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62857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20202021 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测试(一)历史(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命题人:)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要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要用黑色水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卷要自己保存好,以方便试卷评讲课更好开展。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和家庭为组成单位,在小土地分散式经营中,通过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逐步形成

2、了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形成主要在于()A 精耕细作农业的出现B 铁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C 集体耕作方式的破产D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定2考古发报北宋随葬品出土成组的铁质农具较多,如犁、楼把、锄、镰等;据史书记载,北宋农民很注意积肥和施肥,认为“用粪如用药”,同时,禾谱、农器、谱农书、蚕书等农业生产知识的专著,纷纷出现。这反映出宋代()A 农业生产工具出现革新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 土地资源得到较充分利用D 粮食作物增产幅度较大3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A 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

3、 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 属于小农经济范畴D 所有权归国家所有4北魏至唐朝中叶,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大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服徭役兵役。这一措施()A 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B 动摇了封建土地制度C 加重农民的赋役负担D 消除了土地买卖现象5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高一历史 第 1页(共 6页)A 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 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 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 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6据宋初太平寰宇记所载户

4、数大致秦淮以南户数已占到全国 51%,以北仅有 409%。以十万户以上州府论,北方二南方三;以五万至十万户州府论,北方五南方十七。这说明宋初()A 南北方经济均得到迅速发展B 南方百姓的赋税负担相对沉重C 南北方的经济差距不断缩小D 南多北寡的人口格局已经形成7战国时代的手工业,有作为农业副业的家庭手工业,有独立经营的个体手工业,有“豪民”经营的大手工业,也有各国封建政府经营的官营手工业。这说明当时手工业()A 种类多样 B 分工协作 C 竞争激烈 D 规模庞大8表 1 是唐朝前期主要贡丝织品的州在全国各道的比例情况。表 1地区河南道河北道剑南道山南道江南道比重30.21%25.73%14.5

5、5%14.23%9.04%表 1 中的情况反映了当时()A 北方丝织业最为发达B 四川丝织业发展迅速C 棉纺织业的地位下降D 南北方经济差距加大9元代为了便于强制征调工匠服役,将工入专门的“匠藉”,称为匠户。明代与元代的不同在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这种变化()A 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 巩固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C 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D 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10汉武帝时,将冶铁、煮盐、酿酒等私营权收归政府,由国家垄断经营。这一举措()A 解决了国家财政危机B 是抑商政策的反映C 消除了富商大贾势力D 意在维护小农利益11汴京相

6、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材料反映了北宋()A 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B 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C “草市 ”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D 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12明清时期,苏南杭嘉湖地区,原来粮食丰裕,由于发展了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变成为缺粮区粮食要依靠湖广供应。据此推论可知()A 苏南地区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B 湖广地区的经济中心地位得以确立C 湖广地区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D 苏南地区粮食商品化程度提高13意大利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的早期发源地,但从 1498 年达伽马在印度加尔各答

7、港口的登陆,使意大利遭受了沉重地经济打击,便逐渐结束了意大利人享有的、作为西欧和东方贸易中间人的有利可图的垄断地位,由此走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 ) 高一历史 第 2 页(共 6页)A 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削弱自身实力 B 法国入侵使意大利半岛遭受严重破坏 C 新航路开辟失去了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D 工商业经济衰退失去竞争力14到 16 世纪末,世界贵金属开采量的 83%来自西班牙。西班牙每年派遣两支运载金银的船队来往于美洲与本土之间。1503 年到 1600 年,西班牙从美洲一共掠夺了 153564 公斤黄金,7439142 公斤白银。这导致西班牙()A 国力增强,成为世界工业强国B 资本积累,引

8、发本国经济转型C 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 物价上涨,加速社会阶层分化15有学者指出,英国输出品的价值从 1720 年的 800 万英镑上升到 1763 年的 1900 万英镑,法国输出品的价值由 1116 年的 12000 万里弗尔增长为 1789 年的 50000 万里弗尔。已经达到顶峰的荷兰人完全不能和如此的增长相匹敌。据此可推知()A 世界经济霸权正在发生转移B 荷兰因自身的原因走向衰落C 民主政治制度优势已经凸显D 世界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到来161873 年 12 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 1150 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给

