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八技巧与语言逐点突破建知识之架构导图指引考向分析驾驭精彩的语言,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对高考获得高分有着极大的帮助,下面就此简要讲述。技巧一精彩拟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与阅卷者的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也是传递作品主题、展示作者才情的重要内容。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文题善,佳篇成一半”,好的标题能使文章光彩照人,因此,考生一定要在文题上多下工夫,最好不要将话题直接作为标题。简洁醒目、有文采的标题方能快速攫住阅卷人的目光,为自己的作文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标题应力求简洁凝练,形象生动,拟题原则是“小”“准”“新”,能展示文采,先声夺人。可借用以下手法:1借用适当的修
2、辞手法如考生作文标题“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情要深深,理要昭昭”巧用对偶,“岂以亲疏辨好恶?”巧用反问。2化用古诗文考生作文标题“莫让浮云遮望眼”“海棠依旧?绿肥红瘦?”“只缘身在此山中”化用古诗文均十分耀眼。3有地方乡土气息如考生作文标题“因为俺是俺大亲生的”乡土气息浓郁。4化用历史、文学素材如考生作文标题“宝钗鸣冤”“吊屈原赋”,借用历史素材,有厚重感。5化用流行语如考生作文标题“糖醋排骨有点酸”,化用流行语,活泼生动。6揭示哲理如考生作文标题“公则生明”“走出情感笼罩,正确认识事物”,极具哲思。技巧二巧妙点题点题,是获取保险分的 “奠基石”,是想要获取高分的妙招,是挽救离题文的“救命
3、草”。高考作文不喜欢含蓄,一定要点题。某高考语文阅卷老师曾说:“有时候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就会救活一篇高考作文!这是未曾阅过卷的朋友想象不到的!”要想在高考中获得作文部分的高分,考场作文必须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考生在文章中不失时机地点题,能大大加深阅卷老师对该作文“思路清晰”与“中心突出”的印象。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题意,揭示文章的主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这种用于点题的语句,被称为点题之笔。这种点题之笔,在诗歌中被称为“诗眼”,在文章中被称为“文眼”,是全文的精神“团聚处”。因此,写作时要注意运用点题之笔,“赘字冗词不能有,点题之笔不可无”。反复点题、处处
4、强调是取得作文高分的重要法宝之一。1标题点题法所谓“标题点题法”就是指当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要求自拟标题时,在文章的标题中嵌入体现中心观点的词语,明确文章的主旨,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如2019年全国卷作文劳动为幸福之本以劳动为笔,书写时代华章,全国卷作文担负起历史的使命胸怀报国之志,2018年全国卷作文青春易逝,奋斗不止携手新时代,走好每一步,全国卷作文打破常规,走出惯性思维立全局观念,铸民族辉煌。2首尾点题法打造出能体现中心思想的精彩的开头和结尾,会使文章出现亮点,从而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提高作文的分数。所谓“首尾点题法”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点明题意,文章开门见山,把点题句放在醒目的位置上,
5、结尾时卒章显“题”。如新的火炬从“浙”里传递的开头和结尾:(开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浙江英才汇聚,人杰地灵,一代代人将浙江精神不断传递,而现在,火炬传递到我们这一代了。(结尾)许久以前,太阳照射在浙江这片凹面镜上,噌地一下冒出了灿烂的火花。随后它经历了不同的年代,遇见了不同的人,现在,它就在我们手上燃烧,而且燃烧得越来越旺,它照亮着整个世界,照亮着我们未来的路。3中间点题法所谓“中间点题法”就是指在文章的中间段落的关键处、醒目处适当地加上几个点题的句子。点题句可以放在中间文段的每一段的段首,作为本段的分论点,这样既结构清晰,主旨鲜明,又很好地论述了中心。在叙述完事例论据后,也
6、要有紧扣文题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的点题句,这样既能避免出现罗列事例、文体不清的问题,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如家国情怀与履责担当的主体部分采用“中间点题法”:(开头)故乡情,是一种隽永的美,永恒的意。不管身于何处,都不忘故乡,其承载着我们幼时初识世界的记忆。它用一方水土,沉积千年的文化底蕴,化育后世。故土所在为国,故乡所居是家,农耕文明滋养了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成就了中国人宁折不弯、自强不息的风骨。(结尾)一个伟大时代的青年,必应传承中华文化之精粹,怀一份家国情怀,具有心怀天下的胸襟和宁折不弯的脊梁,才能为家为国担当履责。生于伟大的时代,必铸就伟大的梦想
