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3、了解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以及对比的写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典型细节的分析,认识大堰河的形象。2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教学重点】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教学难点】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教
2、学方法】朗读法、阅读探究法【教具准备】朗读带【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解题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皈田蒋村。他母亲生艾青时难产,48小时才把他生出来,他的父亲非常迷信,认为这是一个不详之兆,并找来了一个算卦的先生,说,他生下来就是克父母的。艾青一生下来就成了这个家庭里的不受欢迎的人。因此,艾清被送到本村的一家寄养,后来又被送到大堰河家,成为了他的乳儿,在保姆的怀里,艾青生活了难忘了五年,艾青与劳苦大众血肉般的亲情,与这段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那纯朴、善良、勤劳的品性和劳动农民的情感与美德,都在艾青幼小的心田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艾青常说
3、,他在地主家庭里感受的只是“岐视与冷漠”,“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 由于艾青积极参加一些爱国运动,在1932年被捕入狱,1933年1月14日早晨,天空飘着雪花,诗人站立在铁窗前,思绪波动,不禁展开了广阔的联想,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曾经给予过他母爱的农民保姆大堰河。由雪寒,联想到乳母给予自己的温暖,由囚禁自己的铁窗,联想到死者长眠的墓地。诗情汹涌,不能自己。于是,诗人借助从铁窗里反射进来的雪光,头抵着墙壁,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三、整体感知1、播放朗读录音。2、注意读准字音。大堰yn河 檐头 yn 瓦菲 fi 灶zo火 荆棘 jng j 掐死
4、qi 火钵b 碾nin 冰屑xi 团箕j 忸怩 ni n 凌侮w 叱骂ch 咒语 zhu 匾bin 3、自由朗读,准确把握情感。4、读了这首诗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有什么感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明确:读了这首诗后我知道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她爱“我”如自己的儿子。她只活到四十年就离开了人世。感受:这首诗不仅坦露了诗人深沉的内心积郁而且为我们中国的农村妇女树立了一尊朴素庄严的塑像。那种积郁首先来自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来自他对农民命运的关切。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
5、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5、理清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 第二部分(38节)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 第三部分(910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第四部分(1213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6、体会感情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这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全诗13个诗段,概括每个部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第1部分:怀念与痛悼 第2部分:眷恋与感激 第3部分:同情与控诉 第4部分:讴歌与赞美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诗,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
6、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理清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二、品读鉴赏(一)研习第一部分1、指名朗诵 2、看前两节诗,一共十行倒有三行重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学生发表看法。明确:反复,突出诗
7、人永难忘怀大堰河的养育之恩,浓浓托出深深怀念之情。 3、这三段中,大堰河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学生谈谈。明确:连名字姓氏也没有,以她村庄的名字作名字,大堰河又是一个童养媳,后来又是地主儿子的保姆,在养活地主儿子的前提下养活自己。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典型。)4、诗中,称呼时而用“她”,时而用“你”,这怎么理解?你换一下试试。明确:用“她”是客观的交待,用“你”是表达亲切的深情。教师小结:第一部分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怀念之情。 (二)研习第二部分1、第三节有几个镜头?这些镜头给你什么印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试答。 明确: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通过想
8、象和联想,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通过一连串的排比,在对悲惨凄凉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自然地引出第二部分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2、问: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明确: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
9、童养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凄凉、衰败、荒寂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3、我们在读这几节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明确:低沉、舒缓4、诗人以诗来概括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一生干过两种活,在诗人小时,他是乳母;诗人五岁后她便做了佣工。哪一节突出她的“乳母生涯”,哪一节突出她的“佣工生涯”?明确:4节,7节。 5、艾青因为生他时母亲难产,后来又因为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而被送到大堰河家整整抚养了5年。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 诗人回忆了