9、友人的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这位作家的抱怨()A 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B 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C 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D 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17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扩张是建立在船坚炮利以及商业资本主义扩张基础之上的;工业革命后,其扩张是建立在占据工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之上的。这一变化说明工业革命( ) A 宣告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B 推动了人类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 C 加强了资产阶级对外扩张和掠夺能力 D 改变了西方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方式18下表为美国工业发展情况简表。结合所学与此表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时间生铁钢煤石油轻重工业比重186

10、0 年84 万吨12 万吨1820 万吨50 万桶2411900 年1401 万吨1035 万吨24 亿吨6362 万桶121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形成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国工业复兴法实施效果显著A B C D 191862 年,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招收八旗少年入馆学习。初设英文馆,不久增设俄文馆、法文馆,1872 年又增设德文馆,甲午战后更增设日文馆。这些语种的增加从侧面反映出()A 洋务派引进了西方政治教育B 外国侵略势力在中国的扩张C 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开始分化D 同文馆学员普遍接受新思想20据统计,1940 年昆明地区已有机器厂 11 个、冶金工厂 6 个

11、、电器工厂 7 个、化学工厂 25 个、纺织工厂 18 个、其他工厂 13 个;据 1945 年年初的数据统计,云南省经政府注册的工厂数比战前增长 538 倍,工业年均增长 1268%当时云南省大力发展工业的主要目的是()A 缩小与东南地区的差距B 强化政府对商业的管控高一历史 第 3页(共 6页)C 均衡民族工业行业分布D 全力支援全民族的抗战21竹枝词是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诗歌体裁。晚清竹枝词除描写官场百态、风土民情外,又增加了新的时代内容,出现了介绍外国风俗的外国竹枝词等。晚清竹枝词()是当时人们的记录,属于官方档案属于文学作品,但是具备史料价值关注社会新生事物,开阔大众眼界引入西方文学风

12、格,开启文学革命A B C D 2219101911 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A 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B 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C 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D 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231921 年列宁在反思中指出:“我们知道,看到,说过:需要向“德国人”“学习”,需要组织性、纪律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什么是我们所不知道的?这项工作的社会经济基础是什么?是以市场、商业为基础还是反对这个基础?”此时,列宁()A 逐步认识到 “左 ”倾的错误B 认

13、同德国电气时的代科技创新C 捍卫马克思的经济模式设想D 使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24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即 19281932 年重工业增长 241%,轻工业增长 95%。第二个五年计划,即 19331937 年重工业增长 140%,轻工业增长 100%,某些重要产品及日用必需品的生产甚至增加了两倍。材料表明苏联()A 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B 经济结构失调现象更加严重C 已实现国家工业化目标D 已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25罗斯福新政时期担任预算管理局局长的哈罗德史密斯认为,当时的联邦政府是“一个巨大的服务性实体,它不仅要保护和关照个体,还要对商界施加影响,最大限度地降低商业行为对公民造成的不利

14、影响”。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A 旨在保障民众的切身利益B 具有政府干预经济的特征C 以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为主D 将商业领域作为施政重点261933 年,美国政府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修建水利工程,使这条野性的河流被驯服。该工程集发电、防洪、瀼溉航运功能于一身,充分拉动了整个流域的工农业生产,并成为美国最大的电力生产者。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A 意味着美国撰脱了经济危机B 得益于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C 标志着社会福利制度的形成D 导致了西欧国家国有化运动27政府开支体系包括国防、行政、投资、社会福利、补贴和救济等。19651983 年间,法国财政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375%增至 50%,

15、英国从 353%增至 589%,意大利从329%增至 566%。这一变化有利于()A 实现部分社会财富再分配B 提高国家垄断资本经济效益C 降低国家对税收依赖程度D 发挥私人垄断企业社会价值28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统计,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百万富翁的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些人所控制的社会财富也在成倍增长。1945 年,美国 1%的巨富阶层控制了 33%的国民财富,高一历史 第 4 页(共 6页)到 1992 年,这个数字上升到 42%。这些数据从侧面说明美国()A 战后经济发展始终领先世界B 政治选举被大资本家所操纵C 社会福利制度有必要进一步完善D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彻底激化29“如同社会发展

