A 首倡经世之学 B推崇民主革命C主张“师夷长技” D关注世界史地22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231902年,中国部分地区遭遇了瘟疫,大公报给予极大关注,在社会各界人士投递的稿件中出现了“微生物”等词,还有一则来函写道:“凡有害于民者,莫不出示以严禁之,卫生有术,故能疠疫潜销焉。”这表明( )A

10、大众传媒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B近代科学的卫生观念在防治疫病中得到传播C细胞学说开始成为探究生命科学的理论基础D瘟疫彻底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法241905年7月,孙中山与华兴会领导人商讨时指出:“现今大势及革命方法大概不外联络人才一义。中国现在不必忧各国之瓜分,但忧自己之内讧,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元末朱、陈、张、明之乱,此时各国乘而干涉之,则中国必亡无疑矣。”孙中山旨在( )A批判旧式农民起义的落后性B强调联合革命力量的必要性C说明培养革命人才的重要性D阐述反抗列强瓜分的紧迫性25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

11、轮足值价万钱。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未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行路难,行路难,逢窄路,真可骇。”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是( )A由英国人最早发明 B上海新推出的公共交通工具C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 D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26题20分,27题18分,28题12分。)26(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

12、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和影响。(12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8分)2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

13、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6分)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8分)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

14、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材料一、一、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4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

15、,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亳州二中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答案1-5 D D D D C 6-10 B B C A C 11-15 A D B B A 16-20 A D A D C 21-25 C B B B D26(20分)(1)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

16、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权。(4分)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4分)元朝: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4分)(2)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4分)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4分)(8分)27(18分)(1)

17、同: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2分)异: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4分)(2)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4分)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4分)(3)适应时代需要,发展了大一统理论,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4分)28、示例: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变与不变”自西汉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在漫长的两千多年当中,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变化,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

18、其历史地位,直到晚清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变”。首先体现在历史地位上,自汉武帝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政权更迭的频繁使得儒家的“纲常礼教“深受冲击,同时也因人们饱受战乱之苦,使得佛教和道教盛行。直至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儒学的历史地位深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其次从思想内容的发展来看,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思想文化,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增加了神话色彩,提出“天人感应学说。儒学与佛教和道教三教合流,宋代形成理学,儒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明清时期,李贽、王夫之、黄宗羲等人,对儒学批判继承。李贽反对”三纲五常”,提倡”男

19、女平等“。黄宗羲等人提出反对君主专制,将传统的民本思想向民主思想转变。由此可见,无论是儒学的历史地位还是其思想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当中都发生着变化。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不变”。儒学自汉代以来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明朝时期将程朱理学确立为统治思想,直至晚清始终处于统治地位。儒学的基本内涵和道德素养始终不变。孔子创立儒学所提倡的思想核心“仁“和政治上的”民本“思想贯穿始终。儒家所提倡的道德修养,如”舍生取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传承。这些思想也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精华所在,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变。综上所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在漫长的两千年历史中经历了“变与不变“。儒家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但其历史地位和思想精髓没有发生根本改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思想曾起到抑制思想发展的作用,但其在维护政治稳定和传承并塑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等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12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