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首发》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59641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发》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首发》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首发》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首发》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首发》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首发》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首发》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首发》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首发》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首发》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首发》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首发》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首发》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5-2016学年 华山中学高三年级月考卷历史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一、必修二第一至七单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杨梅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60分)1十八世纪,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是(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 D重视教育2古罗马法学家有句名言:“公正的人就是遵守法律的人,法律必须看得见,司法必须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平”古罗马最早实践上述观点始于 A.万民法 B.习惯法C.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D. 十二铜表法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

2、意志皇帝。”而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则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两个规定反映了两国( )A实行君主立宪制 B共和力量的强大C代议制形式有别 D国家元首无实权4下图为某一时期的标语口号(落款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印行),该标语口号对应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国民大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C土地革命战争:打土豪、分田地D抗日战争:全民抗战、一致对外5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一直处在一种“国家危机”或“权威危机”之中,不论是改革派还是革命派一直都在努力探索一种新的国家形式。辛亥革命及民国的建立,意味着传统集权官僚体制崩溃。民国实质上是一个“军绅政权”

3、,新的中央政府仍徒具形式,在“共和”的招牌下,国家实际陷于军阀割据和长期分裂状态。材料主要说明 A. 强化中央政府权威的重要性 B.辛亥革命不具有实质意义 C. 中华民国的局限性 D.共和制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6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工党向布尔什维克党祝贺,“你们摧毁了俄国资本主义和俄国资产阶级富丽堂皇的大厦。你们首先向全世界发出和平属于人民的呼声,你们首先向全世界无产者伸出手来,倡议签订和约,接着就开始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宏伟大业”材料主要体现了( )A.俄国二月革命的深远影响 B.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C.俄国退出“一战”的正义性D.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性 7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

4、大会召开的时间 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1954年1959年1964年1975年1978年1983年1988年据此表格的信息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与新中国成立同时确立B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废除C在改革开放时期得到完善D保障了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8据新华社2010年1月13日报道,中国驻海地维和部队在此次地震中有8人被埋,10多人失踪。面对重大牺牲,中国有关部门表示将继续参与海地的维和活动。此材料表明新时期中国外交( ) A.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5、9“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A.美国被迫放弃了称霸的意图 B.苏联解体并没有改变世界格局C.世界其他国家结成反美同盟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10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个体农耕 B奴隶制经济 C集体劳作 D自然经济11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

6、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从该诗中你能得到关于唐代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A.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和耕畜 B.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生活C.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市场交换D.男耕女织,手工业与农业结合12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重心的南移 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13吕氏春秋中写道:“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

7、死处而无二虑。”这表明中国古代重视农业主要是为了A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 B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C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 D保证人民的安居乐业14下图是万国宇宙图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图中的人们身体畸形,似妖似兽,丑恶可怕。造成欧洲人这种认识的客观原因是( )A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B新航路开辟后对东方人的丑化C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感到恐惧D生产力水平低人类未进化完毕15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就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475152115551558155915951597价

8、格指数100167270370407515685A.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B.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C.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16“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以来,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17垄断组织形成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主要表现为:( )A、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财阀手中B、垄断组织通过兼并实行生产社会化C、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率

9、D、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18晚清时期,外国商品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严重滞销到逐渐打开市场的转变过程。促成这一转变的因素有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抵制外国商品倾销列强攫取更多的经济特权 通商口岸的增加和近代运输业的发展A. B. C. D.19据汉冶萍公司档案记载:1908年,汉阳铁厂与另外两家企业合并为商办的“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下图为该公司发行的股票。这些记载和图片A表明中国企业主要依靠政府投资B反映了汉冶萍公司的筹资情况C表明洋务企业由军用转变为民用D说明洋务企业就此开始走向市场20下列同一时期的四幅图表均体现了( ) A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失误

10、 B工作重心实现转移C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D人民公社化的危害21对下表解读合理的是( )表 19922000年我国东、中西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变化表年份1992199519982000东部总量/亿美元98.6319.7386348.9所占比重%89.685.985.286.5中西部总量/亿美元11.352.566.854.4所占比重%10.414.114.813.5A.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 B.外商投资加大了区域经济的差距C.从增幅看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高 D.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推动22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外;还有一种是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

11、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我们的经济改革“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也是对内开放”。下列对“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的理解,正确的有( )两者主要目的分别是改善外交关系与发展国内经济 两者都起到了开拓市场、助推经济的作用 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互促进 两者都具有经济体制改革性质A B C D231916年,北京的中国银行最先使用女子司帐,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进入20世纪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这些现象折射了A解放妇女成为社会的共识 B现代女子思想观念的变化C民国时期政治结构的变动 D文化运动推动思

