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提升作业 十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周恩来强调,社会主义国家在战略上要联合一致,但任何国家都不能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干涉他国的内政。这表明()A.社会主义国家的联合不利于维护国家利益B.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社会主义国家间也要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中国反对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解析】选C。社会主义国家既要在战略上联合一致,同时任何国家都不能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干涉他国的内政,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间
2、要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C正确。2.从1950年5月到1951年5月,毛主席先后任命了14名大使作为新中国首批驻外使节,从去向看,有8人派往社会主义国家,其余派往中立国和印尼、巴基斯坦等第三世界国家;从出身看,有9人原是军事将领。这表明当时的外交()A.以巩固主权为要务B.受制于国际形势C.意识形态色彩较浓D.服务于军事斗争【解析】选C。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50年5月到1951年5月”“14名大使”“有8人派往社会主义国家”“有9人原是军事将领”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D明显不正确;B表述有一定道理,但不如C表述准确。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C。【加固训练】(2016永
3、州模拟)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代表团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产生的共同影响是()A.推动了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B.推动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C.改善了中国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D.扩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析】选D。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故D正确。3.(2016河北名校联考)周恩来在1953年对回国述职的驻缅甸首任大使姚仲明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
4、一个是边界问题。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A.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B.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选D。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意思相符,故D正确。【拓展延伸】全面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关系(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基本准则。(2)平等互利是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国家间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3
5、)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原则,才能实现和平共处。4.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C.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析】选C。依据材料所给信息可知题干中的会议指的是日内瓦会议,而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推动印度支那问题解决的是日内瓦会议,“柬埔寨”“越南”都是属于印度支那地区,中国、苏联、法国和英国都是日内瓦会议的参加国,C符合题意。5.(2016皖南八校联考)1964年,美国中情局一份报告称,不发达国家从美国获得技术人员,“要
6、等上一年,甚至永远也等不到”,从苏联获得则“需要六个月到一年”,从共产党中国获得只“需要四十五天”。据此可知当时()A.和平共处得到广泛认同B.美国企图以技术进行殖民C.中苏关系处于紧张状态D.中国积极援助不发达国家【解析】选D。材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无关,故A错误;美国的这份报告显示中国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援助比美苏更多,但体现不出美国企图以技术进行殖民,故B错误;材料与中苏关系无关,故C错误;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在技术上中国积极援助不发达国家,故D正确。6.(2015石家庄质检)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在中国代表团第一次进入联合国大楼的欢迎大会上说:“你们来我是反对的,但是你们来了,我表示欢迎
7、。”这表明()A.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中美关系逐渐缓和C.不结盟运动兴起D.美国放弃世界霸权政策【解析】选B。“你们来我是反对的”表明中美矛盾和分歧仍然存在,“但是你们来了,我表示欢迎”表明中美关系有所缓和,故B正确。7.尼克松1969年就任总统时,人民日报发表了其就职演说的全文,而且全国所有报纸转载他在就职演说中表示:“让一切国家都知道,在本政府当政时,我们的对话线路是敞开的一个国家不管其人口多少,都不能生活在愤怒的孤独状态之中。”这说明()A.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B.中美关系出现了缓和的迹象C.中美意识形态的分歧基本消失D.中美谋求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解析】选B。通过材
8、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不能生活在愤怒的孤独状态之中”指的是中美关系不能再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中美意识形态的分歧当然不能消失,中美还尚未谋求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该材料只能说明中美关系出现了缓和的迹象。8.(2016唐山摸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蒋介石集团占据。而到1971年由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变化反映出()A.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B.中国综合国力的急剧上升C.两极格局的逐步解体D.国际关系中的民主化趋势【解析】选D。材料中体现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在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冲破了美国的阻挠,体现出
9、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出现,政治民主化增强,故D正确。9.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在新中国成立到1981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读是()A.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差异日益消失B.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C.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D.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解析】选B。中美之间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导致意识形态的差异不会消失,故A错误;1979年1月中美建交,随着双方关系的缓和,中国逐渐改变对美国的认识,中学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历史的介绍更加完整,故B正确;1982年之前
10、的历史教科书没有客观地反映历史真相,故C错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局面已经逐渐打开,与世界逐步走向联系,故D错误。【拓展延伸】中美关系:共识与分歧并呈、竞争与合作同存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是中国世界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美重新打开交往大门40多年来,在中国几代领导人和美国历届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历经风雨,不断向前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为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贡献。在全球化时代,在中美两国利益联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需要新视角、新思维。中美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合作是中美关系的主流。10.(2016鄂州模拟)亚非会议期间,
11、周恩来总理主动接近日本代表团并与之进行了两次会谈。日方认为这次会晤“开辟了日中两国贸易乃至邦交正常化的道路日中会晤是日本参加万隆会议最大的收获”。材料中“最大的收获”主要是指()A.战后中日两国开始官方接触B.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C.日本掌握了对中外交的主动权D.促成了中日贸易的发展【解析】选D。1955年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主动接近日本代表团,这只是私人的接触,不是官方接触的开始,故A错误;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是在1972年,故B错误;从材料可知,主动权在周恩来总理手上,故C错误;“开辟了日中两国贸易的道路”,说明此次会晤促成了中日贸易的发展,故D正确。11.(2016沧州模拟)
