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块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黑子出现在色球层,耀斑出现在光球层,它们活动的周期都是11年。()解析: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它们活动的周期大约是11年。故该说法错误。2地面辐射是大气受热的主要直接来源。()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是大气受热的主要直接来源,大气逆辐射又将部分热量传导给地面,使地面温差减小。故该说法正确。3热带地区的土壤厚度比温带、寒带地区大,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更丰富。()解析: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强,有机
2、残体归还多,风化壳厚,因而土壤层厚度较大;但是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干热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热带地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反而没有温带地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丰富。故该说法错误。4大气保温作用的根本原因是大气直接吸收并储存太阳辐射。()解析:大气保温作用的根本原因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成把热量归还给地面,使地面增温。故该说法错误。5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并不仅指生物本身。故该说法错误。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
3、大概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据此完成67题。6该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A河外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 D地月系7该类地行星上没有生命的原因最可能是()A水域面积大 B大气层太薄C距离太阳近 D距离恒星太近解析:6.B7.D第6题,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该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所在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B对,A错。该类地行星距地球40光年,超出了太阳系范围,C、D错。第7题,由材料可知,该类地行星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原因最可能是其距离恒星太
4、近,D对。水域面积大不是温度太高的原因,A错。从题干材料中不能得出该类地行星的大气层厚度,B错。该类地行星不属于太阳系,C错。打超深钻井,钻穿地壳,直接“触摸”到地壳与地幔的边界,这是全世界地球科学家的理想。美国、英国、中国等12个国家的30名科学家已登上美国“决心”号钻探船,准备在西南印度洋开展打穿地球壳幔边界的一次大洋钻探。据此回答89题。8若地球科学家们能够一直掘进到地心,则依次钻探的是()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B地壳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核C地幔莫霍面地核古登堡面地壳D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9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B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是古登
5、堡面C横波可以通过地核D软流层位于上地幔,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解析:8.D9.D第8题,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由外向里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和地幔的界面是莫霍面,地幔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面。所以依次钻探的是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故D正确,A、B、C错误。第9题,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A错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面,B错误;地震波分横波和纵波,纵波在固态、液态、气态中都能传播,但横波仅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可以通过地核,横波不可以通过地核,C错误;软流层位于上地幔,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D正确。有科学家通过实验提供了治理全球变暖的新
6、视角,其主要是向高空发射一颗热气球,这颗热气球在平流层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进而在冷却地球的同时能修复臭氧层。结合下图,完成1011题。 10热气球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发生在图1中的()Aa层 Bb层Cc层 Dd层11“这些物质能冷却地球”主要是因为增大了图2中的()A BC D解析:10.B11.B第10题,读图并结合大气垂直分层的相关知识可知,a层为对流层,b层为平流层,c层为高层大气。根据材料可知这颗热气球在平流层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故B对,A、C、D错。第11题,“这些物质能冷却地球”主要是因为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
7、等物质增加了大气厚度,从而增强了大气的反射作用,进而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图中代表大气的反射作用。故B对,A、C、D错。洞穴呼吸,指通过洞口及围岩裂隙等呼吸通道,洞穴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不仅是洞穴空气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途径和过程,还是保持洞穴内部环境恒温、恒湿的前提条件。当洞内空气的温度小于洞外大气温度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入洞内(即吸气)为主;反之,则以洞内流出洞外(即呼气)为主。据此完成1213题。12下列四幅图中,可正确反映洞穴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是()13与洞穴外相比,洞穴内()A气温较高 B气压较低CCO2浓度高 D风速较大解析:12.A13.C第1