10、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明确: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摩我”。 6、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 明确:勤劳、慈爱。7、这些排比句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些排比句一方面了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养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 处处给他以爱抚, 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及对乳儿无私的爱。我们感到,这里尽管贫穷尽管粗陋,但这里有母爱的拥抱和抚摸。8、第七节,在具体描写大堰河的佣工生活时,为什么每一句都用“她含着笑”开头?大堰河为什么笑?这表现了她什么品格?明确:用了六个排比句,描写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
11、暑,年复一年地承担着如此繁重的劳动: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但又始终含着笑,这突出了她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份,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她以自己的双手换取自己和一家最低的生活需求,她为此感到满足她对生活的要求就那么低!首尾的反复,表现了大堰河用她的一切,先是乳汁,后是双手,为“我”和我的一家所作的牺牲,表现了一个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伟大。 9作者一方面表现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宽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爱,诗中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采取了多种方法,第四节通过大堰河的乳母生涯浓墨重彩、反复铺陈正面抒发大堰河的爱的的话,那么笫五段是用什么方法?第六段呢?明确:第五节是淡笔点
12、染,侧面烘托。用设问句“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间接地表现出她对乳儿离开的依依不舍和对乳儿内心的疼爱。第六节跟第四节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第四节说在大堰河家虽然物质条件很差,但蒙受的是深挚的爱。第六节说虽然物质条件很优裕,但精神上极其痛苦。在大叶荷家中,在将近五年的寄养中,他承受了乳母超越生母的爱,感受了亲人般的温暖,离开了乳母,便离开了母爱,这在幼小的孩子来说,是最最痛苦的事。尽管新家中挂着“天伦叙乐”的匾,实际上孩子失去了天伦叙乐。通过对比,反衬出大堰河家中虽然贫穷却充满欢乐充满爱。10、第八节,又一次正面写大堰河对乳儿挚真的爱,在年节里,大堰河为了她的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把他乳儿画的关
13、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对她邻居夸奖她的乳儿。这些描写,已经尽至了,但作者又深挖一层,把大堰河心底里的深情展示了出来: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11、这样写有何作用?明确:大堰河对她乳儿的爱原来如此深切真挚,就连梦中也念念不忘!她乳儿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满足!这个梦,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推向了高潮,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但是这个梦是不能说的,因为这个梦对大堰河来说是非份的,是一种执着的明知不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怀的期待。 三、教师小结四、布置作业第三课时一 齐读913节,导入新课二 研读鉴赏诗歌(一)研习第三部分。1然
14、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所给予她的,却有贫困和苦难。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予,不停的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的一切从血汗、乳汁、到赤诚的心,而直到她死,世界给予她的,是什么呢?(朗读)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人世生活的凌辱,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2、问: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礼) 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3、问:这里,用了一连串的数量词,有什么意义? 明确:数量词组“四
15、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技术“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 她死后,丈夫也死去,儿子除了做土匪当炮灰,便只能做伙计当奴隶。真实的笔触,包含着控诉的心声。诗人自己,终于彻底背叛了他出生的那个阶级,而与养育他的那个阶级结成了真正的兄弟。所以大堰河不仅滋养了诗人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滋养了诗人的精神。4、问: 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诗人
16、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齐读11节,读出诗人的憎恨之情。 5、第四部分是诗的结束,作者从对往事的回忆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与开头相呼应。诗人用六个“呈给你”和两个“呈给”的排比、反复,饱蘸激情,盛赞大堰河的灵魂乃至亲抚过自己的手、唇、脸颊、乳汁,情感奔放通畅,是抒情高潮。最后一节回应开头,重现诗的主旋律。整首诗结构严谨,一气呵成。 思考:如何理解“紫色的灵魂”?明确: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
17、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6、教师小结:这一节,诗人的感情并没有停留在大堰河一个人身上,艾青正是通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形象的塑造,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不是吗?正是这些像大堰河一样的人类社会的保姆,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类世界,创造了供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享乐的物质财富,用宽厚、善良的心给人以温暖;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挤干了乳汁,流尽了血汗,养活了别人,自己却一无所有,过着悲惨的生活。所以,诗人把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子”,就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三、讨论分析大堰河形象学生讨论回答,教师
18、明确:1、通过精细描写大堰河怎样在地狱般的环境里,默默进行无休无止的各种劳动;劳作之后,体现对诗人慈母般的爱,在流尽乳法后,又到地主家承担各种繁重的劳动;排比句式,像特写镜头,写出她的勤劳、纯朴和善良的品质,她劳作时含笑,说明她为了自己一家而活着,不计较劳累、辛苦,深爱自己的乳儿,一种宽厚品格跃然纸上。在表现她蒙蒙善良宽厚性格的同时,渗透着对其命运的深切同情(指导研读4.7小节。)2、不仅如此,还着力描写她丰富美丽的内心世界:疼爱乳儿,一往情深(作者也带着深情记叙)研读小节3、诗人对大堰河的歌颂,也是对旧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嫂嫂品德的歌颂,揭示她们的悲惨命运(12小节),4、通过这一形象,要表达的
