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高考新教材适用)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一 信息性文本阅读 突破练2 信息性阅读(论据判定与论证特点分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64822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新教材适用)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一 信息性文本阅读 突破练2 信息性阅读(论据判定与论证特点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高考新教材适用)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一 信息性文本阅读 突破练2 信息性阅读(论据判定与论证特点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高考新教材适用)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一 信息性文本阅读 突破练2 信息性阅读(论据判定与论证特点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高考新教材适用)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一 信息性文本阅读 突破练2 信息性阅读(论据判定与论证特点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高考新教材适用)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一 信息性文本阅读 突破练2 信息性阅读(论据判定与论证特点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新高考新教材适用)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一 信息性文本阅读 突破练2 信息性阅读(论据判定与论证特点分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新高考新教材适用)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一 信息性文本阅读 突破练2 信息性阅读(论据判定与论证特点分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新高考新教材适用)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一 信息性文本阅读 突破练2 信息性阅读(论据判定与论证特点分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新高考新教材适用)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一 信息性文本阅读 突破练2 信息性阅读(论据判定与论证特点分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任务突破练2信息性阅读(论据判定与论证特点分析)(赋分34分用时3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7分)材料一如何在文学中发现历史呢?我们读一首诗,如杜甫秋兴八首中的一首。首先得知道这组诗写于什么时间,彼时杜甫身在何处,经历了哪些事情,怀抱怎样的期望,如此等等。倘若秉持文本中心主义,把历史背景完全过滤掉,单纯讨论诗歌技法,不仅很难充分理解杜诗沉郁顿挫的情感,也很难把“晚节渐于诗律细”的道理讲得明白。事实上,杜诗之所以被称为“诗史”,是因为他的诗最为典型地体现了“国家不幸诗家幸”的道理。他的诗兴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伤春悲秋,而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换句话说就是“风

2、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抓住这一点是重要的,但这还只是第一层次。如果老杜真的是拿诗歌当写史的手段,那他也就是史家而非诗圣了。我们在老杜那里看到的其实是个人遭际与家国情怀的统一,也是审美意境与历史真实的统一,历史在诗中不是附带的信息,而是作为诗得以发生的情境,参与了诗歌意蕴的内在构成。探究杜诗中的历史,就是将诗带回现实与虚构的交界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历史未必总是特定的历史事件,更多的时候是指与作品发生着“历史关联”的“外在世界”。这种“历史关联”并不只是说一个作品中正面描写了什么,更是说它依托于什么,显示出什么。打个比方,山上一个亭子,本身不是山水,

3、但它立在群峰之间,所谓“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这就是亭子的世界;而文学作品也总是在特定历史时空中发生,它明确展示的东西不是其全部,而是我们在想象中重建那个历史时空的线索。内与外是一种空间性的隐喻,我们不妨想象一栋房子和它周围的环境,表面看来,房子自成一个整体,只要你愿意,可以把门窗都封起来,安心享受屋内的小世界。但是,我们造一座房子,原本就是希望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仅周遭的环境会影响到人怎样设计房子,住在房子里的人也会随时随地与世界保持交流。文学与历史的关联,正在开与闭之间,仿佛隔着一重帘子,好像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其实风声雨声什么都阻挡不住,何况画屏上淡烟流水,正是有情之天地

4、。另一方面,虽然无法隔绝,但是垂下帘栊,一内一外毕竟是两个世界。要从文学中读出历史,就要有一种“通透”的智慧,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沟通,这样才有意思。比方读鲁迅的阿Q正传,总能看出赵庄之外的世界经历了怎样的动荡。虽然作品虚虚实实,很多地方只是草蛇灰线,但我们还是能够借助合理的想象,大体拼凑出一幅时代的画卷。以“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即使我们能够对之达成共识)要求文学创作显然不合理,因为文学创作并不是做这件事情的最佳途径。但是另一方面,以“文学都是虚构的”为由拒绝尊重史实也不合理,因为这同样有可能损害文学与历史之间的良性关系。这种良性关系是一种创造性的平衡,文学要尊重历史,历史也要尊重文学,在文学中

