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涡阳县育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3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
2、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4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5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
3、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6苏格拉底创立了独特的问答法,其分为三步:第一步,用诘问的方式使人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第二步,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并得出结论。由此可见,苏格拉底问答法()A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 B弥补了智者学派理论上的缺陷C以否定权威为出发点 D使理性占据希腊社会主导地位7彼特拉克曾说:(意大利市民)“强烈地渴求物质财富、世俗权力、人性之爱、家庭生活,正是他们把意大利打造成了基督教欧洲的最富裕、最文明的地方”。这表明文艺复兴()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粉碎了人们的宗
4、教信仰C带来个人主义泛滥 D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8一西方学者对近代的某个历史事件作了如下描述:“没有丰富多彩、全面发展的人格,就没有灿烂的文化。个人主义造成了高度和谐的个性另一方面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它一切丑恶的方面。”该事件是()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91533年,英国议会颁布“禁止向罗马教廷上诉法案”,强调:“英国由一个至高无上的国王来统治,他拥有相应的至高无上的尊严和王产。”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从法律上肯定英王在英王国领土范围内享有至高无上的世俗统治权和宗教管辖权。这些法案的颁布()A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B推动了新基督教会创立C完善了英国的代议制民主 D促
5、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10下表为明朝和意大利市民阶层生活习俗状况生活习俗明朝中后期意大利衣追求新颖和出格,尽显奢靡之态材料和装饰奢侈华丽食讲究排场;多样化和精细化使用叉子(中世纪仅贵族使用);精细化住、行民舍逾制;骑马、坐轿简朴这反映了()A东西方服饰文化相互影响 B新的经济形态迅速发展C封建等级观念受到了冲击 D新兴市民阶层崇尚奢侈11培根倡导启蒙而来的理性可以指导人类摆脱恐惧和无知。伏尔泰认为启蒙的目的是战胜反人性的权威,解除迁腐思想和迷信的束缚,获得人性的自由。康德认为启蒙就是树立批判的意识,摆脱不成熟的状态。这反映出启蒙运动的特征是()A具有超越性与批判性 B缺乏对权威和传统再审视C保守性
6、与破坏性共存 D理性命题被无限制的夸大12下列是对中国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思想的评论,最恰当的是()A前者侧重对古代正统思想的扬弃,后者更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B前者在当时中国居于主导地位,后者被当时欧洲社会视为“异端”C前者是古代思想的重生,后者是古典文化的复兴D前者是为君主专制辩护,后者是对君主专制批判13据五代会要载,后唐政府敕令国子监集博士儒徒,将“西京石经本”抄写注出,仔细看读,然后雇召能雕字匠人,各部随帙刻印,广颁天下,如诸色人等要写经书,并须依所印敕本。这一记载说明()A民众不再使用手抄经书 B雕版印刷用于官方刻书C政府推动印刷技术革新 D活字印刷推动文化发属14宋明时期,
7、一些儒者以及医者纷纷援医入儒。中医书籍儒门事亲中记载:“夫谷肉果菜之属,犹君之德教也;汗下吐之属,犹君之刑罚也。故曰:德教,兴平之粱肉;刑罚,治乱之药石。”这反映出()A中医药学思想丰富了君主集权理论 B中医理论推动了儒家治国之道的传播C医学成为儒者实现人生价值的载体 D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15自南宋至明,孙悟空形象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孙悟空的形象塑造()出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南宋)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元)西游记小说(明)形象特点“妖精”,取经过程中的护法,学问渊博、文质彬彬“白衣秀才猴行者”。身上残留妖性较浓,但开始向着平民化倾斜。剔除市井小民恶劣负面形象,抽离妖性,从桀骜不驯的齐天
8、大圣转变为遵守道德良知的神猴。A因阶级立场不同而不同 B因作者知识层次不同而不同C因时代环境不同而变化 D因史料掌握程度不同而不同16有研究表明:殷卜辞中绝大多数都是人们在求取神的庇护,是对于神灵的祈祷和贞问;而到了西周时期,彝器铭文则多载人事,多与当时的战争、政治、册封、训诰有关而少言神灵。这一变化过程表明()A封建王权统治的不断加强 B青铜器功用发生重大改变C汉字的人文传承功能增强 D铭文较卜辞史料价值更高17下为英国1718世纪大事年表,省略号处应填写的事件是()英国1718世纪大事年表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1765年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規纺纱机1783年英国承认北美独立
9、A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经典力学体系B英国议会推行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生物进化论D责任内阁制度形成,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18有人问伽利略,如果抛弃希腊先贤,谁来指导人类?伽利略反驳说:“只有盲人才需要指导。有眼睛和有思想的人必须利用这些能力自己寻找答案。”这表明伽利略()A具有理性精神 B深受启蒙思想影响C宗教意识淡漠 D背离了古希腊精神19“经启蒙运动熏陶出来的人们的高涨的自我意识,使得那个时代感到已经不再需要上帝,不再需要将上帝当成为解释万事万物的第一因,而是认为,全部的生命奥秘都能够用自然法则来解释。”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文艺复兴促进了人
