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178KB ,
资源ID:1259271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5927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卷4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卷4 WORD版含答案.doc

1、济源一中高一期末模拟题(四)1郑州古荥冶铁遗址总面积12万余平方米,考古挖掘出炼铁炉炉基两座、椭圆形炉和鼓风设施,出土遗物主要是铁制农具和兵器,遗址内共发现铜五铢钱十二枚,周围清理出船形坑等众多遗址。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遗址年代应是北宋中晚期 B古荥地处南北间水运中心C遗址应为官营手工业场所 D古荥已成为铜钱铸造要地2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曾下令,孕妇临产时官府派医生看护,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这一人口政策反映了A两性地位日趋平等的社会现实 B诸侯注重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C儒家“仁政”思想逐渐被接受 D越王认识到人口与富国强

2、兵的关系3某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完善的农艺体系。该体系的形成()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促进了传统经济发展C具有自给自足的经济特点 D抑制了大土地所有制4北宋初年,带有抑商色彩的坊市制度被完全取消,城内的市场也不再由官府设定,商人们甚至可以自由地选择交易的时间和地点,交易的场所大大增加。由此可知,宋代()A官府不再管理干预商业 B开始使用纸币进行交易C商人社会地位达到顶峰 D商业交易打破时空限制5清人郑裕孚淡志室公牍中记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山西,“十室之邑,八口之家,无一人之身无洋货”。由此可以推断当时山西()A自然经

3、济开始走向解体 B洋货已经完全取代土货C受到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崇尚洋货风气甚于沿海6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 B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 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7晚明文献记载:“今诸夷进贡方物,仅有其名耳,大都草率不堪而朝廷所赐缯帛靴帽之属,尤极不堪,一着即破碎矣且近来物值则工匠侵没于外,供亿(供应)则厨役克减于内,狼子野心,且有谇语(责骂),谇语不已,且有挺白刃而相向者,甚非柔远之道也。”材料表明当时()A闭关政策遭到内部质疑 B

4、“海禁”政策出现较大松动C“天朝上国”地位发生动摇 D传统对外政策弊端显现8明代中叶以后,江南湖州的农民大部分种桑养蚕,山东、河南许多农民种植棉花,湖广一带的农民则以种粮为主,苏州、福州、松江等地的人多从事纺织业。这种现象()A说明了南北经济的差异 B推动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动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加速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9近代学者潘鸿声在19201924年,对长江、黄河流域12省区3000余户农家使用农具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发现这些地区的农具在构造和形制上没有多大改进,仍停滞在古老、简陋的手工操作阶段。这说明当时中国()A农业技术受西方影响有限 B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C经济受工业革命影响

5、甚微 D民族工业引进机器困难重重10下表是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其呈现的变化反映了()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11明清时期平均每年发生水旱等自然灾害超过18次,农业发展形势严峻。但是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了3亿宙,不到50,而人口却增加了近3倍。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统一安定与民族融合 B农业生产技术出现了革命性变化C高产农作物的传入与推广 D政府推行以土地为主的赋税政策12这一时期,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联系的企业家、工

6、程师、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具备了一支与传统的八旗、绿营、水师迥然不同的新式国防力量。在此历史阶段,中国()A诞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B国内出现实业救国的热潮C民众开始认同民主与科学 D近代化在艰难中开始起步 13 表2 表2为19001910年中国钢铁产量及增长率变化表。据此可知,此时()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长足进步 B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C新政推动了钢铁业迅速发展 D钢铁业增长最为迅速14洋务派鉴于“既不能禁华商之勿搭洋船,又何必禁华商之自购轮船”,所以允许商办运输业,但又怕完全商办“久恐争利滋弊”,于是把商办置于官府监督之下。由此可知,近代“官督商办”企业的产生()A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7、B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C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 D辅助了军事工业的发展15薛福成在一份代李鸿章所拟的奏疏中说:以前“中国与英法两国立约,皆先兵戎而后玉帛,被其迫胁,兼受蒙蔽,所定条款,吃亏过巨,往往有出全球公法之外者”。以后事有“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据此可知,洋务派()A初步具备近代外交思想 B认为国势弱导致民族危机C着力抗击列强外交胁迫 D推行对外妥协的外交政策16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A英国 B德国C俄国 D日本17 表2单位:个表2为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中国各行业内迁

8、工厂数及其分布表。这说明西南地区()A社会经济结构有所改变 B出现部门协调发展的格局C躲过了日军的武装侵扰 D找到了工业近代化的捷径18据统计,1949年至1957年,全国城市人口由5765万增加到9949万,增加了7258;农村人口则由48402万增加到54704万,仅增加了1302。这一时期人口增长不平衡,主要是因为()A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B受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影响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制约19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 线,其中出现阶段“”的主要原因是()A为完成“一五”计划 B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D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20下图为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

9、的一幅示意图,该图是中国、印度及某些西欧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预测(19802020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B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危机中C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更加优越 D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前景看好21下表是1960年和1978年世界各国GDP总值与中国的对比(各国倍数以中国当年GDP总值为基数),由此表可以推知()A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B法德和解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C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D“左”的思想阻碍中国经济发展221979年3月,邓小平在政治局会议上说:“我同外国人谈话,用了一个新名词:中国式的现代化。到本世纪末,我们大概只能达到发达国家七十年代的水

10、平,人均收入不可能很高。邓小平的言论()A加快了我国迈向科学发展之路的步伐 B表明我国正式确立了现代化发展蓝图C坚定了中央全面推行城市改革的决心 D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走向成熟231979年春,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说:“我已向中央请示过了,包产到户先干一年,秋后再说。”这说明当时对待农村包产到户()A万里有所疑虑 B农民意见分歧较大C中央完全支持 D思想有待进一步解放24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时则是英国”。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A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 B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C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D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251830年

