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考试高一历史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2016年6月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对应位置。每题1.5分,共60分)1. 我国有如下谚语:“及时刈艾(除去杂草)仓必满溢”“施粪如用药,适度为佳”“麻黄种麦,麦黄种麻”“深耕三尺三,来年必丰年”。这些谚语最能说明我国古代. 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五谷丰登,生活舒适 . 传统文化底蕴深厚2. 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这说明当时. 草市不是法定的正式之市. 市都集中于州县所在地. 市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
2、. 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3. 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 井田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 均田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 能够说明唐代手工业发展特点的史实为. 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 瓷窑分布于中原和江南许多地区,著名的有定、汝、哥、官、钧五大名窑. 城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农村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有一套“错纱配色,综线挈花”棉纺织技术5. 宋朝时期,本来衣食国家、与市场联系有限的士卒、宗教人士、官吏、皇室成员等人也积极介入商业,使宋代从事市场交换活动的人群变得复杂起来了,真可谓
3、“全民经商”。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城市经济的日益繁荣. 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 重农抑商政策的放宽. 社会上层可倚权获利6. 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清代的盛衰一文中作出如下判断:“清朝的衰机,可以说是起于乾隆之世。”下列对于“衰机”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创设军机处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开始实行海禁政策 . 高度重视农耕经济而丧失向工业文文明过渡的机遇7.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 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4、民族工业的产生8. 明朝中期,江南农村出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 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重农抑商 . 自然经济解体.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9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项 目1912年1936年轻工业产品进口比例54.7%14.3%出口比例10.9%25.2%重化工业产品进口比例13.7%47%出口比例3.6%6.9%.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 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10. 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
5、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 .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 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11. 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最能说明 . 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 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12.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
6、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 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 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13. 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 政府征收苛捐杂税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 官僚资本垄断经济美国对华倾销商品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 . . . 14. 下图为建国后某一时期“主要工业生产指标”图,导致这些指标变化
7、的主要原因是.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造成工业片面发展.“一五”计划实施,重工业发展迅速. 实行政企分开,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经济高速发展15. 钱颖一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如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导致它增长的基本因素也并不特殊仍然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基于这一视角,下图(19922012年江苏省GDP增长示意图)中江苏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 三大改造的完成.“一五计划”的实施.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市场与调控的结合16. 右图是中共中央的一份文件(节选),为此我国开展的一项运动及其目的分别是. 土地改革运动;巩固新生政权. 农业合作化
8、运动;为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 大跃进运动;左倾错误严重泛滥17.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 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 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18. 下面对1978年、2000年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变化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1978年、2000年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变化示意
9、图(单位:%). 国有经济仍处于绝对支配地位.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变化主因. 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更趋完善. 公有非公有制经济均得到发展19下图反映的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 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 公有制经济已逐步失去主体地位 20. 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改革不仅是一场破除旧体制的深刻革命,而且是一项建设新经济体系的宏大工程。这个体系主要是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和主要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的宏观管理体系三者组成。下列与“新经济体系”内涵相近的是.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 社会主
10、义计划经济体制. 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中国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对此时间观念改变影响最大的是. 铁犁牛耕技术的成熟 . 民主启蒙思想的传播. 工业文明的冲击 . 改革开放的深入22.下表为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据此无法得出的结论是报 纸纪 事申报1918年,该报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中央日报1932年,该报多次发表赤化祸害论的社磺新民日报1938年,社址所在的县城沦陷,该报不得不宣布停刊救亡情报其发刊词说:抗战救亡是全国人民的呼声。”.民国时期的各类报纸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近代
11、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民国时期报纸的报道都客观、公允.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23. 探讨地方史与国家大历史之间的联系是历史研究的视角之一。下列对近现代成渝地方历史史事的解读,不正确的是川渝史事史事解读A1952年7月1日,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全线通车。“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有利于西部地区的发展。B1911年11月27日,四川宣布独立,成立四川军政府。四川革命党人积极响应武昌起义,脱离清政府。C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移驻重庆,所属中央各部于大溪沟、上清寺等地办公。淞沪会战失利,南京受到侵华日军威胁,是迁都重庆主要因素。D189
12、8年,四川第一家近代化报刊蜀学报诞生,大部分是宣传维新变法,富国强国的文章。蜀学报宣传维新变法主张,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24. 1890 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 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 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 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 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25. 清代秦荣光在上海县竹枝词中说:“我乡农妇向端庄,少女专求纺织良。自设缫丝轧花厂,上工一路散工时,环
13、绕浮头状醉痴。脚捏手牵诸丑态,竟容白昼众旁窥。”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此现象发生在鸦片战争后上海出现近代生产方式农妇都在民族企业中工作作者思想非常保守落后. . . . 26. 民国初年各地离婚率上升,夏津县志云“近数年来,结婚、离婚颇尚自由,通都大邑时有所闻”。对上述材料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婚姻自由蔚然成风 .西式婚礼成为时尚27.“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里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这是1835