10、性的完全觉醒 B达尔文进化论揭示了人类起源C牛顿力学科学地解释了自然现象 D启蒙思想宣扬了唯物主义理论20从1991年到200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增长,200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41%;1999年互联网产业产值达到5070亿美元,超过其他传统产业,成为美国第一大产业。材料中所述现象主要得益于()A国家干预的加强 B混合经济的完善C第三产业的兴起 D信息技术的推动21鸦片战争后,徐继畲指出:“欧罗巴一土,以罗经视之,在乾戌方,独得金气。其地形则平上之中,容畜沧海数千里,亦与他壤迥别。其人性情缜密,长於制器。造舟尤极奧妙。测量海道,处处志其浅深,不失尺寸。越七万里而通於中土,非偶然
11、也。”上述材料表明他()A最早关注欧洲历史、地理和经济 B从西方视角否定封建制度C认识到中国丧失主权的重大危害 D秉持本土文化价值的立场22梁启超曾说:“在三十年前(1898年左右) 明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受这部书最早而深刻。”又说:“晚清思想之解放,(龚)自珍确与有功焉。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谭嗣同也说:“国初三大儒,船山先生纯是兴民权之微旨。”由此可知()A黄宗羲的主张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B中国传统文化也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渊源C黄、龚等人的主张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D黄、龚等人的主张成为戊戌变法重要的指导思想23孙中山在其革命
12、生涯中曾多次实现思想认识上的“华丽转身”。1894年创立兴中会时,他力倡“驱除鞑虏,恢复中国”。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他以五色旗(寓意五族共和)为国旗。孙中山这种转变表明了当时中国()A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整合意识 B民主革命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C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民族统一 D革命派转向建立人民民主国家241921年1月14日,北洋政府内务部指出,“查近来新思潮之传播,几有日盛一日之势,而印刷物实为其媒介。本部为维护治安,预防隐患起见随时搜集研究,以期洞见症结,因事补救,不致蹈凭空过当之弊。”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B北洋政府已无力抵制新思想C中共诞生利于新思想的传播 D新
13、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25“规律”一词原指“规章律令”,20世纪初,“规律”有了“客观性”“必然性”的转义。20世纪三四十年代,“规律”逐渐成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表示“客观性”“必然性”含义的正式术语。形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人对该词理解存在偏差 B近代西方法治思想传入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民众科学素养得到提高二、材料阅读(26题25分,27题15分,28题10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5 分)材料一儒家将周代礼乐文化提升为礼义文化,它超越古代宗教,又不反对宗教,在宗教问题上持中庸态度。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命题即儒家人文理性宗教观的典型命题。儒家认
14、为,“祭思敬,丧思哀”,宗教祭祀的意义主要在纪念天与祖给予人们的恩惠,使人不忘根本,表达思念报恩之情,至于天神祖灵是否真有,并不重要。关于宗教祭祀,论语中曾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易传提出“神道设教”的观点,这就是宗教的社会道德功能说,或者“道德宗教”的思想。儒家把神道看成人道的组成部分,是成就人生的要素。神道的目的在于完善和加强人道,如果有害于人道,那么神道便失去其本来意义。摘编自牟钟鉴中国古代的民族观与宗教观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不仅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也研究教父哲学和早期基督教教义。他们批判基督教的精神独裁,但并不否定神学,有的还竭力将古典学术研究与教会神学相调和。他
15、们注重世俗生活,却不反对信仰上帝,宣扬个性自由,同时又承认天命。作为最早的人文主义者,宗教信仰和宗教虔诫在彼特拉克的思想和著作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但丁的神曲既表达了要求理智解放和情感自由的感情,又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气氛。蒙田对待基督教的态度是我生是其人,死是其鬼。这些突出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宗教观念的矛盾性和复杂性。摘编自陈绘绘试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宗教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儒家宗教观的特点及其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宗教观的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13分)2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
16、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材料二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