19、主题。这首抒情长诗,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的黑暗社会。四、分析诗歌表现手法。1、是抒情诗,但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感情:如第、小节的叙述,抒发了同情、怀念、赞美、爱戴的感情。2、修辞手法: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表达效果。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总之,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3.诗歌风格艾青的诗作
20、在形式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自由奔放的诗体。也有人把它称为“散文化”而加以指责。但是,应该说,这并不是缺陷。艾青也曾尝试过各种形式,尝试的结果证明,对于他来说,这种带有“散文化”的倾向的自由诗体比较得心应手,他用这种形式写出了成功的诗作。他的诗脱去了格律的外壳,不押严密的韵脚,但是并没有抛弃诗的内核。在这首诗里,诗并没有因散而失去诗味,而是诗意更浓,抒发的更自由,表达的更充分。用排比、反复来体现格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量的排比,层层递进,不仅展现了多种画面,增强了抒情气势,也增强了诗的内在旋律。 最后,我们不妨看看著名诗人鲁黎对艾青艺术风格的评价: 想到艾青的诗 就想到散文美 他的诗不胫而走
21、 不是依靠那整齐的韵脚他的诗轻柔似云一般的飞翔,是以它内在的美作为翅膀 他的诗是绿野碧溪上的姑娘 不是灯红酒绿里的贵妇 不需要金手镯或是珠玉项链 需要的是清风和晨露五、板书设计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段落大意诗人感情大堰河形象修辞手法一、大堰河与我的关系怀念与痛悼身世悲苦低微反复二、大堰河勤劳、善良、悲苦的一生眷恋与感激勤劳、善良、无私反复、排比、对比三、大堰河身后的悲凉和一家人的不幸同情与控诉命运悲惨反复、排比四、对大堰河的怀念和礼赞讴歌与赞美灵魂高尚呼告、排比六、教学反思再别康桥优秀教案 1, 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 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 通过教师的指导
22、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 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媒体设计:播放校园歌曲再别康桥。 播放黄磊朗诵带再别康桥。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 导语: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播放歌曲再别康桥,附上剑桥的图片。 (解说: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
23、。再别康桥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播一首由再别康桥改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配上剑桥的优美的图片,让学生由听觉到视觉都对再别康桥有一定的感知。) 三,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24、,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四,播放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五,整体鉴赏再别康桥。(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 (一),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5、”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二),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提问: A,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
26、物。 B,学生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明确: 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
27、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 (三),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 1,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
28、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解说:在诗歌的形式美赏析方面,结合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所以作这三方面的点拨。教师重点讲析绘画美,学生讨论
29、音乐美和建筑美,最后教师总结。) 六、小结本文。 本课我们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同学们要学会这两种鉴赏新诗的方法。 七,知识点训练。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 B 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 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 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
30、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 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 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D 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惟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3, 识记训练:背诵本诗。 八,作业。 1, 背诵课文。
31、 2, 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 沙场娜拉!雨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通过朗读体会诗歌语言特点,感受诗歌的朦胧之美。2、分析意象,品味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受到情感熏陶。4、通过课堂学习,学会如何鉴赏现代诗,培养审美情趣。5、懂得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合作探究、比较阅读,提高阅读诗歌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深入到由众多意象所营造的
32、凄迷的意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三、教学方法1、通过诵读、美读,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之美。2、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3、通过合作探究诗歌鉴赏中的问题,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这首诗是一首意境凄婉迷茫的朦胧诗,所以教学时不应去解构它,打算以读为主线,以品为内核,通过整体的把握来体会它的不可言传的意味,再抓住意象,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对诗歌作深层解读,结合时代及作家个人的遭际来理解诗人透过诗句所传达的感情。延伸拓展部分则打算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将徐志摩的沙扬娜拉与本诗作一比较,通过比较,明确诗