7、。“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4反复点题法所谓“反复点题法”就是指在文章的标题、开头、中间、结尾都扣题,渲染并突出主题。反复是相对而言的,不是乱点题,也不是滥点题。“反复点题法”具体的做法是:一要不断出现主题中的关键词或相似词。文中适当增加点题、扣题的字眼,不断地告诉阅卷老师,我的作文没有偏题。二要学会在关键处或醒目处反复点题。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和中间几段的段首、段尾分别点题,必要之时,点题句可单独成段。如我辈登临正青年:(开头)你好!这是一封来自2018年的信,写信的此刻,我18岁;彼时你收信时,已是舞象之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站在不同的历史起点,我们
8、的成长轨迹必是大相径庭,但是,同为中华儿女,同值18岁的我们,在追梦、圆梦的路上,都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江山代有才人出,我辈登临正青年!”今天,我们为飞速发展的中国骄傲,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未来,我们要成为祖国的骄傲!而缩小差距,就是我们这一代的使命!让国家真正强大,就是我们这一代的使命!(结尾)“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亲爱的朋友,我们也坚信:“江山代有才人出,我辈登临正青年!”愿18岁的你我共立鸿鹄志,共逐中国梦!待到我们相见那日,让我们并肩携手,一路同行、成长,和新时代的中国一起追梦、圆梦!除此之外,点题的形式还有:用题记点题,用小标题点题,独立成段点题,议论分析中点题,用后
9、记形式点题,等等。技巧三巧饰开头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意思是说作品一开头就要切题,要开门见山;明代著名学者谢榛所写的四溟诗话中则有“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的说法,这是说作品一开头,就要像放鞭炮似的,使人耳目为之一震;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对作品的开头也有类似的看法,他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这实际上是对作品的开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人关于作品的开头的言论,尽管说法不一,但其实质都是要求作者要认真写好作品的开头。 下面就举几种常见的开头方法:1开门见山法开门见山,指在开头直接点明文章的立意,亮出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彰显文
10、章的题旨,使读者对自己的行文意图有所了解,以便确定文章是否跑题。记叙文,一般都是直接进入对事件的记叙,表明主旨;对于一般性的议论文或者散文,在开头就应该摆明观点。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近年来,其共享互惠的特征愈发明显。“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在全球得以共享;“共享单车”所折射出的“共享文化”更是直截了当地体现了共享互惠;“移动支付”使科技的发展惠及个人,更是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理念。因此我所认识的中国,是一个共享互惠型国家。(2017年全国卷高分作文中国是共享互惠型国家)这个开头紧扣材料,抓住“一带一路”“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这三个关键词,开门见山地亮出了中心观点:
11、“中国,是一个共享互惠型国家。”2修辞生辉法“好的开头,有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一见钟情。”在文章开头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既能增添文采,又能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如:青春的我们,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必须勇往直前;青春的我们,为了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必须持之以恒;青春的我们,即使遭遇挫折,也从不言败。如今的我们,2035年的你们,都正当青春,更应该奋力拼搏,越战越勇。(青春易逝,奋斗不止)文章开篇用语精美,先声夺人,用排比句,既做到了扣题,又增加了文学性和生动性。3引用名句法开篇引用切合题意的名言警句、优秀诗词,言简意赅,以一当十,更有说服力。引用时,要紧扣话题,紧扣题目,紧扣主旨。所引用的
12、语句宜短不宜长,宜雅不宜俗。如:雷锋在日记中写过:“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生而为人,我们是否真正被社会需要过,实现过自我价值,这是值得去思考的。(远志笃行)文章起笔即以雷锋的名言作为引子,字里行间蕴含着“被需要”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并引发思考,激发读者阅读下文的兴趣和期待。4故事导入法用故事开头,特别是生动有趣的故事,容易激发读者的兴趣,让阅卷老师兴趣大增,不再感到无聊,其中好处不言而喻。运用这种手法开头,需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是用作开头的故事要精心选择,故事要有利于作者观点的引出;其次是因为故事本身仅仅是一个话题的引线,所以叙述不宜过细,