17、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6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6分)(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3分)2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以来知识界对国学的观点争鸣(部分)时间人物对国学的观点出处1906年章
18、太炎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用国粹激动种性。民报1915年觉生窃惟国于天地,必有与立。数典忘祖,昔贤所讥。拟各校配置读经讲经议1915年陈独秀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敬告青年1919年胡适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新思潮意义1932年王国瓒于科学急求以补之,且于将亡之国粹,合力而复兴之,则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经学与科学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以来知识界对国学的观点争鸣”进行评述。(12分) (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育萃高级中学2019级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选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C
19、CAADAD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ABBCCAABD题号2122232425答案DBAAC1【答案】C【解析】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是符合现实政治需要的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儒学家反对社会变革,故B项错误;从“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可知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向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故C项正确;儒者称颂 “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是希望统治者实现仁政、德治,实现儒学的治国理念,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2【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题干体现的是对亲子和
20、养子财产占有罪名的变化,没有涉及亲子与养子的权利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体现的是对待养子与亲子态度趋同,但不表示与亲子血缘关系淡化,故B项错误;养子也属于家族成员,养子与亲子财产同样体现宗族利益,故C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结合题意可知,西晋时对养子的政策与亲子相同,可知是认可了养子的名份和与家族的伦理关系,故体现的是伦理观念的强化,故D项正确。3【答案】C【解析】“决定宗教兴亡”表述过于绝对,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之后,佛教并没有走向消亡,故A项错误;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不符合“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对佛道思想的态度的变化,再结合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封建
21、社会的统治思想,可得出唐代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广泛传播,故D项错误。4【答案】C【解析】民众崇拜的形成是民众自身的利益和政府的提倡有关系,不完全是英雄个人的品德决定,故A项错误;由“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被世人称颂是其前提条件,不仅仅只有皇帝个人的好恶,故B项错误;关羽因为被忠勇被人称颂,符合理学宣扬的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因而被统治者所加封,故C项正确;官府的造神运动最根本是维护统治的需要,与民众的信仰不符,故D项错误。5【答案】A【解析】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都是反对君主专制,是在思想上走向近代化的先声,故A项正确;明清之际,黄宗羲
22、、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是对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没有脱离儒学的范畴,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故C项错误;明清儒学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继承,但还没有形成新的思想理论体系,故D项错误。6【答案】A【解析】在苏格拉底所创立的独特问答法中,“用诘问的方式使人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并得出结论”等论述都体现出“人”独立思考问题的活动,即该问答法具有比较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故选A项;智者学派所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缺陷是忽视了道德问题,针对此种情况,苏格拉底提出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而这些内容与题
23、干题干中的“问答法”无关,排除B项;题干中所述及的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以人的思考和判断为出发点,而不是以否定权威为出发点,排除C项;“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排除D项。7【答案】D【解析】根据“强烈地渴求物质财富”“正是他们把意大利打造成了基督教欧洲的最富裕、最文明的地方”可知,在文艺复兴的推动下,人文主义精神鼓励发财致富等主张,有利于推动意大利市民通过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只反映了意大利市民等早期资产阶级的想法,不能表明文艺复兴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A项;根据“正是他们把意大利打造成了基督教欧洲的最富裕、最文明的地方”可知,文艺复兴并没有粉碎人们的基督教信仰,排除B项