8、2题,从题目所给条件“洞穴内部环境恒温、恒湿”,而外部气温变化较大,由此可以判断,白天外界气温高于洞内,结合题目所给“呼气”“吸气”的原理即可判断,白天空气从洞外流入洞内,晚上从洞内流出。第13题,由于洞内气体性质相对稳定,而外界气温、气压的变化大,因此无法单一地说洞穴内气温、气压高低;由于洞内缺乏绿色植物,因此其CO2浓度相对较高;洞内相对封闭,风速较小。“雨季一来,城里看海”一度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下图示意两种不同路面水循环环节差异。读图,回答1415题。14与自然路面相比,不透水路面()A下渗明显多 B地表径流大C地面蒸发大 D地下径流多15为缓解“城里看海”现象,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9、A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B改造升级排水系统C加快城市绿地建设D提高透水路面比率解析:14.B15.A第14题,由图可知,与自然路面相比,不透水路面下渗明显少,导致地下径流少;不透水路面地面蒸发少,地表径流大。故选B。第15题,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可能会导致地面沉降等问题,对缓解城市内涝帮助不大;改造升级排水系统,可以加快地表水的排放,缓解城市内涝;加快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增加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提高透水路面比率,可以增加地表水下渗,缓解城市内涝。故选A。读地中海及其周围地图,完成1617题。16图中、海区盐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A BC D17红海盐度大的原因,错误的是()A降
10、水量小 B注入河水多C与外界海水交换少 D蒸发旺盛解析:16.A17.B第16题,处于尼罗河入海口,受河水的稀释作用较强,盐度最低;海区为红海,海域闭塞,蒸发旺盛,降水稀少,海水盐度最高;为地中海,盐度介于之间。所以图中、海区盐度由低到高排列顺序是。故选A。第17题,红海海域闭塞,与外界海水的交换作用弱,所处纬度低,蒸发旺盛,加之降水稀少,所以红海盐度大。注入红海的河水稀少,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下图示意某流域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读图,回答1819题。18图中甲、乙、丙三个环节分别是()A下渗、坡面径流、壤中流B壤中流、下渗、坡面径流C坡面径流、下渗、壤中流D坡面径流、壤中流、下渗19当降水
11、量相同时,下列条件对径流过程不同环节的影响符合实际的是()A地势起伏大,坡面径流流速慢B植被覆盖率高,下渗雨水多C岩体破碎程度高,地下径流量小D降水强度大,坡面径流下渗多解析:18.C19.B第18题,地表径流包括河道径流和坡面径流,则甲是坡面径流;丙是地下径流的组成部分,而地下径流包括地下河的径流和土壤中的径流,故丙为壤中流;乙是地表水的下渗环节。第19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覆盖率高,下渗的雨水多;地势起伏大,坡面径流流速快;降水强度大,不利于坡面径流的下渗;岩体破碎程度高,利于地表水下渗,从而使地下径流量增大。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一般情况
12、下,阶地位置越高年代越老。火山灰是火山喷出的直径小于2毫米的碎石和矿物质粒子。火山灰包含丰富的氮、磷、钾、铜、铁、镁、钙等元素。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的河谷及两岸阶地的东西向剖面图。读图,回答2021题。20下列对河谷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A该河段位于黄河下游B流水的搬运作用形成了河流阶地C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D三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cb21该地区的耕地和居住地适宜分布的地区及原因是()A分布在河漫滩,离水源较近B分布在阶地,植被丰富C分布在阶地,土壤肥沃D分布在阶地,地势较高解析:20.D21.C第20题,黄河下游的横剖面为南北向,且不存在地壳抬升,缺乏形成阶地的条件,A错;阶
13、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运动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B错;图中的阶地不断增加,说明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C错;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所以三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cb,D对。第21题,阶地有火山灰,土壤肥沃,离水源地近,水源充足,且海拔较高,不易遭受洪水威胁,C对;河流沿岸的居民点和耕地布局,要考虑到洪水危害,故应位于海拔较高处,而河漫滩离河流较近,容易遭受洪水威胁,A错;阶地的土壤不够肥沃,B错;阶地地势太高,排除D。龙里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表现为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据此回答2
14、223题。22图示地区地处我国的()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23图示地区主要的岩石类型和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岩浆岩、风力侵蚀 B岩浆岩、流水堆积C沉积岩、冰川侵蚀 D沉积岩、流水侵蚀解析:22.D23.D第22题,图中广泛分布着溶洞、孤峰、残丘等喀斯特地貌,符合云贵高原的地貌特征。第23题,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沉积岩)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经化学溶蚀(流水侵蚀的一种类型)形成的。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如图)。据此完成2425题。24我国南方地区也
15、有黑土分布,其主要形成于()A云贵地区的喀斯特盆地B南岭山区的针叶林带C横断山区的高山草甸D闽江流域的河漫滩平原25东北黑土相比南方红壤()A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B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C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D气温使土壤的增黏作用强26土壤颜色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水分条件变化 B热量条件变化C农业类型差异 D地势高低差异解析:24.C25.B26.A第24题,黑土形成需要温度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弱的环境,因此我国南方地区地势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的地区最有可能形成黑土,因此A、D错误;南岭山区纬度低,海拔较低,难以形成黑土,B错误;横断山区的高山草甸海拔
16、高,气温低,最有可能形成黑土,故选C。第25题,东北地区相比南方地区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腐殖质积累作用强,因此A错,B对;东北降水量比南方少,因此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弱,C错;东北气温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土壤增黏作用弱,D错。第26题,由图可知,土壤颜色从青到黄再到白,体现的是土壤由我国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我国东中西的差异主要是水分条件变化,因此A正确。不同的地表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干扰会形成不同的自然灾害类型。下图为我国某小流域局部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2728题。27造成该流域ab河段滑坡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居民建房 B矿山开采C修筑公路 D陡