16、是永远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一样,斯大林去世后,消除斯大林个人给苏联社会主义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改革斯大林体制,都只能在斯大林体制的基础上,从当时苏联社会实际出发,逐步进行。”材料意在说明()A 斯大林体制不符合时代要求B 赫鲁晓夫不想突破斯大林体制C 苏联解体源于斯大林体制D 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源于时代环境30苏联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在美苏冷战中处于攻势地位,苏联 2/3 的外汇收入来自向西方出口石油及油气产品,同时又大量进口西方的机械设备、粮食和食品,投入到高精尖武器的研发中。这一状况()A 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转型升级B 有力推动社会主义阵营壮大C 强化了固有体制存在的弊端D 体现出苏联

17、改革的辉煌成果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材料一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到 1894 年,中国大约有 216 个机器厂矿和小火轮公司。其中洋务派军事企业 19 个,经费约 5000 万余两,雇用工人 1 万余;洋务派民用企业共约 27 个,经费 2964 万元,工人 2550029500 人;私人资本企业 170 个,投资额 879 万两,工人 6 万多。这一时期以民族工业兴起为重要表现的经济结构转换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经济结构中,新因素虽微乎其微,但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动力。摘编自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材料二“通州之设纱厂,为张謇投身实业

18、之始。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中日事定,前部督张属苏、镇、通绅士,招商集股,设机厂,造土货,謇亦承之。”“状元办厂”是令人惊异的,但却决不是偶然的,它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1899 年,该新型纱厂的诞生,也标志着张謇开始从传统的士人群体转向一个中国前所未有的新的社会群体资产阶级。摘引自杨立强张謇存稿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经济结构中出现的“新因素”,概述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6 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促成“状元办厂”的历史动因。(4 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 分)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

19、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抖二 清朝前期,政治相对安定,耐旱、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据研究,康熙十八年(1679 年)全国人口已达 16 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已突破 3 亿。“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雍正元年(1723 年)下令说,“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稗益”,要求“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规定新高一历史 第 5页(共 6页)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早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

20、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1740 年)下令告诚:“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要求:“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汉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免其升科(税负),并严禁豪强首告争夺。”摘编自清实录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生产经营方式,并概括影响其发展的因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推行垦荒政策的背景及影响。(10 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材料一19291933 年德、美、法、英四国粗钢产量统计(单位:万吨)时间德国美国法国英国192916210573399716979119

21、30115114135394447443193182692636278165286193257471390156385346表四摘编自日本钢铁联盟钢铁统计委员会钢铁统计要览材料二19261930 年中国东北生铁的生产及输出(单位:吨)时间生产出口鞍山产量本溪湖产量192616505451000178493192720344550000244290192822446163030249397192921044376300299509193028843385060222911表五摘编自 1936 年日满年鉴(英文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291933 年,德、美、法、英四

22、国粗钢生产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基本原因。(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1926 年至 1930 年中国东北生铁产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4 分)综合材料一、二,可得到什么启示?(4 分)高一历史 第 6 页(共 6页)高一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段考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DAADAAD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DCDAACAB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CAABBACDC1【答案】B【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23、,故选 B 项;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说明小农经济的形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排除 A 项;集体耕作方式破产的主要原因在于耕作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排除 C 项;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D 项。2【答案】C【解析】“铁质农具较多,如犁、楼把、锄、镰等;据史书记载,北宋农民很注意积肥和施肥,认为用粪如用药,同时,禾谱、农器、谱农书、蚕书等农业生产知识的专著,纷纷出现”这些描述属于农业的精耕细作,故选 C 项;“犁、楼把、锄、镰等”不属于新的农具,排除 A 项;“北宋随葬品出土成组的铁质农具较多”无法判断政府的政策