24、;材料反映的是意大利市民的人文主义精神,而不是个人主义的泛滥,排除C项。8【答案】A【解析】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提倡个性解放,追求现世生活幸福,但由于过度追求个性解放、现世幸福,造成拜金主义盛行、私欲泛滥,故选A项;宗教改革主要反对罗马教会的权威,排除B项;启蒙运动提倡理性,排除C项;工业革命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与“全面发展的人格”“个人主义”无关,排除D项。9【答案】D【解析】这些法案肯定了英王“至高无上的世俗统治权和宗教管辖权”,确立了王权高于教权的原则,排除了罗马教廷对英国本土世俗事物的干扰,有利于英国民族国家的发展,故选D项;这些法案强调的是英王至高无上的地位,与人文主义无关
25、,排除A项;B项属于教会内部的宗派问题,而材料反映的是世俗王权与教权之间的问题,排除B项;16世纪30年代的英国还没有确立代议制民主,排除C项。10【答案】C【解析】“明朝中后期:追求新颖和出格,尽显奢靡之态” “意大利:材料和装饰奢侈华丽”这些市民的习俗已经无法体现等级森严的秩序了,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选C项;“明朝和意大利市民阶层生活习俗”中没有中外服饰相互借鉴的信息,无法判断是否有相互影响,排除A项;“生活习俗”为市民,无法判断其阶级性,不能说明经济形态已经发生变化,排除B项;“意大利市民阶层生活习俗”中的出行方面却崇尚简朴,排除D项。11【答案】A【解析】培根倡导理性,伏尔泰反对权
26、威,康德强调批判意识等,反映出启蒙运动具有超越性与批判性的特征,故选A项;启蒙运动体现出对权威和传统的再审视,排除B项;启蒙运动对权威的批判,没有体现出保守性,排除C项;启蒙运动对理性的弘扬,符合当时思想解放的需要,没有被夸大,排除D项。12【答案】A【解析】中国明清之际思想批判是对古代正统思想即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属于传统儒家思想范畴,欧洲启蒙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故选A项;明清时期宋明理学始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没有居于主导地位,排除B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古典文化的复兴是文艺复兴,排除C项;中国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反对君主专
27、制,主张限制君主权力,排除D项。13【答案】B【解析】“然后雇召能雕字匠人,各部随帙刻印”表明后唐政府组织匠人进行雕版印刷用于官方刻书,故选B项;官方使用雕版印刷不代表民众不再使用手抄经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印刷技术的革新,印刷技术的革新是在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排除C项;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14【答案】B【解析】据“德教,兴平之粱肉;刑罚,治乱之药石”可知中医理论蕴含儒学治国之道,“一些儒者及医者援医入儒”所体现的是中医理论与儒学治国理念相交织,说明中医理论推动儒家治国之道的传播,故选B项;据“夫谷肉果菜之属,犹君之德教也;汗下吐之属,犹君之刑罚也”可知
28、材料涉及的是德教与刑罚,与君主集权无关,排除A项;中医理论与儒家治国之道相交织,相互需要,但并不等同于儒者以医学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排除C项;阳明心学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排除D项。15【答案】C【解析】根据“白衣秀才猴行者”“但开始向着平民化倾斜”“从桀骜不驯的齐天大圣转变为遵守道德良知的神猴”可知,不同时期的文学中塑造了形象各异的孙悟空,这说明孙悟空的形象塑造因时代环境不同而变化,故选C项;表格中的三个代都是封建时代,表格中没有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不同立场的区别,排除A项;材料没有具体说明作者,不能得出作者的知识层次不同的结论,排除B项;表格中孙悟空形象特点的不同,主要与不同时
29、期的思想文化密切相关,史料的掌握程度不是孙悟空形象特点不同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16【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殷卜辞中所用文字为甲骨文,据材料“殷卜辞中绝大多数都是人们在求取神的庇护,是对于神灵的祈祷和贞问”可知,甲骨文的神灵之事的记载传承功能较强,据材料“而到了西周时期,彝器铭文则多载人事,多与当时的战争、政治、册封、训诰有关而少言神灵”可知,西周时期的金文铭文所载多余人事有关,较少涉及神灵,说明文字的神灵之事的记载传承功能削弱,而人文传承功能增强,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商周早期政治制度为奴隶制王权,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文字记载内容的变化,不涉及青铜器功用,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
30、卜辞是记载占卜的内容,而所占卜的事情是当时发生的,卜辞和铭文都是重要的史料,因此不能比较卜辞和铭文的价值,排除D项。17【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17-18世纪”和表格信息可知是1689年以前,结合所学可知1687年牛顿出版了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故选A项;英国议会推行改革是1832年,排除B项;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是1859年,排除C项;责任内阁制度形成是1721年,在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排除D项。18【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有眼睛和有思想的人必须利用这些能力自己寻找答案”说明伽利略具有理性精神,即人的思考和判断,故选A项;伽利略主要生活在17世