12、想的解放241917年东方杂志刊文报道:“济南市面,向推西关及西门大街为最殷盛,自胶济津浦相继通车,西关外之商埠亦日臻发达,马路宽坦,电话电灯之杆线,植立两旁,气象颇觉不寂。”上述材料说明近代济南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是A商埠发达 B电讯领先 C地理优越 D交通拉动25下表为申报的部分纪事,该纪事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年份纪事1918年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1932年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1937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1938年香港版出刊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B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C日本帝国主

13、义的入侵,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D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6“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 )A.刺激国内消费市场 B.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C.开拓国际贸易市场 D.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27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说:“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如果此说能够成立,美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最早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C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D开创国家垄断

14、资本主义模式28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 B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29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政策的目的

15、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 D.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原 因比 例政策错误,制度僵化,政治腐败,丧失民心52.7%苏联领导人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45.7%苏联在世界搞霸权主义,与美国军备竞赛41%西方颠覆、和平演变的结果37%经济改革失败及长期的经济增长停滞29.9%其他2.2%不知道,不好说4.9%30针对20年前苏联的解体,环球时报于2011年12月26日公布了在中国7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的调查结果,受访者对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如下看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受访者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看法没有历史根据B苏联解体可以归结为多种

16、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C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存在难以克服的制度缺陷D苏联解体是西方反共势力和平演变的必然结果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题(共40分)(一)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31、32、33、34题: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 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汉书严助传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 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

17、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请回答:3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3 分) 3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什么不认可王立本所宣读的“敕书“?(3分)3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臣的主要职责;结

18、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什么不能等同于宰相。 (5 分)3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3 分)(二)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5、36题。材料 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

19、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35.概述1819世纪西欧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状况。(8分)36.运用材料并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何重视现代化理论?(6分)(三)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图11)。阅读材料,回答第37题。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12分)高三历史月考 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

20、学知识不难发现,公平竞争是科举制度的重要优点,正是由于公平竞争才使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其实万丈高楼平地起,这是教材的基本知识点,由此可见牢记教材的基本知识点也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 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公正的人就是遵守法律的人,法律必须看得见,司法必须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平”体现的是成文法,古罗马最早实践成文法的是十二铜表法。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罗马法十二铜表法3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

21、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说明德意志帝国保留封建残余;“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说明法国在维护和巩固民主共和政体,彰显民主特色,故C项符合题意。A符合德国的政体,B符合法国的政体,D符合英国的政体。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图片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从图片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注意“落款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印行”的信息,说明这一标语口号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时

22、期的革命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所以答案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5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材料“辛亥革命及民国的建立,意味着传统集权官僚体制崩溃。民国实质上是一个“军绅政权”,新的中央政府仍徒具形式,在“共和”的招牌下,国家实际陷于军阀割据和长期分裂状态”信息反映了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性,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其它选项均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局限性6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捷克斯洛伐克去

23、赞美、去祝贺俄国的十月革命,也足以证明俄国的十月革命已经深深的影响了捷克斯洛伐克,这正是十月革命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影响,也正是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所在。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7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不是与新中国成立同时确立,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也并未被废除,只是开会的时间很不固定,但是改革开放之后人民代表大会开会的时间是很固定的,5年开一次,本题是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C。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

24、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维和部队指的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维和部队,本题材料所描述的事例也足以表明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确是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9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判断推理的能力。从材料信息看,美国一方面不想放弃苏联解体带来的争霸世界的机遇,另一方面,称霸世界的梦想不但无法体现,反而“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即加速世界多极化趋势,D符合题意;A表述不合史实,美

25、国从没有放弃称霸的意图,B表述不合史实,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瓦解出现了多极化趋势,C材料中无体现,故选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世界格局的变化1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早期农业生产出现的时期,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生产力极其底下,所以只可能进行集体劳作,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集体劳作11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

26、据材料“徐州古丰县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描写了一幅古代徐州农村百姓的稳定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农耕生产生活景象,故 A B D三项都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而不是主要用于市场交换,故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农业经济的特点1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状况。依据所学,明清时期,一些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使得这些地方成为工商业的中心,所以导致大城市的经济中心地位被削弱,故D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13A【

27、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考查重农抑商的目的。据题干可知重农可以“边境安,主位尊”和“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即达到维护政权的稳定。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14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古代的东西方关系。依据所学可知,14 世纪,新航路尚未开辟,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状态,互不了解,所以欧洲人把遥远国度的人想象成奇形怪状的人。所以应选A。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背景15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数据表格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准确分析与理解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数据变

28、化趋势的准确掌握,特别是“价格超高,价格指数越大”,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主要原因。价格指数变化呈上升趋势,说明英国当时物价上涨,结合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背景分析可知,主要原因是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A符合题意;BCD项说法都与史实不符,说法是错误的。故选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影响16. 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给出了两个时间段限,一个是17世纪和18世纪初,另一个是18世纪以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因此西方人逐渐对中国的物质更感兴趣,因此