5、发现历史并不是以文学照搬历史,更不是以文学否定或臆造历史。(摘编自汤拥华文学批评入门)材料二不管怎么说,可能因为英雄赫拉克勒斯曾在伯罗奔尼撒留下古老的印迹,所以,在此处定居的多利安人将赫拉克勒斯的神话故事作为真实的历史延续下去,主动且急于将赫拉克勒斯认作自己的祖先。赫拉克勒斯本人究竟是不是阿耳戈斯君王,其历史身份已经不再重要,他们深信神话的力量远远大于真实本身,打着让人深信不疑的神话大旗才能最终让英雄的后代“正当地”荣归故里。神话在这一点上造就了一段真实的历史。随着开拓海外殖民地步伐的加快,神话观念越发深入人心。由此,一些优异的家庭和部落,包括斯巴达的历届国王、罗马贵族,都倾向于将他们的祖籍追

6、溯到赫拉克勒斯身上。在远古地中海文明的神话历史中,赫拉克勒斯显然不只是一个单一的形象。换句话说,他成为该地区多民族文学共同建构的箭垛式人物注,在他身上汇聚着宗教信仰、社会政治、历史事件、文学传说等各种因素,他被塑造成为一个多元神话的综合体。神话始于人类亘古的文化记忆和历史讲述。在史前时代,神话思维是占据统治地位的古老思考方式。人类通过神话故事了解自己的过去,因为没有过去就没有身份认同可言不管是族裔的还是任何其他群体的身份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赫拉克勒斯神话不只是古希腊人的文学创作,同时也是地中海文明神话历史的一个代表性标本。这样的重新认识和定性,预示着神话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历史研究的对接与打通

7、。真实加虚构,既是希腊英雄叙事的由来和特色,也是“神话历史”的构成原理。历史的信息,也需要在文学中去探寻。没有神话,历史无从开启。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将神话等同于虚构文学,又将遮蔽多少历史信息?(摘编自唐卉赫拉克勒斯神话:从文学中发现历史)注某些人物的传说群、故事群如同滚雪球似的,逐渐扩充、发展,这类传说群、故事群的主人公,被称为箭垛式人物。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在阅读古诗时如果完全无视这首诗的历史背景,那么将会很难充分理解这首诗的情感。B.杜诗不是简单地伤春悲秋,而是融入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将个人遭际与家国情怀统一了起来。C.文学中的历史并不是指特

8、定的历史事件,而是指与作品发生着“历史关联”的“外在世界”。D.在远古地中海文明的神话历史中,赫拉克勒斯是箭垛式人物,成为一个多元神话的综合体。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历史在杜诗中不是附带的信息。我们可以在杜诗中找到历史,历史为杜诗的创作提供了情境,在杜诗意蕴的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B.能否在文学中发现历史,就要看文学是否按照历史“本来的样子”将其呈现出来,但这种呈现不利于帮助读者理解历史的复杂性。C.多利安人中的一些优异家庭和部落将神话与历史等同起来,将赫拉克勒斯认作祖先,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从神话中窥探到真实的历史。D.“神话历史”由真实加虚构构成,这是希腊英雄叙事

9、的由来和特色,因此即便将神话等同于虚构文学,也不会遮蔽太多历史信息。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撑“在文学中可以发现历史”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历代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优秀成果,其中屈原的诗歌和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对他影响较大。B.南朝统治者大肆宣扬佛教,修建了大量寺庙。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这一历史。C.在某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中,八路军团部设在豪华别墅,八路军战士用发胶,八路军女护士妆容精致,观众直呼“雷人”。D.某作家20世纪50年代的一些作品歪曲了“新生活”,给人强烈的妖魔化印象,这些作品都脱离了当时的历史情境。4.材料一在论证过程中运用

10、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4分)5.评书赵匡胤演义中,历史上软弱无能的南唐后主李煜变成了发动战争的元凶,他因觊觎宋朝的大好河山向宋朝宣战,这样的改编与历史事实严重不符。请结合材料简要评论此现象。(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7分)材料一“红楼梦后四十回高鹗续”是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其实,这是胡适的“一家之言”。现在的研究证明,虽然还不能明确谁是续作者,但可以肯定的是续作者不是高鹗,也不是程伟元,程伟元、高鹗只是整理者。这反映了红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红楼梦续书作者是不是高鹗,曾经是红学研究中最有争议的话题之一。红楼梦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不只是出版者和校注者的学术观点,也