13、篇幅不宜过长,只要能达到引出正文的目的就行,不可为求生动而面面俱到。如:我常常被那个叫作尾生的古人感动得落泪。“尾生与女子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尾生就是这样一位执着得可爱的君子,为了那一个或许并不重要的约定,为了守住自己心灵深处写给自己的那一份契约,他竟然用生命来壮烈地捍卫它。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闪光的两个字诚信。(守住心灵的契约)技巧四有力结尾人们把好文章的结尾誉为“豹尾”,是说结尾要简短有力。结尾好,会使文章结构严谨,大放异彩。文章的结尾忌拖泥带水,不了了之;更忌结尾浅,空发议论,淡而无味。好的文章,作者无不本着“严谨、自然、和谐、统一”的结构原则,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
14、需要,选择精彩的结尾。精彩一笔留豹尾,“余音不绝”拿高分。1深化中心法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中心交代清楚,这种方法又称“画龙点睛式”。这种结尾大都以议论作结,把文章推向高潮,使主旨得以升华。如:坐高铁周游神州大地,骑共享单车穿越美丽校园,随时随地掏出手机“一键支付”,如此轻快便捷的生活,岂不美哉?中国不只有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还有如今便利、高效的新面貌。中国随时张开双臂,欢迎你的到来!(便利中国高效中国)本段结尾把“高铁”“共享单车”“移动支付”巧妙地连接起来,深化了中心,再次点明了题旨,提升了文章的立意,给阅卷
15、者留下深刻的印象。2呼告感召法以呼告的方法结尾,写出肺腑之言,或是充满激情的呼吁,或是富有哲理的启迪,或是表达一种理想或愿望。这种结尾,感情充沛,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如:我的路,祖国的路,永在前方!我们一路相伴,从未止步!(路)考生连用两个感叹句,感情充沛强烈,读来如再上高岗,登高望远;如整队再上路,气势如虹,十分有力量。3抒情议论式用抒情议论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其实宁静就是那么简单,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一颗能包含一切的心灵,足以使一张紧绷的脸松弛开来,让笑容在人们脸上轻轻地绽开,那
16、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轻轻地点缀着那片蔚蓝的天,清新而自然。(从天空想到的)发于心,出于情,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4引用佳句式引用名言、警句、诗句等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哲理,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如:想到这里,我又记起了一位名人说过的一句话:“身边的书多着呢,只要发觉,肯定会学到很多”(阅读身边的人)“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15年来,生活让我懂得了放弃!为了我的理想,为了更多的人可以读书,
17、我必须放弃!(从天空想到的)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引用诗文佳句、名人言论,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此外,引用的范围可大些,如俗语、谚语、流行歌词等均可引用。5景物烘托式结尾用环境气氛加以烘托,给人更强烈更深刻的印象。如: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雨中品读)此刻,一缕阳光从外面射进病房,我感到自己真像一棵受伤的小树沐浴着它。呵,成长的路上,虽然风云莫测,但是阳光毕竟很好!我想。(在阳光下成长)技巧五靓丽语言语言是文章的外衣,
18、光亮与否,直接影响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没有娴熟的语言技巧,如同没有精良的手艺,难以把一块用事实与思想凝聚的高级面料,缝制成一件得体的漂亮外衣。只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增强文采,感染读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在写景时,绘声绘色,使人身临其境;写人时,神形毕肖,让人如见其形;论理时,亦庄亦谐,准确鲜明,给人一种内在的逻辑力量。(一)词语丰富显文采表达同一意思的词语有很多个,但最恰当的只有一个,准确用词就是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最准确地把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炼就一字,往往意境全出。准确用词就是炼字炼句,古人写文章,尤其推崇炼字炼句。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
19、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等诗句中的“闹”“绿”“敲”,这些字词使诗句甚至全诗意境全出,凸显了诗的文采,而这些字词也成了诗眼。今人写文章也非常讲究遣词造句,通过炼字炼句的方法来增添文采。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荷塘月色)这段文字中的“泻”“浮”“洗”“笼”等词用得十分贴切,准确传神地描绘出荷塘月色朦胧、清淡、幽雅的特色,使月光、雾气这些抽象的事物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写出了荷塘月色的动态美,创造了静谧、和谐的意境,洋溢着优美的文采。1精心选择恰当的动词。用纸的砧、心的锤反复锤炼动词,力求准确