14、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对文明人变成“野蛮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财富 . 工业革命使人变得更贪婪. 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 工业革命推动了殖民掠夺28. 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一些新的名词,如“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荷兰、意大利. 葡萄牙、英国. 西班牙、意大利. 意大利、法国29.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早期殖民者从美洲掠夺来大量黄金白银。这些黄金白银主要流人西班牙,直接导致该国. 国力增强,从而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获得资本原始积累,进而引发
15、本国工业革命. 对华贸易占据出超的有利地位. 物价上涨,从而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30.“科恩在任职期间把葡萄牙人从东印度群岛赶走,并使其后任们能够将葡萄牙人逐出马六甲(1641年)和锡兰(1658年)。科恩也骚扰英国人,阻止他们对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渗透,迫使他们退回到自己在印度的据点。”据此推断科恩是. 荷兰的殖民官员. 印尼的民族英雄 . 西班牙的探险家. 法国的殖民总督31右图是英国部分年代棉纺织品出口价值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 . 棉纺织业部门的系列创新. 世界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 . 棉纺织手工工场不断增多32. 有学者认为,就像蒸汽火车和轮船使人们更
16、容易在国内和世界各地走动一样,互联网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交流。这一观点意在强调现代信息技术. 发挥了蒸汽火车和轮船的作用 . 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 决定了人类出行及交流的方式 . 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和发展33. 1960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与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都市计划、下水道、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这表明日本. 全面仿行罗斯福新政 . 缓解了经济滞胀局面. 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 . 建成了发达福利国家34. 有学者指出,在500 余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扮演了一个开拓者
17、和革命者的角色。其依据是罗斯福. 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建立了社会主义的运行机制. 放弃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 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35.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曾说,“1929 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 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经济. 发展了多种所有制形式,解放了生产力. 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 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36.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比较中结论正确的有中国改革开放与苏俄新经济政策都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中国国民
18、革命与俄国二月革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共同参与中国五四运动与俄国十月革命相似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戈尔巴乔夫改革与罗斯福新政相似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 . 37. 1923年,有人在访问苏联期间记录了他当时的所见所闻:“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实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由此可见,当时苏联.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推行了新经济政策. 开始了农业集体化 . 形成了“斯大林模式”38.“(二战前夕)苏联的工业已经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有效实施. 新经济政策提
19、高了人民的积极性.“斯大林模式”加快了苏联工业化的进程.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巨大成效39. 北师大黄安年教授认为:“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和罗斯福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缓解了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 保障了原有的社会制度. 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40.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上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人规模的劳动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
20、农业生产率。”这段话中所说的是我国两个时期农村变革的情况,后者与前者的不同点是. 建立了新的土地所有制. 违背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第II卷二、材料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计4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规定区域内。)41.改革、创新与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33年,罗斯福总统大刀阔斧地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为失业者、儿童、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政府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改造等公共工程,雇用了数百万人,使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材料二 中国经济体制改
21、革大事记年代主要内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对内改革的重大决策1980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1982年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1983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并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
22、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作用。(5分)(2)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4分)(3)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6分)42.中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3.73%,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GDP1.52.5个百分点,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新一轮城镇化开启了中国未来10年的发展引擎,直接影响中国13亿人口的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
23、由、放纵,过着享乐的日子。 (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材料二16世纪至19世纪前期英国城市人口统计表时期农村人口数城市人口数16世纪337.5万112.5万19世纪前期400万左右900万左右材料三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1)指出材料一中“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
24、种种限制已经除掉”的具体史实,这说明城市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9分)(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出现什么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3)根据材料三,列举两例上海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10分)0105:0610:1115:1620:D2125:C C A C B2630:A C A D A3135:B B C A C3640:D B C D C41.(1)特点:涉及范围广、领域宽;社会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政府干预。(3分)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复苏。(注:促使美国最终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也可)(2分)(
25、2)逐步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一边实践一边摸索);先农村后城市;先经济后政治。(4分)(3)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调整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各国应从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制定或调整相应的经济政策,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6分)42.(1)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官府对商业和商人的管理松弛。经济功能(或手工业和商业功能)显著加强。(3点,9分)(2)趋势:城市化趋势(城市人口增长,农村人口下降)。原因:工业革命;圈地运动。(3点,6分)(3)表现:出现西式建筑;近代邮电事业发展;外来宗教的传播;西餐、西服成为时尚。(答出其中2点即可,4分)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最早受到西方的冲击;近代的生产方式产生较早(民族工业的兴起),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处于沿海地区,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答出其中2点即可,6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