12、新时期,中国不再喊“打倒帝、修、反”的口号,不再将建立反帝统一战线作为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也不再以对某一国家的态度画线决定亲疏。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方针调整的主要动因是()A.中国睦邻政策的推行B.两极格局的解体C.国内工作重心的转移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解析】选C。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标志着国内工作重心重新回到经济建设上,我国在新时期推行全方位的和平外交,主要是为国内的经济建设提供和平安定的环境,故C正确。12.(2016湖北重点中学模拟)某西方学者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
13、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B.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解析】选B。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而非“反殖反霸”,故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结伴而不结盟,与“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相符,故B正确;同理可知,不是“军事同盟”,故C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是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不仅仅是“经济合作关系”,故D错误。【加固训练】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苏联国家和中国对
14、抗美国与西方的一种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对世界政治局势有清醒的认识B.没有认清该组织的新特点C.表达了对美俄争夺中国的担心D.低估了中俄在组织中的领导作用【解析】选B。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不是一个同盟性质的政治军事集团,故B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2分)13.(2015安庆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5年4月19日至24日,亚非领导人会议即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万隆举行,此次活动以“加强南南合
15、作,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为主题,包括34位国家首脑在内的70多个亚非国家代表参加此次会议。六十年一甲子,亚非国家的老朋友们再次聚首,能否为万隆精神注入新生机,又将续写怎样的新故事?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亚非大陆。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美苏两极对抗的国际背景下,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在印尼万隆召开亚非会议,首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自主讨论亚非人民的切身利益。60年后,冷战烟云已逐渐远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经过历史风雨的考验,当年曾经有力推动亚非国家联合自强的万隆精神历久弥新,在当下依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摘编自新华网材料二外交固然与国势、国力密切相关,并与军事
16、、经济实力相辅相成,然而,外交终归不是军事、不是经济。作为国家对外的重要手段,外交对于任何国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强国有强国的外交,不能因其强而称其有;弱国有弱国的外交,不能因其弱而谓之无。摘自评“弱国无外交”(外交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第一届亚非会议的主要成果。(9分)(2)提炼材料二中作者的核心观点。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14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解析】第(1)题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第(2)题根据题干要求,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物的认知、分析能力,牵涉到学生相关史学素养的考查。本题属于观点提炼论述
17、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提炼出材料中的核心观点;第二,要对所提炼出的观点表明态度,即肯定(同意)还是否定(不同意);第三,要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观点态度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第四,评论(说明)的过程,要言之成文。答案:(1)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亚非各国联合自强推动合作;联合反殖反霸,维护独立与发展;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开辟了建立新型国家关系的新篇章。(9分)(2)观点1:弱国有外交。(3分)同意。(1分)史实: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据理力争,拒签和约;抗战时期,中国打败日本法西斯,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6分)由此
18、可见,弱国外交需要审时度势,讲究外交智慧和胆识,最大限度维护国家利益;联合国和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都认同国家一律平等;当今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推进,国际交往逐步发展为平等的外交。国弱未必外交弱,兵败未必外交败。(4分)观点2:弱国有外交(3分)。不同意。(1分)史实:南京条约等近代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日本的“黑船事件”;巴黎和会上,中国屈辱的外交。(6分)由此可见,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是以国力为基础的。国家综合国力羸弱时很难进行平等外交;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审时度势,软弱无能,也就不能维护国家利益;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导致国际政治秩序的不平等,弱国在外交上丧失话语权。因此,弱国无外交。(4分)14.
19、(2015郴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91972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711972建交国家89100131417材料二对于西方列强强加于中华帝国的不平等条约,如果要了解其单方面的和不平等的性质,我们就必须回顾一下中国首先强加于西方来客的古老朝贡制度。这个古老的中国制度,也同取代它的条约体系一样,是不平等的。不言而喻,二者不平等的性质各有不同。值得回味的是,清廷对今日司空见惯的外交礼仪极力拒斥,对今日看来严重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割地赔款、治外法权等最不平等的条约款项,却相对容易接受;而西方列强则将清廷习以为常
20、的朝觐礼仪,视为最不堪忍受的不平等待遇。王培培“朝贡体系”与“条约体系”材料三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府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公告(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521953年、19541955年、19711972年这三个阶段,影响中国外交发展状况的直接原因是什么?(9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现代中国外交的平等性”。(2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表格可知19
21、521953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个数为零,结合所学从“一边倒”这个角度分析回答;第(2)题可以通过与古代“朝贡”外交、近代 “屈辱”外交的比较,理解现代中国外交“平等性”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分析现代中国外交“平等性”的产生原因、表现及影响;若从现代外交“平等性”的启发等方面进行论述亦可。答案:(1)19521953年:“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制约了其他意识形态国家与中国建交;19541955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与中国的建交;19711972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西方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9分)(2)阅卷提示:答案要点:通过与
22、古代“朝贡”外交,近代“屈辱”外交的比较,理解现代中国外交“平等性”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分析现代中国外交“平等性”的产生原因、表现及影响;若从现代外交“平等性”的启发等方面进行论述亦可。(20分)【拓展延伸】如何解答开放性题目解答此类题目的技巧如下:首先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明确观点。“关键词”就是材料中的主体或者是围绕的中心,它反映了材料的主要意思和要旨。一般而言,要把题干的问题带到材料中去阅读。其次是联系知识,罗列论据,安排结构。最后下笔成文,讲究格式,史论结合。开头不要写太多,要开门见山,观点是什么就写什么。另外,史论结合要求学生史中有论,论从史出。一定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单纯的史实堆砌,或者是整篇的论述,都是不能得高分的。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