31、纪前期,而启蒙运动主要出现在17到18世纪,排除B项;题干中“有眼睛和有思想的人必须利用这些能力自己寻找答案”强调的是人的理性精神,与宗教意识无关,排除C项;古希腊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说明伽利略的“理性”精神并没有背离古希腊精神,排除D项。19【答案】B【解析】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到19世纪中期,达尔文进化论否定了神创论,揭示了人类起源,使得人们认识到“全部的生命奥秘都能够用自然法则来解释”,故选B项;文艺复兴没有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并未带来人性的完全觉醒,排除A项;牛顿力学只是解释部分自然现象,排除C项;启蒙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并未宣扬唯物主义理论,排
32、除D项。20【答案】D【解析】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十年的持续增长,故选D项;此时美国推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排除A项;70年代初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模式,与材料强调的“互联网产业”不符,排除B项;“第三产业的兴起”不是主要原因,而是表现,排除C项。21【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欧罗巴一土,以罗经视之”可见,徐继畲把欧罗巴放到“罗经”上来看,这表明他秉持本土文化价值的立场,故选D项;材料徐继畲关注欧洲,但没有体现出“最早”,排除A项;材料徐继畲关注欧洲,但没有否定封建制度,排除B项;材料徐
33、继畲关注欧洲,没有反映出对中国丧失主权的认识,排除C项。2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政治运动,可以说受这部书最早而深刻”“晚清思想之解放,(龚)自珍确与有功焉”“国初三大儒,船山先生纯是兴民权之微旨”可知梁启超重在说明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潮对近代的维新思想和政治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选B项;材料不仅仅涉及黄宗羲的观点,而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观点,排除A项;材料体现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而不是讲传统文化焕发生机,排除C项;戊戌变法的指导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排除D项。2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国”“五色旗(寓意五族共和)为国旗”等关键信息可知此时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由排满
34、到民族平等,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整合意识,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性质并未发生显著变化,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当时中国并未统一,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国家,并非“转向建立人民民主国家”,排除D项。2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近来新思潮之传播,几有日盛一日之势”,根据时间“1921”年可知,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新思潮的传播,促进了思想解放,故选A项;材料反映了北洋政府为维护治安,预防起见,搜集研究新思潮,不能说明政府无力抵制新思想,排除B项;中共诞生于1921年7月,与时间不符,排除C项;新
35、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排除D项。25【答案】C【解析】“规律”一词由“客观性”“必然性”的释义逐渐成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表示“客观性”“必然性”含义的正式术语,主要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选C项;国人对该词理解不存在偏差,排除A项;“规律”释义的变化与西方法治思想传入无关,排除B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主要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而不是民众科学素养的提高,排除D项。二、材料阅读26【答案】(1)特点:秉持宗教宽容;强调宗教要以人为本或强调宗教的人文理性;宗教与人情相结合;注重宗教的道德教化。(一点2分,任意三点6分)影响:有利于古代
36、多元宗教的并存和发展;促进了古代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适应社会需要,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对后世的宗教政策有深远影响。(一点2分,任意三点6分)(2)表现:批判宗教的精神独裁,但不否定神学;将古典学术研究与宗教神学相调和;宣扬个性自由、理性,但不否定宗教信仰;借助宗教来宣扬人文主义精神。(一点2分,任意三点6分)原因:受教父哲学和早期基督教教义的影响;近代自然科学尚未充分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文艺复兴中人文思想的传播。(一点2分,四点7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超越古代宗教,又不反对宗教,在宗教问题上持中庸态度”得出秉持宗教宽容;据材料一“宗教祭祀的
37、意义主要在纪念天与祖给予人们的思惠,使人不忘根本”强调宗教要以人为本或强调宗教的人文理性;据材料一“儒家把神道看成人道的组成部分,是成就人生的要素”可知宗教与人情相结合;据材料一“宗教的社会道德功能说”并结合所学得出注重宗教的道德教化。第二小问影响,可以从儒家宗教观的特点理解分析得出,“秉持宗教宽容”有利于古代多元宗教的并存和发展;“以人为本”“宗教与人情相结合”有利于促进了古代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注重宗教的道德教化”适应社会需要,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结合所学,从长远来看,对后世的宗教政策有深远影响。第一小问表现,从材料二“批判宗教的精神独裁,但不否定神学”、“将古典学术研究与宗教
