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7.76KB ,
资源ID:12628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6282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语文下学期暑假巩固练习4 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语文下学期暑假巩固练习4 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docx

1、古代诗歌阅读典题温故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岳阳楼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注】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自江州赴任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该诗。图障:图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独自登上岳阳楼,凭栏远眺,岳阳城下,洞庭湖水浩瀚无际。B颔联用夸张手法描绘洞庭壮阔晚景,寄寓诗人对京城的眷恋之情。C猿发出哀鸣,大雁很难飞过湖面带来京城的讯息,诗人愁绪顿增。D面对美景诗人难掩悲情,“独”“苦”“难”等词流露出悲苦心绪。2诗歌尾联是什么意思?有人评

2、价尾联“怨愤极也”,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经典集训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闲行曾巩草软沙匀野路晴,竹枝乌帽称闲行。鸟啼绿树穿花影,风出青山送水声。转觉所忧非己事,似从多难见人情。闲中我乐人应笑,忙处人争我不争。【注】唐时贵族戴乌纱帽,后成闲居常服。明朝后乌纱帽才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郊野之外的小路上草软沙乐,天气晴好,诗人拄着竹杖戴着乌帽悠闲出行。B鸟啼、风声、水声从听觉着笔,生动形象,“穿”和“送”二字尤为传神。C“转觉”意为突然觉得,诗人于郊外闲行之时顿悟人生,两字领起后四句。D诗的前两联写出诗人惬意愉悦

3、的心情,而后两联则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失落。2本诗的“闲”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正宫】鹦鹉曲市朝归兴冯子振山林朝市都曾住,忠孝两字报君父。利名场反覆如云,又要商量阴雨。幺便天公有眼难开,袖手不如家去。更蛾眉强学时妆,是老子平生懒处。3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二句直抒胸臆,简要概括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人格理想。B“利名”一句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揭露了官场的险恶。C作者因对官场的厌恶,进而产生“袖手归家”的退隐之志。D“强学时妆”一句表达出作者不愿意随波逐流的傲然态度。4此曲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

4、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入昌松东界山行唐高适鸟道几登顿,马蹄无暂闲。崎岖出长坂,合沓犹前山。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注】本诗写于天宝十一载,为诗人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途经昌松县所作。昌松,唐代凉州属县,故城在今甘肃省古浪县西。登顿:指上下山。合沓:重叠聚集。顾刀环:看刀上之环。“环”与“还”谐音。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用“鸟道”形容山路,读者可由此联想到“蜀道”,从而体会山行之难。B第二句看似写马,实际是写人,从中可见诗人风尘仆仆、不畏艰险的形象。C颈联两句一动一静,绘声绘色,极写山景之美,说明诗人心境已因此改变。D诗的前六句写

5、山行,一句一个画面,为最后两句写山行感悟做了很好的烘托。6这首诗尾联“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胡无人行【注】南朝梁吴均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注】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生活和征战之事。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通称歌行体。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以边塞战斗生活为内容,充满雄武豪壮之气。想象丰富,表现出战士崇高的献身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B三、四两句描写了铁骑

6、奔驰,穷追敌寇。既写出敌人的勇悍和狡诈,又反衬出战争的激烈和战士的英勇善战。C五、六句写出战士生活的艰苦,转战边地,一年大部分时光都得忍受冰天雪地、风刀霜剑的恶劣气候的煎熬。D本诗善于选取典型事物来表现主题。如“剑头”“铁骑”“金羁”“风霜”等事物,一望而知就是描写战士的。8这首诗语言不追求华丽,但诗人还是十分注意词句的精心提炼加工。试举两例作简要分析。(6分)五、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过文登营戚继光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谁将春色来残堞,独有天风送短笳。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不见汉时槎。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注】文登营,明代设置在文登山(今山东文登市东)的营卫。此

7、诗为作者巡视山东半岛东部海防营地时作。秦代石,指秦始皇东巡至文登山所立纪功之石。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紧扣诗题,叙事写景,既写出了诗人乘船出海巡视海防的将帅风采,也写出了所见沿岸村落宁静的晚景。B颔联紧承首联描写春色掩映的城墙、海风吹送的军号,“谁将”诘问句,表现了诗人见到文登春色的惊喜之情。C尾联抒发感慨,点破主题。遥远的海外还有一些国家对我国并不友好,因此决不能忘记这些危险而虚度年华。D本诗语言自然平易,感情朴实流畅。诗人对历史盛衰的思考以及对报国之志的抒写都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10这首诗的颈联感情丰富,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的。