24、,排除 B 项;“北宋随葬品出土成组的铁质农具较多”无法判断当时粮食作物的增产情况,排除 D 项。3【答案】D【解析】据所学井田制的知识可知,其为土地国有制,据材料“井田制下”“按制度定期交换”可知,私田并未突破井田制的范畴,村社成员只有使用权,所有权依然归国家,故选 D 项;既然是在井田制的前提下实行的,那么私田也是不允许进行交易买卖的,排除 A 项;材料并未提及私田产品的归属问题,从材料“三年一换土易居”的规定中无法看出其收获是否全部上缴国家,排除 B 项;小农经济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物,而井田制属国有制,排除 C 项。4【答案】A【解析】由材料“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

25、的大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可知为限制土地兼并的均田制,故选 A 项;均田制强化了封建土地制度,排除 B 项;均田制下农民向国家交纳租税,减少了农民的负担,排除 C 项;均田制只能缓解不能消除土地买卖,排除 D 项。5【答案】A【解析】材料占城稻的引入和推广种植,大、小麦在南方的推广种植都增加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故选 A 项;曹魏时已经改进翻车,且材料与灌溉工具的改进无关,排除 B 项;粮食作物的推广种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没有体现出均衡发展,排除 C 项;粮食作物的推广种植影响民众饮食结构,但没有根本改变,排除 D 项。6【答案】D【解析】“大致秦淮以南户数已占到全国 51%?

26、,以北仅有 409%。以十万户以上州府论,北方二南方三;以五万至十万户州府论,北方五南方十七”可得出南方人口已经比北方多的情况,故选 D 项;“大致秦淮以南户数已占到全国 51%?,以北仅有 409%”可见南北方经济发展不均衡,排除 A 项;“秦淮以南户数已占到全国 51%?,以北仅有 409%”没有关于赋税的信息,排除 B 项;“户数大致秦淮以南户数已占到全国 51%?,以北仅有 409%。以十万户以上州府论,北方二南方三;以五万至十万户州府论,北方五南方十七”说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南方经经超过比北方,排除 C 项。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战国时代的手工业,有作为农业副业的家庭手工业,

27、有独立经营的个体手工业,有豪民经营的大手业,也有各国封建政府经营的官营手工业”可知当时手工业种类多样,故选 A 项;分工协作是指既要分工明确,又要互相协作,以达成共同的目标,与手工业种类无关,排第 1 页除 B 项;竞争是指为了自己方面的利益而跟人争胜,与材料主旨当时手工业有家庭手工业、个体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等种类无关,排除 C 项;根据材料“战国时代的手工业,有作为农业副业的家庭手工业,有独立经营的个体手工业,有豪民经营的大手业,也有各国封建政府经营的官营手工业”可知当时“豪民”经营的大手业规模庞大,排除 D 项。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河南、河北占了全国丝织品的一半以上,可见北方

28、丝织业发达,故 A 项正确;四川的比例仅占 1455%,不能说明其发展速度,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棉纺织来的内容,故 C 项错误;材料仅展示了各州贡丝的情况,不能代表当时各洲的经济发展水平,故 D 项错误。9【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出明代对匠户的控制减弱,有利经济自由发展,故不会抑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手工业者的控制减弱,不能体现巩固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故 B 项错误;从材料“明代与元代的不同在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可知材料仅反映了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控制程度的变化,不能反映出官营手工业的垄断

29、地位被打破,故 C 项错误;从材料中手工业者可以“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可知,手工业者越自由越有利于民营手工业发展,故 D 项正确。1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汉武帝时,将冶铁、煮盐、酿酒等私营权收归政府,由国家垄断经营”可知这一举措为盐铁官营,是抑商政策的反映,故选 B 项;盐铁官营增加财政收入,但不能解决财政危机,排除 A 项;“消除了富商大贾势力”说法绝对化,排除 C 项;盐铁官营意在维护国家利益,排除D项。11【答案】A【解析】材料“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说明北宋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故选 A 项;“脱离了”说