11、,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C时间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的管理26工业革命前,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一般由男性承担,女性鲜有在外谋求职业者。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到1850年已增长至10。这说明工业化()A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B

12、引起了大规模人口流动C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 D改变了女性的婚姻观念27欧洲国家汽车数量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 1957年和1965年汽车消费增长数据国 别1957年1965年法 国10510047842000联邦德国7960008103600意大利5469981瑞 典1793000A成立欧洲共同体 B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快速的技术变革28在清代前期,广州的行商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依靠政府给予的特权,垄断了广州整个对外贸易,形成了一个“公行”贸易制度。广东十三行出现在十七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中叶,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一种特殊的组织。据史料记载,“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

13、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它的兴盛说明了()A明清时期中国国力的强盛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西欧国家积极开展殖民扩展 D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29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 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 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期间的主要成就不包括()A电力工业 B汽车工业 C蒸汽机 D化学工业30.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这说明()A生产领

14、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31洋纱由机器生产,生产技术先进,做工精良,价格便宜,舒适感较好;而土纱由手工制作,效率低,价格高,做工粗糙,制成衣服舒适感较差,故近代“洋纱一项进口日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传统棉纺手工业逐渐失去竞争力C中国南方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321936年初,国民政府规定,对农产品加工,提倡就农村或其附近发展,对一般工业应由政府实行保护和奖励的政策,对于那些地方上无力举办的大工业,应由政府、企业家一致进行。这说明国民政府采取的行动是()A实行“币制改

15、革” B鼓励外资投资国内产业C提倡国货运动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33观察下表,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此现象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影响是()A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冲击封建生产关系C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引发本国工业革命34近代英国有位名叫埃德蒙卡特赖特的牧师取得了一种最初由马驱动织机的专利权。这种织机后来由蒸汽驱动,在棉纺织工业中基本上取代了手织织布工。这种情形出现的背景是A新航路开辟促进欧洲资本积累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持续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35新中国某时期规定:一切生产资料和公共财产转为公有,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农民实行工资制和口粮供给制相结合;推广公共食堂;同时成立了托

16、儿所、幼儿园、敬老院、缝纫组;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组织军事化、生产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土地改革提高了生产力 B“一五”计划加快了工业化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提前完成 D中央号召推广人民公社36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37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对这种“产业革命精神”最恰当的理解是()A冲破传统的

17、改革精神 B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C追求利润的冒险精神 D谋求独立富强的民族精神38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加速自然经济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引发新文化运动 D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促使女权运动开始兴起39.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

18、建生产关系40.明代一老者说:“世人尽道读书好,只恐读书读不了!读书个个望公卿,几人能向金阶走?农工商贾虽然贱,各务营生不辞倦。”这一观念的出现说明()A商品经济发展 B理学统治地位动摇C专制主义强化 D科举录取人数太少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

19、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时期海外贸易活跃和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12分)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的金融货币极为紊乱,严重阻碍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英磅、美元、日元相继贬值,金贱银贵,我国贸易条件急剧恶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东北的掠夺和日本货的倾销,对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个严重打击。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局势,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颁布法币政策实施

20、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规定一切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并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巳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660万亿元以上

21、,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摘编自中国货币银元、民国中央银行货币史法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政府法币政策变化的影响。(8分)42.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曾经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37年意大 利传教士艾儒略撰写的西方问答中有一段对话,涉及到当时世界白银的流动状况。中国人问:“敝邦所用银钱,皆来自贵邦,不识何若是之多也?”艾儒略答:“西来诸商,与贵国(中国)交易,每岁金银不下百万,其所从来,有出于敝地之矿也,亦有海外亚墨利加(即美洲)所处而进者。盖其地之矿,广而且腴,计十分之土,金银且六七分

22、也。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1) 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世界白银的流向。你是如何理解“敝地实受多银之害的?(8分)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曾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的外流现象。第一次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帝被被迫推行用发行纸币的方法应对危机。但所发官票、宝钞流通阻 塞,信用日衰,至咸丰十一年,官票绝迹,宝钞形同废纸。因而,自同治帝以后的四十年间,清政府一直未再发行纸币,直至清末。第二次发生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颁布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令,其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样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

23、灾难性的财政危机。在此背景下,南京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1935年1 1月4日,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 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圆;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国民政府成功地在经济和金融上达成全国统一。法币改革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效。 摘编自火颖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大量外流的比照(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19世纪中期中国白银流出的主要原因。(6分)(3)针对近代的两次白银外流中国政府采取的相同举措并分析其产生的不同后果。(6分)济源一中高一期末模拟题(四)1-5CDBDC 6-10BDCAB 1

24、1-15CDCCA 16-20DABBD21-25AADAB 26-30CDBCA 31-35BDBCD 36-40DDADA41答案:(1)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8分)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4分)(2)评价:积极:法币政策实施之初,统一了全国货币,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4分)消极:在抗日战争和

25、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导致了法币的贬值和崩溃,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广大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是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4分)42答案(20分)(1)流向:白银先通过殖民掠夺由美洲流向欧洲,再通过商业贸易由欧洲流向亚洲(4分)理解:金银大最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或价格革命),加速了两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2)流出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商品倾销等);对外战争失败,巨额的战争赔款;日益猖獗的鸦片 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6分)(3)举措:发行纸币,进行币制改革。(2分)后果:清政府改革失败,重新回到银本位,未能挽救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命运;国民政府的改革成效显著,促使中国彻底放弃银本位,实现了经济和金融的全国统一。(4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