8、(6分)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玉楼春辛弃疾三三两两谁家女,听取鸣禽枝上语。提壶沽酒已多时,婆饼焦时须早去。醉中忘却来时路,借问行人家住处。只寻古庙那边行,更过溪南乌桕树。【注】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江西上尧铅山瓢泉乡村期间所作。“提壶”、“婆饼焦”都是鸟名,皆因啼声而得名。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图景:一群沽酒的农家女子三三两两聚集在树下,树上鸟儿不停啼叫,像催促她们快回家。B上阕写女子“沽酒”忘归,下阕写作者“醉中”忘路,言有尽而意无穷,乡村淳朴可爱的风土人情贯穿全词。C下阕以“醉”来过片,凸显作者对乡村生活的陶醉。作者不仅

9、因饮酒而醉,更因乡村的自然风光和生活情趣而陶醉。D下阕写作者问路人他们家住在哪里,路人耐心地告诉作者他们的住处,表现了乡村童叟无欺、热情善良的民风。12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乡村生活的乐趣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黄鹤楼陆游手把仙人绿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注】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夏,陆游53岁时自蜀地奉召回京,经过武昌,写下此诗。南宋时黄鹤楼已荡然无存,陆游游览的只是黄鹤楼故址,或黄鹤山上的楼,如南楼之类。绿玉枝:即绿玉杖,传说中仙人用绿玉杖。李白庐山谣

10、寄卢侍御虚舟有“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之句。苍龙阙:洛阳故宫名,有朱雀阙、白虎阙、苍龙阙、北阙、南宫阙。此处借指南宋朝廷。李白有“黄鹤楼中吹玉笛”诗句。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借用李白的诗意,委婉交代诗人的行踪,并且点明诗人游赏黄鹤楼的时间,暗含岁月不居的感慨。B颔联运用设问修辞,含蓄地赞美黄鹤楼的美景令人沉醉,流连忘返,以致迟迟没有返回朝廷前去赴命。C颈联借景抒情,诗人目睹江河寂寂东流,历史遗迹湮没在荒烟蔓草间,自然引发国家兴亡的深沉感喟。D尾联中“平生最喜听长笛”暗用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诗意,“裂石穿云”形象地表现了笛声的清厉。14这首诗的尾联意

11、蕴深广,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与解析典题温故一、【答案】1C2尾联说洞庭风景壮阔优美,可以画成图障,张挂在豪奢的大厅里供贵人们赏玩。图画中也有猿啼雁飞的悲景,诗人希望贵人们可以体会到贬谪之人的奔波之苦,含蓄地抒发诗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大雁也很难飞过湖面带来京城的讯息”错,无中生有。诗中无“带来京城讯息”之意,而是以“雁难渡”衬托“人更难跨越”。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意思是:这个地方风景壮阔美丽,只可画成画障,挂在贵富人家的厅堂里供他们欣赏。结合背景可知,白居易是于赴任途中

12、写下的题岳阳楼,既写到了洞庭湖的壮阔,也写到了猿啼雁飞的悲景,作者说要把一路的见闻画下来,一方面可供他们欣赏;另一方面可以画成图障,张挂在豪奢的大厅里供贵人们赏玩,或许可以使他们稍稍懂得猿啼雁飞流民逐客行旅风波之苦。从而含蓄地抒发诗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经典集训一、【答案】1D2出行之闲,作者手握竹枝,头戴乌纱帽,悠闲地走在野外。景致之闲,作者行于山野所见之景,充满闲情逸趣。心境之闲,作者从繁忙事务中解脱出来,不再为忧烦之事劳心。处世之闲,作者悠闲为乐,与世无争,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后两联则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失落”错误。后两联这才

13、觉得常常过余担忧,也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可以看出旁人的真诚。闲来无事还这么快乐,该被人笑了,别人忙着争名逐利,诗人却觉得无谓。透露出的是诗人悠然自得,积极乐观,顺其自然的人生哲理,而非失落。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诗题目说明此次出游乃是“闲”行。“竹枝乌帽称闲行”,这句说的是诗人拿着小竹枝权,穿戴者闲居的常服,闲庭信步,出行之闲。“草软沙匀野路晴”,诗人出门远足,青草、沙土绵软,小路上布满阳光。“鸟啼绿树穿花影,风出青山送水声”,鸟在绿树、花丛中穿梭,风夹带着流水声从山中飘来。首联和颔联描写路途中的美景及生活的悠闲。从诗人眼中的“草软”“沙匀”“