30、法错误,宋代商业活动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且材料不涉及,排除 B 项;“草市”指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C 项;材料只是提及汴京相国寺的庙会盛况,不涉及商人地位如何,排除 D 项。12【答案】D【解析】“由于发展了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变成为缺粮区粮食要依靠湖广供应”可见苏南地区形成了商品农业产区,故选 D 项;“苏南杭嘉湖地区,原来粮食丰裕,由于发展了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属于农业发展的表现,向商品农业发展,排除 A 项;“粮食要依靠湖广供应”这只是一个区域相互调剂的问题,不能说明湖广的中心地位,排除 B 项;“粮食要依靠湖广供应”从生产粮食的

31、角度无法说明其小农经济的瓦解,排除 C 项。13【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1498 年达伽马到达印度后,意大利就结束了东西方贸易中间人的垄断地位,从而走向衰落,这主要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使东西方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选 C 项;依据材料意大利的衰落是由于达伽马到达了印度而非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排除 A 项;法国入侵使意大利半岛遭受破坏是意大利衰落的原因之一,但材料并未涉及,排除 B 项;材料反映达伽马在印度登陆对意大利的影响,并非意大利工商业经济衰退失去竞争力,排除 D 项。14【答案】D【解析】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

32、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与材料中“1503 年到 1600 年,西班牙从美洲一共掠夺了 153564 公斤黄金,7439142 公斤白银”相符,故选 D 项;世界工业强国是英国,与材料中“西班牙”不符,排除 A 项;西班牙从海外获得财富大量外流,没有形成本国资本积累,排除 B 项;新航路的开辟使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排除 C 项。15【答案】A【解析】17 世纪时,荷兰获得“海上马车夫”之称,但据材料“荷兰人完全不能和如此的增长相匹敌”可知,18 世纪荷兰走向衰落,世界经济霸权正在发生转移,故选 A 项;材料将荷兰和英法进行了对比,强调的是世界局势的变化,而 B 项只

33、提到荷兰自身原因,不能完整概况材料信息,排除 B 项;18 世纪法国尚未确立民主政治制度,排除 C 项;资产阶级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制度的革命,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 D 项。16【答案】A【解析】“1873 年 12 月,英国伦敦出脱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 1150 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环境污染问题是由蒸汽机的广泛使用造成的,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故选A 项;垄断资本主义的罪恶是贫富悬殊差距太大,材料的内容是环境污染问题,且垄断资本主义第 2 页形成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B 项;材料的内容是环境污染问题,没有涉及社会精神危

34、机,排除 C 项;1873 年汽车还没有出现,世界第一辆汽车是 1886 年诞生的,排除 D 项。17【答案】C【解析】工业革命前后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基础由坚船利炮以及商业资本变为工业发展优势,也就是经济优势,这说明资产阶级对外扩张有了更强的能力和基础,故选 C 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不是工业革命时期,排除 A 项;题干强调的是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扩张之间的关系,不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排除 B 项;工业革命前后西方列强扩张的方式基本是一致的,就是武力加商业扩张,排除 D 项。18【答案】A【解析】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 1860 年到 1900 年,

35、美国的生铁、钢、煤、石油等物资产量大幅上升,说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故正确;根据轻重工业比重的变化可以看出重工业比重不断上升,故正确;根据表格信息无法看出形成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及 1929 至 1933 年经济危机才普遍发展,时间不符,故错误;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罗斯福新政中,故错误;选择 A 项符合题意。19【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同文馆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外语翻译人才,切合当时对外交流的需求,这从侧面反映了外国侵略势力在中国的扩张,故选 B 项;洋务派主张维护清朝统治,没有进行政治变革,所以没有引进政治教育,排除 A

36、 项;19 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内忧外患一同并至,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开始分化为顽固派和洋务派,不符题意,排除 C 项;中国近代传统思想仍占主导地位,排除D项。20【答案】D【解析】1940 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战时期工业内迁政策使得云南地区的注册工厂数不断提高,西南地区大力发展工业为抗日战争提供支援,故选 D 项;1940 年西南地区工业发展客观上能缩小与东南地区的差异,但这并非这一时期西南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目的,排除 A 项;材料主要描述云南工业的发展,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无关,排除 B 项;战时民族工业集中分布于西南地区,国内民族工业分布并不均衡,排除 C 项。21【答案】D【解析