20、、贴切、鲜明、生动,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人读后,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还能增强文章的气韵,使文章活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浙江一考生的指间沙片段:花瓣,从枝头飘零,在空中舞出唯美的痕迹。流星,从夜空滑落,在云间划下无奈的弧线。细沙,从指间穿过,在地上蓄起薄薄的积淀。对于花瓣,作者用了“飘零”“舞”,写出花的轻盈、优美;对于流星,作者用“滑落”“划”,写出其消逝之快,暗示美好东西的易逝;对于细沙,作者用一“穿”字,形象生动,写出沙细的特点。2用心锤炼叠音词、拟声词、谐音词、双声叠韵词,以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能使描述更形象,抒情更细腻,增强文章的意境美。如陕西一考生的不哭,中国人
21、不哭片段: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山林,潺潺的流水,熙熙攘攘的人群,忙忙碌碌的生活,平平静静的校园,琅琅的读书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们享受着天堂般美好的生活。顷刻间,山在动,树在摇,墙在倒,屋在塌,瓦砾遍地,尸体横陈,河水在呜咽,人民在受苦。满目疮痍的土地,人民在承受着地狱般的磨难。“蓝蓝”“白白”“青青”“潺潺”“熙熙攘攘”“忙忙碌碌”“平平静静”“琅琅”这些叠音词营造出一个和谐优美的世界,与下一段地震发生后的情形形成对比,突出了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但这些并未吓倒中华儿女,中国人不哭,突出了文章的主题。3用心挑选表色词,以增强文章的意境美、绘画美。如浙江一考生的感受乡村片段:白鹭弋来
22、,点破一湖秋碧;杜鹃归去,踏残满地落红。朝暾夕月,草长莺飞,在生命的罅隙,歆享静谧,感受乡村“白鹭、秋碧、落红”这些词语富于色彩美,为本文营造了优美的意境。4合理运用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形成一种整饬而和谐的美。如上海一考生的他们片段:溯过漫漫的风烟,他们把执着和追求写在旗帜上,他们的精神在永远歌唱。从诗经到楚辞,从“建安七子”到陶渊明,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诗人怀抱激情,张目人间,寄情世外,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人情物理,或执着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或振拔或淡远,风情万种,千古流芳。这段文字大量使用短语、成语,简洁凝练,节奏铿锵,气韵流畅,于不经意中彰显出独特的美感。
23、5适当运用文言词语,使文章典雅庄重,有一种大气之美。如江西一考生的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片段:有道,有法,有仁,思多之明智;有义,有思,有情,念多之感怀。终如清泉一泓入心,醍醐灌顶,洗濯性情。想之,感触良久!作者有扎实的古汉语基础,能够灵活运用古典诗文,文中化用、引用恰当,读来朗朗上口,富有美感。6运用富有时代气息的词语以及口语,让文章俗中见奇,平中见美。如陕西一考生的我们不差片段: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久(九)坐不动、十分无用。引用时尚语言说明目前社会对啃老族的担忧,借此展开议论,论述“我们不差”这一论点,这样写易于使人接受。7用词高度
24、概括。如辽宁一考生的青春的火把片段。让这火把恒久燃下去吧!多一份关怀,多一抹温馨,多一个善意的手势。让这火把永远传下去吧!少一点儿无奈,少一次争吵,少一回无意的违规。让这火把永驻心间吧!带着光明的心踏上旅途,走过宁静的公共场所,停步于红灯的交通路口,揭穿虚伪,挺身邪恶青少年,一代崛起,一片火种,一抹阳光,一种希望,一颗颗火热的心,一曲曲称颂的歌。这段文字中数量词、形容词、动词简练生动,不啰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二)句式灵活显文采在写作时,根据抒发的感情和表达内容的不同,在不改变原意而又通顺的前提下,灵活地选用不同的句式,以变换节奏,美化语言,增加亮点,使文章文采飞扬,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如:
25、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常式句变式句、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句等句式,都有不同的表意功能和修辞效果。灵活运用,会使文章灵动而有意蕴,读起来又会朗朗上口,具有韵律美。如:静坐书屋,盘膝而坐。握一本古书,捧一杯新茶,茶香,书香,满目满嘴,不亦乐乎?读书也是一种味道,一种真真切切的味道,纯净得让你不会有一丝杂念。读三国演义,读一个朝代的兴衰存亡,激烈处,拳头紧握;和平处,心尤澎湃;苍凉处,潸然泪下。不是丝丝缕缕的儿女情长,而是战鼓紧响的壮怀激烈,是一代代英豪战前洒血的壮举,是会让你心灵落泪的味道,品一品,那是一种淡淡的、苍凉的味道。读书,品味,犹如品人生,品世界,品心灵,品自己,不会如网络一般迷失,只会