14、绿树”“花影”,以及听到的“鸟啼”声密,写出了景致之闲,看出诗人的闲情逸致。“转觉所忧非己事,似从多难见人情”,突然觉得纷纷扰扰与自己无关了,好像从前很多磨难都是被人情所扰,突出心境之闲。“闲中我乐人应笑,忙处人争我不争”,闲来无事还这么快乐,该被人笑了,别人忙着争名逐利,诗人却不这么做,觉得无谓。闲适之时我觉得人应该欢欢喜喜的。诗人悠闲自适,与世无争,表明诗人的处世之闲。二、【答案】3B4运用比喻,如“利名场反覆如云,又要商量阴雨”将官场的变幻无常比喻成天气的阴晴不定,生动地突出其险恶性;语言充满尖锐犀利的讽刺意味;风格直率泼辣而又蕴藉含蓄,如“蛾眉强学时妆,是老子平生懒处。”表达作者对官场

15、危险污浊的厌恶,前半句含蓄蕴藉,后半句直率泼辣。【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利名一句运用拟人”分析错误。此处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官场的变幻无常比喻成天气的阴晴不定。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语言特色的分析能力。这篇散曲虽然短小,但其语言特点突出,充分反映出元曲语言的通俗生动的特性。分析时可从修辞、特点及风格几方面入手。首先,从修辞上看,第二句“利名场反覆如云,又要商量阴雨”中将官场的变幻无常比喻成天气的阴晴不定,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同时也极具夸张色彩。“又要商量阴雨”则生动地突出名利场中的险恶性,也让这首曲的意思通俗易懂。其次,从语言特点上看,这首曲语言尖锐

16、犀利,充满讽刺的意味。如“便天公有眼难开,袖手不如家去”,“有眼难开”把批判的矛头直指上天;“不如家去”写作者因对官场的厌恶,进而产生“袖手归家”的退隐之志。此句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揭露毫不留情。最后,分析语言风格,语言风格直率泼辣而又蕴藉含蓄,最后一句“蛾眉强学时妆,是老子平生懒处”中,前半句含蓄蕴藉,以女子化妆中的描眉来比喻谄媚权贵的媚态。而“是老子平生懒处”则直率泼辣,以“老子”自称,充满了一种无惧无畏的态度,表达作者对官场危险污浊的厌恶。三、【答案】5C6同:都表达了心系国事,思念家乡的情感。异:高诗侧重表达以国事为重的壮志豪情。诗人自激自励王事未尽,不当思归,表现出盛唐边塞生活中所洋

17、溢的进取精神。范词侧重表达归期难定的苦闷心情。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但边患未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的额能力。C.“诗人心境已因此改变”缺少依据,从全诗看,诗人深觉山行之难的心情是贯穿全诗的,颈联的“绘声绘色”虽然在客观上写出山景之美,但从诗人写作的主观意图来看,还是着眼于表现山行之难,诗人心境不可能因此改变。另外,从尾联表达的情感看,前三联也只有一以贯之写山行之难,才能更好地表现诗人的豪情壮志。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先看这首诗歌的尾联“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意思是“为王事奔波路程尚没有走尽,且不

18、要过早地回看刀环”。结合前面三联可知,前三联写诗人驱马赶路,走出长坂,又入群山,“山行”的辛苦、乏味自在不言之中,现在又要过激流,穿寒松,荒寒的景象使山行之人不能不生孤寂、厌倦之感。尾联诗人在自觉厌倦之时,马上自激自励:王事未尽,不当思归。“王程”二字总管“山行”,点明了此次“山行”的意义。“顾刀环”句用汉朝李陵的典故。诗人说“且莫顾刀环”,就是提醒自己“王程”未尽,公事未了,决不能中途而止。诗人以明确的尽职意识,战胜了“山行”的疲倦、孤寂,表现出进取精神,虽有思乡之意,但以国事为重。再看范仲淹词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是“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

19、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由这两句看来,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家里的亲人和家乡的一草一木。“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就是抗敌的大功还没有完成,自己的功业还未成就,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计议了。由此可以感受到词句中流露出的是功业未就、归家之期难定的苦闷心情。综合以上内容可知,从内容上看,高诗的“王程应未尽”与范词的“燕然未勒”是对应的,都说明国家大事还没有结束,其背后隐含的情感即“心系国事”;高诗的“顾刀环”与范词“家万里”也是对应的,其背后隐含的情感即“思念家乡”。两首诗由于表达的不同,所表现的情感也有区别:高诗说“王程未尽”,强调“国事”;范词说“燕然未勒”,联系后汉书中窦宪追击匈奴