37、】根据材料“竹枝词是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诗歌体裁”可知,晚清竹枝词并非官方档案,故错误;根据材料“竹枝词是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诗歌体裁。晚清竹枝词除描写官场百态、风土民情外,又增加了新的时代内容”可知,晚清竹枝词是诗歌体裁,属于文学作品,通过竹枝词可以了解官场百态、风土民情和时代新特征,具备一定的史料价值,故正确;根据材料“又增加了新的时代内容,出现了介绍外国风俗的外国竹枝词等”可知,晚清竹枝词根据时代变化,内容不断更新,使民众的眼界得以开阔,故正确;根据材料“出现了介绍外国风俗的外国竹枝词”可知,晚清竹枝词仅增加的是介绍外国风俗的内容,并非引进西方文学风格,且我国文学革命开启于新文化运动中,故错

38、误,选择 D 项符合题意。22【答案】C【解析】据所学大众传媒的知识可知,报刊宣传能起到促进思想解放的作用,再据材料“详细介绍了鼠疫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可知,当时大公报的宣传有利于从思想层面推动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故选 C 项;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要靠清政府,材料并未提及该宣传对清政府的影响,无法体现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排除 A 项;材料并未提及其他时期的疫情,“开启了”一说无从体现,对疫情的专业研究的是科学家及医务工作者的作用,在当时的条件下,报刊宣传仅能起到报道、传播研究成果的作用,排除 B 项;控制疫情的暴发和扩散,需要政府、医院、民众等多面的共同努力,报刊宣传无法直接起到这一作

39、用,排除 D 项。23【答案】A【解析】据材料“是以市场、商业为基础还是反对这个基础”,可知列宁逐渐认识到市场和商品经济的重要性,说明他认识到通过计划经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即逐步认识到“左”倾的错误,故选 A 项;列宁是在反思苏俄的经济政策,而非认同德国的科技创新,排除 B 项;列宁是对当时经济模式的反思,意图进行发展和创新,而非捍卫马克思的经济模式设想,排除 C 项;使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是斯大林,排除 D 项。24【答案】A【解析】据材料“某些重要产品及日用必需品的生产甚至增加了两倍”,可知两个五年计划苏联重工业和轻工业都取得了较大成就,社会生产取得巨大进步,从而

40、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故选 A 项;材料反映了苏联的轻工业获得了巨大发展,这表明苏联经济结构失调的现象有所调整,排除 B 项;材料只是反映了苏联重、轻工业之间增长率的变化,并不能得出苏联已经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目标,排第 3 页除 C 项;优先发展重工业一直是斯大林模式的主要战略方针,排除 D 项。25【答案】B【解析】据材料“当时的联邦政府是一个巨大的服务性实体,它”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时期联邦政府的职责,说明其具有政府干预经济的特征,故选 B 项;罗斯福新政的最终目的在于解除经济危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排除 A 项;“保护和关照个体”“降低对公民造成的不利影响”体现的是对公民权益的关注

41、,并非完善政府公共服务,排除 C 项;据所学罗斯福新政的知识可知,其施政重点在工业领域,并非商业,排除 D 项。26【答案】B【解析】略2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651983 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开支比重大幅度提高,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社会福利、补贴和救济等,这是对社会财富再分配,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选 A 项;国家财政开支的比重不断上升,不利于提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效益,排除 B 项;国家财政支出增加,意味着需要增加税收,这必然导致政府对税收的依赖程度上升,排除 C 项;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体现的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排除 D 项。28【答案】C【解析】美国 1%的

42、巨富阶层控制了 33%甚至更多的国民财富,这是美国贫富分化程度加深的表现,说明美国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来缓解贫富分化,故选 C 项;题干仅说到美国贫富分化的现象加剧,并没有说美国经济发展及在世界上的地位,排除 A 项;题干仅说财富掌握在少数富人手里,并没有说到与之相关的政治问题,排除 B 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而题干说的贫富分化现象更有可能激化阶级矛盾,排除 D 项。29【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的“社会发展是永远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改革斯大林体制,都只能在斯大林体制的基础上,从当时苏联社会实际出发,逐步进行”说明突破斯大林体制不可能一步到位,所