26、让你找回更真实的自我,不会让你在屏幕前悸动不安,只会让你心境平和,如一池静水。(读书是一种味道)这段文字长短交替,整散灵活,排比对偶,运用自如。把读书的感受真切地表达了出来。另外,词汇之丰富,选词之精当,也值得称赞。1比兴式诗经开篇关雎有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后来引出男女之间的恋情,文学上把此种方法叫比兴手法,它有着渲染烘托的艺术效果。比兴式的基本方法是先言他物而后言自己要表达的内容,通常是先说自然类的,而后说跟人、人类有关的话题。比如: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硕果把秋天的门推开,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此段话,重点是要提倡人与人之间需要
27、真诚,但作者并没有开始直接道破,而是通过四个跟自然有关的语句进行类比,显得文采飞扬,美不胜收。2假设式假设式就是用“如果那么(就)”串起几个排比的句子,体现出一种假设逻辑推理的思维,它不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其他的事物来引出自己的观点,如: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章,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一片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漂浮的淡淡的云。通过连用三个“如果”来引出人生的痛苦、挫折与失意,文采飞扬,水到渠成。假设式是在高考满分作文中常用的句式。请看高考满分作文找准位置,绽放光彩:如果我是山,就要站成一种尊严,让
28、山花灿烂,山风拂面,让每一处角落都渗透梦的语言,让我们的价值在太阳底下展现;如果我是水,就要流成一种磅礴,让小船远航,鱼儿欢畅,让每一股细流都一往无前,让我们的价值迎风吟唱。3化用式作文时,同学们都喜欢引用或化用古典诗词,适当引用或化用一些名言警句、口语俗语乃至优美清新的歌词,既可以展示作者深厚的文化积累、丰富文章内容,也为文章平添不少文采。如:一盏油灯,一杯清茶,一阕诗词,便连成一串古典的浪漫。我喜欢轻吟那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我要为自己寻找一方心灵的净土,我希望过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在幽雅美丽的院落里,静心读书,倾听四季花开的声音。我渴望背上行囊,与王维一起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29、流”的人间仙境,与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想掬一捧清泉,滋润心田;我想扯下几抹晚霞,做柔软的丝巾,围于脖颈。我想与李清照在黄昏后的东篱,共饮一杯美酒,登上那叶七彩的扁舟,惊起一滩美丽的鸥鹭。唐诗是甘美的清泉,宋词是飘香的落花。我轻轻地掬一捧清泉,拾几枚花瓣,沏一杯浓茶,芳香四溢。(古典情怀片段)作者巧妙化用古典诗词,让读者沉浸在古典情怀中,感受浓郁的诗意生活。4判断式判断式是作文常用的句式,能较好地抒发情感、表明观点,并且还能化抽象为具体,通常用“是”来表示,如:倒溯时光,汉语曾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浩渺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
30、字的数根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武帝的老骥之志,是诸葛亮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者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汉语人精彩片段)洋洋洒洒的文字诠释了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汉语,通过判断句式,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生动,富有诗意。有时,判断式由设问引出,它的作用是提起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起波澜。如:美是什么?我知道,美是地平线上升起的第一道曙光,美是秋天里比火更炽热的枫叶,美是黄昏的沙滩上疾行的丹顶鹤,美是大草原上驰骋的梅花鹿。使用判断式的时候,我
31、们要尽量解释概念的内涵,如:潇洒是不计他人之过,以大局为重的谦让宽容的生活态度;潇洒是不为外物所役,执着于内心追求而具有的一种精神优势;潇洒是为了民族大业,临危不惧,勇于献身的人格境界;潇洒是经过长期磨砺,掌握客观规律后的一种洒脱。这样的判断解释出了潇洒的真正内涵,很有深度。5对称式所谓对称式,就是两两对举出现,而字数不要求完全相等或对称,不要求完全工整的句子。古人为文时,十分讲究语言的对称,诸如“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类,可见一斑。作文训练时有意识地运用对称句,不仅可以提高锤炼语言的能力,而且因为对称句极为简洁,还可锻炼对事例的高度概括能力。高考满分
32、作文说“安”中的一段很精彩地运用了对称式:纵观古今中外,凡国泰民安者,无不安之善也。古有西汉休养生息,以安其民,成就“文景之治”;唐太宗体恤民情,轻徭薄赋,“开明之治”使社会安定,然后成就“贞观盛世”;唐玄宗继往开来,安置百姓,重用贤臣,安稳统治天下,成就开元时的辉煌;康乾励精图治,平定叛乱,维护统一,社会安定和谐而成就康乾胜景。纵览历来国与家,成于安者败于乱。春秋战国年年战乱,民不聊生,民心涣散;三国鼎立,争战不休,人民受苦;宋元之时,民族烽火不断,边疆不安,国人遭殃。此所谓:乱者,祸之源也。此段文字,语言两两相对,不仅句式整齐,写得极为概括简洁;而且长短句参差错落,读起来跌宕起伏,朗朗上口