20、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的典故,可推知其强调的是“建功立业”。高诗对“顾刀环”之举用“且莫”加以否决,表达出义无反顾的昂扬气概,是一种豪情壮志;范词以“浊酒一杯”浇“归无计”之愁,表达出的是一种归期未定的苦闷。四、【答案】7D8(1)如“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带有对仗的特点,尽管没有直接写展示形象的字句,却以一当十,通过坐骑反衬出战士的形象,使之活生生地现于眼前,文字精练而得当。(2)如“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两句,运用卧薪尝胆的典故,语言精练,笔力雄健,铿锵有力,内涵丰富,把诗人渴望建功立业、誓死为国效忠的情怀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3)如“铁骑追骁虏”中“追”字用得精当。诗中丝毫没有出现战

21、斗胜败的字样,但一个“追”字,立刻使人领悟到战士是打了胜仗,敌人是大败而逃了。再如“胡地早风霜”的“早”字写得精当,仅仅一个字就把北方边地的气候特征,冰雪严寒的时间之长充分地表现出来了,体现了诗人锤炼语言的功力。【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风霜一望而知就是描写战士的”错。“风霜”是景物描写,不是描写战士的。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1)对仗工整。“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写铁骑奔驰,穷追敌寇。“铁骑”,披着铠甲的战马;“金羁”,饰金的马络头。二者互文见义,使手持利剑,铁骑奔突,喊杀震天,穷追敌寇的激烈的战争场面跃然纸上。“追骁虏”对“讨黠

22、羌”,反衬战争的激烈。对仗工整,文字精练得当。(2)运用典故。“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运用卧薪尝胆的典故,直言自己不惜身死,不仅敢于披肝沥胆,誓死为国效忠,而且要破开肝胆,以验自己的心志。这既是对战争之严酷作最大无畏的回答,更是对自己许身为国的决心和勇气作的表白,语精当,笔力雄健,内涵丰富。(3)用词精准。“铁骑追骁虏”,意为战士飞身上马,追杀凶猛的敌寇。“追”,追杀,用词精当,一个“追”字立刻使人想到战士打了胜仗,敌人大败而逃的场景。“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写边塞的气候。八、九月间,一般是秋高气爽之时,但边塞地区却早已是风霜一片,气候严酷恶劣。一个“早”字暗含某种对比,把北方边地的气

23、候特征,冰雪严寒的时间之长充分地表现出来了,体现了诗人锤炼语言的功力。五、【答案】9A10借景抒情,写潮落可见秦代刻石、潮来难见汉代船只的景象,慨叹秦汉时的国力强盛、海疆安宁。反衬,以秦汉强盛的海疆之况反衬明朝的衰弱,也寄托着作者对国势强盛、海晏河清的向往之情。联想,初秦的强盛,“代石”犹存;汉代的旺达,百夷宾服,但“槎”筏却不见了。由古及今,寄寓了深沉的忧思。【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也写出了所见沿岸村落宁静的晚景”错,由“晓烟”可以看出为“所见沿岸村落宁静的春晓之景”。故选A。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不见汉时槎”是说浪头低落、犹见

24、秦皇记功的石刻,海潮涌来,看不到汉代木筏浮泛。这一联描绘了文登营防区一带风光和秦汉历史遗迹,借景抒情,感慨秦汉时的国力强盛、海疆安宁。同时,用秦汉时的国力强盛、海疆安宁反衬明朝的衰弱,暗喻盛衰有时,今不如昔,也寄托着作者对国势强盛、海晏河清的向往之情。这一联是由实景而引发的联想和感慨。潮起潮落,掩映千古。初秦的强盛,“秦代石”犹存;汉代的旺达,国富民强、百夷宾服,但“槎”筏却不见了。这里,作者追溯千古,联想到国势衰颓的现实,寄寓了深沉的忧思。六、【答案】11D12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树上的鸟儿催促沽酒女子要赶快回家,生动活泼地表现乡村和谐自然的生活乐趣。用谐音双关手法(或答“巧用禽言诗体”),

25、通过“提壶”和“婆饼焦”两种鸟的名字和叫声,模仿鸣禽语言来写农家农事提壶沽酒和煎婆饼,俏皮活泼,幽默风趣又富有乡村生活乐趣。巧用主客颠倒写法(或答“用自我调侃的诙谐手法”),作者通过写自己醉中失态,反过来问路人自己家的住处,表达自己融入淳朴乡村生活的乐趣。巧用语言细节描写,通过细致描写路人一本正经地给作者指路的语言细节,突出农村童叟无欺、热情善良的淳朴的民风,作者从中感受到和谐的乡村生活乐趣。用留白艺术手法,上阕写村姑沽酒却不说为何而沽,下阕写作者醉中却不说因何而醉,故意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既突出村民的热情好客,又表现作者陶醉于乡村生活带来的乐趣。用画面组合手法(或答“用意象组合手法”),上下