43、以最初进行改革的赫鲁晓夫改革应该也就具有局限,这不是赫鲁晓夫的责任,而是时代原因造成的,故选 D 项;题干强调的是“消除斯大林个人给苏联社会主义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而不是说斯大林体制是否符合时代要求,排除 A 项;题干意在说明赫鲁晓夫突破斯大林体制的艰难,而不是赫鲁晓夫不想突破斯大林体制,排除 B 项;题干意在说明赫鲁晓夫突破斯大林体制的艰难,而不是苏联解体的原因,排除 C 项。30【答案】C【解析】严重依赖能源出口、片面发展重工业说明其进出口结构存在明显问题,这固化了原有体制的弊端,故选 C 项;长期以来苏联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进出口结构并未使得其经济转型升级,排除 A 项;随着中苏关系

44、的恶化,社会主义阵营在 60 年代已破裂,排除 B 项;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苏联改革陷于停滞,排除 D 项。二、非选择题31【答案】(1)新因素:民族工业。影响: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产生了资产阶级,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为民主革命提供了基础;进一步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给中国社会带来新气息。(2)动因: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加剧,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也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清政府谕令各省设厂;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实业救国”呼声高涨。【解析】(1)第一小问新因素:据材料一“这一时期以民族工业兴起为重要表现的经济结构转换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经济结构中,新因素虽微乎其微,但有

45、着重要的意义,它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动力”得出新因素是民族工业。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在经济结构中,新因素虽微乎其微,但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动力”结合所学可从产生了资产阶级,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为民主革命提供了基础;进一步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给中国社会带来新气息等角度入手。(2)第一小问名称:据材料二“1899年,该新型纱厂的诞生,也标志着张謇开始从传统的士人群体转向一个中国前所未有的新的社会群体资产阶级”可知,这是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第二小问动因:据材料二“它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结合所学得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加剧,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

46、济,也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据材第 4 页料二“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中日事定,前部督张属苏、镇、通绅士,招商集股,设机厂,造土货,謇亦承之”结合所学得出清政府谕令各省设厂;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实业救国”呼声高涨。32【答案】(1)生产方式: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2分)因素:封建剥削重(赋税沉重);自然灾害;生活负担重;高利贷盘剥。(4分)(2)背景:人口压力加重;耕地利用接近极限;新的作物改变了土地利用的方式。影响: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加速了人口增长;不利于环境保护。(10分)【解析】(1)第一小问生产方式,据材料一“春耕夏耘”并结合所学,得出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

47、第二小问因素,据材料一“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得出生活负担重;据材料一“尚复被水旱之灾”,得出自然灾害;据材料一“急政暴赋,赋敛不时”并结合所学,得出封建剥削重(赋税沉重);高利贷盘剥。(2)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二“耐旱、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得出新的作物改变了土地利用的方式;据材料二“人口迅速增长”,得出人口压力加重;据材料二“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得出耕地利用接近极限。第二小问影响,我们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其影响。积极方面:据材料二“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早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并

48、结合所学,得出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据材料二“康熙十八年(1679年)全国人口已达16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已突破3亿”,得出加速了人口增长。消极方面:据材料二“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并结合所学,得出不利于环境保护。33【答案】(1)趋势:粗钢产量不断减少;(2分)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各国反危机措施失败;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导致国际关系的恶化(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每点2分,共4分)(2)主要原因: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8年基本实现全国统一;国民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如: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

49、情给分,每点2分,共4分)启示:经济政策必须符合各国当时的国情;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坚强的领导核心是克服经济困难的重要途径等等(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每点2分,共4分)【解析】(1)第一小问发展趋势,根据表格数据不难分析得出,四国粗钢产量不断减少。第二小问基本原因,根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各国反危机措施失败;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导致国际关系的恶化。(2)第一小问主要原因,据材料二“1926年至1930年”中国的形势并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8年基本实现全国统一;国民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如: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第二小问启示,根据两段材料,可从主观政策、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等方面分析得得出,经济政策必须符合各国当时的国情;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坚强的领导核心是克服经济困难的重要途径等等。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