17、坡垦殖28M村落经常遭到上述自然灾害的威胁,则该村落可搬迁的合理位置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27.D28.C第27题,读图可知,该流域ab河段接近村落,居民为增加粮食产量,可能开垦陡坡来扩大耕地面积,且该河段附近等高线比较密集,因此陡坡垦殖是该河段滑坡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人为原因。第28题,读图可知,M村落位于该流域下游滑坡或泥石流的堆积区。甲地地势较高,但距离交通线较远,交通不便;乙地位于山脊,水源不足,不利于村落规划和建设;丙地海拔在1 100 m以上,地势较高,距离滑坡和泥石流区较远,距离交通线比较近,适宜村落规划和建设;丁地靠近自然灾害频发区域,对新建村落威胁较大。塞罕坝海拔为1
18、 0101 940米,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据此完成2930题。29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A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30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A增加生物多样性 B减轻风沙危害C涵养水源,美化环境 D减缓变暖趋势解析:29.C30.B第29题,华北平原地区的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塞罕坝海拔为1 0101 940米,气温较低,故适合塞罕
19、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针叶林,C项正确。第30题,由材料可知,塞罕坝林场是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出近百万亩防护林,而该林场位于京津地区冬季风的上风向,因此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减轻风沙危害,B项正确。 三、综合题(共40分)31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图中,甲河谷位于板块_(填“张裂”或“挤压”)地带,其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受_(大气环流)影响。(4分)(2)与B河相比,A河流量较_。从水循环的环节角度看,A河流经沙漠地区,气温高,_旺盛,且为沙质土壤,河水易_。(6分)(3)1月,C洋流流向是_,该季节图示海域大洋环流呈_时
20、针旋转。(4分)(4)简析乙所在国家洪涝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6分)解析:第(1)题,图中,甲河谷为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地带,其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第(2)题,与B河相比,A河的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因此流量较小。从水循环的环节角度看,A河流经沙漠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且为沙质土壤,河水易下渗。第(3)题,图示区域为北印度洋海域,该海域的洋流深受季风影响,呈现夏顺冬逆的特点。1月,受东北季风影响,C洋流流向是自东北流向西南,该季节图示海域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旋转。第(4)题,乙所在国家为孟加拉国,其洪涝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与气候、地形等有关。该地为热带
21、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临近孟加拉湾,飓风带来暴雨和风暴潮;地处河口三角洲位置,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位于孟加拉湾,海潮顶托作用强,洪水难以下泄入海。答案:(1)挤压 西南季风(2)小蒸发下渗(3)东北向西南逆(4)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多暴雨;临近孟加拉湾,飓风带来暴雨和风暴潮;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位于孟加拉湾,海潮顶托作用强,洪水难以下泄入海。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2020年8月,北京某中学非洲研学小组从赤道附近出发,沿20E向北行进,途中发现该区域的自然景观呈现出明显变化。图中甲、丙为研学小组成员拍摄的照片。(1)甲地照片所反映的植被类型是_,丙地照片反映的植被类型是
22、_,造成甲、丙两地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6分)(2)与甲地相比,乙地的植被_(填“有”或“无”)季相变化,乙地的乔木往往长有粗大树干,是为了_。(4分)(3)丁地乔木多_质叶片,主要是由于_季少雨,蒸发_,防止水分过度蒸腾而脱水。(6分)(4)试分析丙地植被景观特征。(4分)解析:第(1)题,甲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对应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区,对应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导致两地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为水分的差异;甲地终年多雨,而丙地终年少雨。第(2)题,乙地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在干季时少雨干旱,草木枯黄,因此有季相变化,此地乔木如猴面包树和纺锤树有粗大树干,主要是为了
23、储水,以应对少雨的干季。第(3)题,丁地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对应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为防止过度失水,乔木演化出了蜡质层(厚的革质硬叶)。第(4)题,热带荒漠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简单;植物叶片面积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或为刺,以减少蒸腾;有的茎叶披白色茸毛,以抵抗灼热;有的具有肉质茎叶,以储藏水分;大多有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很广很深的地下吸取水分。答案:(1)热带雨林热带荒漠降水(水分)(2)有储存水分 (3)蜡夏旺盛(4)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简单;植物叶片面积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或为刺,以减少蒸腾;有的茎叶披白色茸毛,以抵抗灼热;有的具有肉质茎叶,以储藏水分;大多有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很广很深的地下吸取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