26、阕分别选取富有乡村生活特色的典型画面来描述,两幅图画相映成趣,凸显乡村生活画卷,表现乡村生活的乐趣。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树上鸟语,虚写作者回家路上的古庙、溪水、乌桕树以及作者的住处,虚实相生,描绘了乡村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乡村的生活乐趣。(答出三点即可)【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作者问路人他们家住在哪里,路人耐心地告诉作者他们的住处”错,下阕写的是作者醉中忘了来时的路,于是问路人自己的家住在哪里,不是问路人住在哪里;路人是给作者指出回家的路,不是告诉作者他们的住处。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上阙“三三两两谁家女,听取鸣禽枝上语。提壶沽酒已多时

27、,婆饼焦时须早去”,你看三三两两聚在林边的是谁家妇女?她们笑盈盈在聆听枝上的鸟儿巧语:“你们提壶出来买酒已经耽误这么久,现在婆婆的烙饼烧焦了还不快回去!”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图景:一群沽酒的农家女子三三两两聚集在树下,树上鸟儿不停啼叫,像催促她们快回家。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树上的鸟儿催促沽酒女子要赶快回家,蕴含了农村生活的和谐自然。提壶鸟声声叫“提壶!提壶!”更有趣的是那高叫着“婆饼焦!婆饼焦!”的饶舌鸟,似乎是在戏谑另一个贪玩忘归的小媳妇。“提壶”、“婆饼焦”都是鸟名,皆因啼声而得名。巧用禽言诗体,模仿鸣禽语言来写农家农事。“醉中忘却来时路,借问行人家住处”写作者问路人他们家住在哪里,路人耐心

28、地告诉作者他们的住处,表现了乡村童叟无欺、热情善良的民风。巧用主客颠倒写法,写词人因醉而迷路的生动情态。“只寻古庙那边行,更过溪南乌桕树”这是描写路人的语言,路人说:“只管向着古庙那边走,再绕过小溪南面那棵乌桕树。”巧用语言细节描写,通过细致描写路人一本正经地给作者指路的语言细节,突出农村热情善良的淳朴的民风。“提壶沽酒已多时”“醉中忘却来时路”,上阕写女子“沽酒”忘归,下阕写作者“醉中”忘路,却不说为何而沽,因何而醉,言有尽而意无穷,用留白艺术手法,表现作者陶醉于乡村生活带来的乐趣,展现乡村淳朴可爱的风土人情。上阕“鸣禽”“提壶”“沽酒,下阕“古庙”“溪南”“乌桕树”,上下阕分别选取富有乡村

29、生活特色的典型画面来描述,凸显乡村生活的乐趣。上阕“鸣禽枝上语”写鸟儿在树枝上鸣叫像人说话一般,是实写;下阕“古庙那边行”“溪南乌桕树”写作者回家路上的古庙、溪水、乌桕树以及作者的住处,是虚写。虚实结合,把鸟语和写实结合起来,真切地反映了朴素的农村生活和民风民习,表现乡村的生活乐趣。七、【答案】13B14示例:尾联表面上说诗人平生最喜欢听清厉的笛声,实际上表达了诗人为收复中原而奔走呼号却得不到南宋朝廷重用的悲愤,饱含着诗人志不得伸的失意与落寞之情。【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以及技巧的能力。B“含蓄地赞美黄鹤楼的美景令人沉醉,流连忘返”错误,陆游此诗颔联表面是说“为何这么

30、晚方始回归朝廷呢?是因为在黄鹤楼中大醉不醒”,但事实上另有所指,暗含讽喻,暗寓洛阳宫阙破坏,中原国土尚未收复,南宋统治者却偏安一隅,浑然不觉。其意类同于“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首先理解尾联的意思。“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意思是我平生最喜欢听长笛奏出的乐曲,但什么地方适合吹奏高亢嘹亮的笛声呢。然后结合诗句所用技巧以及注释等分析其中的内涵以及情感。结合注释四可知,“平生最喜听长笛”暗用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诗意,而“裂石穿云”则形象地表现了笛声清厉,结合诗人所处朝代来看,南宋朝廷偏安江南,而统治者却不思北伐,诗人空怀收复之志却没有施展的空间,所以“最喜听长笛”却不知“何处吹”暗喻作者为收复中原而奔走呼号,可是南宋朝廷却置若罔闻,从不听取。整首诗看似写黄鹤楼,实际是在挥洒作者的一腔爱国热情,诗中交织着失意和寂寞的心情。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