33、,文章因之而生辉。(三)文化底蕴显文采古今中外大量的名言警句、民谚俗语、诗词佳句等,文辞华美,语言精练。如果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引用这些名言名句,不仅能增强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能使文章平添文采。如:“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爱情的沟通都需要语言的钥匙。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有利于友情和爱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别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
34、凝噎,而需要沟通。”(语言是沟通的钥匙)这段文字巧妙地引用诗词佳句,化他人之语为自己之言,巧合天成而无造作之嫌,既丰富了内容又洋溢着文采。1巧用文化意象,彰显文化底蕴。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很多物象在经过历史的积淀之后,都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符号,而是承载了丰厚的文化内涵的意象。如一提到“月”,月夜思妇、月下羁旅的意象便闯入我们的大脑,月亮就成了愁思的代名词,它承载了诸如“思念亡妇”的借月思乡之情,“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愁之情,“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蕴含时空永恒之感慨。如能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这些富有文化内涵的意象,就会使文章呈现出丰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征服读者。例如:
35、清减了绣花鞋、罥烟眉的精致与秀气,香消了胭脂粉的古典淡雅,消抹了水墨粉彩的古香古色,时尚以其绚烂的姿态,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时尚充盈着新鲜与活力,以其简单、舒适、新颖的特点驱除了迂腐与沉寂。(王鑫时尚与经典)这段文字就选取了“绣花鞋”“罥烟眉”“胭脂粉”等富有文化内涵的词语来表明时尚与经典的区别,使文章显得文化味十足。2妙用诗词名句,彰显文化底蕴。文化底蕴的另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在文章中巧妙运用诗词名句。运用诗词名句可分为直接引用和化用。直接引用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准确无误。例如:美丽,从光与影中绽放。席慕蓉说:“生命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我们都是过河的人。”因此,人生免不了在风
36、平浪静中伴着波涛汹涌。但我们只要能怀瑾握瑜,从挫折的阴影中走出,就一定会站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美丽,从光与影中绽放)作者巧妙地引用当代著名作家席慕蓉富有哲理的名言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地印证了“美丽,从光与影中绽放”的主旨,意味深长。化用就是灵活地化用诗句,使它与自己的语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成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更好地为文章中心服务。它比直接引用更能见出驾驭语言的能力。例如:阴者如小桥流水,阳者如大漠孤烟;阴者如杨柳岸、晓风残月,阳者如长江边、惊涛拍岸;阴者如料峭春风,一蓑烟雨,阳者如风吹走石,三山半落;阴者如懒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阳者如会挽雕弓,西北射天狼;阴者如倚门回首嗅青梅,阳者如壮志饮血餐
37、胡虏;阴者如凄凄风雨、舞殿冷袖,阳者如融融春光,歌台暖响;阴者如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水清而月昏,阳者如五更鼓角,三峡星河,声壮而影摇。(钟新程阴与阳)作者从古诗词所描绘的不同自然景观入手,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阐明了阴与阳的不同特点。而对古诗词的运用不是直接把诗词的原句拿来用,而是根据句式的需要,对诗句进行恰当的化用,不着痕迹地与自己的语言融为一体,这确实需要丰富的文化积淀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3借用历史名人,彰显文化底蕴。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很多文化名人本身就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载体,把他们身上所蕴含的文化因子运用到作文中去,可以彰显出厚重的文化底蕴。比如我们要用有关陶渊明的“文化因子”来作
38、文,就可以将这些文化因子作为写作素材,点缀在语言之中,这样我们的文章就会呈现出一种厚重的文化感。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在充满是非的官场,他迷茫,他辨别不了前进的方向,终于有一天,他明白了,自己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于是在“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后,他回到了南山,在东篱之下,与菊为伴,保留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志气,让菊香来熏陶自己受污已久的心灵,让自己更清楚地辨别是非,最后成就了一代南山隐士之名,得到了快乐的人生。菊香中的明辨是非,成就了陶潜的快乐。(美酒南山明月)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