29、本题选择B选项。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17C【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垄断组织的产生。依据所学,社会财富集中在工业资产阶级手中是在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的出现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而控制商品的生产、价格不是生产关系方面的调整。所以应选C项。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18C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以晚清时期“外国商品在中国的转变过程”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传统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有着顽强的抵制作用,而列强对 中国的经济侵略致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大门被打开,这利于列强大肆向中

30、国倾销商品,所以正确;中国近代工业是受外商企业的引导示范而产生的,虽对外国商品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但不符合题中所述的“从严重滞销到逐渐打开市场”这一要求,故错误,由此排除含有的所有选项,即B、D两项,符合题意,由此除A项,故该题答案为C。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背景1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题干“1908年,汉阳铁厂与另外两家企业合并为商办的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可知反映了汉冶萍公司的筹资情况,其它选项不能说明。故本题选B。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

31、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20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的四幅图表体现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既体现了大跃进又体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而不仅仅体现了人民公社化的危害,更不是工作重心实现转移和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失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失误21D【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题干所给表格数据表明19922000年我国东、中西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量呈增长趋

32、势,这是不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故D项正确。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与题干所给“19922000年”不符,故A项错误。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所给表格数据,东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量大于中西部,这表明东部对外开放程度高,故C项错误。所以应选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认识22D【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并不是为了改善国际关系,故错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推动了经济发展,故正确;对内的改革更有利于对外开放,而对外开放可以学习先进的理念,更有利于对内改革,因此二者相互促进

33、,故正确;“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都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故正确。所以应选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开放23D【解析】试题分析:1916年,北京的中国银行最先使用女子司帐”和“一些大城市”并未体现社会的共识,故A项错误;近代女子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并未现代,故B项错误;题中主要谈到民国时期女性就业,并非是民国时期政治结构的变动,故C项错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与题干时间和信息相符,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妇女解放24D【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向推西关及西门大街为最殷盛,自胶济津浦相继通车

34、,西关外之商埠亦日臻发达”可以看出近代交通的发展对济南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选项AB不符合材料内容,材料也不能反映出济南地理环境的优越,故排除。考点:近代城市的发展。点评:近代中国的城市是以近代交通的发展为基础的。近代交通的发展,特别是铁路沿线的城市发展较快,各种近代化的设施逐渐的出现。此外最早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地方发展的也较快。需要知道的是,近代中国的城市的发展还是很薄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很深远。25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可知A符合题意;申报只是反对国民政府具体的“剿匪”政策,体现不出对中共的支持,故B符合题意;材料“后因拒绝日寇新

35、闻检查,宣布停刊”说明C正确;作为近代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故D正确。所以应选B。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迁报刊业的发展26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关键信息“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共同目的”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20世纪30年代,美国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调整财政金融政策,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20世纪70年代,美国贸易出现逆差,黄金和外汇储备出现大幅度下降。据此,可知:A项不相关,排除;BD两项体现不了题干

36、“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美元贬值;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世纪7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的调整美元贬值27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荷兰在新航路开辟后迅速崛起,创立了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英国在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盛行,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罗斯福新政中,为摆脱经济危机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综上所述,D项正确。故选D项。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28D【解析】试题分析:二战后,西方

37、国家从缓解社会矛盾等角度,提出建立“福利国家”的主张;实施社会福利并不是实现了社会平等;福利制度助长了人的惰性心理;国家福利与保障就业和收入不能划等号,A、B、C三项均不正确。社会福利的核心是为了削减贫困,D项符合题意。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国家29. 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农业方面的余粮收集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府能够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B、D两项时间不符,C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故答案应为A。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38、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余粮收集制30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表格内容可以看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政策错误、制度僵化、政治腐败、丧失民心,苏联领导人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经济改革失败及长期的经济增长停滞;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因此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故选B项。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苏联解体的原因材料题答案要点:(3134共14 分)31.举措:任用贤良, 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3分)。 3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

39、3分) 3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5分) 34.策略:分散权力;相互牵制。 原则:皇权至上。(3分) (3537共计14分)35:经济:两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2分)世界市场逐步形成;(2分)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和完善,政治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加快;(2分)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分)36:材料中提到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二战后,美苏争霸,形成两极格局;美国为代表资本主义国家大力推行

4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强大,企图称霸全球。(三点得6分) 37.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80年6月18日”,可知是在改革开放初,依据材料中的摘牌可以看出人民公社体制已经被打破,但是却“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可以看出人们对改革开放依然心存顾虑。要想准确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必须抓住题干中所给的时间1980年,再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参考答案】本题提取信息占5分,历史阐释占5分,文字表述占2分,共12分。1、提取历史信息:层次一(45分):能结合历史发展的

41、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例: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层次二(23分):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例: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层次三(01分):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2、进行历史解释:层次一(45分):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例: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层次二(23分):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层次三(01分):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3.历史表述层次一:合乎逻辑,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层次二:基本符合逻辑,条理较清晰,语言较流畅。层次三: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辞不达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