38、神学相调和”、“宣扬个性自由、理性,但不否定宗教信仰”,结合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和实质等相关知识可知借助宗教来宣扬人文主义精神。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人文主义者不仅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也研究教父哲学和早期基督教教义”可知受教父哲学和早期基督教教义的影响;结合文艺复兴兴起时的背景可知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科学上近代自然科学尚未充分发展;但思想上文艺复兴中人文思想的传播,从而使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了这种特定的宗教观。27【答案】(1)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4分)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2分)(2)理论来源: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2分)新发展:创立温
39、病学说。(2分)实践效果: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生命。(2分)(3)相互作用: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3分)【解析】(1)第一小问作用,从材料一“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可知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是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第二小问关系,从材料一“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
40、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可知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是二者是呈正比关系。(2)第一小问来源,从材料二“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可知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于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从材料二“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可知明清时期的新发展是创立温病学说;第三小问效果,从材料二“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
41、,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可知实践效果是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生命。(3)结合材料内容,运用辩证分析的史学理论,归纳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28【答案】近代以来知识界对国学的观点争鸣反映了国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对国学的反思与革新。(2分)20世纪初,清政府统治腐朽,革命形势不断高涨,知识界部分人士主张研究国学,恢复中华,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陈独秀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主张否定国学。部分知识界知识分子主张用科学方法重新审视国学,传统
42、国学受到严重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很大解放(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传播)。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许多知识分子主张发扬国学,凝聚民族力量,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发展。(6分)近代以来知识界在不同时期对国学的反思和革新整体上有利千近代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条件。(2分)【解析】据1906年章太炎在民报上提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用国粹激动种性”可知,用国学增进国民的道德,用国粹激动种姓,增进爱国的热情,推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胡适等人为反对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否定国学主张,从而传播了民主与科学;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民族危机,王国瓒提出“于科学急求以补之,且于将亡之国粹,合力而复兴之,则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号召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团结一致抗日。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内知识分子对待国学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见解。因此可以得出观点:近代以来知识界对国学的观点争鸣反映了国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对国学的反思与革新。论述时针对以上分析进行总结,要做到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最后总结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