33、中“水莲花”意象的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从而感悟到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运用的普遍性,充分感受诗歌的朦胧美。五、教学步骤(一)导入:1、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首新诗雨巷,它创作于1927年,是诗人戴望舒的代表作。“望舒”是他的笔名,源自于西方神话,是传说中为月神驾车的天神,他英俊、潇洒、多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这位多情的天神带给我们的绝美之作吧。(二)诵读环节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同学们,刚才我给大家读了一下这首诗,但是,我觉得我读得还不够好,同学们可以读得更好。下面,我来给大家作一下诵读指导)(2) 诵读指导a、读出感情,把握整体基调低沉舒缓第一节:希望诗意开端,语调
34、轻缓第二节:赞美读出憧憬,末两句转为哀怨第三节:彷徨读出惆怅之感第四节:走近第五节:飘过 读出凄婉,并且感情逐节加深第六节:消散第七节:追求与第一节重复,注意读出区别b、押韵:全诗共七节,每节押韵二至三次,押ang韵,押韵中有重复,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词在诗中反复出现,形成了悠长的旋律。c、排比和反复的手法:以第二节为例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其中“颜色”“芬芳”“忧愁”等词重读,要读出憧憬、惊异的意味,“在雨中”后停顿,“哀怨”重读,“又”后停顿稍长,显示出心理的变化,“彷徨”要读得缓慢低沉。(3) 课堂活动
35、: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指定学生读第二节,或学生自己选喜欢的一节来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味。(三)品读师:好诗如茶,好诗如酒,读过了要品,细细地品,慢慢地品,方能品出其中滋味。问题:这首诗仿佛是一个以黑白灰为主色的电影小短片,短片给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有什么人,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以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推动课堂进程)1、故事发生的场景这是哪里的场景?江南。细雨迷蒙的江南小巷。有哪能些布景、道具?布景有篱墙,道具有油纸伞。这个背景传达出了怎样的氛围?雨巷悠长、寂寥油纸伞复古、怀旧,撑着油纸伞,在雨中独行,忧郁而神秘,和雨巷的寂寥和谐统一,衬托出人的孤寂。篱墙颓圯,姑娘从倒塌的篱墙走
36、过消失,增添了伤感的气息。小结:整体氛围是幽静、缠绵而带着感伤气息的。2、人物形象:两个人物我与“丁香一样的”姑娘:“我”:独自撑伞,在冷漠、凄清的心境之下,去追寻、期待,同时又怀着希望;丁香一样的姑娘:哀怨、彷徨,同我一样“冷漠、凄清又惆怅”,默默彳亍,像梦一般凄婉迷茫,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看特写镜头:我怀着希望,孤独地追寻、等待丁香姑娘,想象着她的美丽与哀怨之状;丁香姑娘飘过我身旁,我观察她的一举一动,察看她的神态,她很快走远、消散;我带着一丝惆怅,但仍然热烈地希望着。3、诗人为什么要将姑娘比作丁香?(投影显示相关古诗词:浣溪沙(李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代赠(李商隐):芭蕉
37、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总结:丁香花开在春末,花瓣为白色或淡紫色,香气清淡而持久,具有与兰、菊等相近的特点,所以其形象美丽、高洁,但由于开在春末,意味着春光将尽,且又极易凋谢,所以往往寄寓愁怨。古人以诗词中将丁香形象进行拓展,拓展为丁香结,既指丁香花蕾含苞欲放之态,同时又喻男女间情感的纠结。所以,古具常常用丁香来喻指美好的少女,丁香姑娘也就成为了中国古典意象中独具韵味的忧郁爱神。4、丁香姑娘可能象征着什么?实指:美丽的姑娘,诗人渴望并追求的爱人。如同蒹葭中的女子一样,永远“宛在水中央”,追求而不得,情感热烈而感伤。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
38、中央。虚指:象征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这种理想和追求具有普遍性。它就像丁香姑娘一样短暂地相逢便离去一样,不可把握,只能给人暂的安慰,留下的是长久的惆怅。我们是否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理想或希望呢,它稍纵即逝,却能给人一丝安慰,即使失去了,也还是满心热切地期望着,热烈而哀伤地等待着。诗人的理想为什么如此渺茫?社会背景和人生际遇。游子追求理想的命定的徒劳,他的诗表现了从五四运动激昂地飞腾起来的理想,同淹没于血泊之中的19251927年(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大革命现实相脱节的悲剧感,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
39、实反映,(四)延伸:合作探究,比较鉴赏沙扬拉娜: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甚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哀愁 沙杨拉娜赏析:原题是“赠日本女郎”,是与泰弋尔同游日本时写下的。在这节诗中,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的朦胧情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诗中的沙扬娜拉,既是日语再见的音译,也可看作是日本女郎的名字。 诗的开头,以一个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两个并列的意象妥贴地重叠在一起,是人?还是花?或者花就是人,人就是花?我们已分辨不清了,但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透彻肺腑,像吸进了水莲花的香气一样。“莲花”这一意象,在中国
40、古代使用得很多,且多与“水”联系在一起,如“出水芙蓉”(形容女子清新脱俗的美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形容品性纯洁),所以“莲花”已经具有了“温柔、脱俗、纯洁”的文化内涵。”“这首诗以“水莲花”这一意象,形象地表现出了女郎娇羞的姿态与日本女性特有的极致温柔的美。与以“丁香”喻指美丽、高洁、哀怨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比较鉴赏,感悟以花喻人的意象在新诗中的运用绝非偶然。(五)课堂总结雨巷是一首极富美感的诗歌,无论在朗读还是分析鉴赏这首诗的时候,都要注重整体把握,不能割裂诗歌整体的朦胧意境。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去对意象进行分析,通过意象,探索诗歌深层情感,并且在对意象的分析过程中,始终不离对整体意境的把握。这样,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凄婉迷茫的意境当中,品味与感悟都始终是完整的。最后学生听歌曲雨巷或偶然,在朦胧凄美的意境中结束课堂教学。(六)作业布置将雨巷改写成一个简短的话剧剧本,要求:有舞台说明、人物对话,舞蹈说明要有对场景、道具的说明,还要有对人物神态、动作的说明。交上来后,从中挑选优秀的排演成短剧。(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