39、雅人,是那个“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五柳先生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三次出仕的痛苦,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那阵风吹过)这两段文字在行文上,都很好地利用了陶渊明这一历史名人的相关信息,特别是巧妙地运用了与陶渊明相关的文化因子南山隐士、东篱、不为五斗米折腰、菊香、隐士、五柳先生、三次出仕、桃花源,并且大量引用了陶渊明写作的诗句作为写作的素材。作者借陶渊明这一个历史名人身上具备的文化因子,写出了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为文章的中心服务,显示出丰厚的文化底蕴。因为能谈论名人是一种学识丰厚的表现,能谈出
40、自己的观点,那是文化积淀的体现,是具有厚实底蕴的外化。(四)修辞手法显文采1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如: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诚信永远的绿卡)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2用排比,造势磅礴。如:蒲公英放弃了母亲温暖的怀抱,插上翅膀,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雨滴放弃了天空中游荡的自由,化作甘霖
41、亲吻万物,于是百花嫣然,万物蓬勃。放弃,并不是不作为,恰恰相反,有时只有适当地放弃才能更好地作为。(放弃)蜜蜂羡慕雄鹰能够搏击蓝天自由翱翔,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能传播花粉使大自然五彩缤纷,果实累累;沙砾羡慕碧玉青翠欲滴价值可观,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终能成就平坦大道和万丈高楼;丑小鸭羡慕白天鹅洁白无瑕万般美丽,却不知道自己正焕发出独特的风采。(是金子,总会闪光)3引名句,起点高远。如:引用名言警句、古诗词、歌词等作为文章的开头,可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唤起读者的阅读情趣,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使文章熠熠生辉。如:“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42、。”冰心老人的这首诗提醒我们:成功是奋斗的苦根上结出的甜果。(奋斗)“从谏如流”常被用来形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古语云:“古之贤君,其从谏也,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由此可见,古人对此是非常推崇的。波兰的谚语也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至此,我们是否可以下个结论:从谏如流,多多益善,听从一切的谏议?(给“从谏如流”上把锁)4趣拟人,别开生面。如:“砰!”随着一声锤子的敲打声,问号先生清了清嗓子说:“时空讨论会现在正式开始,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什么才是美,请各位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学者们积极发言。”(什么才是美)春风来了,蒲公英妈妈便放开了孩子的手,让它们随着风儿去寻找自己的生存之地
43、。有这么一粒种子,离开了母亲之后,毅然地去选择适于自己生长的土地。它随着风儿来到了一个花圃,“这里争芳斗艳的太多,我不喜欢。”它逃似的走开了。(一粒种子)5巧设问,发人深思。如:何谓“亲亲”?即关心你的亲人朋友,何谓“明理”?即通晓事物的真理。在古儒的经典里,君子的修养正是由此入手的。所谓“孝悌,仁之本也”“格物致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在那则韩非子的寓言里,我们看到了二者之间矛盾的一面。(亲亲与明理)6用对偶,严谨整齐。如:鸟在飞,云在走,天地自悠悠;风在吹,人在走,彼岸响风铃。有一种美丽,叫美不胜收;有一种感觉,叫妙不可言;有一种幸福,叫有你相伴,共击长空,尽显风采。(响起,彼岸的风铃)
44、时光的呼吸,吹出历史悠远的箫声;轻风的手指,拨响扣人心弦的琴音。冥冥中,一种清新而温暖的气息,透过烟锁重楼的朦胧,羽化为感动者清澈的泪。选一个多雨的夜,独啜清茶,静听天籁(静听天籁)7反问。如: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汹涌的激流也拦不住我顶风前行的孤舟。就像厚重的黑夜拦不住浓密的乌云,浓密的乌云也拦不住我心灵窗外的阳光。那么又是谁?是谁,拦住了我的视线,教我在灰心丧气时看不见窗外的明媚阳光,听不见林中的蝉鸣泉涌,嗅不到空气中花朵的芬芳?那么又是谁?是谁,缚住了我的思想,教我在心灰意冷时想不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领悟不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磕出鞋里的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