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究天人之际 采荀子之光涡阳四中荀子选读之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说课稿 【说对象】一、【说教材】心中有文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是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中的一篇文章,选自荀子天论,旨在阐明荀子的“天人论”。作为说理散文,本文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逻辑性强。二、【说学情】心中有人高中阶段的中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具备了初步的古文鉴赏能力。但是对于说理散文的解读还需要教师加以方法点拨和策略指导。【说策略】一、说目标心中有纲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文化论著选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独立见解的能力和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据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
2、.了解荀子“天人论”。2.汲取积极的人生观。二、说重难点心中有点同时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了解荀子“天人论”,汲取积极的人生观。【说教法】心中有法由于文章篇幅较长、难度较大,拟课前布置学生自主学习,可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导学案等方式。(导学案见“附件一”,同时课件出示重点文言知识)课前将准备PPT来配合课堂进度。在教法上,以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为主要教学方法。【说过程】一、一脉相承引话题课件呈现孔孟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引出荀子,进入本文。“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第八“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教学设想】通过为人所知的名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
3、兴趣。二、条分缕析究“天人”(一)多条路径走入文本 第一条路径:自由诵读语义相近或相反、文气相连的句子,初步感知“天”和“人”两个概念。 第二条路径:圈点批注、补充表格,梳理“天”和“人”的具体指代内容。“人”“天”第1段治乱第2段天地皆有常第3段德 智 学贵 贱第4段天地之变第5段人祆之祸第6段雩祭之事第7段礼 法第三条路径:由文题位置切入,分析第8段,紧扣特殊句式“孰与”和虚词“故”,引出人可制天的主旨。“孰与”大天而思之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理物而勿失之愿于物之所以生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教学设想】这个环节
4、旨在引导学生由多条路径走入文本,掌握解读文本的策略。为下面深析文本打好基础。(二)两种行为解决疑问教师质疑:什么样的人可以制天? 引导学生聚焦文中“君子”、“小人”行为的语句,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反思:做人当如君子,敬己制天。君子小人第2段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小人之匈匈也君子有常体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第3段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生于今而志乎古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第6段君子以为文,则吉百姓以为神,则凶【教学设想】通过这个环节,不仅能够让学生明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敢于生发新见解,培养深入文本探究的能力。(三)一家之言震烁古今(
5、荀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思考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想家,也就是说,他把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自觉地作为他哲学关注的对象。 鲍鹏山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 荀子天论荀子可以说上承孔孟,下接易庸,旁收诸子,开启汉儒,是中国思想史上从先秦到汉代的一个关键。 李泽厚【教学设想】通过这个环节,带领学生由文本观点拓展到荀子的天论思想,采撷荀子的智慧光芒。三、学以致用启当下出示材料,展开讨论。2013年6月7日上午8点40分,离高考铃声响起仅剩20分钟时,在四川宜宾一中考点,一女生因身体原因在考场内当场昏迷。这时,同一考场一男生发现后,立即抱起昏迷女生往校外跑,守在校外执勤交警接力开车将女生送医院
6、。然后,男生再满头大汗地返回考场。如果你是那位男生,你会这么做吗? 【教学设想】通过这个环节,教学生如何将传统文化的意义落实到当下生活中,希望学生学以致用。作业布置:课下研读荀子天论全文,写一篇以人,是大写的为题的200字左右的心得。(课件呈现整个教学流程)【说板书】 作者荀子,论述了“天”和“人”两个核心话题,最后阐发了“敬己以制天”的天人思想。荀子天论甚至整部荀子都闪烁着值得今人采撷的智慧之光!天 敬 荀子制 人附件一: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导学案【自主学习】1阅读“单元概览”“荀子简介”和“话题引入”。2给下列粗体字注音、释义。A注音蕃长于春夏 辍广 啜菽 籴贵民饥 雩而雨卜筮然后决大事礼义之不愆兮B重点释义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君子有常体矣 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若夫志意修 是节然也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大天而思之 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3诵读串译。4用自己的话概括荀子在本文中的观点。 5翻译下列句子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故错人而思之,则失万物之情。【问题思考】 1怎样认识荀子所说的“天”,是否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大自然”?2荀子认为人应当在哪些主要的方面发挥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