11、是红学研究中最为客观的学术态度,因为红楼梦后四十回既不能完全认定是曹雪芹所著,也不能认定是高鹗续、程伟元续或其他人续,署名“无名氏续”是更现实、更客观的学术态度。红学界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无论是叙事语言还是人物的命运走向,都是不统一的,甚至是前后矛盾的,后四十回有“狗尾续貂”之说。学术界普遍认为,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所著,或认为经过多数人的不断整理修改,仍没有达到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文学高度,后四十回也署名曹雪芹是不合适的。至于后四十回谁人所著,目前的学术界还没有达成共识,并普遍认为高鹗只是整理者之一,不是续作者。既然如此,再署名“高鹗续”就是不负责的,也是不合适的。从文学创作的事实看,

12、肯定有续作者,只是以目前的研究和资料不能确定是何人罢了。但肯定有续作者,署名“无名氏续”,是为了把研究引向深入,因为“无名氏续”不是结论性的肯定。红楼梦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是客观的学术态度。但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任晓辉认为,“现在只是把高鹗的问题讲清楚了,并没有将后四十回作者的问题讲清楚,所以我不认为这样署名是科学的、合理的”。然而,署名“无名氏续”并非绝对正确,但署名“无名氏续”比“曹雪芹续”“高鹗续”肯定更科学,更合理,而且,从目前的研究看,署名“无名氏续”是最合适的。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是高鹗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红楼梦的续作者,但红楼梦能达到如今的高度,凝聚了高鹗

13、的心血,高鹗功不可没;二是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未必不是一个作者,笔者认为从作者对人物的处理、小说的艺术手法以及行文习惯看,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是能自然衔接的,没有明显的“断裂”或矛盾,看不出是两个作者。至于前八十回优于后四十回,那是因为前八十回传播较广,增删修改的人多,后四十回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增删修改的人较少,所以造成了目前的这种状况。我们还应该肯定的是,后代的续作很多,但没有一本能达到红楼梦后四十回的高度,后四十回是没有前八十回写得好,但是仍可称为优秀之作。(摘编自张魁兴“无名氏续”是客观的学术态度)材料二所谓“无名氏续”并不在于说明后四十回是何人所著,而在于说明后四十回的作者,

14、既非曹雪芹也非高鹗。此前研究往往陷入“非曹即高”的二元论,“无名氏续”是对这一思维方式的颠覆。但“无名氏续”在否定了曹雪芹、高鹗等人的著作权时,也可能引发一些新问题。对此,既需要复盘已有的学术史论述,也需要重新看待相关史料。后四十回为高鹗续书,系“新红学”建立初期的主要猜想之一,已故前贤花费相当精力论证其非曹雪芹原稿,其观点往往依托于情节矛盾、思想观念、文章水准等方面。但是,这些分析的效力或不能等同于客观文献史料,且亦遭到异见辩驳。持“无名氏续”观点的论者指出,高鹗几无可能续书,且在程本刊刻以前就已有后四十回的回目甚至原文流行。结合传统否定高鹗续书的观点,及“新红学”否定后四十回曹著的观点,因

15、而有“无名氏续”的新说。但这一观点主要依赖于文本解读,及后四十回相对前八十回为晚出这一文献传播史实。文本细读是否有抽样作证的嫌疑,及这一推理是否合乎“奥卡姆剃刀”的原理,均有讨论空间。从逻辑上,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加以更严格的证明:其一,证明研究者心中的“劣笔”与曹雪芹无关,即“劣笔”必是“续作”;其二,证明这些“劣笔”在程、高整理之前便已存在。“无名氏续”这一署名形式,否定了后四十回与曹雪芹等“作者”存在任何联系,正确与否,还有待更多实证依据。(摘编自张昊苏“无名氏续”平议)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胡适最早提出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这一观点,现在的

16、研究证明,这一观点是错误的。B.学术界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不是曹雪芹,主要以作品的叙事语言和人物的命运走向的不同为依据。C.将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署名为“无名氏续”,是对该书作者究竟是谁的问题给出的最科学、最严谨的答案。D.有学者认为,高鹗几乎是不可能续写红楼梦的,因为在程本刊刻前就已经有了后四十回的回目和原文。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任晓辉看来,将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署名为“无名氏续”还是没有把问题讲清楚,也是不科学、不合理的。B.虽然后四十回非曹雪芹原稿是前贤们依托于情节矛盾、思想观念、文章水准等论证了的,但这不能等同于客观文献史料。C.张魁兴认为,红楼

17、梦后四十回次于前八十回,是因为后四十回没有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增删修改的人较少。D.对“无名氏续”这一署名形式,张魁兴和张昊苏两人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张魁兴持肯定态度,张昊苏持否定态度。8.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最能够支持“无名氏续”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高鹗作为整理者的身份可以确定,而续书者的身份又无法证明。”B.“署名的变化,吸收了红学界对后四十回续书作者研究的最新成果。”C.“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表明在程伟元、高鹗排印本之前,已有了一百二十回本。”D.“高鹗没有续书,只不过对市场摊上买回来的残稿,做了一些整理的工作。”9.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分)10.结合材料,简

18、要概括红楼梦后四十回署名“无名氏续”的原因。(4分)答案与解析任务突破练2信息性阅读(论据判定与论证特点分析)1.C解析 C项,“并不是指特定的历史事件,而是指与作品发生着历史关联的外在世界”表述有误,原文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历史未必总是特定的历史事件,更多的时候是指与作品发生着历史关联的外在世界”。2.A解析 B项,“就要看文学是否按照历史本来的样子将其呈现出来”错,原文是“以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即使我们能够对之达成共识)要求文学创作显然不合理”;另外“不利于帮助读者理解历史的复杂性”于文无据。C项,“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从神话中窥探到真实的历史”错,原文是“赫拉克勒斯本人究竟是不是阿耳戈斯君王,

19、其历史身份已经不再重要,他们深信神话的力量远远大于真实本身”,他们将赫拉克勒斯认作自己的祖先是为了“让英雄的后代正当地荣归故里”。D项,“也不会遮蔽太多历史信息”错,原文结尾处的疑问句是说如果将神话等同于虚构文学,将会遮蔽很多历史信息。3.B解析 A项,是说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受到屈原的诗歌和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影响。C项,说的不是文学,且在歪曲历史。D项,是说某作家的一些作品在歪曲历史,臆造历史。这三项都不能够支持“在文学中可以发现历史”的观点。4.举例论证,如文中通过列举阅读杜甫秋兴八首的事例,论证了在文学中可以发现历史的观点。比喻论证,如文中将文学与历史相关联的分界线比作帘子,论证了二者

20、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沟通的观点。5.文学与历史可以相互沟通。我们从文学中可以发现历史,历史的信息可以在文学中探寻到,但二者毕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世界,文学要尊重历史,创作者不能以“文学都是虚构的”为由拒绝尊重史实,更不能够以文学否定或臆造历史,这样很有可能损害文学与历史之间的良性关系。赵匡胤演义中的改编与历史事实严重不符,这是在臆造历史,不尊重历史,这种现象是不合理的。6.C解析 C项,“是对该书作者究竟是谁的问题给出的最科学、最严谨的答案”错误,原文说的是“因为无名氏续不是结论性的肯定”,而且原文中说的是“更科学,更合理”,而不是“最”。7.D解析 D项,“截然相反”“持否定态度”说法不严谨,根

21、据材料二“还有待更多实证依据”可知,张昊苏并不是完全持否定态度。8.A解析 B项,侧重于对署名变化原因的阐述。C、D两项都只是否定了高鹗续书,不够全面。9.首先提出红楼梦后四十回署名“无名氏续”是更现实、更客观的学术态度,然后通过介绍红学界对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的研究,指出“无名氏续”不是结论性的肯定,并阐述了“从目前的研究看,署名无名氏续是最合适的”的结论,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0.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叙事语言和人物的命运走向是不统一的,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所著。高鹗只是整理者之一,不是续作者,署名“高鹗续”就是不负责的,也是不合适的。从文学创作的事实看,肯定有续作者,但目前不能确定续作者是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